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战略管理论文

产业集聚区与企业发展战略概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29 共679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河北恒岳雕刻集团发展问题与策略探究
  【第一章】恒岳雕刻集团建设问题研究绪论
  【2.1  2.2】产业集聚区与企业发展战略概述
  【2.3  2.4】战略管理的层次与基本的企业战略类型
  【2.5  2.6】发展战略的选择原则与战略管理的分析工具
  【3.1  3.2】河北恒岳雕刻集团概况与宏观环境分析
  【3.3  3.4】恒岳雕刻集团行业环境分析与外部环境评价
  【第四章】河北恒岳雕刻集团内部环境分析
  【第五章】恒岳雕刻集团发展路径分析
  【第六章】河北恒岳雕刻集团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 理论概述

  2.1 产业集聚区概述

  19世纪末,Marshall首次对产业集聚的现象进行解释与定义,研究方向集中于成本控制方面,角度比较单一[7].经过现代的发展,产业集聚理论主要是以竞争力为出发点,分析集聚效应对区域以及公司个体提升竞争力的各种因素。

  2.1.1 产业集聚区的概念

  产业集聚区一般是在相关企业比较集中,产业链条发达的区域,由政府提供相应的规划等公共服务的区域,例如我国目前在各地存在的工农业园区,物流基地等各种园区。

  2.1.2 产业集聚区的特征

  1.地理集聚性主要是指地理空间的集聚,大量相关的企业以及生产资源、生产活动等在一个相对较小的空间聚集在一起的特性,这也是集聚区的最大的特点,非常直观。这种专业企业的地理上的集聚将会极大的优化资源配置以及企业间关系网络的形成。

  2.专业化分工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日益激烈的竞争有效的提升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企业不需要做到大而全,专攻某一方向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成功,而市场的日益成熟也迫使企业朝专业化、精细化的生产方向发展此外这种分工合理、合作发展的产业集群发展机制,这种专业化分工可以使企业更容易达到规模效应,间接的降低区域中企业中的生产成本。

  3.网络化网络化特征是指区域中的企业之间的各种关系网络,包括企业间的正式合作关系和非正式合作关系,例如基于亲缘关系、信任等形成的非正式合作。这种网络化特征促进了企业之间合作,有利于信息和资源在企业间共享。

  2.1.3 产业集聚区的效益

  1.规模经济由于大量相关企业集聚在一起,这些企业还有非常专业化的分工,单是这一点就产生了规模经济,个体企业也可以在这种大环境的规模经济中获得由产业集聚带来的便利性,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提升效率。

  这主要体现在:

  (1)成本优势,有助于相关的从业企业都减少获得原料的各种费用,专业化分工的存在使企业能从专业化的公司获得稳定的服务,使企业的整体生产成本降低。

  (2)效率优势,分工专业化催生企业内部生产细化,这也会使企业生产效率提升。

  (3)谈判优势,企业集聚,抱团后体量变大,所以能够以较大的规模较低的代价从供应商处采购产品,甚至从政府得到更优惠的政策。

  (4)人才优势,集聚区内相关企业大量聚集,相应从业人员也会大量聚集,而这种聚集也会形成吸引性,增强区域的人才吸引力与粘性,这种优势可使企业以低成本和代价找到合适的岗位人才
  
  2.创新效益产业集聚可以促进创新。在产业集聚区,各企业联系紧密,一旦出现技术进步,各企业之间通过各种关系纽带会自发的传播这种技术信息,而企业间的竞争因素会使这种传播更加迅速。随着企业与企业交流的增多,使得本地区域中的企业能够更便捷的得到市场信息,互相补充有无,有利于找出市场新的需求,研发新的产品。区域中员工之间的关系网络也有助于新技术的普及、创意的激发,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9].

