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民国青帮对苏北地区武术传播发展影响途径

时间:2014-09-27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3024字
论文摘要

  “民国时期帮会的种类之多、分布之广、成员之众、活动之烈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在中华民国的历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罗教水手行帮在“漕运”解体后,与“盐枭”势力融合到一起形成青帮,并迅速发展成为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颇具影响力的一支力量。青帮势力发展到苏北后,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武术发展也不能“独善其身”。

  1、 青帮发展与在苏北地区的传播

  “近代青帮的形成是在罗教水手行帮与长江下游盐枭相互融合中完成的”,有关罗教水手行帮的资料,在浙江巡抚李卫在上报的奏折中,有一段详细的材料:浙帮水手,皆多信奉罗祖邪教。浙省北关一带,有零星庵堂,居住僧道老民在内,看守其所。供神佛各像不一,皆系平常庙宇…各帮水手多系山东、河南无业之辈,数以万计。歇店饭铺,不敢容留…且细查其教,亦止吃斋念经。其可恶之处,在于借此齐心,欺人生事,尚无别项不轨之处。可以看出,罗教水手行帮最初具有宗教色彩的松散群体。随着水手行帮的发展“,各帮粮船舵工、水手各立教门,多收门徒,结为死党。”

  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师徒”为传承形式的帮会组织。

  1853 年南漕全部改为海运。停漕后,清政府对漕运水手也进行过安置:一是给资遣散,二是由清政府招募为水勇,但是通过查阅史料,发现大部分的漕运水手生活无着落,也许是因为长期漕运生活中养成的散漫、无赖的习性,他们惹是生非,并最终沦为盗匪,史载“粮船停废,其族无以为生,即散处各州县,名日站码头,萃聚亡命,藐法殃民。”“三年春,江南被兵,南漕改折…丰北苏河连年溃决,饥民亦数万,弱者转沟壑,壮者沦而为匪,剽劫益炽。”长江下游的漕私为漕运水手行帮与盐枭的结合创造了条件,随着漕运水手行帮势力的发展,到了近代,其中的江浙罗教水手行帮和盐枭集团融合,最终发展成为近代的青帮。青帮形成后迅速发展“蔓延江南、北郡县,无地无之”其发展方向主要有两条“在南路,它由苏北、皖东进入苏南、浙江;在北路,它由沛、丰诸地发展到山东、河南”。

  2、 青帮对苏北地区武术传播发展影响途径

  2.1 控制交通,进而控制人口流通

  青帮传入苏北地区后,青帮人员职业和船秘密相关的仍占有一部分,如铜山人嘉海卫帮壬昌和沛县双凤帮袁清彦(见表2)就一直从事船行的工作。青帮前身是从事水手职业的“水手罗教”,且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贩盐、贩烟,进入五省通衢的苏北地区后,更不可能放弃对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的控制。青帮控制水路后继续将其势力范围扩大到陆路,在徐州,“津浦路与陇海铁路通车后,又形成车站码头,先后设南北车行与 10 大班,把头均是青帮头子,有姜廷总、潘杰武、郭三、王开明、海兴祖、阎兴标等。”

  在对《沛县武术志》整理基础上,列举沛县影响力最大的十二个拳种(见表 1)。

  论文摘要

  通过对《沛县武术志》的整理,发现:(1)上述十二种拳种均从外地传入;(2)武术传入时间集中在清末至民国期间,同时也是沛县武术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也与青帮在苏北地区的发展长大时间相吻合。因此有理由相信,青帮控制着水陆交通、人口流动,对苏北地区武术的引进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2.2 勾结地方实权派,影响武术的传

  民国时期青帮势力与社会各界联系密切,甚至帮会成员中不乏政界名流,有时甚至影响了政府决策,以至于蒋介石亲自发布命令,禁止政府工作人员加入帮会,如 1942 年春,蒋介石亲自核定《严禁党员、团员及公职人员参加帮会办法》,规定“由中央分别密令各主管机关通饬所属不得参加,其已参加者限期脱离,否则一经查明,除开除党团籍并撤职开革外,按情节轻重,从严处分”。

  苏北地区青帮势力发展亦是不可小觑。张辉对《清门考源》整理后,对苏北地区部分青帮人物进行归纳(见表 2、表 3)。

 论文摘要

  从整理中可以看出,青帮成员广泛分布在政、商、军等对当地拥有密切影响力的职业中,与苏北地区武术门派的“立派“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有理由相信,青帮的活动曾对该地区的武术传播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3、 青帮勾结土匪,间接促进苏北地区武术的发展

