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质量管理论文

我国食品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与展望(本科)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1-03 共4845字

 题目:我国食品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与展望

目录

 

   
    摘要(详见正文)

  一、质量管理的定义与目的

  二、我国食品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

  三、我国食品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产品危机意识淡漠

  (二)危机预警系统不健全

    (三)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

  四、我国食品企业质量管理发展趋势及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以下是论文正文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然而近几年来,食品安全所导致的灾难事件层出不穷,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极为突出的政府问题和社会问题.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对我国食品质量管理的研究,对于改善和促进我国食品安全的社会管理、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均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研究了我国食品企业的质量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现状及趋势.

  关键词:食品企业: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管理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食品行业只有适应这种发展趋势,不断地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才能生存、发展壮大.食品企业也身处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必须不断地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战略管理,贯彻执行力,严格检查产品质量,这也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建设现代化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质量安全管理的理论研究是重要的一环.我国对食品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各方面、各层次的研究不断扩展、深化.

  一.质量管理的定义与目的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而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和流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公司以最经济的成本实现这个目标;确保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的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

  二. 我国食品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管理工作,虽说也发生过一系列像"三聚氰胺"这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不断提高.1995以前,监测样本为90万个,1995年后一般为120万至170万;数据表明,中国食品卫生平均合格率1982 年61.5%,而1994年82.3%,2001年到达88.6%.其中,粮食、酒类、罐头、水产品、食物、油、乳制品等 13 类产品抽样合格率达90%以上.2010年,卫生部对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类279 种市售食品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合格种类有232 种,合格率达97%.2008至2010年,农业部门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对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深圳市的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蔬菜产品进行了连续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我国蔬菜的农残留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0年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28.5个百分点.

  第二,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国政府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由国家药品监督局、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国家工商局、商务部和科技部共同负责.其基本特点是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负责.为了理顺食品安全管理职能,国务院于 2004 年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了各个政府部门的责任.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将现由卫生部门承担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管职责划归质检部门;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除了以上部门外,还有一些政府机构也参与食品检验和控制如科技部负责食品安全科技工作;环保局参与产地环境、养殖场和食品加工流通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检测与控制工作等.

  第三,食品安全检测监测体系建成并逐步完善.卫生部门已经建立并正在逐步完善食品安全监测系统,包括食品污染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截至2003年底,农业部门已在全国建立了280个国家级和部级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中心,并指导全国三分之一的地市县建立了以快速检测为主的农产品产品安全站.目前,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在全国共建立了2500个食品、农产品检测技术机构;建立了28个涉及农产品、食品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两个国家级涉及食品检测分析的研究所;21个省(市、区)、5个计划单列市、2000多个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有农产品、食品监督机构.

  第四,食品安全科技得到快速发展.卫生、农业、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等部门均设立了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科研机构,并在各自的领域中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条件.目前,中国已经组建和培养了100万人以上的从事食品安全工作的专业人员队伍,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也被纳入中国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之中.另外,在食品的检测技术方面,主要有三方面的进步.首先,食源性危害检测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五十余年来,食品理化分析手段从简单的目视比色发展到原子吸收、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计、质谱、红外、毛细管电泳仪等现代分析技术;从一般定性分析发展到能对100多种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初步发展了对未知物的鉴别;从一般成分分析到对杂质的分析.其次,中国多残留检测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已经能在大米、茶叶、果汁等食品中同时检测100中农药;成功研制了有机磷农药快速检测测试纸条,取得了一批农药残留的抗体.在兽药残留检测方面,农业部门已经建立了两个兽药残留国家基准实验室,已经发展了近50种单个兽药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中残留的测定方法.最后,微生物污染检验方法发展迅速.病源菌的检测、鉴定技术已由传统的微生物生化鉴定发展到生化、免疫、分子生物与仪器自动化的多元技术.食品安全控制模式也得到应用.卫生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的宣传与培训工作,并90年代初开展了乳制品行业和餐饮业的HACCP应用试点.如今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都接受了HACCP体系的检验认证,在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五,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目前,中国形成了以《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法律为基础,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食品标签标注规定》、《食品添加剂管理规定》以及涉及食品安全要求的大量技术标准等法规为主体,以各省及地方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的规章为补充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以上几部法律是对中国当前食品监管影响最大的法律.除此之外,我国还颁布了一系列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的法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中国还有一些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的配套法规、行政规章、食品卫生标准及检验规程,各地方政府一出台了大量的地方性法规以及地方性行政规章.整个法律法规体系为中国的食品安全社会管理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三.我国食品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食品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可大致归纳如下:

