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聋校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现代特殊教育 作者:田寅生赵庆春
发布于:2019-12-02 共11459字

特教数学论文第七篇:聋校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基于聋校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环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分析重点难点;开发评价工具;确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评价教学设计。通过基于聋校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期望帮助聋校数学教师理解聋校数学课程标准,有效开展基于聋校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聋校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Math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Deaf School

  TIAN YanshengZHAO Qingchu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f Special EducationNan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TourismBozhou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Abstract: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math curriculum standards is the first step in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The teaching design follows these procedures: analyze students' needs,set up teaching aim,analyzeteachingpoints and difficulties,develop assessment tools,choose teaching strategy,choose teaching contents,design teaching procedures,andevaluate teaching design. It hopes to improve math teachers in deaf schools understand math curriculum standardsin teaching design practice and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math curriculum standards.

  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对于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办好特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1]。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所以,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本质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革[2]。目前,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推进,课程改革话语正从理念话语转向实践话语,课程实施正从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转向实践运用和课堂教学。在听课与访谈中我们发现,在课程实施取向上,基于教师经验教学、基于教科书教学的情况普遍存在,课程标准与教学实施“两张皮”现象较为严重,课程标准对教学质量提升尚未产生实质性影响。如何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革,是摆在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研究与解决的一个问题。

  我们认为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改革与实施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其中,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环节。本文以《聋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6版)》(以下简称《聋校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为例,研究基于《聋校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以期为聋校数学教师有效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一、基于《聋校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的内涵与原则

  所谓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开发评价工具、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对教学设计的效果进行反思等一系列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的过程[3]。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分析、计划、实施、评价、修改教学系统中诸要素的系统过程[4]。主要解决三个问题:“我要去哪里”,即设计教学目标;“我怎样去那里”,即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等;“我怎么判断已经到达了那里”,即教学评价。尽管教学设计的模式有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大概包括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确定聋生的准备状态;二是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三是开发评价工具;四是确定教学策略;五是选择教学内容;六是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具有定(导)向作用,我们认为,基于《聋校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源于《聋校数学课程标准》

  《聋校数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于聋生数学学习的总的、统一的、基本的要求。其中,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分成“总目标”“总目标的四个具体方面”以及“学段目标”三个层次,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5]。数学教学目标体系还包括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它们是课程目标的下位目标,是课程目标的细化与具体化,要说明与回答“教什么内容”“怎样教”“应达到什么要求”等问题,它不是来源于教师的经验或教材,而是来源于《聋校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学目标的形成是教师认真研读理解《聋校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目标进行分解与重构的过程。

  (二)数学教学评价设计应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一般安排在新授完成后的巩固与应用环节进行,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已经知道与学会教师所教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评价,如果发现问题则进行教学调整。这种做法的弊端:一是不重视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指导教学的功能严重滞后;二是评价只注重“双基”、内容比较单一、理念落后,没有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及达成度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我们认为,基于《聋校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对教学与评价的关系应形成如下共识:一是教学是从学生如何达到教学目标的构想开始,是由学生应知与能做的共识来驱动的[6],数学教学要对数学教学目标负责;二是评价是为了获得聋生学到什么程度或目标达成度的“证据”,评价要对数学教学负责,教师要研究开发评价工具,全程发挥好评价指导教学的功能。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清楚的知道数学教学目标是什么,数学教学目标的内涵与要求是什么,评价聋生达成数学教学目标的方式是什么,聋生达成数学教学目标应该有怎样的质量表现。所以,数学教学评价要前移,应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

  (三)“为学生学习而设计”是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传统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考虑的是教师怎样教,而不是聋生怎样学。

