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影响国内网络文化安全的因素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2-23 共7307字

  第一章 绪论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衍生出的网络文化,对文化的内容发展和传播方式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3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 2015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 6.88 亿,互联网络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 50.3%,半数的中国公民接入了互联网。互联网络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互联网+"对我国的企业发展不断的产生助力,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互联网络除了对社会发展产生推动力外,网络文化安全的缺失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网络文化自身发展与政府管制产生矛盾、网络的过度自由损害个人自由、群体极化等网络文化安全问题对传统文化、教育、经济产生危害,并且网络文化安全问题也会威胁到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因此,要重视我国网络文化安全问题,积极寻求治理策略。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载体,是一种社会意识。所谓的社会意识,就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而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则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并且社会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007 年十七大报告中对网络文化进行了阐述,强调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要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2011 年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理念和任务,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向上的发展。2012年十八大报告当中首次明确提出"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目标,强调要加强和改进网络信息的建设,完善网络社会的管理,保证我国网络可以依法有序的运行。2013 年十八大三中全会明确要求"要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要规范网络技术,提高道德素养。2014 年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主席亲自担任小组组长,将网络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主席强调,要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2015 年 12 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要构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思想。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理论背景还是现实背景,网络文化安全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选题意义。

  网络文化作为文化形式之一,网络文化安全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意义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文化现象,其中的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所谓的意识形态指的是观念的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社会都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基础上的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统一体。意识形态由社会存在决定,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同时也会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哲学理论,它是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哲学理论。因此,作为在当今网络时代产生的网络文化,对它所进行的研究,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对我国当前的网络文化安全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研究。***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不仅要重视构建网络治理体系,同时也要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当今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空间成为了承载一国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发展等诸多现实利益的新的战略空间。网络空间成为了一种新的资源,它即受到所在国的管辖,又成为了国家主权的延伸。

  因此,在网络空间中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尤为激烈,成为了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主战场。网络文化安全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流地位造成了威胁。因此,研究网络文化安全问题,有利于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研究。有效解决网络文化安全问题,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研究我国网络文化安全问题,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社会等发展问题的拓展研究,有利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网络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形式,同时也涉及到了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而由网络文化生成的网络文化安全问题也同样与这些领域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健全的网络文化安全体系,有助于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的精神渗透,保护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流地位。新的国家安全观将网络安全纳入其中,网络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因此研究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构建合理的网络文化安全体系,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总体安全。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一)关于国家文化安全方面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国家文化安全方面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对文化安全问题的研究。沈洪波在他的《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中指出:"它是一种无形力量资源,是建立在价值观念、社会制度、行为准则为基础上的同化力与规制力。"而潘一禾认为:"文化安全是自己所属国家-民族的基本价值和文化特性不会在全球化大势下逐渐消失或退化的安全感。"胡惠林在其《国家文化安全研究导论》一书中认为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实际上是世界历史的一个产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界逐渐重视对国家文化安全的研究,研究的范围不断的扩大,研究的内容也在不断加深,到目前为止学界内发表的国家文化安全著作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全球化与文化安全的关系问题研究;二是关于"文化霸权"与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研究;三是关于文化产业与国家文化安全研究;四是网络文化与文化安全问题研究。

  (二)关于网络文化方面的研究。

  我国学界虽然对于网络文化的研究比较晚,但是对于网络文化的研究已经产生了颇为丰硕的学术成果,同时研究网络文化的范围也在迅速扩大。网络文化"是人类以信息网络方式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化活动而生成的新兴文化形态,它是网络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方式和社会发展图式。"而林秀则将网络文化同信息文化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网络文化则是现代意义上的信息网络产生之后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网络文化中的'网络'乃是指信息网络,而信息网络只是信息的一种存在形态","无论是信息文化还是网络文化,都是人们在进行信息活动时所形成的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惯等文化因素的总和"曾静平等学者认为:

  "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表达形态,是网络技术与现代生活的文明演进。"根据目前学界对网络文化的相关研究,本文将当前关于网络文化的相关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对网络文化的影响研究。这类研究主要从网络文化与我国高校文化和道德文化、大学生的价值观以及青少年的道德思想教育等方面入手。这类研究探讨网络文化对于我国的价值观和道德思想教育的影响和解决对策,如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网络文化既有助于道德自主性形成又可能导致道德认知迷失;第二类是从哲学视野对网络文化进行研究。此类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原理入手,探讨了网络文化的异化,并对网络文化的异化现象进行了哲学批判,同时也指出网络文化具有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意蕴,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有着多方面的影响。第三类是对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进行研究。此类研究侧重于对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相关对策进行探讨,认为网络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之下,建设完善的法律法规对网络文化进行管理监督,建设高素质的网络文化人才管理队伍,加强网络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技术的自主创新;第四类是对网络文化产业进行研究。网络文化产生和推动了一种新型的经济产业模式,既网络文化产业。这类研究一方面从全国到地方的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入手,研究讨论当前我国的网络文化产业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挑战;另一方面则探讨如何自主创新的发展网络文化产业,发挥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优势,促进网络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发展促进作用。

