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分析太极拳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效果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9-27 共5207字
论文摘要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了中国传统哲学、医学、美学等思想和理论,形成了集健身、养生、修身于一体的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运动不仅是高校大学生强身健体的体育锻炼项目,更是促进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一座桥梁。

  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实地走访发现,目前太极拳运动在高校开展的不容乐观。我国现行的高校体育教育中,仍以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太极拳仅仅众多体育项目之一,其文化内涵和价值尚未在教学内容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往往导致大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出现偏差,认为太极拳是中老年人的健身项目,不适合青春年少,活泼好动的大学生。高校体育教师普遍反映,学生们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态度不积极,个别学生甚至出现反感厌学情绪。因此,作为高校体育工作者,如何将太极拳蕴含的健身养生、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传授给学生们,让他们了解太极拳,热爱太极拳,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为此,本文探究了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分析了太极拳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效果,旨在使当代大学生真正领悟太极拳的魅力,将太极拳作为强身健体的重要方式和内容,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1、 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太极拳源远流长,其拳理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几千年历史文化、哲学思想、中医理论以及美学思想。具有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功能和特点。近现代以来,太极拳更是发展成为一种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1. 1 太极拳的传统文化释义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系辞上》: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中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与阳,四象即为风火水土,八卦即天地等诸意,意指太极为万物之根本,且宇宙万物的一切都包含着阴与阳和表与里的两面,表明事物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体现了物质世界的一般规律。太极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宇宙观和方法论,其内寓万物阴阳变化之理,也是太极拳形成的重要理论依据。

  据史料记载,太极拳始创于明末清初,是由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创编。陈王廷根据家传拳法的基础上,依据我国古代太极阴阳八卦学说,并与导引、吐纳以及中医经络理论相结合,融众家拳法,创编了具有刚柔相济、阴阳开合、虚实转换特点的拳法。这种拳法初名十三势,后到 18 世纪末,山西王宗岳用阴阳太极哲理来解释此拳义,著书《太极拳论》,才始称“太极拳”。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是太极拳的经典论著,其中论道: “太极者,无极而生; 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静之则合”,从本质上阐明了太极拳中拳法的刚柔、动静、开合、攻防、进退以及搏斗中的矛盾转化,如太极拳要求行拳动中有静,静中寓动,刚柔相济,且动作柔和圆活,充分体现了太极拳对传统哲学理念的继承。同时,太极拳沿袭了中华传统道德观念,注重习练者的武德修养,强调仁爱、守礼、忠信和宽容,在习练的过程中,要求点到为止、不打诳语、尊师重道、以礼接物等。几百年来,太极拳了深刻吸纳了中国传统哲学、医学、养生学、伦理道德等文化思想和观念,具有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特征,现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太极拳文化体系。

  1. 2 太极拳的美学和艺术释义

  太极拳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医学、伦理道德等内在修养,同时也继承了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的外在表现。太极拳行拳走架中,集疾徐、飘逸、柔和、圆活为一身,体现了中国艺术的阳刚与阴柔之美。上世纪 80 年代,美学思想渐渐进入武术的研究领域,打破了单从技击角度审视太极拳的局限。人们开始关注太极拳所展现的表演艺术性。

  太极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古典美学的熏陶,极富民族传统美学价值。太极拳不仅展现了外形的美,如手型、身法、步法等姿势动作的变换,而且还体现了内在美,如精、气、神、韵等精神状态对人们的感染,使习练者的内外美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同时对于习练者自身来说,练习太极拳不但可以使形体得到美的改善,而且也使习练者追求美的天性得到满足。具体来说,太极拳在动作上,强调身心放松、重视身心合一,本着阴阳、动静、虚实、刚柔相统一的原则,用意而不用力,连贯流畅,达到动静合一,体现了一种韵律美; 呼吸上,要求以意识引导呼吸来配合动作,达到以意领气、内外统一的协调美; 身体和重心控制上,强调虚实变换,身体轻柔,收腰敛臀,变换看似缓柔,但灵活多变,攻击随行随发,体现了太极拳的变换美; 心理调控上,要求心无杂念、无我无他、完全沉浸在太极拳的世界里,心静若水,这往往能够给人以清净淡远、祥和空灵的意境,体现了太极拳的淡雅美。除以上习练者自身所体验的同时,其过程也给观赏者留以美的享受。因而可以说,太极拳在美感的获得上有其独到之处,淡雅而宁静,使人的精神得以陶冶和升华。

