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4-07 共1125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估探究 
【第一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优化分析引言 
【第二章】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三章】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第四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方法 
【5.1  5.2】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 
【5.3】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第六章】改善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河北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改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5 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分析

  5.1 数据的来源与搜集

  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实证阶段,指标的数据采集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本研究对硬性指标和软性指标的数据都进行了采集。硬性指标的数据主要通过查阅和整理《河北省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1-2012)》、《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 2009 和 2013》、河北省文化厅官方网站、文化部官方网站等政府部门公布的权威资料获得。

  对于无法从现有文献资料中获取的数据,就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走访等实证调查方法采集。笔者在导师的指导下专门设计了面向河北省居民的调查问卷。考虑到河北省市区、县城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差异和居民生活方式、收入水平等的区别,市区与县城、农村居民的问卷少量题目不同。笔者主要走访了石家庄市、保定市、衡水市和秦皇岛市的市区和其周边的 8 个县城、12 个村庄,面向河北省居民随机发放问卷,要求答题人以匿名方式填写问卷。问卷发放时间为 2014 年 7 月 1 日至 2014 年 10 月 7日,共发放居民问卷 6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415 份,有效回收率 69.17%.考虑到满意度调查结果可能会与受访者的常住地、受教育程度、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有关,因此有必要分析受访者的这些因素。

  在受访人群中,男性占 47.43%,女性占 52.57%,比较均衡;按年龄层次分,18 岁以下占 2.57%,18-25 岁占 25.71%,26-35 岁占 35.71%,36-50 岁占 21.14%,50 岁以上占 14.86%;按常住地分,市区居民占 25.43%,县城居民占 24%,农村居民占 50.57%,也比较符合河北省当前趋向城镇化的特点;按职业类别分,党政机关人员占 2.29%,事业单位人员占 11.14%,企业单位人员占 17.14%,农民占 22.29%,离退休人员占 5.14%,在校学生占 20%,自由职业者占 16%,其他职业者占 6%,分布较为合理;按受教育程度分,小学及以下学历占 2.57%,初中占 19.71%,高中或中专占 29.14%,大专或本科占37.71%,硕士及以上占 10.86%,因许多方面的限制,受访人群的受教育程度相对河北省全体居民来说偏高,但影响不大。

  5.2 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

  5.2.1 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状况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投入、运行机制和发展规模状况,本文从这三方面对供给进行分析。河北公共文化服务政府投入和发展规模呈增长趋势,但仍处十低水平,运行机制不完善,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不均衡。

  5. 2. 1. 1公共文化服务政府投入状况

  本文从总体和人均公共文化投入状况两方面对公共文化服务政府投入进行分析。

  第一,总体公共文化投入水平不高,但呈增长趋势

  “十一五”期间河北文化事业费起伏较大,随着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口益重视,2010年以来河北文化事业费增长较快,2012年河北文化事业费近11. 5亿兀,同比增长23. 46%,增幅虽比上年回落9. 09%,但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高十财政收入同比增长率和财政支出增长率3. 52%和8. 14%.各市的文化事业费同比增长率都为正,只有石家庄、保定、衡水的文化事业费同比增长率低十财政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低16. 89,6. 58, 5. 24个百分点,其余各市均高十财政收入的同比增长率;目_除石家庄外其他各市的文化事业费同比增长率比财政支出同比增长率都高。

  河北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较低,2012年为0. 28%,比2011年上升0. 02%,但比全国低0. 1%,在全国仅居第30位。2011年浙江、上海和北京这些发达地区的这一比重就分别达到了0.75%,  0.62%,  0.55%,比河北当年平均高0. 38%:与河北经济水平相当的山东该指标值也达到了0. 35%0 2005年及之前河北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十全国,2006年以后与全国的差距拉大,2007-2012年一直在全国处十下游。河北各市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差异较大,秦皇岛最高,为0.37%, Ifn衡水仅为0. 12% .

