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学校社会工作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 作者:李敏.
发布于:2020-02-27 共3056字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新研究范文10篇之第八篇:学校社会工作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 大学生群体面临的社会及心理压力也随着不断增加, 关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迫在眉睫。当前我国多家高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较短, 理论或实践探究严重不足, 没能充分发挥出应有价值。基于此, 本文主要结合近年来工作经验对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
 
  关键词:社会工作; 大学新生;
 
  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消极懈怠情况, 过于重视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与防治, 却忽视了学生负面情绪、正确心理品格的培养。学校社会工作为高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更为关注学生学习心理品格的塑造, 通过有效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全面环节学生的紧张情绪, 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很大帮助。因此, 高校方面需要注重社会工作的介入, 从多角度入手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大学新生相对于大学其他年级学生, 其心理特点及心理问题既有相似性又有所区别, 要深入研究其特性。在分析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原因过程中发现, 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有许多如家庭、学校、社会等。其中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适应性方面, 如学习不适应、人际不适应等, 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焦虑心理等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仅因为其个性所致, 还与其所处的“心理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 我们需要从“心理环境”这一角度入手“对症下药”。学校社会工作实质是将“心理环境”与学生个人心理相联系, 与心理咨询等方式共同作用于学生,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通过对心理咨询形式与学校社会工作方法的比较, 综合分析两种工作模式对新生不同心理问题的效用, 并分析构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的有效方案。
 
  二、理论概述
 
  (一) 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隶属于社会工作范畴, 是一种外来词汇。西方发达国家出版的《百科全书》中对学校社会工作是如此定义的“学校社会工作即使用社会通用的理念与方式来达到教育发展的效果。”学校社会工作作为服务学生的一种工作, 教师需要做好协调工作。学校社会工作人员的本职工作是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 使其能够适应学校环境, 并对学校教育产生更深的认知。事实上, 学校社会工作作为专项服务工作, 能够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针对实际情况制解决方案, 既能够优化教育工作, 又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学习成长。总而言之, 要想开展好学校社会工作, 就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 使用专业多样化理论整合教育工作, 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 学校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主要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健康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乃至临床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 借助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 帮助学生更好认识自己, 从而充分激发自我潜能。
 
  (三) 学校社会工作与心理辅导两者间的关系
 
  学校社会工作作为一项崭新的服务于师生、家长的工作。专业社会工作是以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帮助社会成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学校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分支, 学校通过引入专业社会工作人员, 采取多种专业手法去刺激学生的学习潜能, 促进学生更健康的成长。两者对工作对象关注方面有所不同。学校社会工作者关注案主的发展性, 不急于解决案主面临的所处困境。心理健康教育力图借助分析案主的现状, 找到其自身可以优化的方面, 由此帮助案主更好的学习生活, 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因此, 当我们在讨论学校社会工作与心理辅导间的关系时, 需要综合分析两者的异同, 绝不是要对立两者, 或单方面强调某一个工作的价值, 只是借助辨析, 帮助学校社会工作者与学校心理辅导教师, 区分自己所处的角色, 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工作。
 
  三、学校社会工作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社会工作实质上是助人活动, 具备自我独有的特征, 许多专家学者提出, 此种特征具体表现在关注人的发展上, 具体包含环境与言行举止。学校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中的关键内容, 具备相同属性。学校社会工作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 既需要从心理层面给予帮助, 还需要将学生放置于学生环境中, 关注学生的反应。学校社会导致学校社会工作长期停滞不前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群体间交流不当。因此, 在解决学习问题时, 学校社会工作必须要重点考虑环境与相关资源的调动, 只有从环境这一角度入手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与此同时, 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十分一致。通过案例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学校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工作模式对不同心理问题的效用发现, 学校社会工作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具备积极推动作用。其作为教育格局中的分支, 旨在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此目标与高校教育目标不谋而合。学校培养专业人才, 首先必须要具备社会公德, 自主遵循社会行为规则, 遵纪守法。同时学生要掌握一定专业知识, 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能力, 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整体上讲就是推动学生全面化发展。
 
  四、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 积极开展心理调节技能训练
 
  高校方面需要将学校社会工作的助人理念合理应用至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 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课堂训练中教师需要有意识讲解专业知识, 增设心理调整能力训练活动, 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真正发挥价值。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时,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几个问题, 要求学生独立抉择, 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看法, 有效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 在训练学生心理调节能力过程中, 教师需要事先掌握班级中学生的心理情况, 针对学生心理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与学生一同制定完成能力训练任务。将技能训练合理扩展到课外,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又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去解决现实问题, 从而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
 
  (二) 协调多种模式形成合力作用于大学新生
 
  一般情况下,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有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心理咨询作为一种特殊性质的人际关系, 心理咨询师能够利用某种心理学理论与能力, 引导与激发学生, 使学生在思维认知、情绪调整方面上产生变化。在实际开展工作时需要合理协调两种模型, 构成合力再将其作用于学生身上, 为学生创设优质的心理环境, 以此弥补传统心理咨询存在的不足。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实际服务过程中, 要明确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本诱因。若是在咨询过程中发现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心理问题时, 除了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还需要关注学生所处的环境。对于心理咨询活动而言, 咨询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知心理问题的产生诱因, 除了自身原因还包含许多外在因素, 且外在因素占据较大比例。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时, 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需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第一时间改变外界环境, 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创建优质健康的环境。与此同时, 关注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的适应情况, 总结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诱因, 从改变环境这一角度入手, 配合多种技能训练活动, 有意识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力。
 
  综上所述, 基于当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 创新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新手法, 将社会工作合理介入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联合家庭。社会、学校多方主体, 采用最先进的管理理念, 尊重学生的学习想法, 以学生的心理现状为实际, 精心设计工作计划, 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晓军, 魏宁.大学新生心理状况分析及心理咨询工作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6, (05) :90-93.
点击查看>>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优秀范文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原文出处:李敏.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174.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