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安康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可行路径

来源:山西农经 作者:杨沁蒙,陈皓
发布于:2021-11-09 共432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2篇】社区治理论文(强烈推荐6篇)
【第3篇】创新社区"一老一小"服务内容和形式
【第4篇】城市社区治理法治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分析
【第5篇】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底层逻辑问题及解决策略
【第6篇】 安康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可行路径

  社区治理论文范文第六篇:安康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可行路径

  摘要:现如今,在政府一元主导、市场缺位的背景下,我国农村社区治理面临着诸多矛盾和挑战,迫切要求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完善社会治理举措。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应对乡村工作提出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的重要思想,探索合适的社区治理路径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以社区治理的有关理论为指导,借鉴我国社区治理的相关经验,在了解安康农村社区治理现状和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探寻出具有安康当地特色的农村社区治理路径,以期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夯实乡村发展基础,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大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支撑。

  关键词: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特色治理;

  作者简介:杨沁蒙(2000-),女,汉族,陕西咸阳人,本科,研究方向:社会学。;*陈皓(1991-),女,汉族,陕西旬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

  基金: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011397070);安康学院校级项目(2019AYQJ09);陕西省教育厅项目(20JK0002);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和经济特征的区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态、生活、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同构成了社会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振兴则国家兴盛,乡村衰落则国家衰败。因此,应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国家经济稳步前进。

1.png

  1 社区治理的理论动力机制

  社区治理指的是一类由相同目标支持的社区公共事务方面的行动或管理模式,其行动主体突破了过去"政府包揽,统一天下"的局面,形成由多样化行动主体共同参与的新格局。治理的主体包括政府派出机构、居民自治组织、公民社会、自愿者组织、私人机构、公司以及个人等。社区治理有社区领导力、促进公共服务的供给与管理、培育社会资本三大核心主题。社区治理作为一个持续的过程,其目标除了完成切实可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外,还强调社区基本要素的培育。社区治理作为有别于政府行政化治理方式的另类社会管理机制,其权利运行方向并非单一、自上而下的,而是一个多维度、上下交流的过程。

  优势视角认为,社区发展应重视资产建设与能力建设,应立足于案主的现实需求,深入发掘并利用案主的能力和资源,协助案主达成目标,勇于直面生活中的困难和失败。基于此,以社区治理理论和优势视角为出发点,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分析安康农村社区的基本情况,了解其存在的弊病,进行社区发展分析,挖掘现有的和潜在的资源,因地制宜,使当地社区和村民成为农村发展的行动主体。

  2 安康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经济建设:整体经济疲软

  近年来,安康农村社区进行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探索,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安康市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由于产业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由于各类主观和客观条件限制,发展相对缓慢,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村集体经济资产总量不高;村集体经济创收能力不足;村经营和收益主要依赖财政扶持和其他部门捐赠,收益率低且可持续性不强。

  农民务农收入单一,但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却不断提高(化肥等农用物资),部分村民意识到只靠农业收入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便会努力开拓第二副业,例如养鸡、养鱼、养羊等,但大多数农户缺乏专业技术和准确的市场信息来源,因此真正走上正轨的农户少之又少。

  此外,青壮年外出务工致使农村缺乏充足的劳动力,劳动主力军主要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老年人,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思维方式老旧,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较慢,长此以往造成农村物质基础薄弱,不利于可持续发展,阻碍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

  2.2 人才建设:农村人才建设工作进程缓慢

  虽然脱贫攻坚工作已取得胜利,但乡村振兴工作正处于紧要关头,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有懂农业、爱农村、亲农民的驻村工作队伍,要让这些政治素质过硬、真抓实干、为农民办实事的驻村干部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但这些人才具有政策性和阶段性,难以保持驻村干部队伍持久稳定,更难以维持现有成果。同时,培养党员方面困难重重,现有党员整体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学习和理解能力较差,难以应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阻碍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缺乏有效治理人才致使基层组织结构老龄化,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具有严重的滞后性,长此以往不利于治理目标的顺利实现。此外,青壮年外流使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出现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留守妇女家庭生产建设问题和留守儿童教育抚养问题等。

  2.3 文化建设:文化价值观不断衰落

  首先,乡村文化治理缺乏总抓手。安康农村地区是以传统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纽带结合而形成的社交关系,这种社交关系导致拥有传统思维的村民与拥有新观点的领头人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领导班子难以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村民之间缺乏"拧成一股绳"的力量。各种行政手段"无处用",法律建议"没法用",治理主体困惑重重。

  其次,乡村文化治理动力不足。由于安康农村过于重视以经济建设振兴乡村,忽略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将文化振兴独立于振兴主体外,从而缺乏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导致了有害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发展。

  再次,乡村文化氛围死气沉沉。安康位于秦巴贫困山区的核心地带,经济发展落后,经济结构简单,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缺乏综合性的文化娱乐中心,村级干部对此不够重视,没有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主动性,青年人才的外流使这一局面更加岌岌可危,严重阻碍了村民文化消费能力的提升,限制了村民的文化消费水平。

