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传统文化引入德育教学与效果评价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28 共5917字

  第五章 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

  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情况,总结出以下几点措施:

  5.1 以教材为基础,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在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我们应该适当的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例如:在《培养健康心理》章节中,开设专题,讲述性格品质的养成。以匡衡为例引入《西京杂记》中对于凿壁偷光成语的描述。“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直。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先对古文进行讲解翻译,体会古文之美,然后学习匡衡的勤奋好学的精神。在《恪守道德规范》章节中,利用幻灯片的形式,制作古代人物故事讲解,列举古人诚实守信、勤俭自强的故事。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名句引出晏殊,介绍晏殊的生平与诚实守信的故事等等。通过教学的途径,不仅丰富了教材内容,还将原本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以下是教学案例展示:

  课程内容: 坚强面对生活(第二章、第二节)教学目的:学生能了解自我,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学会适应新的环境,树立自信心教学目标:1、了解青春期心理的特点和自我心理状况;2、了解自信、自强的重要性,掌握提高自信心的方法。

  教学手段:口述、PPT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总是在说“自信心”这个词,什么是“自信心”,到底“自信心”从何而来?

  学生回答:有才华就有自信;有钱就有自信心;长得漂亮就有自信心……学生回答完毕后,播放杨培安演唱的歌曲《我相信》。

  分析:用学生们喜欢的流行歌曲,为学生创设新课程的开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授新课

  1、学生自行阅读课本“追求自信自强”部分,然后再次回答“什么是自信心”。

  2、与学生分享下面的小故事:

  在某个小镇上有一个非常贫穷的女孩,她失去了父亲,跟母亲相依为命,靠做手工维持生计。她非常自卑,因为从来没有穿戴过漂亮的衣服和首饰。在她十八岁那年的圣诞节那天,妈妈破天荒的给了他 20 美元,让她用这个钱给自己买一份圣诞礼物。她高兴坏了,但是还没有勇气从大路上大大方方地走过,她捏着钱,绕开人群,贴着墙角朝商店走。一路上她看见所有人的生活都比自己好,心中想:我是这个小镇上最抬不起头来、最寒碜的女孩。看到自己特别心仪的小伙子,她又酸溜溜的想,今天晚上盛大的舞会上,不知道谁会成为他的舞伴。

  她一路嘀咕着走进了商店。她看到柜台上摆满了漂亮的头花、发饰,正当她站在那里发呆时,售货员对她说,小姑娘,你的亚麻色的头发真漂亮,如果配上一朵淡绿色的头花,肯定美极了。她看到价签上写着 16 美元,犹豫了,正当她犹豫时,售货员已经将头花戴在她的头上。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突然惊呆了,她觉得这一朵花使她变得像天使一样容光焕发。她不再迟疑,掏出钱来买下了这朵头花。她内心激动不已,接过找的 4 美元,转身就跑,结果正好撞上了刚刚进门的老绅士,她仿佛听到老人叫她,但是已经顾不上了。她欣喜的不知不觉的跑到了小镇最中间的大路上,她看到所有人投给她惊讶的目光,她听到人们都在议论她的美丽。正巧她遇见了自己心仪很久的那个男孩,那个男孩竟然叫住她,邀请她做自己圣诞舞会的舞伴。女孩心花怒放,她想再奢侈一下,用剩下的 4 美元再给自己买点东西。于是她又回到小店,刚一进门,那个绅士微笑着对女孩说:“我就知道你会回来,因为你刚撞到我的时候,头花也掉下来了”

  故事讲完后,我们指导真正的自信心来自于自己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3、培养自信的品质。首先做到热情面对生活,其次树立“我能行”的信念。

  先用 “不识囊中脱颖锥,功成方信有英奇。平原门下三千客,得力何曾是素知?”的诗句提问,这首诗说的是谁啊?引出“毛遂自荐”的故事:

