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中职德育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30 共5180字

  第二章 中职德育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2.1 中职德育教育现状

  我校西安航天技工学校位于古城西安南郊航天城,南邻古长安文化风景区,北接高校林立的西安文化区。现在校生 1200 多名,2009 年被评为陕西省重点技工学校。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管理,形成以学历教育为主,中高等职业教育并重的一所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高等职业院校。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拥有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公寓计算机中心、各类实验室互联网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教室、多媒体语音室、礼堂及服务设施。德育教育主要以课堂形式为主,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选修课、心理健康教育、形势政策、安全教育等。
  
  2.1.1 学生现状分析

  根据国家 1999 年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的文件,之前的中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但纵观实际多数学校依然实施应试教育,学生在此体制的学习中,成为教育的失败者。从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这期间的学生年龄在 15-20 岁。

  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从原来的不成熟趋向成熟,身高体重增加迅速,身体机能逐步健全,使兴奋和抑制的交替不稳定,有时甚至产生急剧变化。因此,其易产生过激言行。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使得经历过中考的他们心理上会存在着自卑感和迷茫感。加之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对所进行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不适应性。且缺乏正确的认知,虽然经过多方面的教育,但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将中学阶段所表现的不良行为习惯带入到新的环境中,更加表现出对当代青少年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同时,受社会不良思想行为的影响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心理上的困惑,更加影响学生品德的养成。而这恰与社会企业所需要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相左。因此在探讨德育教育职业化之前必须先研究目标学生目前的现状。

  结合上述原因得出中职学生存在以下现状:(从整体学生的行为习惯、品德表现和思想认识,家庭结构,社会影响等方面总结我校学生存在的现状)第一,缺乏信念,没有理想,道德方面容易迷失。如同生理的逐渐完善一样,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也在不断的成长和过渡,从思想的单纯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独立。但是自身的身心上没有发育定型,不稳定。因此致使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分辨事物。会发现许多学生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选择中职院校,有些是被逼上学,这样的学生没有职业生涯的概念,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认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没有兴趣,责任心不强,不知道未来从事什么职业,不知道怎么去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仅仅是为了一个文凭。这样的学生无所事事,生活懒散,不求进取没有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容易被扭曲。

  第二,认为所学无用,厌学,缺乏纪律性,产生盲从心理。中职学生渴望被社会了解,也渴望去了解社会,但由于其缺乏社会经验,思想不成熟,因此容易被片面的表面的现象迷惑,影响其思想和行为。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由于部分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对接不吻合,导致所学无用,部分专业就业难以找到工作。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中职学生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使其存在定位的偏差,对未来很茫然,更加缺乏学习的动力,陷入厌学情绪。同时由于缺乏明确的辨别能力,致使许多学生产生盲从心理,本来积极向上的学生也会被传染。

  第三,由于生理特征使得中职学生在心理上对事物比较敏锐,感情变化比较大且难于自律、自控、同时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遇到事情时容易失控,思想比较简单,看问题比较片面,所以,自控力和识别能力差。

  2.1.2 教师现状分析

  学生德育教育需多方面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但教育的实际并非如此。

  第一,我校目前专职教师 2 人,兼职教师 2 人。而兼职老师并非德育或教育学专业。

  且上课时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一门教授道德的课程,它与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仅关系着学生的现在,更指引着学生的未来,可以说德育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等不同视角去分析和探索,德育教育职业化更要求教师能够了解社会现实,了解企业行业需求,同时需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和体验。从这些角度来说,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能够跨学科进行教学,能够紧密联系实践,进行跨学科的知识加工。而现实中,部分老师在上课之前不认真备课,同时许多德育教师由于是辅导员或者兼职其他学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工作负担,导致其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德育教育。

  第二,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而在现实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意见,只强调个人观点,按照自己的人生经验,进行德育教育。而且缺乏职业化的引导,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这样一种职业,本身就应该为学生做好职业行为的典范。

  在现实中课堂上教师更多呈现的是表面的或者不深刻的理论知识,缺少与实践联系,缺乏对实践的价值引导,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1.3 教学环境现状分析

  第一,从课堂环境来看,授课方式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缺乏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教师没有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职业相联系起来。同时只是将课堂局限于教师,没有将学生带出去,与企业和相关实习单位进行切实沟通和教学模拟,制约了学生创造力、组织能力和理解力等能力的发展。这样的教学环境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气氛不仅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班级群体的学习行为也会造成一种压力或助长。拥有良好的课堂气氛,会促使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密切合作,学习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充满自信。可以看出目前中职德育教育的现状与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要求是有差距的。

  第二,从课外环境来看,整个学校缺乏德育教育的文化环境,在上没有得到领导的重视,缺乏相应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在下没有相应的团体活动,进行德育教育的宣传,缺乏相应的宣传和组织措施。社会文化心理环境是由学校内部许多无形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环境,它对社会行为和师生心理活动,乃至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有影响。课外环境作为社会文化心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德育教育及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德育教育的文化环境,会直接反映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也反映在教师的课堂上。