  《聋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聋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以聋生为本的理念。”所以,数学教学设计要突出主体性和针对性,即根据聋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时应思考这样的问题:聋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学习新知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聋生已经具备了那些与新知有关的经验?聋生学习新知有那些困难?只有在准确了解聋生认知起点的基础上,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聋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聋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数学教学设计要加强探究性,即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和教学过程,数学问题要具有思考性、层次性、挑战性,鼓励具有个性差异的聋生都能自主参与问题探究。综上所述,教学设计要以聋生为中心,“为聋生学习而设计”是基于《聋校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和出发点,“转变聋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所以,在教学设计方案中,不但要阐述教师如何教,还要预设聋生学习的过程;不但要阐述教什么,还要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依据。

  二、基于《聋校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的思路

  依据《聋校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遵循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从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来阐述如何进行基于聋校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就是对聋生数学学习的基本情况做一个分析,它是基于《聋校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深入了解、分析学情,对聋生的学习困难有充分的了解,才能知道聋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起点,设计出适合的教学目标,合理地安排教学材料,确保聋生原有认知结构和新知相互作用顺利进行。

  1.理念与要求

  明确学情分析的理论依据。《聋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聋校教学应该以聋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就提出这样的观点:“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内容归结成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7]

  学会分析学情。学情分析一般包括如下内容:学习对象分析,学习对象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状况、新知学习存在问题分析等等。学情分析一般采用如下方法:查看聋生的作业、分析聋生试卷、座谈访谈、预习检查、量表检查、课外辅导,借鉴其他老师对该教学内容分析的经验(见案例一)。

  2.案例

  [案例一]:课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学情分析

  六年级聋生共11人,有5位同学数学学习能力比较好;有2位女同学接受能力较差,但能跟上教学节奏;还有4位男同学除了听力障碍外还有其它生理症状,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较差,基本计算不过关。

  在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前,聋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商不变规律,这是聋生学习新知的起点,调查表明聋生掌握情况一般。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要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利用商不变性质,实现未知向已知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缩,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保证。制定、设计教学目标要以《聋校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以聋生为基点。设计教学目标是基于《聋校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原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最优化的第一方法,我们认为是综合拟定某个专题、某篇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学中内容的处理、教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都要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因此,优化、设计聋校数学教学目标设计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第一项工作。

  1.理念与要求

  (1)课程理念

  明确聋校数学课程总目标。一是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二是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在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把上述三维目标概括为:获得“四基”,增强能力,培养科学态度[5]。

  理顺课程目标体系。《聋校数学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分成“总目标”“总目标的四个具体方面”及“学段目标”三部分[5]。数学课程目标体系包括:课程总目标(参见《聋校数学课程标准》)—学段目标(参见《聋校数学课程标准》)—学期目标(参见数学教学参考书)—单元目标(参见数学教学参考书)—课堂教学目标(教师自主研究完成)。

  关注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聋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行为动词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行为动词表述。”[5]结果目标表明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过程目标用于描述聋生的心理感受,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目标的设计要以聋生的全面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为宗旨,应注重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结合。

  (2)教学目标设计要求

  要重视教学目标与数学课程标准的关系。要基于《聋校数学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课程标准负责。

  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完整的数学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要加强对过程性教学目标的研究与设计,要注意三维目标的融合(见案例二)。

  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数学教学目标设计既要体现数学学科本质与学习逻辑,又要符合聋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基础,数学教学目标数量要适中。

  教学目标表述要科学规范。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一般运用目标陈述ABCD方法,其中,A是行为主体,是指学生而不是老师;B是学生的行为,说明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结束后应达到什么要求,采用动宾短语表述方法;C是行为条件,即聋生完成行为的情景,说明聋生在什么条件下和什么范围内产生的行为,通常是目标陈述句中的状语;D是表现程度,即完成质量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说明聋生预期的学习结果与程度水平(见案例三)。

  过程与方法目标一般表述为:结合什么内容,经历(体验)什么过程,运用什么方法,建立什么观念,培养什么能力(见案例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表述一般把非智力因素(兴趣、信心、毅力、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作为表述得重点(见案例二)。

  注重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根据聋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可提出分层教学要求和个别化教学目标(见案例四)。

