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中国古代导引术产生的原因分析

时间:2014-10-23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4455字
论文摘要

  导引术是中国传统养生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肢体运动、呼吸运动和自我按摩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显著的强身健体的效果。尤其是在今天,导引术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对于增进人们身体健康与治疗疾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于导引术的起源问题,学术界多引用《吕氏春秋·古乐》中“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的史料记载。在这一看似合理的解释的背后,我们始终无法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既然导引术起源于原始舞蹈,那么在人类原始社会时期,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都曾产生过原始舞蹈,但为什么只有中国的原始舞蹈衍生出了导引术,而并不是向西方那样产生了体操或者其他?很显然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因为“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所以“作为舞以宣导之”的逻辑所能解释的,在这背后或许还有着更为深层的内在原因。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将文明的起源归结为环境与人的“挑战”与“应战”:这是两个条件的一种特定结合,从环境条件而言,它对人的生存并不太有利,从而构成对人的生存的“挑战”;而从人的条件而言,一个社会集体能发挥其潜在的创造才能而作克服环境困难的“应战”,有了这种互相交替的“挑战”与“应战”,才能发展成为文明社会。

  因此,本文拟根据汤因比关于文明起源的“挑战”与“应战”学说,对导引术的起源问题进行在探讨。

  1、 地理环境的“挑战”

  纵观人类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文明的产生、发展、成熟和衰落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无不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地理环境是人类文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尤其是在人类文明的早期,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对于大自然几乎是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地理环境是影响古文明的根本因素。它不仅决定了文明的生存环境,还影响了文明的性格,进而影响了文明的行为方式,最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明的兴盛和衰亡。

  关于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尤其是早期文明的重要影响,早已为中西方先贤门所注意。他们以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为背景纷纷阐述见仁见智的理论。

  1.1 西方古代有关地理环境重要性的论述

  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首创环境地理学,专门研究了地理环境对个别民族特性和社会性质的影响,并将地理环境纳入人类历史的考察范围之内。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历史学家让?博丹在其的著作《论共和国》中进一步提出,自然环境的不同是各民族之间差异的起因。法国启蒙哲学家孟德斯鸠是较为系统的阐述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主要学者,他将亚里士多德的论证扩展到不同气候的特殊性导致导致各民族性格方面的差异,较为系统的论述了地理环境对民族性格、法律体系等综合影响。他说“土地贫瘠使人勤劳、俭朴、吃苦、勇敢和能打仗,他们必须设法获得土地无法给予的东西。土地肥沃使人因不愁温饱而柔弱怯懦,贪生怕死。”

  1.2 中国古代有关地理环境重要性的论述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在《异法方宜论》中,则着眼于从医学角度来论证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于人们的生活起居、生理状况及疾病产生原因与治疗方法的不同影响。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西方者……北方者……南方者……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1.3 中国古代地理环境对先民的“挑战”

  既然地理环境对于人类文明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我国上古时期的地理环境到底是什么状况?是什么样的环境让先民们最终选择了导引术作为“应战“的手段?(1)《淮南子·地形训》:凡鸿水渊蔽,自三仞以上,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有九。(2)《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3)《孟子·滕文公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通过以上材料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上古时期中国大地上暴雨连绵、江河泛滥、洪水滔滔、到处是涝洼积水,先民们经历了一次十分巨大的灾难。这种潮湿的生存环境环境,加上当时先民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低,因而很容易患风湿性关节炎、手足麻痹、腿足水肿之类的疾病。

  先民的生命与健康,受到恶劣的自然环境的严重威胁,他们迫切需要能够解决自身疾病和痛苦的手段。而这时的医学水平十分落后,远不足以满足人们对于解除疾病痛苦的迫切需要。这就为导引术的产生提供了一个客观条件,一个上古先民对于导引术这种治疗疾病效果十分明显的手段的需求。这就为原始舞导向健身方向发展进而发展出导引术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而《吕氏春秋·古乐》关于导引术起源的记载“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2、 上古先民的“应战”

  虽然我国上古时期地理环境对于导引术的产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原因。正如汤因比所说“:文明的起源不是生物因素或地理环境单独发生的结果”。因为关于那段历史时期洪水灾害的记载不仅中国有,而且在世界各国都是普遍存在的,这一点从世界各地的洪水神话中得到反映。由此说明我国上古地理环境只是为导引术的产生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条件,它提供了一个上古先民对于导引术需求的条件。而导引术最终的产生却离不开中国上古先民对于这次地理环境的“挑战”所作出的“应战”。

  2.1 洪水神话中外国先民的消极“应战”

  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从神话的产生角度来看,世界各地神话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於人力所能以上,则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但中外洪水神话中反映的精神、思想等却大为不同,尤其是我国上古先民在自然灾害面前表现出了与世界其他地区先民们明显不同的应对措施。