  2.2 中职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2.2.1 教学内容脱离职业化

  结合西安航天技工学校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虽然德育教育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但是在实践中,中职教学内容依旧以思想理论课为主,依旧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及职业性的系统指导。学校目前德育教育内容分为两部分进行,一是教师根据德育教材的教学大纲进行,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教育。二是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主要工作集中在班主任老师和学生管理人员身上。两者之间没有形成交集。达不到实践教育的效果。虽然有职业道德的内容,但是没有针对性,面对价值观多样化的世界,没有从中职德育的认知水平出发,不能完全消化教学内容,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部分学生依旧会被不好的道德行为同化。同时由于教学内容枯燥,许多学生对德育课堂没有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现有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体现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专业课改要求。因此可以看出现在德育教育教学内容存在枯燥、没有针对性、片面脱离教改要求、远离职业化等问题。

  2.2.2 教学方法老套

  第一,教学方法依旧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教学方法老套、单一,不能完全将教学内容体现出来。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导致学生的排斥心理,中职学生处在成长的转型期,其好奇心、求异心都比较重,单一的教学方法会受到学生的抵触,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效果。

  第二,尽管有些德育课堂采用了情景教学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但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实际的内容,没有做到与学生的真正沟通,没有与学生的职业需求、生活需求、心理需求相联系。

  第三,总体来说,德育教学方法缺乏实践法,整个课堂没有从学生的实习基地或者相关企业结合,系统的将课堂与职业联系起来,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职业道德和德育教学内容。

  2.2.3 教学评价趋于形式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德育教育的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德育的整体考核。而现存的教学评价只是简单的以定量分析,即单纯的考试成绩为主,缺乏对学生德育的整体评价,也就是说缺乏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实质考核。

  2.3 德育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2.3.1 外因:家庭与社会等

  2.3.1.1 学生家庭对德育教育影响
  
  第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谈吐言行对中职学生有重要的影响。中职学生德育现状有部分原因是在成长过程中受父母影响形成的,如学生的生活方式,或者是一些不良行为,是由于家长的溺爱或者不重视所造成的。行为方式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在此基础上进入中职的学生受父母的影响,难免会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行为习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在学校对德育的学习。

  第二,从家长角度来说,家长希望学生在中职受到教育后,学到一技之长,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因此,迫于家长的压力,学校更多的是重视学生的技能学习,而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这样造成学校管理、教师教学理念的偏离,将重心放在职业技能的培养上,忽略对职业素养的培养。

  2.3.1.2 社会对德育教育影响
  
  第一,社会的价值观是多元化的,不良的社会思想和社会行为围绕在中职学生的周围,例如网络游戏、打架斗殴、享乐主义等,这些不良的社会思想和不良社会行为冲击着中职学生,面对这样的现象,没有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学生容易受影响,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中职德育教育的难度。

  第二,近些年,伴随着大学的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学校的招生。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校只能用高的就业率来吸引学生,而高就业率的来源就是更多的学生掌握技能,能够更快的上岗。所以导致中职学校将更多的经历放在学生硬件的培养上,快产出,导致其忽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

  第三,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文凭歧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职学生自卑和迷茫,使其出现心理障碍。中职学生大部分都是中考落榜的学生,在许多学生中就存在自卑心理,而在就业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文凭歧视,导致部分学生不敢面对就业,存在心理障碍,加之这一时期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定位自己,更多的是迷茫,这对中职德育教育课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职德育教育。2.3.2 内因: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可操作程序的教学模型。它即是一种教学手段,且是教学的原理、内容、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系统的操作模式。所以教学模式从整体上反映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2.3.2.1 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教学模式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学生的需求。现有教学模式不管是从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方法上来说,都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都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融入到学生的职业需求和生活需求上。教学内容有时候太过于宏观,没有从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单一传统,吸引不了学生。

  2.3.2.2 教学模式的提出要遵循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时代特征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同的思想潮流也在交汇碰撞,这些变化都会给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带来深刻影响,这就要求德育教学模式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变化,随着反映正确的紧跟时代的思潮,可是现实中教学模式的改变总是落后与时代的发展。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人才也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只有结合时代发展,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不仅是技术过硬而且要素质高。教学模式的落后与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相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职德育教育的难度。

  2.3.2.3 教学模式要符合德育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中职德育课的地位,其是学生的必修课,而且是基础课;是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的主要渠道;是思想教育、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关键阵地(教育部)。而在现实中现有教学模式没有很好的凸显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没有使德育发挥其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德育教育的发展和发挥。

  造成中职德育教育问题出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本质就是重视程度不够及相应教学内容缺乏,且与社会需要的实际相脱节,未能在具体操作中得以体现。而企业、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的中等技能型人才正是时代所缺。也正是因为如此,在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所以,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教育部也提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那么,再次体现出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的重要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