  确定教学目标的方法,目标的分解与重构。

  2.案例

  [案例二]:课题“平均数”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聋生能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求平均数方法的过程,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培养聋生的思维能力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生活经验的积累,在活动中培养聋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三]: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借助对图形的观察和实物操作(C),聋生(A)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B);在具体情境中(C),聋生(A)进一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含义(B)。

  [案例四]:课题“两步计算问题”教学,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聋生提出不同的要求。A类学习困难的聋生,会列分步算式解答问题;B类学习一般的聋生,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知道找中间问题;C类学有余力的聋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问题,并能说出解题思路。

  (三)教学重点、难点设计

  1.理念与要求

  (1)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的理论依据。《聋校数学课程标准》将“双基”发展为“四基”,将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感悟基本数学思想与“双基”并列,成为聋校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直接追求的目标[5]。因而,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感悟基本数学思想可成为新的教学的重点。另一方面,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使“过程与方法”目标内容成为数学教学的新的重点(见案例五)。

  (2)确定数学教学重点。数学教学重点是指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一般而言,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方法与思想是教学的重点。

  (3)确定数学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指聋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如难理解、难辨认、难掌握的内容)。《聋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聋校教师教学应该以聋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聋生由于残障程度、智力发展水平不一样,学习难点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每一个聋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教学难点;要正确处理好逻辑起点与认知起点的关系,要分析聋生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难点,开展数学教学(见案例六)。

  2.案例

  [案例五]:课题“三角形的面积”的教学重点是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感悟数学转化思想,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把聋生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感悟数学转化思想作为教学重点是《聋校数学课程标准》与原聋校数学教学要求的根本区别。

  [案例六]:课题“异分母分数加法”的教学难点,普通小学生的学习难点是为什么分母不同的分数不能直接相加,聋生除了上述难点外还有其它难点,例如:什么是分数单位?怎样进行通分?同分母加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设计

  1.理念与要求

  (1)教学方法设计的理论依据。《聋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施分层分类教学,积极推进个别化教学”“面向全体聋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聋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聋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中,应常采用“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引导发现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等教学方法。

  (3)确定教学方法。应根据数学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在分析聋生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选定教学方法。

  (4)阐述教法与学法。说明本课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及其理论根据。结合所采用的教法,阐述本课你将交给聋生那些学习方法和技能,培养聋生哪些能力。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有关方法的知识,学而有法才能学而有效(见案例七)。

  2.案例

  [案例七]:课题“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拟采用情景教学法、实验法等综合性教学方法。具体如下:一是情境教学。在具体的小猴分桃的情景中,让聋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聋生的思维能力。二是实验法。结合分桃子等具体情境,让聋生们经历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活动,使聋生们经历探索的过程,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五)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1.理念与要求

  (1)教学内容设计理论依据。《聋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内容要符合聋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聋生的实际,有利于聋生体验、理解、思考、探索与交流”“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以满足不同聋生的学习需求。”

  (2)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就是根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选择与重组、开发与创新,包括创设适合聋生个性的学习情境、设计出适合聋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学习问题、提供适合聋生学习的学习资源等等。《聋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如教科书、教师用书,教与学的辅助用书、教学挂图等;信息技术资源—如网络、数学软件、多媒体光盘等;社会教育资源;环境与工具;生成性资源等。”其中,“数学教材为聋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目前,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聋校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义务教育聋校数学新教材已完成1-5年级。在教材的作用上,我们反对“教教材”,提倡用“教材教”,但是,在全面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认为,数学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重点是学习、研究、使用聋校数学新教材。包括一是要读懂教材,认真分析教材编写特点。例如,新课程教材内容结构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模块;教学内容基本叙述模式是“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用“问题情境”取代“中心例题”;应用题与计算题整合,不单独讲应用题等等。二是要领会编写意图,变书本知识为教师教学知识(见案例八)。