  2、 太极拳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2. 1 太极拳对大学生生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2. 1. 1 调节大学生中枢神经系统 太极拳运动能够有效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改善人的精神状态。太极拳运动柔和舒缓,讲究心静和意念主导,可以有效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转换过程。

  当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处于兴奋状态时,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缓解了大脑皮层的局部压力。同时,进行一定强度的太极拳运动,能够有效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强大脑皮层的新陈代谢,进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水平。另外,太极拳讲求“神气贯串,绝不间断”的意气之连。正所谓“外形虽微停,而内中之意不可止; 节节相贯,一气串成,最为要着”。这就由单纯的运动感受器传递神经冲动刺激运动中枢兴奋,变为了对大脑及其神经系统的主动与被动刺激相结合的双重积极性诱导,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了神经系统的机能能力。因此,大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和生活之余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缓解疲劳、清脑提神、调节情绪,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其敏锐度,进而放松大脑,提高学习效率。

  2. 1. 2 改善大学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功能 呼吸是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的重要保障,与人的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太极拳运动不仅仅是人体各关节和肌肉的活动,也是一种有节律的呼吸运动。太极拳要求习练者“心意气合”,根据动作的屈伸、虚实等变化与呼吸自然配合,一般采用腹式呼吸,即合为吸,开为呼,这种有节律的呼吸能使腹肌和膈肌有效的进行收缩和舒张,肺得到充分扩张,进而加大肺部通气量以及增进肺泡的换气能力,从而调节呼吸,改善人体血液循环,增加心肌的营养供给。另外,太极拳运动有节律的腹式呼吸,在加大腹肌和膈肌收缩和舒张的同时,还可以按摩肝脏和肠胃,增强肝脏代谢,提高胃肠蠕动,对改善肝脏和胃肠功能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可以说大学生经常参加太极拳运动,对其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功能的改善有一定的帮助。

  2. 1. 3 增强大学生运动系统机能 大学生正处在人体生长发育的成熟期,是其生理结构完善的重要阶段。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大学生运动系统机能。

  太极拳以螺旋、圆弧的动作为主,以躯干带动四肢,运动过程中需要动用身体各部位的肌肉,从而有效地拉伸了肌肉,增强了肌肉力量和柔韧度。与此同时,经常参加太极拳运动还能促进骨骼的粗壮以及关节的稳固。这是因为肌肉的收缩对骨骼及关节具有牵拉作用,并增加骨骼及关节附近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使骨骼以及周围的关节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

  2. 1. 4 提高大学生心血管系统功能 心血管系统确保周身各器官的营养供给,是人体的动力之源。太极拳是在相对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舒缓连贯的身体运动形式。太极拳锻炼中一般采用腹式呼吸,通过螺旋和圆弧动作,挤压、揉搓了身体各部脏器,达到按摩的功效,从而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扩张毛细血管,增强血管弹性。同时,因为周身松弛放松,静脉血管外周压力下降,使静脉血管的血容量增加,随血液输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等也随之增加,这不仅减轻了心脏压力,并且还促进了身体内部的物质交换,提高机体新陈代谢。因此,经常参加太极拳运动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心血管系统功能。