  第二,人均公共文化投入水平低,增长缓慢

  人均公共文化投入水平可以从人均文化事业费和购书费两方面进行分析。河北人均文化事业费较低,增长缓慢,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2012年河北人均文化事业费为15. 74兀,比2011年增长2. 89兀,但与全国人均35. 46兀的差距还很大,仅占全国倒数第二位,2008-2011年在全国的排名一直处十末位,与河北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山东与河南分别为21. 36兀和15. 99兀,都比河北高。2012年河北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费为0. 328兀,比2011年增长0. 063兀,与全国的人均1. 091兀相比差0. 763兀,在全国处十下游。2005-2012年河北人均购书费年均增长0. 046兀,与全国年均增长0. 127元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长此以往,河北与全国人均购书费的差距将被进一步拉大。    各市人均投入水平差异较大。人均文化事业费方面,2012年秦皇岛和唐山最高,分别为24. 41和21. 72兀;有4/11的市小十10兀,其中衡水最低,仅为4. 4兀。可喜的是,各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幅,邯郸同比增长率最高,达到了69. 45%;只有石家庄和保定这两个人口大市同比增长率在20%以下。人均购书费方面,2012年秦皇岛与沧州最多,分别是 0.809 和 0.781 元,衡水、保定与邢台在 0.1 元以下;各市同比增长率差距较大,有 5/11 的市出现了超过 30%的负增长,其余为正增长的市中增长幅度差距也较大,秦皇岛增长了 105.45%,而石家庄仅增长了 7.06%.

  5.2.1.2 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状况

  当前,在自上而下的压力型行政体制下,由于市场机制不够健全和公民社会力量较为薄弱,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依然是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这种决策机制表现为物品供给是由上级政府组织及其指令决定的,公众的需求被排除在外。如,一位县公共图书馆馆长透露,提供多少图书、提供什么图书都由上面决定。这种方式明显缺乏公众意见和专家系统作支持,决策的科学性不足。

  河北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监督过程中多采用传统的方式,即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进行检查,或采取部门自评的方式,缺少严密的监督机制。由于人员少、经费少,难以监督公共文化资金的运用情况、更难以对下级开展的公共文化活动或修建公共文化设施的效果进行经常性检查。一位县文化馆馆长说,对文化服务的检查采取抽查的方式。由于多数情况下上级和下级部门有共同的利益,上级与下级部门易采取共谋行为,检查多流于形式;为了提升个人政绩,部门自评也多是官员自己自说自话,所以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监督机制起到的作用微弱。

  当前河北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反馈机制。一位文化馆馆长反映,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少、经费不足,开展文艺演出的经费就不足,更无力对居民的文化需求进行调查。同时,大多数地区没有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标准,更没有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是服务的效果和公众文化需求得不到重视和反馈的重要原因.河北公共文化机构工作人员队伍初具规模,但是各市从业人员规模和素质不均衡。

  2012 年主要公共文化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群众文化机构、事业性质的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表演场馆)共有从业人员约 1.6 万人,平均每 4428 人中有一名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重为 28.3%.人均拥有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最多的市是张家口,平均每 2900 人中有一名从业人员,最少的是衡水,8606 人中才有一名从业人员。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重最高的市是保定,为36.49%,最低的是张家口,为 13.51%,只有保定、唐山和邯郸在全省以上,其余市都在全省以下。

  基层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匮乏,各市发展状况不一。2012 年平均每个文化站仅有在编人员 0.71 人,比 2011 年多了 0.25 人,各市基本上都有了一定的增加,但是只有唐山、秦皇岛和张家口达到了 1 人,分别为 1.3 人、1.28 人和 1 人,衡水最少,仅为 0.07人。平均每社区或村拥有的群众文化机构指导的业余文艺团队数较少,仅有 0.32 支,比 2011 年略有增加,仍处于较低水平,各市也存在较大差距,最多的是石家庄为 0.59支,最少的是衡水仅为 0.09 支。