  2.案例

  [案例八]: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例题:小华有34张邮票,小花有16张邮票,两人一共有多少张邮票。34+16=()。教材是让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和用计数器拨一拨,再想想用竖式怎样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结论后,便直接向学生讲述第三种用竖式计算(简便)的方法,错失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机会,没有认真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什么呢?是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进位加法的算理,以算理为依据形成加法的计算法则,得到结论。从思维角度考虑,实际上体现了两个层次的思维水平:摆小棒、拨计数器属于形象思维;列竖式计算属于符号与逻辑思维,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让学生先由基于形象的思维,进而发展到基于符号的逻辑思维。这里,摆小棒、拨计数器计算法是竖式加法法则的现实模型,操作活动为抽象过程提供感性材料和算理;而抽象过程则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形成的数学活动经验提炼优化,形成法则,算理是总结加法法则的依据,两者是相辅相成的[12]。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在形成与总结两位数进位加法法则时,一定要从摆小棒、拨计数器计算法中找到算理依据。

  (六)教学过程设计

  1.理念与要求

  (1)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依据。《聋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聋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所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与形成过程,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其次,认知建构主义理论是新课程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基础。认知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包括:一是创设情境,激活原有认知建构;二是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认知建构(同化、顺应);三是巩固迁移,强化形成认知结构。一般包括如下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究新知———反馈练习、巩固新知———师生总结、强化认知(见案例九)。再次,现代认知学习理论也是数学教学设计的重要的理论基础,例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我们要按照数学概念同化学习或顺应学习两种模式及要求设计教学过程(见案例十)。最后,传统教学模式(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五步教学模式)的改进,是教学过程设计体现继承与创新的重要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宙教授在对凯洛夫五步教学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数学新课程要求,对原有教学环节(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巩固运用———布置作业)进行改进与创新,形成了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五步教学模式。包括:复习思考———创设情境———研究新课———巩固反思———小结练习。

  (2)教学过程设计的要求。一是具有时代性,符合特殊教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二是具有适应性,符合聋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方式与认知规律;三是具有科学性,符合数学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四是具有针对性,能促进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设计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学生独立思考与创造性原则。

  (3)设计教学过程。一是横向设计。包括教师活动(怎样教,如何发挥好主导作用),学生活动(怎样学,如何发挥好主体作用,它是新课程教学设计的重点),设计意图(为什么这样教与学,理论依据是什么,它是体现、考核教师理论素养的重要内容);二是纵向设计。包括课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

  2.案例

  [案例九]: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设计。

  用“认知建构”模式设计“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过程,共有四个步骤,一般过程大致如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冲突(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校要为同学们免费定做校服啦,请同学们用卷尺(最小单位是分米)为同桌测量一下身高,并记录下来。

  2.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

  3.厂家为了便于记录,要求我们只用米做单位来表示,怎么办呢?

  聋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示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二)。

  二、活动———建构(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生活经验再现,初步感知小数。

  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小数?请同学们说一说。

  2.借助几何直观,建立小数模型。

  (1)王东的身高是1米3分米,学生说一说怎么用米做单位来表示。

  (2)根据米和分米的关系,学生动手画一画,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

  (3)根据直观线段图,体会小数和分数的关系:

  1分米是1/10米,还可以写成()米;

  3分米就是3/10米,还可以写成()米。

  3.实践动手操作,认识一位小数。

  1米3分米可以写成()米。

  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一份是1/10,三份是3/10米,写成小数就是0.1,0.3。

  三、应用———提升(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应用:把你自己的身高用小数表示出来。

  2.拓展:教师准备1元和1角的硬币若干,让聋生每次上来抓一把,先估一估抓出了几元几角,再数一数并说出来,最后用元做单位把它用小数表示出来。

  3.提升:借助具体的量和几何直观图,直观感受小数与十进制分数之间的关系,说出每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如3.4元,3表示3元,4表示4角)。

  四、总结———评价(师生总结、强化认知)

  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能说一说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吗?对于小数,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和内容?让我们课后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小数,好吗?

