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现代传统武术的体育价值与文化价值交融

时间:2014-08-15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本文字数:5048字
论文摘要

  中国传统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内容形式不断发展变化,随着社会历史进程的不断发展,由身体进行的格斗技击技术,发展到一个具有多元功能的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具有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传统体育项目。传统武术因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不断需求而扩展、演变其功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价值特点,同时对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探索传统武术价值功能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引导其朝向健康、可持续发展,以满足当代社会和人们的需求,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历史发展进程,分析传统武术在社会中的表现形式及功能,对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价值进行概括性的总结与归纳,以期描述与梳理其基本的发展脉络及在社会中的价值作用。

  1 传统武术的价值概述

  在哲学中,价值的本质是现实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某种事物具有价值,就是指该事物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成为人们的兴趣、目的所追求的对象。作为主体的人对事物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不同时期在不同层面的满足,决定了对事物价值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价值思考和判断。根据胡小明教授对价值划分的三个区域,对传统武术价值进行分析和归类,其结果如表 1 所示。【表1】
  
  从传统武术的产生发展来说,武术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劳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体现,其价值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而演变,价值的终极本原只能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和劳动着的人类社会”。需要说明的是,娱乐价值在这里被列为自然价值区域内,这是因为娱乐是人的本性,从身体活动中寻找娱乐是人类的一种根本的心理欲求,是人作为自然界生物的一员,一种人的本性需求,而非人类社会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人文关怀和教育。

  1.1 自然价值
  传统武术作为身体活动方式,反映着满足自身“增强自然物种质量”的价值需求,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功利需求,来自传统武术对人体“筋骨皮”效果和“五脏六腑”的生理功效,遵循自然身体活动的规律和“天人合一”的整体锻炼思想,对人的身体自然属性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如健身、技击、娱乐等价值体现。

  1.2 社会价值
  指把传统武术作为特殊工具或手段,人们成立社会团体、组织进行社会活动,满足社会团体“共同爱好和追求”的价值需求。

  在一定时期,传统武术可以“强种强国”,振奋人心,凝聚民族自信心,如竞技、经济、军事和政治等价值体现。

  1.3 人文价值
  传统武术作为人的身体运动方式,是有目的传承和创造身体文化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培养和完善自我身心的活动。在活动中,传统武术的主要作用、功能和主要目标最终指向人的发展,通过活动“反映因人存在的尊严,实施的人文关怀,体现人文精神所表达的人类的情感、旨趣、欲望和审美理想”,其价值体现在教育、文化、艺术表演等方面。
  
  2 古代武术的自然价值体现

  古代武术主要指由先秦至清末这一历史时期的武术,武术经历了初始、发展、完善与成熟阶段。

  2.1 先秦时期———技击与娱乐观赏共存
  先秦时期社会活动主要有军事武艺中的“角力手搏、剑技及武舞”三种形式,武术以自身的活动样式出现在社会舞台上,其形成与发展借助军事战争,主要用途为战争,为实战中的格杀经验与技术。首先从军事训练活动中,角力手搏都将作为武术的初始阶段活动,以对抗攻防技击的作用来达到一定的军事目的。其次,军队装备中的“剑术技艺”得到发展,在社会最典型的是盛行“斗剑之风”和“角抵之戏”,虽然从“两两相当的较技”竞技较量形式下,表现出的是武术的技击攻防价值,但是功能上并非完全为了军事目的的练兵,更多得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观赏需要。再次“,武舞”即手持兵械而舞,是古代最基本的活动特征。古代的活动只能是武术的初创,并不代表武术本身,但从“武与舞”的结合及其具有的娱乐观赏功能,却使人不容质疑。

  先秦时期,尽管是武术的初创阶段,武术还未成形,从武术的活动中,一方面是为军事服务,以军事武技表现的攻防技击价值,而另一方面通过技击的对抗而获得利益,满足少数人的观赏需要。从历史发展来说攻防技击价值是先秦时期武术的主流价值,而娱乐观赏价值伴随着主流价值成为与其并存,随着武术历史发展及人们的需要而发展变化。