  从调查情况来看,对“社区或村有哪些文化人员和组织?”,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的被选概率最高,为46.86%;文体干部、文化志愿者、电影放映队分别只有20.86%、20.57%、18%;书屋管理员、社区文化指导员、专(兼)职文化辅导员和体育指导员仅分别为 13.14%、12.8%、4.57%,23.43%的人表示不清楚。对“本地若有公共文化活动,这些公共文化活动是由什么组织提供的?”,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的被选概率最高,为 70.86%,在农村这一概率达到了 80.79%;其次是政府部门,为 42.57%;民营文艺团体和社区仅分别为 21.14%和 6.86%.这一结果虽然受到一些居民对所在社区或村文化人员和组织了解不多的影响,但也有大多数文化人员履行的文化职责偏少、与居民接触偏少的原因,表明,基层的文化人员和组织匮乏,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由于其活动成本低、易于组织、活动时间灵活等特点已经成为为居民提供公共文化活动的主力;民营文艺团体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还亟需发展壮大。

  总体来看,河北大部分地区还保留着计划经济时期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还没有形成健全高效的监督机制,也没有建立文化服务效果的反馈机制,虽然公共文化机构的人员队伍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各市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规模和素质不均衡,基层的文化工作人员和组织匮乏而且分配不均,都从不同方面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

  5.2.1.3 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规模状况

  从主要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和面积、公共文化产品的数量以及公共文化活动的数量这四个方面分析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规模状况。河北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规模呈增长趋势,但是仍处于较低水平,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规模不均衡。

  第一,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明显增长,但各地区人均拥有量不均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种类和数量少。对“社区(村)建有什么公共文化设施?”,10.30%的人反映没有公共文化设施,27.88%的人反映只有一种,24.85%的人反映只有两种。文化休闲广场和健身设施的被选概率最高,分别为 66.67%、67.88%;表演场、文体活动室、报纸宣传栏仅分别为 24.24%、21.82%、21.21%,仅有 21.95%的农村居民反映所在村有农家书屋(有的村有农家书屋可是书屋并没有被受访居民知晓),仅 7.27%的人反映建有公共电子阅览室。表明文化休闲广场和健身设施相对其它公共文化设施较为普及,而表演场和报纸宣传栏覆盖率较低,公共电子阅览室覆盖率更低,大部分文体活动室和农家书屋的村民知晓率不高、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2012 年河北全省平均每 42.369 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与国际通行标准(5 万人/座)还相距甚远。全省每 97.167 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还远远高于全国 40 万人/座(博物馆)。各地区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数量不均衡,尤其是人均博物馆拥有量,承德每 38.959 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而邢台仅为 359.430 万人/座。

  2012 年河北乡镇(街道)文化站覆盖率达到了 99.02%,比 2011 年提高了 1.22 个百分点,各市基本上都有一定程度提高,其中 6/11 的市达到了 100%,保定最低,仅为92.94%.文化室覆盖率达到了 54.66%,比 2011 年增加了 14.21%,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各市文化室发展非常不均衡,唐山和秦皇岛的文化室覆盖率分别达到了85.22%和84.75%,而衡水仅为 14.12%.

  第二,每万人拥有的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较少,各市发展不均衡。2012 年河北每万人拥有的公共图书馆和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分别为 46.66 和138.03 平方米,与全国 78.2 平方米/万人(公共图书馆)和 234.24 平方米/万人(群众文化设施)相比还相差很远。而且河北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与全国相比增长缓慢,2012 年河北比 2011 年增加了 5.48 平方米,而全国增加了 13.01 平方米。

  各地区每万人拥有的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不均衡,而且有增有降。尤其是各地区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差距很大,2012 年承德和唐山分别为 245.27 平方米/万人和 221.16 平方米/万人,邢台和沧州仅分别为 95.99 平方米/万人和 104.78 平方米/万人(群众文化设施)。

  第三,人均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水平低,各地区分配不均衡。人均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水平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 年河北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 0.27 册,比 2011 年增加了 0.03 册,但是还未达到全国 2006 年人均 0.38 册的水平,与全国 2012 年 0.51 册/人还相距甚远,并且远远低于国际图书联合会人均 1.5-2.5 册的标准。每万人拥有博物馆藏品 34.59 件,远远低于全国平均 171.2 件的水平。