  公元前 257 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准备挑选二十名文武门客随同前往,已选中十九人,尚缺一人。这时,门客毛遂自告奋勇,愿与平原君同往,平原君问:“毛先生至赵国几年?”遂答:“三年”。平原君又问:“先生若为圣贤之辈,三年未曾被人称诵,是先生无才能也。”毛遂答:“吾乃囊中之锥,未曾露锋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脱颖而出。平原君心悦诚服,率毛遂等二十人前往楚国。”

  至楚国后,平原君赞颂毛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将毛遂视为上客。

  毛遂的自信,成就了他,作为技工院校学生的我们,也应该有这份自信,无论是面对生活、还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但自信与自负就只是一步之遥,自信过了就是自负,信心不够就是自卑,我们该如何把握呢?我们说到一个成语“夜郎自大”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有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述一下?下面还有一个故事,我们再听听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以上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内心强大的人,但是这两个“强大”一致吗?显然不一致,孔夫子将之称为真勇敢和 “匹夫之勇”!

  孔子对于人内心强大、勇敢有独到见解。孔子说过“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意思是真正的勇敢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心,帮助人们完成许多看似完成不了的事情,但也相反,内心不够强大,患得患失,就不能坦然面对,也就不会有战胜一切的自信心。孔老先生将这种内心强大称为“勇敢”。

  孔子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所以真正的勇敢是有制约的,“义”字当先才是真正的勇敢。不然就会如孔老先生所说:君子会以勇敢作乱,小人会因为勇敢沦为盗贼。一个人应该不断的反省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才是真正的勇敢,才会变成真正内心强大的人。所以“自信心”是建立在自己内心的被“义”制约的那个勇敢上,有“义”则这份勇敢便成为自信心,会带给我们无限的力量与可能,帮助我们成功;无“义”则这份勇敢便成为自负、自傲,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而这里的“义”便是道义,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准则。

  当然,我们还应该有正确面对挫折的心态。挫折是每个人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遇到挫折,孔子教我们“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意思是我们应该客观认识命运,人世间的好与坏,这一切都是自然存在的,遇到挫折应该不怨天尤人。宋代王安石也曾说过“不患人之不能,而患意之不勉”。韩非子也曾说过:“志之难也,不在胜人,而在自胜”。都告诉我们面对挫折要勇往直前,振作精神,总会成功的。

  (三)小结:

  通过在本课中加入传统文化中两个成语故事说明自信与自负的区别,明白什么才是自信!又通过《论语》中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白内心足够强大勇敢并有道义相辅,才能称为真正的有自信的人。最后,面对挫折应该坦然面对,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泰然处之,这样才能在成功路上继续走下去!

  5.2 增加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参与到传统文化活动中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一旦提起家乡的名人或家乡的风俗都有极高的热情,并对属于自己家乡传统文化的话题滔滔不绝,虽然有时只是从长辈口中听到,并没有亲自去考证真伪,但仅就这份热情就已经很难得了,我们应该利用这点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传统文化中去体。

  首先,可以利用学校所在城市所拥有的历史悠久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咸阳是一个千年文化古都,有着丰富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它们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提供了天然的教材。例如:第一,参观咸阳博物馆,通过博物馆陈列的文物感受秦、汉、唐三代厚重的历史文化;第二,带领学生参观茂陵,通过对茂陵墓主刘彻的介绍,提到汉代“文景之治”及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空前繁荣。还有茂陵的一系列陪葬墓群,卫青、霍去病的陪葬墓,霍去病 18 岁时随卫青征战匈奴,19岁时就当上统帅,率军讨伐匈奴且屡战屡胜,在河西走廊和祁连山一代立下卓越战功,也为西汉开通了一条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感受古代名将的风范。第三,参观马嵬驿民俗村,感受咸阳乃至陕西的各个地方特色,通过对民俗村内展示的农具的介绍,让学生对过去的劳动生产有初步的了解,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与不易。我们只有让学生们亲自感受到我们传统文化的璀璨,我们祖先的伟大,并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将自己从长辈口中听说的风俗习惯的由来,得以印证,其效果远比我们在课堂上说教要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提高的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其次,还可以依托传统节日,让学生来感知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经历了数千年的积累和沉淀,它们有着沉重的历史意义,它们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承载着整个民族的希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该通过对每个传统节日的了解,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例如对春节,我们不单让学生知道春节的各种风俗习惯及来历,还要从和谐社会,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这个角度进行教育;对于中秋节,这个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古人对这个节日历来“团圆节”之称,所以我们可以从“家”、“孝”方面进行展开,古人以诗寄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一首首的佳句,都是思乡游子对家的向往。对端午节,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个节日时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由此引出爱国主义情怀,其次要让学生了解民族习俗。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在纪念传统文化节日中的过程中感受民族精神的真谛。

