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素质拓展的作用

来源:北京教育(高教) 作者:郭智芳;刘泉;王培
发布于:2020-02-27 共4360字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新研究范文10篇之第七篇: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素质拓展的作用
 
  摘要:近年来, 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在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素质拓展, 能够促进研究生新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集体归属感与团队合作意识, 培养自信心与强化意志力。素质拓展是打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积极尝试, 高校在推广实施中需要完善场地设施建设、提升师资能力以及注重总结反馈, 从而确保活动的安全性、专业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素质拓展; 研究生新生; 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生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一是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低。近年来, 有研究者对研究生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相关学者运用CCSPSS量表对某高校548名研究生新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 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要低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 研究生新生受学习、生活、发展、社交和家庭方面事情的影响及遭遇的负性事情超过大学生平均水平。罗晓路等人 (2015年) 采用SCL-90症状自评表, 从感觉、情感、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 对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新生进行心理测查。研究结果显示:29.07%的研究生新生存在心理困扰, 其中有中度困扰的人员占5.75%[1]。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研究生新生面临巨大压力, 主要聚焦在学业和人际关系上。与本科相比, 研究生无论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还是学习方法上, 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再加上现在很多研究生培养单位都要求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甚至对论文发表的级别和数量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这使得研究生新生一入学就会感受到沉重的学业压力, 尤其对于部分新生而言, 自身科研能力较弱而导师要求严格使得他们短时期内很难适应, 甚至出现失眠、抑郁、自卑等不良反应。另外, 在人际关系方面, 研究生由于年龄较大, 大都养成了独立化、个性化的生活方式, 加之平时都分散在不同的研究所、教研室或课题组, 没有统一的课程表, 所以生活节奏和作息规律不太一致, 室友、同学间缺乏沟通交往, 比较容易产生人际隔阂。
 
  2.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不足
 
  一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 缺少心理健康教育渠道。目前, 许多高校对于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存在投入经费不足、心理咨询服务专职人员缺乏、心理教育工作停滞的现象。另外, 较于本科生而言, 高校对于研究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更少。本科生各种班级、社团等群体性活动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状态的培育, 很多高校也开设了可供本科生选择的心理健康类选修课;而研究生由于培养方式与本科生不同, 班级、社团活动较少, 且鲜有心理健康类选修课。即使有, 许多学生迫于学业压力也无心参加。
 
  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补救性模式中, 还未真正转换为发展性模式。一般而言, 高校对研究生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入学时的心理健康普查与专题讲座, 以期筛选出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另一种是对个别存在心理障碍、有人格缺陷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高校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少数学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上, 大多数心理状态正常的学生都不在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的范围内。这种“重心理治疗, 轻能力培养”“重障碍性咨询, 轻发展性咨询”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高校普遍存在。但是, 不论是从教育的公平性来看, 还是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来看, 这种模式都是不够合理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学生, 旨在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坚强的意志力、充分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提升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 能兼顾对少数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的咨询与行为治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实现从补救性模式向发展性模式转变, 需要转变指导思想, 更重要的是要引入创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
 
  素质拓展的起源与内涵
 
  1.素质拓展的起源
 
  素质拓展 (Outward Bound) 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英国, 是由德国教育家库尔特·哈恩 (Kurt·Hahn) 博士创建的一种体验式培训方法, 当时主要为了训练英国水兵的海上生存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这种独特的体验式培训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训练对象由水兵扩大到企业职工、国家公务员、学生群体等, 训练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训练、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1995年, 素质拓展传到中国大陆, 之后在中国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流行开来, 尤其是企业的管理及销售团队的建设等。素质拓展成为了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体验式学习的教育方式之一。
 
  2.素质拓展的内涵
 
  素质拓展是一种体验式的教育方法, 它以项目体验为载体, 以态度训练为主旨, 以行为改变为方向。素质拓展多借助于精心设计的拓展游戏、拓展项目和预设情景等, 让参与者积极投入、用心体验、真诚感悟, 通过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考验, 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 提高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性, 增强集体合作的团队意识, 从而达到使参与者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的目的。与传统认知教育所使用的说教和灌输方式不同, 素质拓展是一种将素质教育与现实体验相结合的实训, 它遵从“在体验中学习, 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理念和“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同时, 素质拓展也注重知识的迁移性, 旨在将活动中的体验与感悟迁移到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 实现理论学习向实际应用的迁移。因此, 结合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将素质拓展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必要, 对扩展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促进研究生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素质拓展在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研究生新生刚进入一个新的校园, 角色、环境、学习方式的变化导致其在环境适应与人际交往方面出现较大压力。针对这些问题, 素质拓展的第一个程序“破冰”环节能很好地化解团队成员初识时的陌生和紧张。它作为素质拓展的开始环节, 能在短时间内帮助研究生新生打破戒备心理, 迅速认识与了解彼此, 融化隔阂坚冰。例如:在“寻人游戏”中, 每位学员要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与寻人表格中相匹配的人员, 并尽可能记住对方的姓名、专业与爱好等。整个过程中每位学员都必须学会积极主动地与人沟通交流, 在表达自己的同时也注意倾听他人, 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认识更多的人。再如:在“相依为命”项目中, 除了需要克服紧张、担忧的心理之外, 更强调两人彼此的信任、依赖、合作。如果一名新生不相信伙伴可以支撑住自己, 那么他就会退缩, 拉着对方向自己倾斜。这时, 信任的眼神和鼓励的微笑会让支撑自己的伙伴更有力量。这种体验有助于学生摆脱自我的狭隘思维, 更多地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 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从而建立彼此信任、理解与关爱的良好人际关系[2]。
 