  人均公共文化产品分配不均衡。2012 年各地区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排在前两位的廊坊和秦皇岛分别为 0.43 册和 0.41 册,而排在后两位的衡水和沧州人均仅分别为 0.12册和 0.14 册。各地区每万人拥有博物馆藏品数排在第一位的承德为 163.56 件,而最后一位的邢台仅为 0.83 件。

  第四,公共文化活动数量逐渐增加,各市差距较大。对“您所在社区(村)有上述哪些公共文化活动?”,广场健身活动的被选概率最高,达到了 70%;其次是公园广场文化活动和公益电影放映,农村分别为 31.07%和 55.37%,城镇分别为 52.6%和 24.28%;文艺演出活动仅为 24%,话剧、歌舞剧、戏剧这些舞台剧和书画展、花展这些展览活动最低,仅分别 6.86%和 10%.其中,64%的居民反映只有一两种公共文化活动,表明基层拥有的公共文化活动种类少、档次不高,广场健身活动已成为城乡基层主要的公共文化活动,公益电影放映和公园广场文化活动分别是农村和城镇主要的公共文化活动,高雅和专业性强的公共文化活动很少。

  2012 年河北群众文化机构为每千人提供活动 0.75 次,比上年增加 0.1 次,秦皇岛和邯郸分别为 1.26 和 1.14 次,而衡水和保定仅分别为 0.42 和 0.49 次。河北艺术表演团体平均向每个村提供演出 0.69 场次,虽比上年多了 0.05 场次,但是与“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年看 3 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各市艺术表演团体向每个村提供的演出场次不均衡,石家庄和沧州最多,分别为 1.24 次和 1.18 次,而衡水和廊坊最少,仅分别为 0.14 次和 0.28 次。

  5.2.2 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分析

  5.2.2.1 公共文化需求偏好

  第一,居民文化支出水平低,知识性和高雅的文化消费偏少,私性的文化休闲方式占主流,城乡文化消费存在差异。由于大部分家庭的教育支出在文化消费支出中占较大部分,所以本次调查专门去除了教育支出,发现河北居民每年的文化消费支出水平较低。从调查结果来看,居民家庭中每年文化支出 500-1000 元的家庭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 1000-2000 元的家庭,500元以下的家庭占到了 19.14%,高于 2000-5000 元和 5000 元以上的家庭分别 0.85 和 7.71个百分点。粗略估算,河北人均年文化消费支出 488.62 元。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水平差距较大。虽然居民家庭中每年文化支出 500-1000 元的家庭所占比重最大,但是 2000 元以下的家庭所占的比重农村都超过城镇,尤其是 500元以下的家庭,在农村占到了 23.16%,比城镇高 8.13%.由表 4 可知,农村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数多于城镇,使得人均文化支出差距加大,粗略估算,城乡人均文化支出分别为 594.93 元和 399.73 元,相差 195.3 元。

  市区与县城居民文化支出水平也存在差异,居民家庭中每年文化支出占最大比重的分别是 500-1000 元和 2000-5000 元,5000 元以上的所占比重市区比县城高 2.63 个百分点,但是 2000 元以上的所占比重县城比市区高 10.21 个百分点,表明市区居民文化消费支出不足。对“您家每年的文化消费支出(孩子的教育支出除外)主要购买哪些产品和服务?”,宽带(上网费)的被选概率最大,其次是电视(或影碟机、电脑),报刊杂志的概率仅为 32%,排第三,旅游观光仅为 27.14%,排第四,看电影和文艺演出不足 20%,音像制品的概率最低。说明耐用的文化产品消费仍占主要部分,知识性和高雅的文化消费偏少。

  城乡居民家庭文化支出主要购买的项目也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城镇居民家庭购买的项目种类较多,较丰富,而农村居民家庭却比较单调,电视(或影碟机、电脑)和宽带的被选概率分别为 60.45%、54.24%,而报刊杂志、旅游观光、看电影或文艺演出的概率却远低于城镇,表明农村购买耐用品的家庭较多,而高层次的文化消费支出较少,农村居民越来越关注外界、有强烈的学习新知识、跟上社会步伐的愿望,但是高层次的文化消费还不足。