  3.竞争效益波特的在他的企业竞争优势模型中提出了四个决定要素,这四个决定因素是:决定生产基础的生产要素、决定产品销售的市场需求条件、以及企业生存相关的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间竞争,这四个条件是构成企业竞争能力的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发掘自身竞争优势的源泉[8].企业个体是区域经济中的组成部分,集聚在加强彼此交流的同时,也强化了竞争,同质化竞争也是存在的,面对同样市场需求,不同的企业开发的产品不可避免的会发生重合,一旦企业开发了某种新的产品,这种理念会很快传播开来,更新更好的产品将会出现,竞争持续加剧,这也给区域中的企业带来了创新动力,迫使企业为了能够发展,只能不断的强化自身的竞争能力,使得企业不断的调整自身的人力资源结构,企业资源的分配状态是否合理,不断调整发展战略使得企业更好的适应变化的而环境,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增强企业的抵抗风险能力,不断开发新的市场,发掘市场需求,使得企业保持良性的发展和强大的竞争力,而这种竞争效益也使得整个区域的企业相比于其他集聚区外的企业更加具有竞争力。

  2.2 企业发展战略概述

  “战略”本意指“为了战争的目的运用战斗的学问”这个词泛指以全局为出发点,具有一定规律的非常重要的计划或谋略。随着这个词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战略的含义更加完善。战略就是组织以谋求生存和发展为最终目的,做出的一系列的谋划,这些谋划是可实施的,具有非常长远的眼光。企业战略总的来说可以认为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企业运营中的方方面面都是有战略的,比如说企业的市场营销方面,如何制定营销策略,市场定位,价格定位等,比如说人力资源方面,如何招募,招募哪些人才,未来向什么结构发展,其他诸如品牌战略也就是品牌定位,企业融资等这些战略总和就是企业战略[10].阿尔伯特·赫希曼提出了发展战略这个概念,在他的着作《经济发展战略》这本书中提出 “发展战略”这个词,他认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应该向更高层次发展,创造性的将战略一次应用到经济发展中来,他认为将经济发展将是需要与社会发展中的各相关要素相结合起来,他们互相关联。

  2.2.1 企业发展战略的概念

  1962年,钱德勒在总结过去工业革命、工业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他在《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的历史篇章》这本书提出了战略一个词,企业为了长远的生存和发展,会自觉的为了生存和发展分配相应的资源,而这种方式其实就是企业战略的表现形式,另外,钱德勒提出了“组织给构必须服从战略”的着名理论。这个理论在之后得到了广泛认可,学术界和经济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欧美的管理学者们达成了共识,学者们纷纷将钱德勒的《战略与结构》这本书作为战略管理理论的基石和起源[11].作为公认的“战略管理之父”,伊戈尔·安索夫认为企业组织的各种行为、决策、企业活动等构成了企业的整个战略,属于一种结果导向的战略定义。在后续的研究中,他在《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企业战略是一种关系,企业战略是一种谋划,企业战略是可以分层的,他可以从企业结构上进行分层分为基础的业务层,模块化的职能层,以及最高的决策层,他认为这三者是有机的整体[12].迈克尔·波特在《战略是什么》文中提出一个观点:“领导者的作用要广泛、重要得多,总经理远不是单个职能的管理工作,其核心是战略”.战略是在多变的企业自身与外界环境中选择合适的发展谋划,不管谋划时近期或者长期的,这种谋划必须能够适应多变的环境和竞争对手,企业在选择未来谋划时必须使自身的竞争力高于竞争对手,这种对谋划的选择也决定了企业的目标定位,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形象[8].

  我国的战略思想自古就有,比如论语中提出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着名的军事着作孙子兵法等,都是一种战略的表现形式,但是受限于古代的思想理念比如重农轻工商,导致成体系的战略概念并没有总结出来,直到70年代才从国外引来发展战略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在我国被迅速传播开来并得到应用。刘国光、周淑莲认为,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比较常的时间内,对影响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一个总体的衡量,站在整个局面的高度,综合分析,多方考虑,制定出一个合适的未来目标,将这个目标作为发展方向,找出需要解决的难点重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的一个过程总和。罗元铮以社会生产力的角度出发,提出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的关于转变现有生产力和发展状况的政策总和。

  2.2.2 企业战略发展的历史

  回顾过去的企业战略发展史,我们可以大致的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分为如下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都是在学术界中得到认可的,以下是这几个阶段的简要介绍。