  3 安康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可行路径

  3.1 经济振兴

  安康市是连接西北、西南、巴蜀、鄂、渝、湘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优越,随着西康线的陆续开通,安康市更加充满活力,知名度大大提高。这座被誉名为"小江南"的城市地处秦岭和大巴山之间,属于丘陵地带,有山有水,地产富饶,根据这些特质可以打造安康市旅游文化名片,凸显其地理优势和旅游优势[1].安康市通过绿色实现经济振兴,以此构建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度假胜地,这一发展模式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挖掘本土优势、探寻农民曾被忽略的潜能才是解决经济问题至关重要的一环。

  茶产业是安康市较具优势的产业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安康市平利县茶业园区参观时提出,老百姓应"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能够在这里脱贫奔小康,做好这些事情,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近年来,随着茶产业的蓬勃发展,"茶为国饮"的理念家喻户晓,加之旅游业的兴盛,茶旅融合已成为一种新型产业模式,大力开发特色茶文化发展项目,整合茶文化发展路线,吸引游客,是典型的"生态经济化"的例子。除了平利女娲富硒茶之外,紫阳富硒茶也是当地颇富特色的茶产业,其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是生态,"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核心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茶农增收和乡村振兴的根本。例如平利的田园风光、紫阳的茶园秀色等构成了引人入胜的旅游天堂,为茶文化的产业化提供了更多发展契机。

  3.2 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吸引人才返乡就业应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人才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服务,相关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回乡后,可以在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2].

  近年来,安康市完成了"百万大搬迁",这些村民通过易地搬迁,达到了"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标准,实现了"挪穷窝、改穷业、断穷根"的目标。在"后搬迁时代",应大力探索建立"移民搬迁进社区、土地流转建园区、农民就地变工人"扶贫搬迁模式,总结安康乡村社区的治理经验。例如平利县的锦屏社区不断拓宽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渠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社区内建立了三秦电子加工厂,主要从事变压器、LED等电子元件的加工生产,得益于"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资金的支持,工厂不仅实现了提档升级,还让广大贫困户和移民搬迁户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解决了易地搬迁的再就业问题,社区工厂成了居民再就业的平台。

  农村治理队伍建设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和实施有效治理的重要途径。安康市一些农村地区仍缺乏年富力强、愿意与群众沟通的"能人".因此,应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筑牢乡村治理的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力度,注重培养、选拔品行端正、作风良好、办事公道的带头人。要激发返乡人员的主动性,调动其积极性,使其有施展才能的平台和机制。

  3.3 文化振兴

  文化是灵魂,没有乡村文化的振兴,难以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文化振兴绝不是传统乡土文化的"历史重现",也不是割裂历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破立并举中澄沙汰砾、披沙拣金,实现社会主义乡村文化的创造性改变和创新性发展[3].

  拥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便拥有了带领乡村文化振兴的"主心骨".领导干部首先应大力破解与当地村民之间的"隔阂",学会以"接地气"的方式将晦涩难懂的政策条文通俗化,与村民进行沟通交流,端正乡村风气,建立新的村规村约,逐步扭转村民的错误认知,与村民共同商讨相关重要事项,充分尊重村民的参与主体性,使村民成为自己的监督者和管理者。

  汉调二黄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安康市汉滨区推出多项有力举措保护和传承汉调二黄,规范管理,建设专业队伍;选拔小演员,练好童子功;调动社会有效力量,积极扶持民间文艺社团。因此,安康市应结合现有优势,充分发掘本土文艺、民间艺人,由其指导村民学习汉调二黄并将其传承下去。同时,要建立健全吸引文艺骨干的鞭策机制,保证各村都有文艺队伍。此外,要充分发挥各村团支部、妇女等的作用,他们对文化工作相对熟悉,便于组建文体团队,开展文体活动。

  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通过建设娱乐、体育等设施,扩大投入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尽量使每个行政村都有图书室、棋牌室、黑板报、老年娱乐中心以及群众性运动设备等。带头人要不遗余力地组织村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以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各村文化广场的建设应符合农民的需求,因地制宜,富有特色,充分开发和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每个村确立一名以上热爱文艺的村文化联络员,组织协调管理,开展技艺教学培训,不定期地举行技艺比赛,设置名次、奖品,以提高村民的参与热情。

  4 结束语

  安康市农村地区作为中国农村的一部分,有其自身的特征,也有与之相匹配的治理路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使两者之间的关联更加紧密。农村社区治理不仅有利于促进乡村建设,也可以更好地展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星,陈毅力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大众文艺, 2020(5):248-249.

  [2]宋希霖农民文化素质提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J].南方农业, 2016(18):194-195.

  [3]刘海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创新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方式:社会工作介入---以粤西Q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7):292 -294.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
原文出处:杨沁蒙,陈皓.乡村振兴战略下安康农村社区治理路径研究[J].山西农经,2021(19):168-169+17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