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影响沈阳军转干部安置的因素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2-07 共546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沈阳市军转干部安置就业制度优化探析
【第一章】 影响沈阳军转干部安置的因素研究绪论
【第二章】军转干部安置概述
【第三章】沈阳市军转干部安置的现状
【第四章】沈阳市军转干部安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五章】完善沈阳市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的对策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沈阳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开展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意识
  
  (一)研究背景
  
  根据国家政策和军队本身发展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一定数量的军队干部退出现役,转到地方单位工作,这是我们国家和军队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一项重要制度。建军几十年来,大量的军队干部服从党的号召,根据军队建设的需要,光荣退出现役,转业到地方各条战线,为国家和军队的建设建立下不朽的丰碑。
  
  过去,我国针对军转干部安置主要采取了统包统分的安置方式:军转干部由政府按照一定的计划,并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把军转干部的安置任务强制的交给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让这些部门接收军转干部,这种分配方式对接收单位而言没有选择的权力和自主性,对军转干部而言,也没有选择的空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对人才资源完全市场化配置的呼声越来越高,军转干部安置的市场化诉求也随之越发激烈。针对这种呼声,国家颁布《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 3 号文件),这是国家第一次针对军转干部安置问题提出的纲领性文件,在文件中对首次规定了军转干部安置的原则即:计划安置和自主择业相结合。计划安置就是当地政府根据国家颁布的方针政策,并根据地区发展建设情况及各单位部门的实际需求,安排转业干部就业;自主择业则是满足所需条件的转业军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但是政府需要对他们的择业进行帮助,并且为这些选择自主择业的干部发放退役金。
  
  (二)选题意义
  
  军转干部安置问题能否处理妥当,关系到国家能否实现和谐稳定的发展进步,因此,党和国家一直把军转干部的安置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它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件关系到我国人民、军队、民族根本利益的大事,军转干部安置制度是否能够顺利实施不仅会影响到军队全方面建设、稳步改革发展的大局,同时也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伴随市场经济不断繁荣发展,国家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军转干部安置就业的政治性越来越不适应用人机制市场化的特点,军转干部安置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挫折,这导致了一些城市先后发生军转干部利用重要的节日和重大国家政治的敏感时期,聚集在国家的敏感地点进行利益的诉求,给政府施加压力,希望能为他们解决军转干部再就业、孩子上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这些举动不仅影响了现役军官的思想,而且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巨大挑战,也影响了政府机构改革和军队改革进程。政府如何从政策制定的角度,研究和建立科学、合理、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符合社会转型要求的军转干部安置方式,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 ,解决军转干部安置问题,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和稳定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当前政府应拿出勇气,利用手中的资源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军队和地方政府需要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针对性的实施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军转干部安置政策,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情况的新路子。
  
  沈阳市作为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原沈阳军区司令部驻地,历年来一直承担着较重的军转干部安置任务,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仍然需要改进。我国根据实际战略需要,把原先的七大军区重新整合为五大战区,同时形成陆、海、空、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个军种的格局,并提出裁军 30万。军队编制体制调整的逐渐展开,改革带来的去留、安置等问题必然会给现役军官带来新的困扰,对于地方安置军转干部也将是新的挑战。新的安置办法的出台必定对军转干部群体以及国防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从而助推强国战略和中国梦的实现。
  
  二、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一)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对退役军人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其国家的实际安置政策进行的。国外对退役军人的就业安排,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府不负责安排工作,但是会提供就业方便;另一类是由政府负责安排工作。针对这两种主要的安置政策,国外学者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军人安置制度的研究
  
  美国学者 B.J.Klassen(2008)、Bedard,K.etal,(2006)论述到由于美国实施自主安置的制度时间比较长,在就业培训、就业服务机构设置、就业帮助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思考,研究的比较系统,形成了完善的就业体系,并因此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法规制度,①②比如《优待退役军人法》、《退役军人紧急职业培训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有效的保证了军官退役后能够得到妥善安置。
  