  2. 2 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2. 2. 1 强化大学生意志品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加之当前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娇生惯养,导致一些学生意志力薄弱、自觉性和自制力差、抗挫折性能力不强,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太极拳在柔和缓慢的运动节奏下,需要人体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动作难度较大,练习时间较长,对习练者的身心要求较高。因此,太极拳锻炼过程中,大学生的心志得到了磨练,能够克服任性、急躁、懒散等不良心理,培养其顽强、坚毅、吃苦耐劳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此外,经过坚持不懈的锻炼,还可以使这些意志品质迁移到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中,从而培养其敢于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进而增加其社会竞争力。

  2. 2. 2 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 自我认知,“指的是个体对自身的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不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就会产生自卑、不自信、做事畏缩不前或者高傲自大、盲目乐观等极端心理状态。因此,恰当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是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重要保障。大学阶段,学生接触的事物变得纷杂多样,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充斥着大学生活,此时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也随之改变,出现了“现实我”和“理想我”的分化,这种自我认知的不统一导致大学生内心的矛盾冲突,造成痛苦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在进行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不但可以强健体魄,还可以塑造健全的心理,使练习者身心愉悦、热爱生活、更加关注自我发展,从而增强练习者的自我定位能力,提高练习者的自我认知。因此,大学生通过太极拳运动可以消除自我认知的矛盾,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对其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 2. 3 缓解大学生不良情绪 太极拳运动重视内在精神的修炼,强调意念行拳,讲究内动而外静、阴阳平衡。在太极拳练习时,随着轻柔舒缓的动作,身体各部处于阴阳调和的状态,纷杂凌乱的思绪也被纳入其中,进入无我无他的安宁境界,使心理中不平衡的因素也随之化解。对于大学生来讲,太极拳锻炼能够很好的排解其易怒、忧虑、浮躁等不良情绪,避免情感障碍、行为异常等严重心理疾病的出现。相关研究也表明,练习太极拳对改善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帮助,如刘永峰等人在《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中提到,“太极拳运动对调节人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作用,习练太极拳的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且随着练习年限的增长,对学生心理影响越大、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因此,大学生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对其调节心理状态,缓解不良情绪具有一定功效。

  2. 2. 4 增强大学生人际交往和环境适应能力由于当前大学生紧张的学习环境和就业的压力以及生活节奏加快,使得他们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少,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且多是独生子女,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较差,很可能使他们出现如心情急躁、感情冲动等心理问题。太极拳运动,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机会和条件,通过共同的爱好,大学生们可进行技艺切磋、交流思想,进而增进友谊、扩大交往。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太极拳表演、竞赛或是其他校与校、学校与社会的太极拳交流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进学生间的人际交往,使学生忘记苦恼、消除孤独感。

  另一方面,在太极拳活动中不断的交流和互动,还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和才干,使之逐步适应外部社会,进而提高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

  3、 结 语

  大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和心理走向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心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太极拳不仅能够锻炼身体、陶冶心智,其浓厚的文化底蕴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我国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知识储备。因此,作为高校体育工作者而言,应充分挖掘太极拳的健身和文化价值,并积极推广和普及,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太极拳的真谛,激发学生参与太极拳运动的热情,从而习练太极拳,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忠斌,周 兵. 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意义[J].四川体育科技,2006(1) : 148.
  [2] 陈福刁. 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 湖北体育科技,2006(4) : 468.
  [3] 胡爱武. 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改革[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1) :34 -35.
  [4] 黄春林. 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现状及培养对策[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12) : 74- 75.
  [5] 白永正,王 岗. 武术文化的当代效用[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8) : 316.
  [6] 李婷婷. 对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的探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4) : 87.
  [7] 张成忠,等. 关于对日本爱知大学学生实施“中国武术、太极拳”教学的效果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9(4) : 123.
  [8] 林 旭. 我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科学养生观的剖析[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2) : 62.
  [9] 杨祥全. 太极拳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 : 27.
  [10] 兰自力,刘英杰. 学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4) : 100 - 102.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