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象形拳和五禽戏仿生的比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4-28 共484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象形拳与气功五禽戏特点对比探究 
【第一章】象形拳与五禽戏异同分析引言 
【第二章  第三章】象形拳与五禽戏关联研究综述与方法 
【4.1  4.2】象形拳和五禽戏象形的比较 
【4.3】象形拳和五禽戏仿生的比较
【4.4  4.5】象形拳和五禽戏健身的比较 
【结论/参考文献】五禽戏与象形拳健身比较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4.3 象形拳和五禽戏仿生的比较

  仿生,就是模仿生物。象形拳与五禽戏都是用过模仿生物进行锻炼的仿生艺术,在模仿过程中与形、意、神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意、神组成了生命的基本结构。象形拳与五禽戏都是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锻炼的,形是动作的外在显现,神、意是动作的内视,神意之间需要气来连通,做到形、意、神的灵活整合应用,最终进入形正、意专、神似的境界。

  4.3.1 形

  所谓“形”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之解释为形状、形体。这里的“形”是特指练功时的姿势,包括躯干、四肢和筋、骨、皮肤等所构成的形体结构。而在象形拳术和五禽戏当中“形”正是练功时的姿势、节奏、力法等整个外部形象或形态,它可以是某个完整动作的静止形态,也可以是某个完整动作的整体的运动形态。古语上说“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因此,形是练习象形拳法和五禽戏等功法的首要条件,姿势正确,身体各个部分按照要求也能调整正确,形就必然正确。

  拳法讲“外练筋骨皮”.在拳谱中把人的躯干以及四肢称为“五体”“五筋”“五骨”[21].武术运动是生命的运动,人体就是由血、肉、筋、骨构成的统一体。它可以表现出立体感、节奏感、力量感,具备了多维的表现力。“五筋”指躯干和四肢上的肌腱或是附在骨头上的韧带,人体的骨骼就由这些肌腱、韧带连接在一起。“五骨”就是指上肢骨、下肢骨和脊椎骨,这些骨骼支撑这人体能够直立,使人体“挺拔张展”.“五体”包含血、肉、筋、骨,指整个人体结构。拳谱中就有“五体称乃可谓之形备”[22].

  习练者通过形体与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相配合,由人体点、线、面的转变,与精神、节奏、劲力组合,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形体感受[23].如“黑虎掏心”“饿虎扑食”给人一种不可抗拒,威猛霸道的视觉形体感受;如“熊出洞”“熊探爪”给人一种憨厚、笨拙的视觉形体感受;又如“猴子献果”“猿猴攀枝”就给人一种机敏灵活、轻松活波的视觉形体感受;如“大鹏展翅”“鹞子翻身”就给人一种气吞万里、坚韧不拔的视觉形体感觉。在习练过程中,通过有组织的练习,能让身体变得壮硕匀称,充满美感。

  五禽戏是模仿五种动物形态,每模仿一种动物形态都有着严格的要求,都有着不同的手型和步法。开始准备演练时,头要正身要直,含胸垂肩,目光平和,体态要自然安详,呼吸要缓慢均匀,全身肌肉放松,达到“静”,使之进入练功状态。练习每一戏时,要根据每个动作的名称,手与手型的变化以及腿部的变化,展示出一个特别的动作造型,努力达到模仿每种动物的姿势形态都有活灵活现,以形显象。

  虎乃兽中之帝王,气势勇武凶猛,威风八面。虎戏就是模仿虎之威猛,“虎举”模仿猛虎发怒,两掌如提千金之势。明代刊本《五禽戏》中说道:“闭气、低头,拳战如虎发威势,两手如提千斤铁,轻起来”[24].即沈寿在《明代刊本五禽戏图说试释》中解释的“闭住呼吸,低下头来,两手握拳擅抖,仿效猛虎发威之势,继而想象双手如提握千斤重的铁一样,轻巧而缓慢地把它捉起来”[25].虎举一式刻画出一只猛虎轻巧而缓慢的把爪握的“千金铁”提起;“虎扑”是效仿猛虎往前一跃,扑食的动作。后腿用力后蹬,以腰为轴,两手向前猛扑,好像猛虎下山,地动山摇。

  熊身体粗壮,行走缓慢,四肢强壮有力,能像人一样用两腿长时间站立,看似笨重但行动起来非常敏捷。熊戏就是模仿熊之沉稳,效仿熊能人立而起的动作,“熊运”就是熊躯体虽然笨重但可以像人一样直立起来行走,好像一直站立的熊,摇摇晃晃的动作。明代刊本《五禽戏》中写到“如熊身侧起,左右摆脚、腰后”[26].沈寿的解释,即“闭住呼吸,握拳,仿效人熊直立侧身而起,左右交替地摆动四肢,安稳地向前侧方投出”[27].“熊晃”就是取熊行走时的形态,缓慢笨拙,但沉稳。正如邱丕相在《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所说的“外观笨重拖沓,其实笨中生灵,蕴含内劲,沉稳之中显灵敏”[28].

