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传统文化在技工院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28 共311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传统文化植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的研究
【第2部分】技工学校德育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应用引言
【第3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在技工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第4部分】技工院校德育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第5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在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引入
【第6部分】传统文化引入德育教学与效果评价
【第7部分】 传统文化在技工院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这些年来,技工院校学生的道德水平直线下滑,校园暴力事件、学生偷窃行为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学校教育的缺失,技工院校教育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注重以技能为主的培养模式,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另一方面,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被金钱、物质、欲望所蒙蔽,技工院校学生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直接侵蚀着他们。作为培养市场经济下的高素质“劳动者”

  的技工院校,我们必须把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帮助学生纠正混沌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成诚实、信用、勤劳、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更要养成诚实守信、踏实肯干的职业品德,。

  历史告诉我们,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时候,传统文化都应是被继承和发扬的。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的前人开拓了无数了文化的巅峰,对于技工院校德育教学来说,传统文化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我们必须坚持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德育教学中去,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弘扬传统文化,离开了传统文化,德育教学就会失去其真正的价值依托,变得空洞。在现在和未来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并改革, 着力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培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意识和品质,不断学习,勇于借鉴,持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提高到新的层次,使德育教学保存中华民族的特色。

  事实证明,将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学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它为德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科学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高尚的人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丰富了技工院校学生的文化生活,学生从古代的诗词文化中体会到汉字之美、从戏曲绘画文化中体会到艺术之美、从古建筑中体会到祖先的智慧。林林总总的传统物质文化无一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进而增加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实现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为技工院校德育教学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我们要利用这片土地提供的丰厚养料,让德育教学在这片土地上开枝散叶。


    参考文献

  车仁美主编.2000.职业教育工作手册.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成广海.2006.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科技信息

  邓泽民.2002.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方勇.2011.译注.墨子.北京:中华书局.56-58

  郭法奇.1998.论美国的渗透式教育.比较研究.(5).12-15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国务院.200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光明日报.1

  郝文清.2008.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何小刚.2006.职业教育研究.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

  胡厚福. 1997.德育学原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13

  黄蓉生.2000.当代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论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黄威.2008.职业学校德育“五化”模式探索.东北师范大学, 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洪薇.2010.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金元浦.1999.《中国文化概论》.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

  教育部.1993.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教育部.1994.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 2004.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2004.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教育部.2004.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教育部.2008.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 号)

  教育部.2008.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 号)

  教育部.2009.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9]11 号)(唐)孔颖达疏. 1979.《十三经注疏》上册,《尚书正义》卷 3《舜典》北京:中华书局

  刘宝楠. 1986.《诸子集成》第 1 册.《论语正义·学而》;北京:中华书局

  刘强.200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梁忠义.1993.《日本教育发展战略》.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334

  礼记.中庸

  论语·阳货

  论语·雍也

  论语·公冶长

  论语·宪问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告子下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 年 10 月

  秦真勇.2009.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管窥.职业教育研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 2010.《技工院校德育课课程标准》

  孙金华,徐玉明.2010.传统文化是孕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沃土.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沈壮海.2001.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孙少平主编.2008.新时期学校德育热点问题研究.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孙雪冰.1999.全民族文化素质与中国 21 世纪.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03.70

  说苑·指武

  尚书·舜典

  谌湘蓉. 2011.《中学历史课程中运用国学教育进行民族意识培养初探》.《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说文解字

  史记·西南夷列传

  汤晓乐. 2011.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3

  韦政通.1988.中国的智慧.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王殿卿.寻求学校德育新定位.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王桂.1990.日本教育史.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3

  王桂兰编译.1998 .英国中小学的教育督导 .外国教育研究.1

  王玉楼.2003.论中华传统伦理与现代人的素质培养.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吴红兵.2009.传统道德在中学德育中的渗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苏州:苏州大学

  吴潜涛、刘建军.2004.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

  肖北方.2010.教育学.北京出版社

  辛慧丽.2004.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及对中国的启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张云飞.2004.韩国民族精神教育情况简介. 高校理论战线.3.55-57

  诸葛瑾. 2010.易经.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32

  朱文学.2010.中学德育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及其运用.师德与德育,8《资治通鉴》卷一

  [日]临叶教育审议会. 1987.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三次咨询报告.文部时刊报

  [美]埃德温·奥·赖肖恩.1992.当代日本人——传统与变革.北京:商务印书馆.8

  [韩]汉城大学道德课教育课程改定研究会. 1997.第七次中小学道德课教育课改订研究 1997 年教育部咨询报告.112

  韩国教育课程.教科书研究会.1990.韩国教科教育之变迁.首尔:大韩教科书株式会社.81

  Carl Rogers .1983.Freedom to Learn for the 80’s. Columbus, OH; Charles E .Merrill PublishingCompany.137

  Titus .1982.CharleS.CiviCEdueationforGlobalUnderstanding.ERICDIGEST

  John Beck .1998 .Morality and Citizenship in Education . Cassell.
 

  致 谢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中职硕士的三年时间中,人文学院的老师们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为人谦和,老师们的优秀品质将一直影响着我以后的人生。如今回忆起来老师生动活泼的讲课场景还历历在目,虽在在校学习时间是短暂的,但是与学校、与老师、与同学之间结下的情谊是深厚的。

  在此论文完成之时,感谢我的导师樊志民教授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悉心教导。樊老师学识渊博、学风严谨,对我严格要求,使我不敢有一丝懈怠。感谢樊老师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从开题报告到论文写作等各个创作环节给予的指导和帮助,这些都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诚挚的祝福樊老师及家人平安幸福!同时感谢陈遇春教授在我这三年的学习中给予我很大帮助的,他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谦和处事方式,独到的学术见解,是我一生的学习典范。

  感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对我们两年半的培养和在学习、生活上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最后希望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缜密的文思能给予我更大的进步。借此机会,我向所有的恩师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祝各位老师万事如意,祝母校繁荣昌盛!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