  传统战略理论阶段是从1965年开始,起源自Ansoff出版的第一本有关战略的着作《企业战略》,这本书最早最系统性的描述了企业战略,可以称为现代企业战略研究的起点,也是安索夫的成名作。此后,很多管理学者提出了各自的战略管理研究的成果,形成了很多的有代表性的派别。

  比如计划学派是以安索夫为杰出代表,这个学派认为,公司战略的制定是企业管理层非常有计划性的制定未来谋划的行为,管理层依据一定的经验,发展规模,制定一个相对可控比较科学的发展规划,公司的战略行为强调的是一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为了更好发展制定的对企业内部进行改造、改变的行为。

  此外,我们在教学中教材很多都是着名的迈克尔·波特的翻译着作,而他其实是定位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个学派顾名思义,注重的是定位,他们认为我们应当对企业制定战略过程中对企业自身所处行业的结构分析以及企业在行业内的定位加以重视,也就是企业的竞争力的分析。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发展尤其是现代企业的多样化发展、市场竞争全球化等特点使得西方学者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这使得学术界研究竞争战略方面的成果非常丰硕,使得该理论取得长足的进步。在这期间,波特为了分析影响竞争的各种因素,综合以前学者的研究,总结出了后来被广泛应用的5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也就是五力模型,基于这个模型,他提出了三种我们耳熟能详的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以及聚焦战略[8].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发表《企业核心能力》之后,这个理论得到广泛认可并且在着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进行了实际应用,在应用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所以后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企业核心能力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核心能力是一个企业的一种整体能力,甚至对于某些企业来说是一种隐形的能力,以人才的方式存在,这种能力在不同类型的公司之中是不同的,有的表现为垄断某种资源,具备特定人才等,这些能力最终作用于企业运营过程中,以核心的方式影响着其它能力的发挥和效果,是所有能力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部分,也就是我们现在广泛接受的核心竞争力的来源[13].战略资源学派认为,企业战略的最核心目标就是获得战略资源,而战略资源最核心的就是有竞争力的战略资源,战略的制定都是围绕战略资源来开展的,比如如何获得以及如何最大化利用资源来制定的。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每个企业的情况由于所处环境和发展方式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企业是不一样的,可以说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每个企业获取核心竞争资源的能力和方法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在制定战略过程中需要发展企业的战略资源,这就需要企业在发展中通过各种方法不断的创新、改进,最终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独一无二的独占的资源,而这种独特的资源也就成了企业生存的独特竞争优势以及发展潜力。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展加剧所导致的资源匮乏等问题随之而来。企业面临的环境更加多变,除了需要面对本地本国的竞争者,国外成熟的竞争者也相继进入国内进行发展,如何适应这种快速变化的环境,更好的应对竞争对手,传统的理论很难解决,于是,一些学者依据近年来的新的经济变化和经济规律提出了新的理论,而我们接触最多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有“动态能力论”以及比较着名的“竞争动力学”.动态能力论,由于以前经济发展并不像现在这样变化迅速,这也造成了过去的理论最大的缺点就是无法应对快速变化的竞争,而理论的对企业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竞争的原因进行分析,使用创新的办法阐释了动态的含义,打破现有理论的框架,强调了企业快速建立竞争优势的必要性,以及这种能力的重要地位。

  竞争动力学方法是根据过去企业的发展进行归纳,依托传统的发展理论得来的新方法,他非常重视企业间关系网络的研究,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互动、竞争、合作等对企业在实际市场竞争中的反映速度、竞争力有非常的作用,这种理论解决了企业在这种互动中如何平衡企业关系以及竞争,对企业间的关系处理有很大作用[14].近年来,由于竞争动力学在实践中具有很好的效果,这种理论正在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2.2.3 企业战略管理的特征

  企业战略是企业设立远景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路径进行的大局性、纲领性的谋划,属宏观管理范畴,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系统性、风险性等主要特征[15].

