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武术段位制的文化根源与伦理学意蕴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24 共7737字

  地域差异性孕育了不同特质、体系繁杂的武术文化,以空手道、柔道、跆拳道为代表的东方武术无疑是世界武术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东方武术文化的核心又是日本武术,其在推动东方武术世界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尚武的民族精神和对先进文化的渴求造就了高度发达的日本武术。科学、系统化的发展模式已经让日本武术风靡世界,不同武术文化纷纷开始了对日本武术的模仿,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段位制在武术界的流行,这正是日本武术文化的重要构成。段位制的普及与发展凸显出世界武术文化已经出现了萨义德 ( EdwardWadie Said) 所描述的“东方转向”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日本武术已经成了世界武术发展的风向标。由嘉纳治五郎创建的段位制是东方伦理教化和西方竞技思想的完美结合,同时也是日本“各得其所”文化与中国儒家“长幼尊卑”等级思想的体现。武术段位制的等级划分标准相较于西方竞技体育更为丰富和多元,练习者不仅要在技术与体能领域实现超越,更要在道德修养、武道修行方面升华。武术段位制是带有明显东方烙印的文化形式,随着文化的传播,诸多武术流派都开始以段位制为模板进行文化模仿。

  跆拳道、巴西柔术、中国武术都采用了武术段位制度。但是由于对武术段位制的发展历史及伦理缺乏深入、全面的研究,我国的武术段位制在制定和推广领域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对武术段位制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希望通过本研究给中国武术的段位制改革带来一些思考。

  1 段位制的起源与发展

  1. 1 本因访道策创立了段位制

  日本围棋界首创的段位制根源于古代中国围棋的“品级”制度。围棋在中国已经具有数千年的历史,相传可以追溯至尧舜时代,《世本·作篇》曰“尧造围棋,丹朱善之。”[1]

  虽然围棋在中国出现的很早,但是等级制度的形成却相对滞后,直到汉魏时期才形成了等级评定制度。梁武帝为了推进围棋的发展,设立了“棋品制”,设为“九品”[2].日本围棋的段位制是从中国习得后加以科学改良的文化。

  现代围棋段位制的开创者是本因访四世道策,他是日本江户时期着名的围棋大师。段位制的确立初衷是区别棋手水平的高低,但现在的段位制不仅是区别技艺高低的标准,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后来,段位制渗透到武术领域,加深了武术文化的内涵,扩大了武术文化的外延。力求创新、推崇科学的日本围棋文化最终超越了其模仿的母本,确立的标准也逐渐被世人认可。川端康成在其小说《名人》中认为是日本光大了围棋文化。开拓这种智慧之奥秘的,正是日本。日本的精神,超过了模仿和引进[3].

  1. 2 嘉纳治五郎引入武术领域

  嘉纳治五郎是一位对日本武术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大师,在他的努力下日本武术实现了复兴,并逐渐成为世界武术文化的中心。他为武术制度的改革和精神文化的梳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一方面他整合了日本柔术流派。体系繁杂的古柔术体系制约了日本武术的发展,嘉纳通过个人高超的技能水平和强大的人格魅力实现了对柔术的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柔道。另外他还将武术从搏杀手段的角色转变为教化的工具。他通过对技术安全化、标准化的整理实现了对柔道的教化功能的提升,并将其在教育体系中加以推广。此外他通过努力成功让柔道跻身于奥运会项目,打破了西方体育一统天下的局面。最后他在武术服饰和段位制改革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开创性地把围棋的段位制度引入到武术体系中,将武术习练者的水平用一定的标准加以区分,对武术的伦理进一步规范。嘉纳用和服宽腰带( OBI) 设计出不同颜色腰带,并在 1880 年首次以黑带作为奖励授予段位[4].他还设计了富有民族特色兼具实用性的道服,这更进一步充实了柔道文化。

  道服成为日本武术文化精神层面的重要寄托及承载介质,在提供技术保障的同时还起到了对精神文化的阐释作用。

  精神层面是武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化的人物分离二元哲学所主导的实用主义带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人文精神的缺失。西方武术界已经越来越关注东方文化,以期从中寻求精神文化的慰藉。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范式已经取代了单极模式,而日本武术的改革正好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武术在技术、体能领域陷入发展瓶颈后,文化精神层面的比拼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推崇武术精神文化不是凭空捏造和随意附加就可以行得通,在这过程中需要做到与物质载体的高度契合,而服饰是充当武术文化承载作用的物质载体。武者通过服饰可以体会传统文化的气息: 道服、腰带的各种颜色都包含着深刻的寓意; 左襟压右襟的造型更是对传统服饰的追忆。而我国武术革新在这一领域还存在较大问题: 在大肆谈论发展武术文化的同时却忽略了如何利用物质去承载精神文化; 套路服饰花哨杂乱,散打服饰彻底西化,无法和谐传递中国武术的内在精神; 甚至没有标识段位等级。标准化、迎合技术需求、彰显民族特色、符合武术发展潮流等层面的研究是中国武术改革的当下之急。

  1. 3 引发武术界的文化模仿

  段位制由围棋界过渡到武术领域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柔道开创先河。1880 年柔道创始人嘉纳治五郎将段位系统引入到武术中[5].