  分析目前对于我国网络文化研究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网络文化的研究深入细致,对网络文化的多个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取得了较大的学术成果。

  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网络文化的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相比较国外将网络文化从经济、社会、军事等多个方面进行联系研究,我国的网络文化研究范围还比较狭小。

  (三)关于我国网络文化安全研究。

  目前国内学者们对于网络文化安全的研究主要侧重在网络文化安全问题研究以及治理对策研究:

  在网络文化安全问题方面,认为我国当前存在的网络文化安全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信息安全缺失。李桂平认为:"网络信息是网络文化的重要载体。网络信息安全实质上涉及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这些都是网络文化安全的研究领域。"第二,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威胁。网络文化内容的开放性和传播的快捷性,即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造成了冲击,同时也对传统文化的内容产生了威胁。"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科技文化,否定了传统文化泛伦理政治倾向。"第三,网络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流地位产生冲击。"网络意识形态多元化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地位造成冲击构成威胁。"消极的网络文化不但能够削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威,同时还会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作用;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因此我们要警惕抵制消极的网络文化,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占领。

  对于如何治理我国目前存在的网络文化安全问题,国内学者们提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观点:首先,创新网络文化管理理念。陈伊哲认为:"当前要完善我国网络文化安全制度管理,首先要做到创新网络文化管理理念,构建网络文化安全技术体系。"其次,加强网络技术防范。网络技术对于网络文化内容的传播具有重要重要,它是网络文化传播内容的物质载体,因此加强网络技术防范网络恶意攻击,过滤网络有害信息传播,是维护网络文化安全的有效手段。徐龙福、邓永发认为:"维护网络文化安全需要瞄准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前沿,组织新一代网络'防火墙'、'电脑密码'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攻关,为网络文化安全构筑坚固的技术防线".再次,完善网络文化安全法制。对于网络文化安全管理要依法治理,完善网络文化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有效的遏制网络文化的不良发展,保障我国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维护网络文化安全发展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依靠法律责任体系构建具体规则".最后,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对于网络文化安全的治理,不能单单只依靠于网络技术的改进和法律法规的完善,网络道德素养的教育也十分的重要。提高网民的网络道德素养,加强网民网络文化安全意识,是维护网络文化安全最有效的手段。姚伟钧认为:"我们要尽快地在全社会形成网络伦理道德的基本共识,……即充分享受网络带给我们的自由和尊严,也不侵犯他人的自由和尊严,为网络文化安全尽自己的责任".

  网络文化安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简单内容,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研究网络文化安全,不仅要分析我国现状,探寻有效合理的维护治理对策,同时也要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从而了解到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治理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探讨。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国家文化安全方面的研究。

  根据目前所搜集到的有关国外学者对国家文化安全方面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外学者对国家文化安全方面的研究以冷战结束为主要标志。在此之前,西方学者的研究重点还侧重于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念,主要论述如何更有效地维护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安全。而在冷战结束后,两大阵营的鲜明针对性格局被打破,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迁,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文明的冲突即将成为全球政治的主导。

  塞缪尔·亨廷顿最先在《文明的冲突》一文中指出"国家日益根据文明来确定自己的利益","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如今,文化安全已经成为了新的国家安全观重要内容之一,全球范围内将文化安全的发展列入国家安全发展的目标之一。约瑟夫·奈主张只有通过文明、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软力量的桥梁,才能在国际政治舞台中不断取得成功。

  同时,他在《权利大未来》一书中深度阐述了以文化为载体的软实力,对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另外彼得·卡赞斯坦的《国家安全的文化:世界政治中的规范与认同》通过寻找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融合点,为研究国家文化安全开拓了新的视野,对当前的国家文化安全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借鉴价值。

  (二)关于网络文化的研究。

  互联网通信技术诞生于美国,随后向欧洲、中东、拉美地区扩散。10 年前在全球互联网普及率不足 10%的时候,美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 70%,欧洲和中亚地区也已接近 40%.因此,国外学术界对网络文化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索。通过分析收集到的相关文献资料,可以将西方学者对网络文化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网络文化的初步认识阶段。这一时期的网络文化研究,主要通过进行大众媒体的讨论,新闻界成为了研究网络文化的主体。网络文化进入大众的视野,最初是通过美国一些期刊杂志对网络问题进行讨论。这一阶段对网络文化的研究内容属于对网络文化进行一般性的描述和预测,此阶段研究的文章大部分是描述性的文章。

