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如何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第二课堂教学

来源:大学生心理健康课 作者:祝莺莺
发布于:2020-02-27 共2176字
  摘 要: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实效性出发, 探索了第二课堂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认为应在理论与实践上与第一课堂教学相辅相成, 共同发挥作用, 构建心理健康课第二课堂教学的三大模块和评价体系, 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品牌效应。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课; 第二课堂; 构建实践;
 
  2011年, 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逐渐在全国各高校中开展, 并以必修课的形式在各高校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的一大突破。《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 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和体系。”明确指出了第二课堂教育模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和突出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现状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 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然后,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 该课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体验、重矫正轻发展、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因此, 如何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 使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为更有助于学生应对情感困惑、改善生活品质、提升心理素质的实用性课程, 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第二课堂模式有着深刻而重要的意义
 
  1、心理健康课第二课堂教学是对第一课堂知识的补充和延伸
 
  第一课堂以专业化、固定化、标准化的知识为主体, 在标准模式的课堂下, 学生被动地接受高度强化的专业知识, 往往这些知识较为单调和枯燥, 学生被动接受必然会影响到课堂的效果.而第二课堂的实质是第一课堂另一方面的延伸与拓展, 内容极其广阔。第二课堂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有利于巩固第一课堂的教学知识。例如学生参加心理学讲座、心理学沙龙等活动, 可以扩宽课上老师讲授的知识范围, 让学生对心理学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2、心理健康课第二课堂教学强调参与性和趣味性,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生在参加第二课堂的教学过程时, 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参与, 更具灵活性。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第二课堂教学强调把书本上的心理学知识转变成符合学生时代特点和个性特征的活动形式, 增强知识学习的趣味性, 更能被学生接受。同时, 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也可以极大地扩大学生的参与性。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活动可以逐渐形成心理学活动的品牌效应, 品牌效应会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其中, 从而在校园文化环境中形成良好的氛围。
 
  3、心理健康课第二课堂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现代教育的标志。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课堂中, 学生是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 学生在策划、组织活动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性、能动性、自觉性, 打破了在第一课堂中由“教师思维”主宰的“课堂思维”, 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 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第二课堂中真正得以发挥。
 
  三、心理健康课第二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1、构建心理健康课第二课堂教学的三大模块
 
  通过调查研究, 结合当代大学生时代特点和个性特征, 了解学生感兴趣并能做得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的实践内容, 再结合目前学院心理健康实践的积累, 确定第二课堂实践的几大模块。目前学院以“破析心灵密码”心理健康系列活动为主线, 开展了各类心理健康活动, 如;心理讲座、心理沙龙、心理学体验活动、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志愿服务活动等, 根据现在活动的内容进行分类, 形成三大模块, 如下图所示。第一大模块:“知”, 强调知识的普及和掌握;第二大模块:“行”, 强调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式的活动对知识进一步理解;第三大模块:“善”, 强调通过实践服务活动, 用心理学知识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2、构建心理健康课第二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心理健康课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对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但最终还是要为第一课堂服务。该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是要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解决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如何换算成课程分数、各部分课程所占比例等问题。
 
  3、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品牌效应
 
  该项目所研究的实践教学模式在理学院范围内实施, 最终争取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参与, 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要给予方向性的指导, 但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 也是让他们身心得到锻炼的过程。最终,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达到对第一课堂的补充, 也能在学院甚至学校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周春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的创新[J].江苏高教, 2011 (5) .
  [2]陈超莹.浅析第二课堂教育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 2015 (7) .
  [3]袁淑.依托心理情景剧一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0 (2) .
  [4]韦玉敏.心理情景剧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与思考[J].教育心理, 2015 (4) .
  [5]潘昌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45”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 (9) .
  [6]管云.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实践探索—以心理成长训练营为例[J].创新教育, 2013 (9) .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原文出处:祝莺莺,王璇.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新西部(理论版),2017(19):143+126.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