  2.2 秦汉至隋唐时期———娱乐观赏价值发展,健身价值得到认识
  秦汉时期战争中,无论是“刀剑技艺”发展,还是“棍、枪”等兵械兴起,在战争对抗中讲究“实用有效性”,以突出的技击性、实战性,反映出军事武术中的技击价值。

  内容丰富,以两两相当形式的“角抵”活动在宫廷非常盛行,民间活动中“剑舞、刀舞”的盛行,反映活动的价值取向,体现武术的表演艺术属性。较为有名的为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对剑舞之技的描写,这种剑舞以供观赏的表演,与战场格杀不能同日而语。从武术的发展而言,技击与娱乐表演同时存在,武术价值在这两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在这一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武术逐步由单纯军事技能向竞技方面发展创造条件。“角抵、手搏、击剑”等竞技项目的兴盛,用于攻防格斗的武术与适于表演的武舞并行发展。

  尽管据《史记》记载,武术的健身、教育作用价值已开始得到人的认识,但在历史的社会进程中,武术的主流价值还是军事的技击,娱乐观赏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3 宋元时期———技击与娱乐并行,社会价值趋向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武术套子”、“拳棒擂台”和元代的“戏剧武打”。历史学者称“套子”的出现,是古代武术发展至宋代渐趋完善的一个显着特征。从武术的套路的技术结构与价值追求上讲,它是一个以“练为战”和“练为看”为相互补充而存在的“二元结构”。从“套子”武术在当时的兴起,武术套路的“二元结构”的确定,决定了武术的功能“练为战”的技击攻防价值和“练为看”的娱乐表演价值并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宋元时期,以乡社为基础的民间武艺结社组织蓬勃兴起,如“英略社“”弓箭社“”相扑社”等社的形成。从习武的价值趋向来看突出实用性,并与军事武艺相紧密联系,注重武术的技击性,突出表现在对武术习练内容的实用价值趋向上。

  另外,城市中也出现了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武艺社团。从社团的兴起来看,武术作为技击实用价值和娱乐表演价值得到了论证。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人们以“武术为活动内容”,开始了有目的的为技击、健身、或为娱乐的团体活动。

  这一时期,无论是“套子”武术、“拳棒擂台”还是元代的“戏剧武打”,反映了源起于汉唐的“乐舞文化”,是历史的继承与发展的结果,是武术的攻防技击价值和表演娱乐价值得到并行发展。另外社团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武术健身价值及社会价值的趋向。

  2.4 明清时期———自然价值完善
  武术发展的成熟期,拳种大量涌现,门派林立。各拳派以因利制权,攻守克敌为价值追求,这是明清以来许多传统拳种门派的基本特点,各门派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体现武术的实用理性。

  另外,武术与气功、养生功法等理论相结合形成了多种价值取向在内的人体文化,反映了人们对武术价值认识的深化,随着武术与军事武艺两者文化差异的日益明显,武术价值体系中除了遇敌制胜的技击功能之外,其寓有的健身、养性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需要说明的是,武术健身、修性的重视,并不意味着人们对武术技击价值的追求发性了变化,而是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武术所具有的多元价值的认识更加清晰了。武术作为军事技术、健身手段及表演技艺的多种价值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突出表现为武术的健身强体功效。明清时期的民间秘密结社,如武术团体“义和拳”“、天地会”等组织,是宋元时期的社团形式的继承和发展,这些组织中武术是重要内容,突出体现了武术的技击价值,另外还主要表现在“防身、保家、卫国”等价值功能方面,为武术社会价值的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武术的多种价值得到人们的认识和利用,表现在技击价值、健身、表演等价值,是武术自然价值的发展形成时期。在古代,武术的技击攻防价值始终处于武术价值的主流地位,是武术价值体系中的主导价值,像一条主线贯穿于古代武术发展过程中。观赏娱乐价值一直伴随着技击价值而不断发展,健身、教育、保家卫国等多种价值在明清时期才逐渐得到人们的认识并开始利用。