  2.军人安置效果的研究
  
  英国学者 D.J.Edwards(2010)、Hutchinson,Jeffrey W.(2006)在其研究成果中研究了以色列和日本等国的退役军官安置情况,发现这些国家对退役军官的安置主要是由政府出面对那些达到退役年限的军官进行统一的工作安置。但是这种安置有一些弊端,就是这样的安置会对政府造成很大的负担。因为安置这些退役军官需要国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经济基础越稳固,这种安排的优势越加的明显。
  
  3.军人安置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保罗·托马斯(2003)、London, A.S.and J. M.Wilmoth.(2006)介绍了国家对军队退役军官的就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到了国家层面,因为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其国家的军队的稳定程度是一致的。国家的军队不稳,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制约,他在书中列举非洲有些国家军队的暴乱对经济的严重影响。
  
  所以,国外的文献虽然对军转干部在保障制度和具体实施方面研究比较全面和具体,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意义,由于军人为了国家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国家需要为他们的付出提供援助,中外政府也都明确军队的管理事宜必须由国家政府来出面管理,通过国家制定的法律体系保障转业军人的利益,但是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也需要每个国家根据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确定其针对退役军人的安置政策和制度。美国、日本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对军人退役的研究比较成熟,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因此对退役军人的安置也比较人性化。我国关于军转干部的研究起步相对落后,而且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更新完善。
  
  (二)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一些学者把对军转干部的安置就业问题研究作为独立的研究课题。由于我国军转干部人数众多,而且国家在改革开放后的 30 年中经历了 3 次大裁军,所以国家对军转干部安置政策的研究上升为一项政治任务,并且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九十年代,国内学者对军转干部安置政策和模式的研究主要是为解决当时的实际问题,并没有形成一整套比较完整的体系。
  
  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对军转干部安置政策的研究逐步增多,随着 2001年国家颁布了《军转干部安置暂行办法》,我国学者在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退役军人安置经验以及对我国现行的军事制度研究基础上,发表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1.安置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研究
  
  周建成(2008)认为:“我国的军人退役安置工作已经从 1949 年开始建立,经历过近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稳定了国防的建设,但是随着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改革的同步推进,军转干部安置制度在现实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需要改革和完善。”
  
  鞠伟(2006)在其论文中提到:“一直以来,我国军队的退役制度主要是统包统分的方式,这主要考虑到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形势喜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使得改革转业干部安置方式,使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的需求逐步体现出来。”
  
  舒本耀(2007)认为:“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且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富有成效,现行退役军官安置制度在制定初期,虽然适应了当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但是现在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的要求,并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接收单位拒绝,退役军官抵触的安置困境”.
  
  针对改革安置制度方面进行研究的还有:孟伟(2010)以济南市为例分析了军转干部安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④罗平飞(2005)主要论述了我国军人退役安置的制度,从制度层面进行了分析;⑤孙进(2012)主要从全国的军转干部安置情况入手,分析了我国现在军人的就业形势;⑥滕晓波(2010)主要侧重在安置问题的研究方面。
  
  这些学者认为我国现行的军转干部安置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之上,政府在固有的全能型政府的观念下,虽然国家已经制定出台了一些有关军转干部安置的制度,但是他们的执政观念和手段并没有改变,他们把军转干部安置的任务作为一种政治任务加以实施,而没有把军转干部的工作安置交给市场。固有的安置模式与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形势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冲突,而这种冲突实际上是可以理解为计划性安置与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互不适应。学者们通过应用公共管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形成了关于转业干部转换角色的社会调查材料,并以此为重要依据,构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军转干部职业与角色转变的理论框架,对推进转业干部安置政策改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自主择业安置方法的研究
  