  2.增强集体归属感与团队合作意识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各种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 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单凭个体的能力, 已经越来越无法应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 也很难高效地处理这些问题。这种情况下团队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生不论是目前所在的课题组、班级等组织, 还是今后进入单位, 只有融入团队才能发挥个人作用、促进团队更好发展。素质拓展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研究生新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增强集体归属感与凝聚力。例如:在“穿越电网”项目中, 团队成员需要在不触碰电网的情况下集体穿越到另一端, 这个游戏充分考验了成员的整体协作与配合能力。科学决策、合理分工、积极配合与精心操作都是团队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这个项目中, 成员要学会合理利用资源, 要在对自己所掌握的资源有清醒认识的基础上, 做出合理分工规划。确定方案的时候, 团队成员要善于倾听、观察、思考、指挥、分配与协调;具体执行的时候, 团队成员要注意细节, 珍惜每一次机会, 好胜与莽撞都将遭遇淘汰, 而严谨的工作态度与工作作风才是团队最终胜利的保障。
 
  3.培养自信心与强化意志力
 
  研究生阶段科研压力较重, 新生从本科阶段跨越过来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对自身缺乏信心, 面临困难时意志力不够强大。素质拓展中有些看起来很困难、甚至有点危险的项目, 通过适当的设计, 能够帮助指导学生学会挑战自我, 认识不足, 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例如:在“跨越断桥”的项目中, 所有成员在有保护的情况下, 爬上断桥, 在高空做两次跨步跳。这个项目的意义在于让成员明白“断桥一小步, 人生一大步”, 突破个人心理障碍, 超越自我。每个学员尤其是身材娇小的女生爬上高空, 都会怀疑自己跨过断桥的能力, 害怕而不自信, 这时站在地面的学生对参加挑战的学员的鼓励尤其重要, 在同伴鼓励下克服心理障碍跳过断桥之后, 成员就会体验到从不自信到达成目标后强烈的成就感。素质拓展给学生留下深刻记忆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素质拓展在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1.素质拓展在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效果
 
  笔者对参加素质拓展的同一级新生进行问卷调查, 进行了前测和后测, 分别在新生入学时和进行了一个学期素质拓展后举行。调查内容包括生活习惯、饮食睡眠、人际关系、归属感和团队意识、个人自信心等多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参与素质拓展后, 不仅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得到了明显改善, 而且人际关系、归属感和团队意识、个人自信心也有所改善。
 
  2.素质拓展在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完善场地设施建设, 确保活动安全性。高校在开展素质拓展时首先面临的是安全性问题。有些素质拓展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挑战性和安全隐患, 因此素质拓展需要选择合适的活动场地, 配备专业的设施器材,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指导与防护, 帮助学生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只有建立科学、周密的安全保障系统, 才能保障素质拓展顺利的进行。
 
  二是提升师资队伍能力, 提高活动专业性。在素质拓展中, 指导教师的组织、监控、协调及归纳能力直接影响到活动开展的效果, 因此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也尤为重要。对指导教师的培训应当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还要训练指导教师的组织管理、协调应变和引导预见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加入自己的创新思考, 将每一门课程形象化、生动化。
 
  三是注重训练总结反馈, 提高活动有效性。素质拓展的最大特点是情境性、体验性强。素质拓展精心设计的各种场景就像是现实生活的缩影,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从现实体验中得到的收获将更加丰富, 记忆也更加深刻。但是要实现效果的最大化, 学生要学会知识的迁移, 教师要特别注重在活动过程中和结束后引导学生总结和分享, 通过反思、自省、领悟、交流, 让学生把体会表达出来, 实现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罗晓路, 胡志峰, 张继明.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中国特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年卷.北京, 2015.
  [2]章晓乐.素质拓展训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4) :94-98.
点击查看>>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优秀范文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原文出处:郭智芳,刘泉,王培.素质拓展在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8(06):86-88.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