  从古代武术价值的表现来看,并非在战争年代,武术表现为技击,和平年代表现为娱乐和健身,而是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在人们的生活体现出的武术价值。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武术的技击价值一直存在,且处于主导地位,形式无论从军事武艺的“角力手搏、剑技及武舞”,到“刀剑艺发展”、“棍枪等兵械兴起”,还是宋元时期“套子,擂台和戏剧”出现及明清拳种门派林立都有不同的体现。娱乐观赏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发展不断增加其价值含量,从少数人统治者的观赏娱乐,到众多民间自发的社团组织,都是武术娱乐性的体现,而且在民俗风习中的节日娱乐也一直存在武术的娱乐价值。由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局限性,武术的多种价值到明清时期被人们逐渐认识,并在生活中得到体现和发展。

  3 近代武术价值突出的社会价值

  近代武术发展一方面受近代西方体育影响,另一方面,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及武举制的废除,使传统军事武艺的历史终结,也标志着武术以技击为主导价值开始发生着变化,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转型时期。

  近代中国武术在军国民教育思想和实用主义的自然体育观教育思想影响下,一方面中国提倡武术教育,培育国民尚武精神,达到“强种救国”目的,另一方面受自然体育观影响,推崇武术的强健体魄的价值功能,并成为中国体育的一部分。如 1928年成立的“中央国术馆”,其明确提出:“提倡中国武术,增进全民健康为宗旨”。另外,民间武术团体建立,如 1910 年在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会”,天津的“中华武士会”等,这些都是武术发展与时代相融合,其主要目的是健身、保家、卫国,突出“强体强国”思想。

  虽然武术的健身在明清时期已被人们所认识,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健身功能并未得到系统、科学的认识。近代人们对武术的健身价值认识深化使武术作为强身自卫运动,进入学校体育课和运动竞技场,人们开始从体育的角度来认识武术,验证武术的健身与技击效果,使武术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由于武术的生存环境由农村转向了城市,形成了城市武术组织为中心,出现了新的武术运动形式的尝试,即竞技武术的出现与发展。武术向体育归宿后,健身和竞技功能获得了空前的发挥,技击性被寓于体育之中,以演练的形式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攻防技能。近代武术,延续的是明清武术的技击、健身价值,并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国家、民族生死存亡时期,推崇武术的“健身强国,强身救国”思想以及各类社会团体的活动,来进行尚武精神的传承,使武术的社会价值得到突出体现。另外,武术作为体育内容在学校中开展,促使武术的教育价值得到发展。

  综上,武术的近代化、体育化的道路中,武术的技击价值寓于体育中,健身价值得到重视和发展,社会价值得到突出体现,现代教育价值开始得到认识。

  4 现代传统武术的体育价值与文化价值交融

  现代武术时期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阶段,武术成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进行发展。一方面,武术管理体制形成,各类武术机构组织建立健全,竞赛体系形成与不断完善,武术的体育化、竞赛化,促使竞技武术的形成和套路、散打两种运动形式得以确定。另一方面,促使学校武术的普及与推广以及武术的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传统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一部分,在 20 世纪 50 年代得到的挖掘、整理以及武术的普及推广和组织竞赛等工作。从学校到社会,从竞技比赛到群众健身活动,体现了武术的体育属性,使传统武术的竞赛活动、教育活动得到空前的开展。受近代体育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认识的深化,武术作为体育运动,其教育作用价值在学校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和发展。另外传统武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和代表,得到国人的重视,在当前以传统武术为内容来进行传承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在现代社会传统武术具有多元价值特征,从攻防技击价值,到健身、娱乐、表演,到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无论是学校武术、群众武术活动还是社会武术活动中,传统武术的技击价值始终处于核心价值地位,健身、娱乐价值成为主导价值,教育作用下的传统武术的民族文化价值突出,人文价值趋向显着。

  参考文献:

  [1]价 值.百度百科[EB/OL].
  [2] 胡小明. 体育美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14.
  [3]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4-100.
  [4]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5.
  [5]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长会审定,中国武术教程(上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3.
  [6]张胜利,郭志禹.中国武术的体育化进程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07(9):52-54.
  [7] 朱 君. 论武术的本质和质变 [J]. 体育科学,2013(1):84-88。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