  此前日本不同流派武术发展是孤立化的,各流派自成一家,而嘉纳治五郎的这一贡献引领了武术发展的潮流,短短数十年间,不同武术流派开始了对柔道段位制的模仿。第二阶段,空手道开始对柔道段位制实施模仿。船越义珍在整合规范现代空手道时沿用了嘉纳治五郎的理念,在 1924 年首次授出空手道黑带[6],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段位制并未得到所有空手道流派的认同。20 世纪 40 年代末,空手道界包括船越义珍在内的大师们结成同盟,成立了全日本空手道联盟( AJKF) .他们尝试制定统一的空手道段级系统标准,使现代日本空手道级别系统常规化。日本武术段位文化研究专家 Richard Kim 认为,1964 年全日本空手道联盟( FAJKO) 的成立是空手道段位制度普及的标志性事件,1971 年所有的空手道流派在这一组织下开始使用同一套等级标准。

  第三阶段,不同武道在段位标准方面达成了共识。1952 年由几位着名武术家发起成立的日本国家健康协会( NJHA) 在保存和推广武道的多样性的同时还形成了一致的级别系统。至此,在日本,段位制逐渐成为主要武术流派的等级评价模式,并开始在不同流派之间被传播和认可。第四阶段,武术文化的传播促进段位制在世界范围内普及。模仿空手道的跆拳道采用了与其相同的段位制,结合民族特色确立了与之相应的道服样式; 巴西柔术则照搬了母体柔道的段位制度和道服样式; 中国的武术也积极探寻,研究制定了段位制度。这也证明了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得以升华的武术段位制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

  人类本就是善于模仿的,这是学习他人文化的最快捷的方式。依托现代通讯和交通技术,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同文化在碰撞中相互融合,激起新的涟漪。强势文化将占据文化的最高阵地,而弱势文化只好被遗弃在无人问津的角落。武术段位制代表了东方武术文化发展的方向,符合武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世界上诸多武术文化积极转向并着手模仿日本武术的段位制度是上述观点的最有力证据。

  2 武术段位制的文化根源分析

  2. 1 日本民族“各得其所”的文化

  日本社会中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时至今日依旧如此。Ruth Benedict 在《菊与刀》中详尽论述了这一典型的日本文化,她认为“各得其所”是日本社会最重要的伦理思想,在此背景下每个人都会处于一个安全的社会位置,这样的社会才会稳定。人类学家认为日本社会等级关系的塑成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是太平洋岛国特有的社会等级文化影响。

  在《萨摩亚的成年礼》、《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中都有对原始社会部落等级制度的描述。长老、酋长的地位最高,他们是掌握核心技术的男性,地位最低的是女孩子。他们社会地位的不同也导致承担的义务和获得的社会资源不同。日本社会文化也具备了这样的特质。另一方面是儒家文化的影响。日本早在汉唐时期就开始接触到儒家文化,“三纲五常”、“长幼尊卑”等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了日本社会。

  西方的人性解放运动提出了民主文明自由平等的理念,这些理念影响着体育文化。顾拜旦就曾说过: 奥林匹克理想在我们的心目中是一种强烈的体育文化概念,它一部分建筑在骑士精神上,即你们称之为 Fair play( 费厄泼赖----公平竞争的意思) ; 另一部分建立于优美和文雅的美学概念[7].因此体育赛场被认为是最公平的平台,运动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社会地位、技术水平、体能、年龄方面的差距不会影响他们公平竞争的关系。社会甚至褒扬对强者的挑战,击败强者被视为是正能量的彰显。而东方的武术文化却与之不同,严格的等级制度在武术领域内反而要过之于日常生活。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已经深入人心,民主、自由、平等逐渐成为世界的“普世价值”.即使传统等级观念深厚的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也逐渐接受了这样的观念。但日本却借助民族传统体育保留了传统的等级文化: 武术馆中教练的地位至高无上; 学员之间按照段位级别划分等级; 低段位者要尊重高段位。Ruth Benedict 指出: “他们对秩序、等级制的信赖,与我们对自由与平等的信仰有如南北两极”[8 -40].可以说日本武术伦理是与平等的社会价值观背道而驰的,但反叛且固守传统的日本人还是将武术变成追忆本源文化的平台,将传统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