  第二阶段是网络文化全面研究阶段。在此阶段,国外学者对网络文化的研究不再是单一的描述性研究,而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此时,西方学者认识到了网络文化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样也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挑战。但大部分学者对网络文化是持肯定态度的。在这一阶段,国外学者对网络文化的研究进入了理性化的发展轨道。

  第三阶段是网络文化的批判性研究阶段。这一阶段,国外学者不再单一的从网络角度对网络文化进行研究,而是开始逐渐尝试从多个角度对网络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例如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视角来研究网络文化的作用。此时国外对网络文化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深化全面的研究阶段。

  (三)关于网络文化安全研究。

  相较于国内从网络文化安全问题、网络文化安全对策等多方面的研究,国外对于网络文化安全的研究文献较少。这是由于当前西方国家在网络文化建设上起步较早,网络技术发展占据有利地位,掌握核心网络技术,网络基础设施完备,网络文化安全管理法律制度比较完善,网络文化安全因此呈现出相对宽松的状态。所以,国外研究文化安全则多是从其他方面与网络文化安全进行结合研究。

  美国学者保尔·兰德在《关于美国军队网络安全文化》一文中,是通过探索和定义军队中的网络安全文化概念,来对网络文化安全进行研究。文中探讨了建立和积累军队网络安全文化所获得的相关利益,并确定在美国军队中这样是否会产生一种文化的障碍。

  而美国学者约翰·莱格特则是从网络文化和人员安全方面进行了研究。他通过对美国青年人进行了一系列跟踪研究,来探讨过度的接触网络文化是否会对人产生消极的影响,是否会变得冲动易怒从而影响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安德鲁·基恩在《网民的狂欢 关于互联网弊端的思考》一书中从多个方面对网络文化安全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所谓的网络言论自由是相对的,并不是每个人的发声都能被社会接受,"只有那些资金最雄厚、嗓门最大、态度最坚决的人的声音才会被大众听见。"他在书中指出,网络信息量看似巨大,降低了信息生产传播的成本,但是大量的信息却不具备筛选信息的标准,信息标准缺失严重。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是通过确定网络文化及网络文化安全的概念,分析当前我国网络文化安全的现状,依据***总书记有关"网络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确定我国网络文化安全的战略地位,总结我国网络文化安全的问题,以及找出治理我国网络文化安全的基本策略。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绪论。此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总结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为之后的内容进行铺垫。

  第二部分,网络文化安全相关概念论述。本章分别对网络文化、文化安全和网络文化安全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提出网络文化的特点及价值,分析网络文化安全的构成和地位,并通过本章的内容,明确网络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引起重视。

  第三部分,我国网络治理相关理论阐述。首先对网络治理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网络治理的特征;其次分析***的"网络观";最后论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

  第四部分,我国网络文化安全问题、危害及其根源。根据最新的数据和资料分析当前我国网络文化安全的现状,并通过分析现状,找出当前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危害并指出产生问题的根源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威胁;第二,政府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第三,部分网民道德素养较低。

  第五部分,网络治理网络文化安全问题的基本对策。通过对产生网络文化安全问题根源的分析,提出网络治理网络文化安全应采取的基本策略。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对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的主导地位,健全网络文化安全监管机制,完善网络文化安全法律法规,创新网络文化安全监管方式,建立高素质的人才管理队伍;其次也要重视发挥其他主体治理网络文化安全的作用,加强网络文化安全技术的开发,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公众监督作用,借鉴国外先进治理经验;最后利用网络文化安全占领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体系,加强对意识形态网络舆论的引导,利用网络文化安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网络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预警机制。

  二、研究的方法。

  (一)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本文运用了网络治理理论、***的"网络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群众观和社会意识形态等相关理论对网络文化安全的现状、治理进行了分析。在运用理论分析的同时,结合当前我国网络文化安全发展的情况,提出了我国网络文化所受到的危害,强调网络文化安全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

  (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从国家宏观背景入手,分析当前时代背景,引出我国网络文化安全问题,将我国的网络文化安全提升到重要战略高度。之后,从微观角度入手,提出网络文化和网络文化安全的定义,分析其价值和地位,讨论网络文化安全产生的问题,指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三)综合研究法。运用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人文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进行分析研究。

相关标签:安全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