  [案例十]:课题“认识三角形”的新知探究环节教学过程设计。

  用“概念形成”的学习模式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共有四个步骤,一般过程及教学设计大致如下:

  1.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三角形?请在黑板上画出来。(步骤一:找出聋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

  2.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征(特点)?(步骤二:研究它的分类及分类的标准,突出“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这一本质属性,把新概念从原有图形概念中分化出来,并给出定义:把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判断以下图形哪些是三角形?为什么?(步骤三:根据三角形的定义,明确任何一个平面图形中,只要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就是三角形)

  4.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怎样分类?(步骤四:将三角形概念纳入多边形概念体系,扩大原有认知结构)

  (七)学习评价设计

  1.理念与要求

  (1)学习评价设计的依据。《聋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聋校数学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聋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聋生的学习和改进师生的教与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按照个别化教学计划,有效实施差异性评价。评价既要关注聋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聋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聋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以及语言表达、沟通交往等潜能的发展,帮助聋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对于学习有困难的聋生可采用“延迟评价”。

  (2)设计学习评价工具。一是要基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学习评价标准与要求,使学习评价标准与课堂教学目标相一致;二是要认真研读《聋校数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评价建议”的相关要求,确定评价方式与方法,例如,书面测验、口头测验、开放式问题、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三是要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解与重构,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的内涵与要求,根据内涵与要求设计学习评价内容与方式,并把他安排在适当的教学环节中(见案例十一)。

  2.案例

  [案例十一]:课题“认识三角形”的评价工具设计

  一、设计“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三角形,会判定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运用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图形的兴趣[13]。

  二、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评价工具

  教师要以课堂教学目标第一条为依据设计评价工具。“认识三角形”即“理解三角形”,理解的含义是: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5]。

  考察聋生是否已认识三角形有三个质量指标。一是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三角形(对象的由来),二是知道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特点,三角形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对象的特征),三是知道三角形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上三点既是聋生是否“认识三角形”的评价指标,又是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组织聋生认真讨论的问题。聋生能圆满回答好这些问题,是已认识三角形的重要标志。

  三、设计“过程与方法”目标评价工具

  对过程与方法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主要是对聋生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这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教师要以课堂教学目标第二条为依据,重视在平时教学和具体问题情境中进行考察与评价,《聋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考察聋生能否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选择与探索适当、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主要方式有课堂观察、问题解决、课内外作业等。如何进行课堂观察?教师可设计“认识三角形”《课堂学习观察表》,观察与评价的内容可包括聋生的课堂参与、问题提出、思维方式、问题回答、合作交流、课堂练习、能力培养等等。

  四、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评价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应以课堂教学目标第三条为依据,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主要方式有课堂观察、活动记录、课后访谈等。如何进行课堂观察?教师可设计“认识三角形”《课堂观察评价表》进行观察与评价,观察与评价内容可包括非智力因素发展、活动参与、问题思考、合作与交流、思想表达、创新意识等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发布实施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EB/OL]. www.moe.gov.cn/jvb_xwfb/gzdt_gzds/s5987/20161213_291720.html.2016.12.13.
  [2]田寅生,田兆丰.聋校数学学习评价与新课程一致性分析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8(8):7-12.
  [3]李兴武.基于课程标准的系统化教学设计的特征与思路[J].教育探索,2013.(6):41.
  [4]陈晓慧.教学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4.
  [5][8][9][10][11][14]田寅生.《聋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J]现代特殊教育,2017(3):9-12.
  [6]崔允郭.课程实施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教育研究,2009(1):74-79.
  [7]D.P.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余星南,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
  [12]闫振岭.变“冰冷的美丽”为“火热的思考”──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之管见[J].小学教学参考,2008(9):5.
  [13]薛志华.《三角形认识》教学设计[J].教学管理,2012(2):15.

点击查看>>特教数学论文(优选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安徽省亳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原文出处:田寅生,赵庆春.基于聋校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9(16):52-5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