  苏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文化因素,自古多匪患。秦末即有刘邦等人“落草芒砀山”,近代更是匪患不绝。1912 年 9 月 15日的《时报》记载:“至有今日之结合山东土匪,由曹境(曹县)扰及徐州之沛县,千百成群,杀戮劫掠,邳县土匪应之。前数日蔓延至萧县之张家楼寨,及附近各乡团地,并散布于铜山县之权楼寨,以及徐州各属十数围村庄,无地无匪,焚掠之酷,搜杀之惨,诚为浩劫。”

  苏北地区因“匪患“遭受了巨大损失。江苏省政府公报记载,一年来萧县遭受匪害的损失“:杀伤不下五六百人,绑架男女肉票不下三、四千人财产损失当在万元以上。初尚择肥而噬,逊至力耕仅能自给之小资产阶级,亦不能幸免。其影响所及,竟至政令不能宣施,建设无从举办,工商凋敝,农田荒芜。此种间接无形之损失,尤不可以数量计也”可见匪害之严重。

  青帮“长年漂泊养成散漫习性和种种恶习,由于失业而产生的与整个社会的对立情绪,致使他们的反抗性又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破坏性”。青帮势力进入苏北后与当地盗匪勾结在一起,据记载记载:“查归郡盗匪,初不过由丰、沛、邳、羂、曹、单等县往来窜扰;近则各处之匪分为大帮、小帮,飘忽无常、遍地皆是,日盛一日几难缕指。”其中青帮势力影响最大,“各处会匪,名目不同,有在青、在红、仁义、大刀等称号,而势力之大,党羽之多,则以青帮为最著。”

  其中,毛思忠、毛思玉兄弟二人便是成为丰县、砀山一代的“匪首”。然而,自古以来“沛人尚武力,挟意气”“,民喜佩剑以自卫”,据道光本《铜山县志》记载,曾任徐州知州的苏轼描述过徐州当地民风:“大胆力绝,人喜剽掠,小不适意,则有飞扬跋扈之心,非止为暴而已。汉高祖、项羽、刘裕、朱全忠皆在徐州数百里间,其人以此自负,雄杰之气积以成俗”。以勇武为俗的苏北人民自然不甘任人鱼肉,当地民众习武以自卫,抗击匪寇。在查阅《沛县志》时发现以下记述:张家驰,字逸珠,性亢直,有胆略,幼习拳术,精技击。同祖兄弟二十三人,皆以勇武出名于当时。世居小闸,村近微湖。康熙四年,匪首阚黄旗据微山,四出抢劫,沿湖居民苦之。家驰率乡团屡败其众,匪衔恨之。邑侯李公奉令剿匪……家驰奋勇出战,所向披靡。卒以无援,寡不敌众,负重创死。其兄弟率所部愤激追剿,歼敌无数,阚黄旗亦毙,余众渍散。另据周伟良搜集资料记载“,由于张氏居住的小闸村乃是阚黄旗等人出没抢掠之地,而张氏族人又“杰士倍出,武艺精强”,为此,沛邑府尹李公特亲赴张门延请拒盗。”

  青帮与苏北地区土匪势力勾结残害相邻,在当地民众的反抗同时,间接激起了苏北地区民众的习武热情,促进了当地武术的传播与发展。

  参考文献:
  [1][12]谭松林,邵雍.中国秘密社会[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2][5][8] 陆勇.晚晴社会变迁中长江下游青帮[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
  [3] 瞿宣颖.中国社会史料丛钞[M].上海:上海书店,1985.
  [4]《朱批奏折》,抄录刑部咨文,约雍正五年十一月。
  [6] 章有义.巾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 1 辑)[M].北京:三联书店,1958.
  [7] 中国史学会济南分会山东近代史资料(1)[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
  [9] 申报[N].光绪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10] 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61.
  [11]郁有满.江苏帮会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
  [13]蔡少卿.民国时期的土匪[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14]萧县政协文史办.王公玙的剿匪与清乡[M].萧县文史资料第三辑,1986.
  [15] 吴 琦. 清代漕运水手行帮会社的形成:从庵堂到老堂船[J].江汉论坛,2002,12.

      相关内容推荐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