  为了更好的进行比较,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圣经》中关于洪水神话的几则记述:耶和华看见人们在地上作恶多端,终日心里所想的,都是恶事。耶和华就因他在地上所造的人,又遗憾又痛心。耶和华说:‘我要把我创造的人从地上除灭。不管是人,是牲畜‘是爬行的动物,我都要除灭,因为我造了他们,现在非常遗憾。’”而挪亚因为在那一代人当中是个纯全无疵的义人而受到耶和华的恩待。耶和华提前告诉挪亚他要除灭万物,并告诉她方舟的造法。挪亚便完完全全按照他说的做了,七天后洪水开始泛滥“,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大雨降了四十昼夜,水面愈来愈高,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一切生命都从地上除灭,水势浩大持续一百五十天。然后水势渐消,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之后山顶现出来了,数个月后大地都干了。耶和华叫挪亚们走出方舟,带领所有一对对的生物,开始在劫后的大地滋生。从这段记载中我们不难发现灾难产生的原因是天神耶和华对人类作恶的失望,而洪水是对人类的惩罚的手段。人类在洪水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一切要听从神的安排,根本就没有更不敢想如何去与自然灾害抗争。它反映出的是神权的至高无上,以及人在神面前的软弱无力,生死完全掌握在神的手里。这与其说是把神作为精神寄托,对神的敬畏,毋宁说是在自然灾害面前的一种软弱。至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洪水神话,不管是印第安地区、地中海地区还是印度地区等,均与“诺亚方舟”洪水神话大同小异。

  2.2 洪水神话中中国先民的积极“应战”

  相比世界其他地区的洪水神话,中国洪水神话与此大为不同,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治水。“希腊和希伯来的洪水神话都表现这样一个主题,即天帝对人类堕落的失望,洪水是对人类的惩罚,而洪水之后人类的再造,反映了对人性的反省和批判。而保留在中国汉民族古代文献中的洪水神话,则主要把洪水看作是一种自然灾害,所揭示的是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的积极意义,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当女娲看到她所创造的人类受到如此灾难时,毅然担起了拯救人类的重任。她“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最终治水成功“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洲平,蛟虫死,民生。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淮南子·览冥篇》)而当鲧面对先民“洪水滔天”的处境时,鲧为了阻止洪水的泛滥拯救人类,竟冒着杀身之祸“不待帝命”,“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而后来的大禹在治理水患时,更是“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夏本纪》)透过这些神话所反映出的是我国上古先民们面对自然灾害时勇于斗争、爱民厚生以及勤劳智慧的民族性格,这是我们区别与其他民族和地区的神话的最大特点。无怪乎,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旧约中的民间传说》曾经描写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许多关于洪水神话的资料,但当谈到中国时他说“:据我目前所知,在他们卷迭浩繁和古老的文献里,没有发现我们这里讨论的大部分人类被淹死的世界性洪水泛滥的传说。”

  不难想象当先民们面对洪水灾害时都能表现出勇于斗争、爱民厚生以及勤劳智慧的民族性格,对于因洪水灾害而导致的“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这一困扰先民的问题更是会积极地去应对解决的。这最终导致了原始舞蹈中具有明确锻炼性质的分支向更为高级的形式———导引术的转变。

  3、 结语

  通过以上论证,我们可以得知导引术之所以产生于中国,并不是一种文化的偶然现象,更不是某些学者所说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的随机“变异”。它是中国上古地理环境的“挑战”与先民们的“应战”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由于我国上古时期“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的恶劣环境因素,使得先民们“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先民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解决自身疾病与痛苦的手段,这就是导引术这一有着明显医疗效果的健身术有了产生的现实需求。

  当面对自然灾害时,与世界其他地区民族的早期先民不同的是,我们的先民们敢于正视困难和挫折,没有将自然灾害曲解为神的旨意,更多的是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于自然再和对抗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勇于斗争和爱民厚生的积极意义。这种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做法,首先使原始舞蹈中产生出了具有明确健身治病作用的舞蹈的产生,用于抵抗自然灾害给人类解除疾病和痛苦。随着健身作用的原始舞蹈自身体系的不断完善,最终健身原始舞蹈的高级形式导引术应运而生,并最终从原始舞蹈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专门性的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姜光辉.从黄帝到孔子———前轴心时代的文化传统[J].中华文化论坛,1999(3).
  [2] 孟德斯鸠著,许明龙译.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41.
  [3] 王洪图主编.内经讲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38-239.
  [4] 鲁迅著,郭豫适导读.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6.
  [5] 马小龙,郭郁烈.基于文化视野的中西洪水神话异同比较初探[J].甘肃社会科学,2013(3):234-237.
  [6] 陈建宪.神祗与英雄[M].上海:三联书店,1994:101.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