  有关军转干部自主择业的研究是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论点,军转干部安置办法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建立在自主择业的基础之上。李开卉(2008)、杨风吴(2009)、王晋华(2012)、田占德和李琦(2010)等学者对我国现行的自主择业安置方式进行了政策分析和制度研究;①②③④王明(2011)和李全(2012)等学者研究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中涉及到的管理及服务保障方面的问题;⑤⑥黄成泰(2004)对自主择业的经济补偿进行了研究。这些学者利用社会学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理论,通过大量数据与案例,对自主择业安置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现阶段军转干部自主择业安置方式主要体现出的问题包括:地方政府针对自主择业的军人管理服务不到位,缺少针对军转干部的特殊机构设置,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的比例比较少;而且军转干部由于长期生活在军营,对社会的发展缺少适应性,因此缺乏就业和创业动力,专家们根据这些问题呼吁政府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通过加大对军转干部的政策扶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加优化的、更结合个人实际需求的教育培训,健全完善自主择业安置的规章制度,放宽自主择业条件,让更多的军转干部选择以市场为导向的安置政策。
  
  3.军转干部退役后保障的研究
  
  胡磊、黄鹏程(2005)主要论述了国家经济补偿与军转干部行为的关系;⑧祁智宏(2007)主要研究了中国退役军人经济补偿的经济学问题;⑨杨临宏、申劲颖(2008)从立法的角度分析了军转干部安置问题;⑩许京峰、张学礼(2012)从保险制度的角度阐释军转干部的就业问题;,屈旸(2000)从社会保障法的角度分析军转干部就业情况。
  
  这些学者以社会保障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军转干部安置中人力资源合理分配、强调了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对合理安置转业干部的重要性,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优化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的改革思路,并主张国家和政府应该不断的完善退役军人在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保险制度,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人社会保障体系。
  
  (三)评述
  
  通过对国内外针对退役军人安置研究的对比参考,笔者发现这些研究的主要方向既包括制度上的研究,也包括在国家层面实施策略的研究,尤其是国外针对军人保障制度的研究比较充分,国内对实施策略的研究也相对的丰富,但是这些研究主要是从国家层面入手,缺少地方政府和军人自身方面的研究。因为退役军人的安置不仅仅涉及到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和退役军人本身也在就业安置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论文主要总结国家制度层面针对退役军人的保障措施,从而分析地方政府和军人本身在安置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主要建立于国家和沈阳市地方政府有关军转干部安置方面的法律法规、数据资料和不涉密的会议记录、政策性文件,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军转干部安置就业的资料和历史文献,并系统整理和比较了中外退役军官安置制度、安置政策、安置方式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二)调查研究法
  
  本文撰写过程中,借助了沈阳军区及沈阳市军转干部安置办公室的所做的军转干部安置方面的部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的具体做法,研究借助问卷中调查获取的现行军转干部安置政策中好的方面和存在的不足的相关内容的分析,提出了完善沈阳市军转干部安置政策,为解决军转干部就业问题提供借鉴参考。
  
  四、研究内容
  
  本文依据公共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等相关理论为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研究法,从现有的军队转业干部相关规定和法令及我国当前对军队的管理方式入手,针对国家现行的军转干部安置政策及其在沈阳地方安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特别是针对沈阳市近十年的军转干部的安置就业情况和面临的困境的分析,提出了如何化解军转干部再就业问题中存在的自主择业还是安置就业两难的问题,提出了需要政府实施的军转干部保障措施、军转干部的安置社会化、推进军转人才的转型等政策性建议。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论文的创新点
  
  本论文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军人退役安置政策以及我国不同时期的军转干部的安置政策,发现其中的优势和不足,并针对沈阳市地方性安置政策问题作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地理背景下军转干部就业提出了在人才培训转型及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的对策。
  
  (二)不足
  
  当然,本论文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针对军转干部就业的国内理论研究内容相对缺乏,比如军转干部就业理论建立的背景以及各个时期军转干部安排的具体政策措施,这有一部分涉及到国家的机密,也没有办法得到,这也制约了本文在理论方面的阐述。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