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聋生应用题教学中图示方法的运用

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作者:李红良
发布于:2020-03-25 共3759字

  摘    要: 图示法教学是聋生取长补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常常使用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还要教会聋生应用该法解答遇到的应用题。图示法在聋校应用题教学中起到了“搭桥”的作用,往往被看作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拐杖,它既符合少年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图示法; 聋校; 应用题教学; 认知特点;

  聋生,由于听觉障碍,致使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只能通过其他感官来代偿和分辨。听觉障碍既严重影响聋生的语言发展,又严重影响聋生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形成,给数学中的应用题教学带来巨大困难,再加上聋生的自然手语和汉语语法结构顺序不一致,常常导致聋生在理解应用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时出现偏差,甚至产生错误。因此,如何充分发挥聋生的视觉认知优势,弥补先天的听力不足,是聋校义务教育阶段应用题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图示法教学是聋生取长补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常常使用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还要教会聋生应用该法解答遇到的应用题。图示法在聋校应用题教学中起到了“搭桥”的作用,往往被看作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拐杖,它既符合少年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哪一个学生学会了“画”应用题,我就可以有把握地说,他一定能学会解应用题。教师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做到根据解决问题所给的条件把图形“画”出来,从而优化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实现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图片图示法

  打开低年级聋生的数学课本,你会发现整本书都配上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图片,编者的意图也是,从聋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实际编订。此外,老师还要再增加一些有趣的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感知数学的魅力,进一步加深对数学应用题知识概念的准确理解,而不是盲目解答,胡乱计算。

  例1:公共汽车上原来有15人,到站后从后门下去6人,又从前门上来8人,问现在公共汽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公共汽车到站后,车里的人有上有下,这一点学生十分熟悉,但对题目中的“原来、现在”等词的意思不是太理解,一些同学看到题问中有“一共”一词,就想当然地把这三个数加起来。老师拿出了一张公共汽车到站时,车内人上人下的场景图片投影到黑板上,并让学生指出哪些人下了车,哪些人正在上车。“原来”说的是图片中的哪些人,“现在”指的又是哪些人,“一共”在这里究竟是什么意思,题意清楚了,过程明白了,计算也就容易多了。

  对聋生而言,一张清新的图片远胜于老师的左讲右说,图片比文字更具吸引力、说服力。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他们总是印象深刻、记忆犹新,老师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会有新的认识和思考,理解起来就会倍感轻松,慢慢地也就内化成了自己的东西。
 

聋生应用题教学中图示方法的运用
 

  二、简易图示法

  简易图就是运用平常熟悉的矩形、三角形或圆圈等简单图形表示个体与整体间的关系,让学生加深对题意的理解而作的图表。它简单、明了、易画。画图的事学生很乐意去做,关键是教师该如何引导的问题。

  例2:小强家有一块长方形菜地,妈妈计划用菜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种白菜,菜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三种辣椒,剩下的10平方米种西红柿,那这块菜地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长方形菜地里种着各种蔬菜,同学们对这一概念并不陌生,长方形面积的分数知识学生也学习过。对如何计算总面积,学生还是一头雾水,有的认为必须知道种这三种蔬菜地的各自面积,还有的认为必须知道菜地的长和宽才行。在学生的疑虑下,老师在黑板上先画了一个大大的长方形,然后找出长方形的三分之一,标上“白菜”,再让学生思考后找出长方形的五分之三,标上“辣椒”,剩下的部分是做什么的呢,大家都知道是种西红柿的,还知道它的实际面积是10平方米。那么三分之一、五分之三和10平方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一下子想起了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很快就写出了,当老师把算出的标在西红柿菜地

  面积下,一些学生立刻就写出了的算式。

  学生在通过努力思考无果时,老师应给予适当的启示,帮他们清除拦路的石块。当画出了长方形菜地及各部分菜地的图示,并标明各数量关系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豁然开朗,知道了实际的西红柿菜地面积及它在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就能很轻松地算出总面积。思维进一步拓展,有的学生还算出了白菜地和辣椒地的各自面积,经过比较,他们对菜地的实际面积及其分数表示形式理解更深刻了。

  三、线段图示法

  线段图示法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转化为比较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对复杂的数学信息进行理解,从而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线段图反映的数量关系更加清晰,聋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一方法无疑让聋生的应用题教学锦上添花。

  例3:父亲和儿子的岁数和是46岁,已知父亲的岁数是儿子岁数的3倍多2岁,问父亲和儿子各有几岁?