  1.指导性。企业战略一般都是具有相应的保障体系的,由于企业战略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的远期目标和价值观得到体现,这两点基本描述了企业未来的发展策略,这个保障体系的目标是使企业发展方向可控,通过各种保障措施比如财务、人力资源、职能部门规划等方式使企业发展方向不出现大的偏差,对企业的整体发展有指导性作用。

  2.全局性。企业战略的一个特征就是全局性,战略的制定是站在未来发展的角度,通过对外部环境的总和分析,内部环境的定位,站位比较高,是全面的谋划。

  3.长远性。企业战略目标是或者核心目标就是生存以及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考虑近期的利益,但最重要的是长远的目标,只有确定了长远目标才能依据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谋划,对策。另外,为了实现这个长远目标,企业需要制定并实行的谋划必须可行,必须长期坚持下去,除非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战略本身也具有长期性。

  4.竞争性。市场经济和其他的经济方式是不同的,市场中充满了竞争,不过有点是有竞争有压力才会有发展的动力。企业在竞争面前,需要审时度势,头脑清醒,充分的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确定企业的市场定位,研发有特色的服务产品,这样企业才有竞争力,才能生存下去。

  5.系统性。战略是一个系统的运作体系,他是通过企业不同层次战略的合作、不同阶段战略的推进,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三个层次的战略互相支持、互相影响、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总体性谋划。

  6.风险性。有收益就会有风险,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每一步的选择都是充满科学的制定战略,细致的保障措施,精心的实施,才能保障发展不会出现大的偏执,尽量避免较大的损失。

  7.适应性。企业战略的目标是使企业能够较好的适应复杂的竞争环境,适者生存,企业在制定的战略必须考量的一个方面就是这个战略是否适应企业所处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而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也必须时刻调整战略的走向,如果不适合新的环境变化,必须调整战略。

  8.稳定性。企业战略是一个长期的谋划,本身就需要稳定,除非出现较大的环境变化,或者企业内部发生较大的变化,一般不会再短时间内进行调整,会保持相对时期内的稳定。

  9.现实性。战略的制定是依据现实条件制定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从事实出发,符合企业当前发展的状况,绝对不能脱离实际。

  10.创新性。企业战略的核心是生存和发展,在多变的环境中,由于环境的变化企业需要相应的变化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需要不断的推陈出新,创新的企业才能生存。

  2.2.4 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

  企业战略管理一般分为四个步骤,分析、制定、实施和评价,如下图所表述的过程一样,企业首先对自己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结合企业的远景和使命,制定出远景目标和实施方案,制定出相应的备选战略方案,并作出相应的喧杂,通过全局考量,最终决定企业的战略,在实施的全程进行衡量和评估战略的执行绩效,是否出现偏差,对战略整体进行评价,并最终反馈到是否能完成远景和使命,再进行下一步的修正以及调整,这就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整个过程[16].
  
  第一,确定远景和使命。这是整个战略制定的起点,也是企业发展目标、管理层价值观的表现。主要决定了企业的行业选择,自营业务的选择,一般来说,核心目的是使企业更加具有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利润。

  第二,设定目标及方案。将企业使命进行可以量化,制定可以量化的标准。目标必须合理,不能是空中楼阁无法建成,也不能低于企业能力,需要与企业的发展状况吻合,可量化,能够使管理层较好的衡量和评价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环境分析。这个过程十分重要,分为两个部分,内部以及外部分析,从而清楚的认识企业的发展现状,资源情况,知彼知己才能做到百战百胜,通过环境分析找出的各种问题需要在制定战略的时候充分考虑,在发展中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解决不足。

  第四,战略选择。战略选择一般是说公司业务层以及管理层战略,业务层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在基础业务中的战略选择,例如根据目标市场定位以及自身产品结构选择下一步是打价格战还是研发新的产品提高附加值,这些都是战略的选择,而管理层战略决定了公司在发展方向的选择,影响更大,例如联盟、纵向一体化等。战略的选择必须根据环境分析以及目标和方案确定,必须合理并可以执行。

  第五,战略实施。依据选择的战略,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通过对人财物的管控,建立相应的领导组织,职工激励政策等,确保战略得以实施[16].

  第六,战略评价。通过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分阶段评价,看战略是否适应环境的变化,是否出现偏差,并在关键时机更改不合适的战略,这在整个战略的实施中具有很大的作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