  (一)企业产品危机意识淡漠

  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和防控的基础,但企业往往缺乏产品危机意识.例如,生产流程不科学、工艺落后、导致产品质量不达标;生产记录混乱,产品数据记录不全,客户数据零散,导致产品危机信息收集困难.虽然我国一些企业的信息化己经有了初步的成效,但是企业还没有把危机管理纳入到日常的管理中其表现为:缺乏危机管理意识,对危机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深入把握危机信息的特征,不了解危机管理流程这样一来不仅不能识别潜在的危机,做到防患于未然,且由于重视不够,急功近利思想严重,或采取鸵鸟政策,结果造成了危机涟漪,导致危机的大规模爆发与扩散.

  (二)危机预警系统不健全

  危机重在预防,危机预警系统的作用就是在危机没有发生之前,能通过收集到的信息,及时进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危机,并发出警示信息,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把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预防胜于补救,因此构建一个完善的危机信息预警系统是危机管理的上策,不建立有效的危机信息预警系统,就无法预先识别内外环境中可能导致危机的潜在信息,危机决策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从而错过了危机处理的最佳时机.我国的多数食品企业目前还缺乏相应的危机预警机制,不能把危机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结果导致危机爆发.

  (三)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在危机管理中危机信息沟通机制是危机管理的核心,是危机治理参与者之间及其与危机利害关系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尤其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企业所面对的危机具有突发性、多元性、复合性的特点,建立有效的危机信息沟通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危机中的信息沟通包括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只有畅通内、外部的传递渠道和建立相应的沟通规则,企业才能在处理危机时获得有效的信息支持,才能为企业和危机利害相关人的有效沟通提供保障,然而,我国食品企业在处理危机时,对内,往往疏于向员工传递正确及时的信息,也很难从员工那里得到与危机相关的信息,这样不利于员工了解危机状况,难以赢得员工的支持和同情,同时也违背了危机管理的全员参与原则;对外,企业没能掌握和媒体、政府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技巧和相应的沟通工具,不懂得危机信息传播的特点,往往显得被动,结果稍有怠慢便被认为没有道德、没有责任感,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形象.

  四.我国食品企业质量管理发展趋势及管理对策

  由于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并且它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开始放弃使用这种管理模式.新的管理模式恰好与传统管理模式相反,倾向于"横向一体化"管理模式.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引用的是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根据供应链上各个环节采取相应措施.比如说供应链上从源头供应商到分销商,每个相邻的供应链上的节点必须同步、协调地运行.横向一体化管理模式又称供应链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管理运作模式,用以平衡企业与各个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利益效率和资源,达到提升企业以及供应链成员的竞争力、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采用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可以让企业专注于生产自身的关键产品,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竞争核心就是市场和产品.通过供应链管理模式,原材料、零备件以及半成品等的采购和储备业务都可以委托给第三方.这样的新型管理模式具有时代性,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食品企业而言,要成功地向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过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完善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二是调整组织系统,以适应新型的管理模式;三是引进供应链管理评价系统.最后食品企业质量管理应致力于开发和提高食品企业现代化组织与管理水平,提高食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食品企业技术进步,提高食品企业规模和绩效,构建和完善食品企业资源利用与食品召回、退市制度等等.通过该方向的研究,促进我国食品企业作强做大,新兴食品企业快速发展,从机制、人才、技术、装备等方面全面提高我国食品企业质量管理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淑华.食品企业危机及其管理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3上:86一87

  [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我国食品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EB/OL].2011-12-31

  [3] 韦三水.食品企业危机管理策略与流程[J〕.PRMagazine,2007No.l:51.

  [4] 席建国.论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J].上海企业,2005第11期

  [5] 邵一明,蔡启明,刘松先,企业战略管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6] 任端平.论中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完善[J]. 食品科学, 2006(10):69-71.

  [7] 孙云龙.媒体在食品安全报道中的角色分析[J]. 新闻研究导刊, 2011.

  [8] 王中亮.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经济纵横, 2007.

  [9] 刘颖辉,杨阳,高静.关于食品安全高效监管体制的探索[J]. 职业与健康, 2009(19):25-27.

  [10] 张雨,黄桂英,刘自杰.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J]. 山西食品工业, 2004.

  [11] 张森富. 浅析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9.

  [12] 张莉. 加强诚信建设落实食品安全[J].食品工业科技,2009( 6) : 16-18.

  [13] 王建民.企业管理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14] 马伟锦,张正军. 日本的食品安全保障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营与管理,2010(10):31-3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