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城中村”社区善治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31 共285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 “城中村”社区治理困境与善治研究
  【引言】善治语境下“城中村”治理探究引言
  【第一章】 “城中村”社区治理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第二章】 “城中村”小区治理的问题透视
  【第三章】善治语境下“城中村”社区治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
  【第四章】 “城中村”社区治理对于我国基层政治发展的影响
  【结论/参考文献】 “城中村”社区善治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 论
  
  “城中村”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结果,在一定时期促进了社会进步。但是,“城中村”社区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已经开始影响城市化发展。“城中村”社区有效治理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是学术界和社会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政治学角度出发,运用了治理善治、公民社会、社会资本等相关理论,从“城中村”社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入手,探索现阶段实现“城中村”社区有效治理的实现路径。笔者认为,城中村“社区治理面临着”社区居民的社区治理参与率低、社区管理体制不健全、社区管理行政化倾向严重及非营利组织发育迟缓等四个关键性问题,构成了“城中村”社区治理的瓶颈。要想突破“瓶颈”,实现“城中村”社区善治目标,我们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综合协调、分类指导;以民为本、服务优先;实行民主、依法管理”等原则通过以下路径积极推进社区治理的发展。具体实现路径为:一是从国家与社会关系出发,转变政府职能,进行社区管理体制创新。二是从社会结构的视角,积极培养居民社区治理参与意识,促进居民合作和社区和谐。三是从社区组织的角度看,大力发展社区非营利性组织,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动合作,提高治理的综合效用。四是从社区治理法治保障来看,积极完善社区治理的政策和法律,使社区治理有法可依。

  善治语境下的“城中村”社区治理,理顺了政府与多元化自治主体之间的关系,培育了居民社区参与意识,加快了村民市民化过程,有利于公民社会的培育,对我国基层政治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城中村”社区治理拓展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途径;二是“城中村”社区治理开辟了基层协商民主新领域;三是“城中村”社区治理培育了公民现代政治文化新观念;四是“城中村”社区治理推动了基层政权建设新发展。

  “城中村”社区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问题纷繁复杂,涵盖了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尽管本文对如何运用治理等相关理论实现“城中村”社区善治进行了探索,但由于本人水平、精力、时间有限,致使研究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待于今后继续努力。

  后 记
  

  我于 2003 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参加工作至今已有十个年头。在工作、学习中,我越来越发现自己对许多社会现象产生了困惑,甚至对自身价值产生了迷茫。为了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时隔多年,我再次踏进了母校的大门。三年的求学经历繁忙而充实。

  作为一名在职教师,我在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克服一切困难,挤出一切可能的时间加强学习,补充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强了自身的理论修养。另外,我曾在城中村生活了 5 年多时间,对城中村的认识别有一番体会。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我结合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等方面知识,也关注学界相关的研究资料和探讨成果,对此也有一些个人见解,于是我坚定了以此为题写作学位论文的想法。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我有幸得到了申文杰教授的悉心指导,受益匪浅。申教授用他严谨的治学精神、谦虚谨慎的治学风范以及富有创造力的学术见解指导我的学业,以他的厚爱激励着我的进步。本论文的撰写凝结了申教授大量的心血,从论文选题、提纲确定、整体构思、论文撰写到最终定稿,申教授都给予我很大的帮助。申教授不仅给了我学习研究上的指导,更给了我今后人生道路上享不尽的精神财富,使我终生难忘。今天我的论文业已完成,虽有因能力有限致研究和写作方面浅尝辄止的愧疚,但心中满怀对申文杰教授的感激!

  同时,也感谢法政学院众多老师对我的教海,三年来他们教会了我很多知识,使我受益匪浅。三年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母校老师们给我的精神财富,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要努力、奋进以回报社会。

  感谢许多和我一样曾经为学位论文研究奋斗拼搏过的同学,他们的意见和鼓励帮助我克服了难关。和他们几年来的愉快相处,将是我学习生涯当中的美好回忆。

  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每当我迷茫、倦怠时,是他们无私的爱为我带来了无尽的信心和勇气,让我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今后一定努力,不辜负他们对我的殷切期望。

  最后,向评阅本论文及参加论文答辩的专家和老师致以诚挚谢意!

  参考文献
  
  [1]孟德拉斯着,李培林译。农民的终结[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1-6.
  [2]李培林。剧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2(1):9.
  [3]蓝宇蕴。都市里的村庄[M].北京:三联书店,2005:55.
  [4]李培林。剧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2(1):153.
  [5]谢志岿。村落向城市社区的转型--制度、政策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46.
  [6]周少青。论城市社区治理法律框架的法域定位[J].法学家,2008(1):18.
  [7]罗伯特·贝涅威克,朱迪·豪威尔。社区自治:村委会与居委会的初步比较[J]. 城市管理,2003(1):12-14.
  [8]李培林。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2(1):168-179.
  [9]魏娜。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展与制度创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6.
  [10]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8.
  [11]熊琴。 城市社区管理问题研究综述[J].城市管理,2006(8):15.
  [12]罗茨。没有政府统治的治理[M].剑桥大学出版社,1995:5.
  [13]夏建中。治理理论的特点与社区治理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2):125.
  [14]陈广胜。走向善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02.
  [15]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56.
  [16]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62.
  [17]王浦劬。政治学原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163-164.
  [18]王名,贾西津。中国 NGO 的发展分析[J].管理世界,2002(8):30-32.
  [19]皮埃尔·布尔迪厄。资本-社会实践工具[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148.
  [20]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上)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354.
  [21]罗伯特·帕特南着,王列、赖海榕译。使民主运转起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95.
  [22]王亮。社区意识--社区共同体的灵魂[J].广西社会科学,2006(4):25.
  [23]何海兵。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走向[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2):22.
  [24]李力。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断[J].沈阳干部学刊,2004(6):16.
  [25]王建军,曾巧。我国社区非营利组织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3(3):30.
  [26]俞可平。公正与善政[J].南昌大学学报,2004(4):1.
  [27]徐济益。治理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研究[D].天津:海河大学,2007:28.
  [28]徐永祥。社区发展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229-23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