  猿外形似人,动作灵敏,喜欢攀爬跳跃,在树上活动采摘新鲜水果,在树丛间摆荡跃进。猿戏就是模仿猿之形象,动作取自猿的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以及采摘果实。“猿提”就是模仿猿猴直立,前爪上抬,头不断的向四周来回看。

  “猿摘”早在明代刊本《五禽戏》中就有形象的描绘,“如猿手抱树一枝,一只手如拈果,一只脚虚空提起,一只脚跟转身”[29].即效仿猿类一手攀抱一条树枝,用另一只手去摘果子,同时,一脚略为悬空提起,用独立一脚的脚跟碾地,向后方转身“[30].

  鸟戏中的”鸟“指鹤。鹤腿细长,喜欢饮泉戏水,更善于飞翔。鸟戏模仿鹤展翅欲飞以及展翅飞翔之形。关于”鸟伸“明代刊本《五禽戏》中这样写到:”如 鸟飞欲起,尾闾气朝顶,双手躬前;头、腰仰起,迎舞顶“[31].即:仿效鸟类即将飞起之时,尾部翘起朝向天空,双手随俯身弯腰之势伸向前下方,如作打躬的姿势;然后昂起头、直起腰,全身直立,挥舞双手于头顶[32].而”鸟飞“是模仿鹤在空中展翅翱翔,一开一合,自由自在,连绵起伏。上起和下落好像仙鹤在拍打翅膀,悠然而自得。

  4.3.2 意

  意,指的是意念,意境,是人大脑中的一种思维现象。在《辞海》中意境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33].在这一思路的基础上可认为象形武术之意境就是通过习练各种象形拳法所体现出来的,在经大脑修饰加工过的动作攻防格斗意念,并与精神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形美感目,意美感心“[34].武术之意境会让人有一种唯美的感受。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意“的描述。《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关于越女论剑的描述记载:”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神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20这段文字与情景交融在一起,引人入胜,使人深思。体现出武术意境之美。《易传》中也有”立象以尽意“[35]说法。

  象形拳法也一样,练习是要有身临其境之感。练虎形拳时,就好像心中有一只猛虎,在一直不停的奔跑、翻腾、跳跃。从而练出来的的虎形就会给旁观一种这是真正的猛虎之感。同样,练习其他象形拳法亦是如此,习练熊形拳法就要在心中有熊,练猴形心中有猴,练鹤形心中有鹤。心中有物,脑中有意,练出来的才有型。只有如此练出来拳法才不会失”真“.

  五禽戏中,意即是想像。脑中有五禽,其形象,性情,习惯尽在其中。能够根据动作的具体要求,从而在脑中塑造出特定的造型、神态。以意念为灵魂,体现出五禽的内心,赋予动作以生命。”虎戏“以虎为模拟意象,习练时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山林中的猛虎,虎视眈眈的巡游山林,时而伸展肢体,双爪上扬,威风凛凛;时而猛然一跃,抓捕食物,霸气逼人。”熊戏“以熊为模拟意象,练习时想象自己是一只黑熊,有着呆头呆脑,憨态可掬的外形,在林中慢慢散步,摇头晃脑,一会儿左看看,一会儿右看看,转腰运腹,沉稳而自然。”猿戏“以猿猴为模拟意象,练习是要意想自己是花果山中的猿猴,机智伶俐、上窜下跳、不知疲倦,这时它蹲在石头上东张西望、窥视,过会儿又跑到树上去摘仙桃。”鸟戏“以鹤为模拟意象,它性情雅致、形态优美,练习时要想像自己是水边的一只仙鹤,欲伸筋展骨,翱翔于天际。

  象形拳与五禽戏对于”意“的模仿不仅仅模仿动物的实际动作意向,动作化的名称也有着对”意“的模仿。把动作名称进行动物化的命名,有助于演练者以意取形,闻其名而通其意,进而取其形。自然而然的随着动作名称进行模仿。例如:听到虎形拳与虎戏就都知取材于猛虎,动作名称来自虎爪、虎举、虎扑、虎摆尾等动作,练习时就会自然而然的对老虎的这些”意“进行模仿。

  体现出老虎剽悍凶猛,强壮有力,捕食迅速而勇猛的动作特点;听到熊形和熊戏就知道他们都与熊有关,动作名称来自于熊出洞、熊晃、熊靠山等动作,突出体现了熊体态笨重,行动缓慢,但有笨中生灵,沉稳力大无穷的特点。听到猴拳和猿戏就知道他们都来自于猿猴,动作名称来自于猴子偷桃、猿猴攀枝、猿提、猿摘等动作。突出体现了猿猴机巧、敏捷的运动特点。听到鹤拳和鸟戏知道与鹤有关,动作名称来自于白鹤亮翅、鸟伸、鸟飞等动作。突出体现仙鹤展翅翱翔,气势磅礴,令人熊潮澎湃,心旷神怡。

