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就业难与推行延迟退休的共时性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0-28 共4700字

  第一章 就业难与推行延迟退休的共时性

  就业难与延迟退休在我国同时并存,是与我们的基本国情相符的。我国整体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矛盾导致了一定群体的就业难。

  同样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建立时缺乏一个长期的判断,随着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现行养老金制度带来种种问题的出现,如何平衡就业难与延迟退休两者同时存在带来的冲突,成为了当下的紧迫任务。

  第一节 当前就业难将在一个很长时间内客观存在。

  就业,是一个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我国大量适龄就业劳动力增加,导致劳动力就业供给数量增长快。同时,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密集型人才需求的减少,导致大量企业减员,社会上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短缺,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矛盾局面。因此,就业难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持续存在。

  一、中国适龄就业劳动力仍然会持续增长。

  我国适龄劳动力的增加主要有三方面的力量:全国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就业困难群体。

  (一)高校毕业生是社会就业大军的主体力量,从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以后,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大学教育模式也从以前的"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未来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都将会达到700万人左右,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是107万,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人,被媒体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比2013年毕业生人数增加了28万,再次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是2000年的6.7倍。"毕业就等于失业"成为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真实描述.

  (二)我国城镇化建设在不断快速的发展,农村的就业数量减少,多余的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 1978-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还在不断的转移中,农民工的规模不断攀升,但城镇能吸纳的就业数量有限.据预测,2011~2015年平均每年有653万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2016~2030年平均每年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依旧多达540万,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大中城市,但农民工受文化水平、专业技能、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限制,在就业时面临很多困难.

  (三)就业困难群体。

  的就业形势更艰巨,一方面由于整体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低,自身的知识水平、掌握的技能不能满足就业市场需要,在劳动力市场中很难有自己的优势,无法很好的融入到市场经济竞争中,同时工作的稳定性差,他们所获得的岗位流动性强、保障性差,容易造成这部分人失业-就业-再失业。

  二、企业转型升级将持续减少工作岗位的数量。

  我国目前出于工业产业优化升级阶段,从业人员质量不高,大量聚集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年开始的技术升级,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有所提高。在淘汰掉一部分落后产业的时候原来的就业人员也将丧失掉自己的岗位 ,这些人因为自身的文化水平限制,产业升级后找不到自身的定位。因此,企业的产业转型必然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阵痛。短时期内会有失业率的提升,一旦升级完毕,依旧可以创造其他的就业岗位,而且岗位的质量非常高。能有效解决市场就业结构不匹配的问题。从长期看,即使企业的升级会减少一定量的低层次的劳动力,但也会带来更高的岗位质量。另一方面,目前全球经济都不太理想,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在继续回落,经济的回落,导致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之中压力增大极有可能失败甚至倒闭。

  第二节 推行延迟退休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法定的退休年龄标准是男职工 60 岁,女干部 55 岁,女工人 50 岁,此项退休政策是 60 年前制定的,当时预期人均寿命将不到 50 岁。"随着生活水平、医疗技术的提高,到"十二五末"预期中国的平均寿命将达到 75 岁,2020 年中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13.6%,2030 年将提高到 18.7%,2040 年是 26.8%,2050 年则高达 30.8%."国家出现了未富先老的问题,同时社会养老金压力加重,由此可见,目前的退休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延迟退休乃是大势所趋。

  一、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

  (一)按照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 7%可称为老年型人口的国际标准,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后,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 6.96%(见图 1).2000 年中国已经正式成为老年型人口国家,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 2 亿,2020 年老年人口将达到 2.48 亿,2023 年将达到 2.7亿,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2011 年以后的 30 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 28%左右。在这 30 年里,中国开始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到 2050 年,60 岁及以上老人比重将超过 30%,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整体而言,在 21 世纪,我国老龄化的发展水平会非常迅速,同时,在一段时间内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很严峻,而我国的养老服务却未跟上步伐,截至 2012 年底,4.4 万个老年服务机构所拥有的床位仅有 416.5 万张,两方的供需差距比较大.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是两个原因,一个是人口出生率持续、快速的下降,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也迅速降低,随着 2015 年前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并赶超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另一个是经济社会进步导致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预期中国的平均寿命是 75,照此速度发展下去,社会抚养比将不断上升,届时将由 2 名纳税人供养1 名养老金领取者,发展为 1 名纳税人供养 1 名养老金领取者,加大了社会抚养的压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所得(二)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即―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 GDP 一般都在 5000-10000 美元以上,而我国在2000年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仅为849美元。即使目前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①.