  县城和市区相比,县城的高层次的文化消费不足。报刊杂志、旅游观光、看电影或文艺演出、科普读物的被选概率县城都低于市区,尤其是旅游观光的概率县城比市区低14.13 个百分点,表明县城居民高层次的文化消费与市区居民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由图3可知,闲暇时选择看电视的人所占比重最高,达到了66. 57%,上网的为58. 57%,居第二,读书看报的人仅为35. 43%,远远低十看电视和上网的人所占的比重,也低十公园或健身场所、逛街的人所占的比重,居第五位,农村读书看报的居民所占比重虽在文化娱乐方式中居第四位,但是仅为32. 20%;旅游的人仅为23. 71%,次十喝茶聊天、看电影的人所占的比重,位十第八位。

  对比城乡居民的文化娱乐方式发现,受收入水平、生活环境和选择空间等的影响,相对十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文化娱乐方式比较单调,除了选择看电视和打牌的居民所占比重超过城镇,其它的娱乐方式都落十城镇之后,上网和去公园健身场所的人所占比重与城镇差距最大,分别相差19. 06和18. 6个百分点,读书看报的人所占比重与城镇相差6. 52个百分点。旅游的农村居民所占比重仅与城镇相差2. 27个百分点,表明农村居民也在追求高质量的文化娱乐方式。

  第二,休闲性与娱乐性的公共文化需求偏多,知识性与高雅性的公共文化需求较少,城乡公共文化需求差异较大,公共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对“您喜欢去哪些公共文化场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的被选概率最高,但分别仅为 43.24%和 40%;其次为影剧院和科技馆(或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分别为 31.89%和 23.78%,美术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概率最低,仅分别为 12.97%、17.30%和 7.57%.“喜欢去某个公共文化场馆”的人所占的比重与“曾去过某个公共文化场馆”的人所占的比重相比,前者都低于后者,如,60.54%的人去过图书馆,而仅有 43.24%的人喜欢去图书馆,反映出大部分居民对公共文化场馆的兴趣不浓厚。城乡居民对公共文化场馆的偏好存在差异,如,城镇和农村居民分别喜欢去图书馆和博物馆的人最多,城镇居民对科技馆、工人文化馆、青少年宫、美术馆的偏好强于农村居民,而农村居民对纪念馆的偏好强于城镇居民。

  对“您喜欢参加哪些公共文化活动?”,广场健身活动的被选概率最高,达到了44.86%,其次是公园广场文化活动,为 37.14%,文艺演出和展览活动仅分别为 24.29%和 21.14%,公益电影放映和舞台剧的比率更低,仅分别为 18.86%和 10.86%,表明当前广场健身活动最受居民的喜爱,公园广场文化活动也非常受居民的喜欢,喜欢在公共场所看文艺演出和展览活动的人不多,公益电影放映和舞台剧对居民的吸引力也不大。

  城乡居民对公共文化活动的偏好存在差异,城镇和农村居民分别喜欢公园广场活动和广场健身活动的人最多,对大多数城镇居民来说展览活动比公益电影放映有更大的吸引力,而农村恰恰相反,但是当前农村居民中喜欢公益电影放映的也仅占 22.03%.市区和县城的居民对公共文化活动的偏好也有差异。所有的公共文化活动的被选概率之和,县城高于市区、农村高于城镇,表明受收入水平、选择空间等方面的影响,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县城居民比市区居民更喜欢公共文化活动。

  对“您喜欢利用哪些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休闲广场和健身设施的被选概率最高,分别为 55.15%、51.52%,其次是文体活动室,为 24.24%;表演场、报纸宣传栏仅分别为 16.36%、13.33%,农村农家书屋仅为 15.85%;公共电子阅览室最低,仅为 9.7%,城镇比农村高 4.73 个百分点。表明文化休闲广场和健身设施最受城乡居民的喜爱,表演场、报纸宣传栏和农家书屋不如文体活动室受欢迎,喜欢利用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居民最少,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更喜欢利用公共电子阅览室。