  5.3 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首先,在校园中发起诵读国学经典活动。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读书无疑是一种好的方法,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无论是经书典籍中的教育思想、诗词歌赋中的韵律美、元曲杂剧中的动人故事、明清小说中的美丽传说,这种传统的美,都另后人望尘莫及。我们要用这种“美”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如在学生中定期开展国学知识竞赛;开展国学讲座,请专家、教授讲解传统文化;举办书法、绘画比赛等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学院中充满了传统文化,时刻被传统文化的氛围熏陶着。选择广播、网络、黑板报等各种媒介,通过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电影、电视、课外书籍等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特别是可以通过建立校园专门的学习园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通过建设强大吸引力的网站来感染和影响学生,将关于传统文化的各种资料作为专栏放到网站上,供学生们下载欣赏,让学生主动的接受并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欣赏传统文化之美。久而久之也会形成良好的校风,影响着校园内任何事物的发展,对自觉抑制和改变不符合行为规范的行为和作风起到良好的作用校园的建设。也可以传统文化为依托,例如在校园的墙壁或立柱悬挂传统文化图片或标语,校园的建筑物或道路命名,可以具有知识性和文化性。让学生在浓厚的氛围内有意无意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5.4 应用效果评价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清楚的看到了学生们在道德素养方面的提高与进步。他们越来越注重从传统文化中的吸取“养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逐渐认识到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扎实的技能都是未来优秀劳动者所必不可少的。同时,学校也建立起了一套科学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的品德养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首先,学生品德修养得到了提高。通过对“黄香温席”、“汉文帝亲尝汤药”故事等古人“孝”故事的讲解,同学们在感叹为古人的同时,对照自己,同学们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外出打工,体会劳动的艰辛、和赚钱的不易,不再一味的依赖父母,而是反思应该对父母心存感恩之心,孝敬父母,为父母分担家庭的重担 ;通过对“礼”思想的融入,也提高的学生的自觉性,做到尊敬师长、礼貌待人,校园中的“粗言秽语”明显少了许多,同学们之间关系融洽,校园内不和谐因素也减少了;通过对“仁”思想的融入,也帮助同学们输了正确的价值观取向,许多同学主动要求加入到学生会志愿者中,每周末去敬老院做义工,陪老人聊天、帮老人打扫卫生等。

  其次,学生文化修养得到提高.传统文化进入教学后,闲暇之余学校图书馆成了同学们常去的地方,借阅经典名着的学生也比以前多了,他们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潮流、时尚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是传统文化决定的人的内涵与修养。许多学生一直以来认为自己的字写的非常难看,而老师常说“字如其人”,所以他们想努力练字,将来写得一手好字,在学校里掀起了一股“书法”热。另外,以前许多学生们爱听流行歌曲、或是看韩剧,自从传统文化教学深入学生后,如今他们觉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也同样具有韵律之美,更是将 87 年版的《红楼梦》看了又看,还在学生中引起了一阵《红楼梦》经典诗词讨论热潮。

  最后,学生的职业修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到。通过传统文化渗透教学,学生们树立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职业自信心,能正确认识自己、推销自己。找出自己身上的优势与缺点,扬长避短,经过自己的努力弥补个性上的不足,以适应将来的职业要求。学生们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逐渐认识社会,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理性对待职业现实,从自身出发,制定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路线。学校组织各种就业经验交流会,学生们与就业指导老师、与已经就业的师哥师姐进行交流,做到“见贤思齐”提高自身职业规划能力,理性对待就业后的挫折感与落差。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