  在学生知晓题意的情况下,先画出一条线段代表儿子的岁数,“父亲岁数是儿子岁数的3倍多2岁”,该如何用线段表示出父亲的岁数。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能够画出表示父亲岁数的线段图,“父亲和儿子的岁数和是46岁”是什么意思?学生知道就是把两条线段加起来,等于46,儿子的岁数不知道,又该如何处理,学生自然想到了用未知数ⅹ代替,最后的解方程对聋生来说就简单多了。

  解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模式逐步形成的过程,过程中虽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困惑,但学生最终会为解决每一个问题而欢欣鼓舞,也会为解开一个个困惑而信心百倍。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是在这一步步的解决问题和消除困惑过程中提高的。

  四、情境图示法

  情境图示法更加生动形象,更接近实际情况,它多采用速写的形式,勾勒出物的具体形态,揭示其数量关系,当你真正找到了其内在规律,也就找到了开门的钥匙。

  例4:学校要举行夏季学生篮球赛,在精选出的5个班中进行单循环积分赛,问本次篮球赛一共有多少场比赛?

  学生从题目中知道:篮球赛、5个班和单循环等信息,对一共有几场比赛,他们真有些无奈,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师:如果是2个班进行比赛,有几场?

  生:1场。

  师:3个班呢?

  生:3场,我们同年级的3个班一共进行了3场比赛。

  师:那4个班呢?

  学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老师在黑板上画了2个圆圈,然后在两圈之间连了一条线,这个情境图学生相当熟悉,他们曾经有过两班一场比赛的事例。在此基础上老师又加了一个圈,让同学们用连线的方式说出共有几场比赛,同学们很轻松就得出了结果。

  师:四个班之间一共有几场比赛,又该如何画呢?

  大家有了前面的经验,画了4个圈,在4个圈之间连了一些线,有的同学画出了6条线,有的只画了4条线。教师把一个只画出4条线同学的图示投影在黑板上,再在例题中“单循环”的下面标了着重符号,问这是什么意思?同学们说出了每两个班之间必须有一场比赛后,出错的同学很快就找出了少画的线,最后也得出了正确答案。结合题意画出5个班比赛的场次图。同学们都找到了连线的规律,迅速地画出了5个班比赛的情境图,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的结果。

  思考:如果是10个队的单循环比赛,一共有几场,你掌握了什么规律,那又该如何列算式呢?数学的教学过程主要是要教给学生一些思路,一些方法的过程,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会思考,找出方法,做到真正理解。

  五、过程体验图示法

  学以致用,针对低年级聋生,我们常在班上举行超市购物活动。活动中,一些学生扮演购物者,另一些学生扮演售货员,在他们一问一答、一买一卖的交流中同学们都学到了好多有用的知识,大大丰富了自我认知。对于较复杂、难懂的应用题,还让学生把它当“课本剧”表演出来,让其他同学在看的过程中体验题目所要表达的本意。其间有触动就会有行动,就会努力去思考,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一来就一定会迸出智慧的火花。

  例5:小明今年12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3倍,问再过几年,爸爸年龄是小明年龄的2倍?

  年龄的倍数发生了变化,这对聋生来说是难于理解的,老师首先得讲明原因:过一年小明长一岁,爸爸同样也要长一岁,几年过后,小明长了几岁,爸爸同样也长了几岁,小明和爸爸的年龄都变大了,这时爸爸的年龄不再是小明年龄的3倍,而是变成了2倍。疑惑中,班里一位同学扮演小明,另一位同学扮演爸爸,小明12岁,让他拿着一张标有12的纸板,爸爸年龄是小明的3倍,大家都知道爸爸今年36岁,应拿着标有36的纸板,表演中让小明和爸爸过一年更换一次自己的年龄数字,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父子俩的年龄,在什么时候满足2倍关系。

  过1年,小明13岁,爸爸37岁,年龄不是3倍,也不是2倍。

  过2年,小明14岁,爸爸38岁,年龄也不是2倍。

  ……

  过12年,小明24岁,爸爸48岁,年龄正好是2倍。

  通过表演,同学们真正体会到:再过12年,爸爸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2倍。结果有了,那又该如何列式计算呢,这可以让同学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通过讨论得出结果。通过活动,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获得。

  应用题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还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热情,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求知欲。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帮其树立自信心,同时还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童心,尽量把枯燥的应用题转化成富有童趣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小故事,来点燃聋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从而提高他们数学应用题的能力。为了学生的明天,我们时刻思考着、准备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总的说来,只要认真关注聋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选择适合于聋生特点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就能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提高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 郑燕.“图示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J].东方教育,2014
  [2] 李建林.线段图方法在小学数学题解析中的作用[J].中小学教育,2014
  [3] 杜小田,王春梅.浅析聋校数学应用题教学法[J].中小学教育,2014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特殊教育学校
原文出处:李红良.图示法在聋校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5):175-17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