  在人口领域,我国在人口均衡发展方面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人口老龄化,它将制约人口发展活力的提升。在经济领域,人口老龄化改变了消费需要、劳动力需求,提高了社会养老的经济成本,加大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之间的结构矛盾,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难度加大,还将进一步加大宏观经济的系统风险,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基本面运行的重要因素;降低国民资本的积累和资金的储蓄,影响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在社会发展领域,人口老龄化会加重家庭生活负担,对家庭整体的发展能力有所削弱,加速家庭矛盾的外化发展,同时,也让老年人越来越脱离社会,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和融合。

  二、缓解养老金压力。

  中国养老金支出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数据表明,当前我国社会基本养老制度的覆盖人口约为 2.6 亿人,其中 l.9 亿人为缴费人口,而另外 7000 万人为领取养老金的人,这就意味着 3 个人上缴工资的 28%来支付 1 个人的养老金。"中国社科院去年底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 2012》中显示:"在 32 个统筹单位中(31 个省份加上新疆兵团),如果剔除财政补贴,2010 年有 17 个收不抵支,缺口达 679 亿元;2011 年收不抵支的省份虽然减少到 14 个,但收支缺口却高于2010 年,达到 767 亿元。此外,该报告还表示,2011 年记账额达到 24859 亿元,空账额达 22156 亿元。个人账户空账额继 2007 年突破万亿大关后,再次突破 2 万亿元。"推迟法定退休年龄是最简单、最有效的解决我国养老金压力的方法。推迟退休年龄可以改善养老金的收支状态,一方面通过减少养老金的支付时间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增加缴费人数和缴费年限来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即"多收少支"两条渠道来平衡养老金的收支状况。

  因此,为了应对严峻的老龄化形势,缓解庞大的养老金压力,需要选择合适的推迟退休年龄的方案,使养老金的积累不断增加,逐步抵消养老金的总债务,并且在此后年度保持盈余,解决养老保障的问题。

  三、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价值。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把就业市场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二是劳动力短缺阶段,由第一阶段转变到第二阶段,劳动力由剩余变为短缺,相应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开始向上倾斜,劳动力工资水平也开始不断提高,此时劳动力经济学把联接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交点称为"刘易斯转折点",它预示着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即将结束.而我国正处在这个阶段,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使我国由劳动力过剩转变成为劳动力不足,我国劳动力的供给在不断的减少,新进入社会的劳动力人数远小于退出社会的劳动力人数。从 2015 年开始劳动人口的供给就进入了下降通道 ,"人口红利"开始出现下降,劳动力中,40 岁以上劳动力比重远大于 40 岁以下的中青年,我国的新生力量增长不足.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在激增中,对人力资本和脑力劳动者越来越重视。劳动者通过教育、培训而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两者又是人力资本中最重要的。企业中,年轻员工相对于老员工而言,他们在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培训的能力更强,但是他们却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娴熟的技术,这也是企业所缺乏的。有研究表明,熟练的老员工继续工作可以给企业带来收益,并节省对新员工的培训成本。由于起始工作年龄的延后以及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根据女性职工职业生涯特点,她们的职业高峰往往在 50 岁以后。按照我国目前所执行的退休政策就意味着脑力劳动者在他们智力劳动最优的年龄段离开了工作岗位,这既不利于个人的教育投资决策,也极大的浪费了我国的人力资源,不利于对人力资本的有效利用,对我国经济和企业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而推行延迟退休,就对个人和社会收回人力资本的投资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

  第三节 解决就业难与延迟退休并存。

  就业难与延迟退休的并存是与国家经济的发展阶段相匹配的。我们要正确面对,它的存在是合理的,也是无可避免的。我们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性,以便我们找到解决二者的方法。避免造成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实现我国经济的和谐发展。

  一、解决就业难与延迟退休两者同时存在是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所需解决就业与推行延迟退休两者都很重要,都是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也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一个矛盾现象。一方面,就业市场上全国就业总量不断增加, 就业需要在减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就业的总体趋势仍然是供大于求。

  我们要把促进就业,完善就业政策,增加就业岗位以及鼓励创业放在突出的位置。特别是对大学生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城镇其它新增劳动力的就业。

  另一方面,2012 年我国的劳动力供给比前一年劳动力的供给减少,劳动力资源总量首次出现了绝对下降的情况,预示着我国已经结束了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

  从长远角度考虑,我们应该怎么样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劳动力资源问题。以从长远考虑,我们也必须研究怎么样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劳动力资源的问题。加强劳动力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这是一个战略性举措,是把我国从人口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强国最重要的所在。采取适当的渐进性的延迟退休年龄也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效能的一个举措,这两件事看似矛盾,但都是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所需要的。

  二、解决就业难与延迟退休两者同时存在需要找准两者的平衡点延迟退休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具体有多大,目前还没有一个量化的结果,都是停留在数据理论推测的层面,由于此项政策涉及到大部分人的利益,推行延迟退休的政策非常审慎,要考虑多方面的条件和政策是否具备。现在可能大家看到的只是延迟退休在一定程度会对年青人就业有影响,但是我国的人口政策至上世纪70 年代开始就没有过变化,目前人口老龄化、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凸现,到时面临的就是劳动力严重不足,年轻人要养活大量的老人。所以,适当延迟退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关键是在什么时候推出?如何找到解决就业难与延迟退休之间的平衡点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需要破解的一个难题 .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