  对“您非常需要哪些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居民选择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公园/社区体育设施的概率都最高,城镇选择二者的概率都大于农村,表明这些设施是城乡最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并且城镇居民对二者的需求度高于农村。文化馆/文化站仅为 17.71%,而且城乡居民选择文化馆/文化站的概率都不高,表明文化馆/文化站对居民的吸引力不强,居民对其需求度不高。农村选择广播电视频道/节目、文艺团体及演出、文化技术培训机构及相关培训的概率都高于城镇,而且前两类在农村分别排在第三、第四位,而城镇的这两类仅排在第六位,表明农村比城镇更需要广播电视频道/节目、文艺团体及演出、文化技术培训机构及相关培训。城乡居民选择电影院/电影放映和各类文化活动中心的概率相当,但是排名存在很大差异。

  第三,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热情很高,但是表达自己文化需求的意识较差,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和公共文化活动参与率较低,各市参与水平差距较大。对“您是否愿意参加本地举行的文化娱乐活动?”,64.57%的人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31.43%的人表示一般,仅有 4%的人表示不愿意。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的热情很高。农村居民中表示“非常愿意”和“愿意”的共占 66.1%,城镇为 63%,表明农村居民参加文化活动的意愿不弱于城镇。

  对“您认为您自己在公共文化建设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56.57%的人认为应该积极参与,30.57%的人认为应该提出意见和建议,10.29%的人表示有可能的话会自己组织,只有 14.86%的人选择什么作用也不发挥,反映了大部分居民认识到自己应积极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但是表达文化需求的意识较差。农村居民中选择“积极参与”的和“选择有可能的话自己组织”的比重都比城镇高,而且选择“什么也不”的比重比城镇低,反映了农村居民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较高,但是,选择“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比重比城镇低 3.56%,反映出农村居民表达文化需求的意识较差。

  对“您曾经参加过以下哪些文化活动?”,19.71%的人几乎没参加过文化活动,44.29%的人曾参加过广场健身活动,39.71%的人曾参加过公园、广场文化活动,20.29%的人曾参加过公益电影放映,而参加过文艺演出、展览活动和舞台剧的人仅分别占 19.71%、12.57%和 4%.表明大部分居民参加的文化活动种类少,参加过高雅和专业性强的文化活动的居民较少。

  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对公共文化场馆接触少。对“您去过哪些公共文化场馆?”,60.54%的人去过图书馆,只有 45.95%的人去过博物馆,35.14%的人去过影剧院,32.97%的人去过纪念馆,而去过美术馆、科技馆、工人文化馆、青少年宫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人所占比重更少,还有 19.46%的人没去过任何公共文化场馆。对比城乡居民参观公共文化场馆的次数,差距也很大。农村居民中,去过图书馆、博物馆和影剧院的人所占比重仅分别为 41.05%、33.68%和 28.42%,而城镇居民中去过上述场馆的比重分别达到了 81.11%、58.89%和 42.22%;30.53%的农村居民没去过任何公共文化场馆,而城镇仅为 7.78%.

  对“居民光顾公共文化场所或使用公共文化设施的频率”进行调查,发现居民光顾公共文化场所的次数过少,使用公共文化设施的频率低。38.86%的人很少使用公共文化设施,20.86%的人每月仅一两次,26.57%的人每周一二次,只有 13.71%的人每周三次以上。城镇比农村的频率高得多。城镇很少使用公共文化设施的人占 32.95%,而农村占44.63%.