  4.3.3 神

  神,即神态,表情、神仙等。司马迁说过:”精神不用则废,用之则振“.习练武术讲究”内练精气神“[36].在象形拳中,神指的是武术的意识、神情,就是内在感情与意识。它可以是能在外表显现出来的,也可以是暗含在体内的。”形神兼备,内外合一“[37]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拳脚招式,都要以”神“相匹配。武术传神就是通过动作姿势的变化,与手、眼、身法、步相配合,反映出武术的攻守意识、劲力意识,展现出武术的风骨神韵。形是基础,神是灵魂。形俱而神现,形出而神来。象形拳的神能够通过以下两点反映出来。

  一是势。《韩诗外传》卷三就有:勇猛强武,气势自御。刘勰《文心雕龙·定势》中说:”势者,乘利而为制也“. 王夫之《姜斋诗话·夕堂永日绪论内篇》中”势者,意中之神理也“21,就是说”势“能透”神“.孙刚在《武术之”势“的美学思想解读》一中将”势“分为静势、动势、气势[38]等。他认为,所谓”静势“是指象形拳在演练过程中所呈现的静止的的动作造型。静中蓄”势“,引而不发,”动如天马行空,静若老僧补衲“.”静若处子,动如狡兔“.静势又分为”定势“、”空势“.定势就是在武术演练过程中,为了节奏的把握调整而突然静止的瞬间姿势。

  邱丕相在他的《试谈现代武术的美学特征》中认为:”武术的定势,表现在身法的匀称、平衡上“22.武术浩瀚如烟海,风格各不相同,从而蕴含着不同韵味的”势“.如虎形拳、猴拳、熊形、鹤拳、鹰爪功等,根据不同的”动物意象“.彰显出不同的动作之”势“.以形体势,以势显神。空势就是习武时将动作在空中短暂停留的定型。如”鹞子翻身“在空中翻身的动作。”腾空飞脚“”腾空外摆莲“在空中拍脚的瞬间等,都给人一种”势“之冲击。

  动势即武术演练中连绵不断的动作造型。它通过肢体的各种动作,配合力量而形成的气势。这种气势所表现出来的就是速度,人们在观赏武术演练时,也常常被那种速度急剧变化,动作一气呵成的运动气势所折服。如现代南拳里的虎形,集高、美、新一体,体现出了节奏鲜明、尽力充沛、一往无前的气势。

  猴拳架子小,以奇妙迭变、快速灵动,给人一种矫健,轻灵的气势。在象形拳演练中”旋风脚“、”飞腿“、”震脚砸拳“等动作的击响声以及配合口里的发声,如嘿(hei)、哇(wa)、啊(a)等。中国功夫巨星李小龙在打斗中嘴里的发声,都能增添一种令人气势振奋激昂的气势。

  二是眼神。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拳谚讲”眼为心苗“、”神聚于眼“.习练象形拳根据动作的变化及时运用出眼的”注视“、”随视“等,在与手法、步法、身法以及头的角度变化等动作配合在一起,就能定势于目中,表现出凛冽的战斗意志及逼人的威势。眼法是表现动作的意向和传神的关键,要做到眼随手动、目随视注,任何拳术都要受到内心支配,”心动则气生“、”心肃则神凝“.通常在武术技法中,对眼法、眼神都有要求。南拳中讲究”五合“,第一合就是”手与眼合“,要做到眼随手动、手到眼到;形意拳讲究”心要正,眼要精,手足齐到定要赢“;八卦掌讲究”心是帅,眼为锋“[39]等。他们都要求手眼相互配合一致。总之,势到、眼到,神就到。

  五禽戏中”神“指神态、神情、神韵。习练五禽戏力求达到”惟神是守“.五禽的神是重中之重,只要”神“守与”中“,而后”形“才能全于”外“.所谓”戏“也有玩耍、游戏的意思。必须掌握”五禽“之神态,进入嬉戏玩耍的游戏之意境中,不仅追求”形似“还要”神似“.眼要传神,明锐,随着手动。无”神“的动作必定呆滞刻板,缺乏内在美感与力度。有”神“才是灵活逼真。

  练虎戏时,虎口圆撑,五指炸开,怒目扬眉,虎视眈眈,一招一式都要体现出老虎之威猛。

  练熊戏时,因熊视力较差,所以练习是要稍稍闭眼,目光要呆滞,要表达出熊憨厚的个性。动作节奏要缓慢,要构架出一种熊步履笨重、拖沓的形象。

  但又要隐现出蕴含这内劲,行动又敏捷的这种神态。

  练猿戏时,眼睛就要圆睁,炯炯有神,又要带机警之气。动作神态不能呆板。要给人一种灵动传神、轻松活泼的神态。

  练鸟戏时,要模仿仙鹤昂首挺立,引颈长鸣,悠然自得,轻盈潇洒的神韵。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