  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状况在逐步好转,但是仍有许多公共文化设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活动参与程度较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中部)》中规定“人均到公共图书馆次数 0.3 次以上,市、县两级图书馆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 0.7次以上”,据了解欧美国家年人均参观博物馆的次数为 2-3 次,中国仅为 0.42 次。2012年河北全省人均到公共图书馆仅 0.14 次,平均每册藏书流通率为 0.36 次,人均参观博物馆 0.23 次,群众文化活动参加率为 14.04%,而全国为 32.52%,虽然 2013 年全国参加率略降为 32.46%,但仍远高于河北。艺术表演场馆(事业)平均每馆坐席数 661.62个,比 2011 年增加 15.1 个,但是平均每馆坐席利用率仅为 22.7%,比 2011 年不增反降。

  各市居民对公共文化设的利用和活动的参与存在明显差距,2012 年,秦皇岛和石家庄人均到图书馆分别为 0.3 和 0.29 次,而衡水和保定都仅为 0.03 次;承德人均参观博物馆为 0.43 次,而衡水则为 0 次。唐山和保定的每馆(艺术表扬场馆)坐席利用率在90%以上,但是石家庄和沧州不足 10%.农村居民人均观看艺术表演团体演出 1.04 次,沧州和张家口分别达到了 3.87 和 2.24 次,而衡水和邯郸仅为 0.21 和 0.27 次。

  5.2.2.2 公共文化服务公众满意度

  为全面准确地了解公共文化服务的公众满意度,并减少公众评价的主观性,首先请居民评价当地“政府对居民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视程度”、文化人员和组织的工作技能和公共文化氛围,这是与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非常相关的三个方面,有助于把握影响公众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并使居民的评价更为客观。然后请居民进一步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丰富性、质量和便利性进行评价,这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的三个重要方面,最后请居民评价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状况。

  调查发现:居民对“政府对居民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视程度”的评价普遍较低;对文化人员和组织的工作技能的评价“一般”,而且城镇的评价比农村低;大部分地区的公共文化氛围不尽如人意,而且农村优于城镇的评价。表明居民的评价受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与农村相比,城镇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水平较高,造成城镇对公共文化服务一些方面的满意度低于农村。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丰富性、质量和便利性的满意度普遍不高,对整体状况的满意度也较低。

  通过对“本地政府对居民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视程度”进行调查,57.72%的人反映“一般”或“不足”,其中农村反映重视不足的比重为 14.12%,城镇反映“一般”或“不足”的比重达到了 63.58%,反映了基层政府亟需转变观念,加强对居民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视程度。

  对“您认为文化人员和组织的工作技能如何?”,仅 16.57%的人认为有待提高,占1/2 的人认为一般、较负责,27.43%的人表示“不清楚”,6%的人认为很专业、水平高,表明居民对文化人员和组织的工作技能的满意度基本处于“一般”的水平。还可以发现,虽然大量事实证明大量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文化人员和组织都集中在市区和城镇,市区比县城多,城镇比农村多,但是县城比市区对文化人员和组织的工作技能的评价高,农村比城镇的评价高,表明居民对文化人员和组织工作技能的评价明显受自身生活水平和环境的影响,生活水平越高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越高。

  通过对公共文化氛围进行调查,仅 32.57%的人反映氛围浓厚、大家积极响应,49.43%的人反映一般,12.86%的人反映有些冷清,说明许多人对公共文化氛围不满意,也表明公共文化氛围已不能满足居民基本的文化需求,还需要利用多种措施营造更好的公共文化氛围。农村反映“大家积极响应,氛围浓厚”的概率比城镇高 17.54 个百分点,反映“有些冷清”的概率比城镇低 6.58 个百分点,说明农村的公共文化氛围较好,同理从表中也能得出县城的公共文化氛围好于市区。

  通过对“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发现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丰富性、质量和便利性的满意度普遍不高。表示“一般”的人所占比例最高,分别达到了 55.14%、55.71%和 44.86%,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的人分别仅占 31.71%、30.29%和 34.29%,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人分别占到了 13.14%、14%和 18.86%,其中,农村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比例达到了 15.25%、16.95%和 18.64%.

  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整体状况的满意度也较低,与满意度达到 80%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54.29%的人表示“一般”,仅 28.86%的人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与县城和农村相比,市区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整体状况的满意度最低,仅 21.35%的市区居民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22.47%的市区居民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农村比城镇居民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的比例低 2.4 个百分点。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