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对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武术结合的策略研究

来源:福建茶叶 作者:王菁;齐剑锋;周婷
发布于:2018-09-19 共3399字

  摘要:茶叶和武术都属于我国出现最早的传统文化, 两者的历史渊源、思想内核以及现代化发展都具有共同的特点。为进一步复兴传统文化, 使传统文化大众化、流行化, 并扩大不同传统文化的受众人群, 必须将不同的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创新发展。基于此, 本文主要分析了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武术结合的可行性, 探讨了两者结合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茶文化; 传统武术; 可行性;
 

武术

  1 茶文化与传统武术

  1.1 茶太极理论

  茶太极理论是茶道文化中延伸出来的道家思想。太极理论强调阴阳相合、融会贯通, 以“柔性”的思维转化他人或社会的刚性思想。中国武术经过茶太极思维的启发, 整合出了一套以柔克刚的武术拳法——太极拳。太极拳是融合了茶文化和武术文化后形成的。一方面, 太极拳融合了中国传统茶道文化下的太极、阴阳五行辩证观为核心思想, 并旨在强身健体、怡情养性。太极拳多为集体学习, 因此, 不仅强健了身体, 还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符合茶文化下的社交观。另一方面, 太极拳的拳法是吸收了各家各派武术的特点, 再融合中医理论而形成的武术招式。太极拳不仅具有茶文化下怡情养性的功能, 还具有武术文化下击打对抗的作用。并且太极拳秉承了武术精神, 多以强身健体为主, 不以武力去打压弱小。

  1.2 武历史来源

  武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起源于远古时期先民的生产生活劳动, 主要成型于夏商周时期。由此可见, 武术起源的历史时间与茶文化时间相当, 但武术文化的形成却远比茶文化晚。由于传统武术在古代是为保卫家园、制止外敌侵袭而出现的。因此, 在武术的体系和形式形成的初期, 多以功能性的武学教化为主, 而对武术文化的研究渗透较少。而饮茶活动一开始作为人们修养生息的生产生活活动, 则直接形成了歌曲、诗文、风俗等茶叶文化。上古时期的《诗经》便记载了饮茶习俗。武术则是直到六国统一和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时, 才开始作为一种文化进行传袭演变。在逐渐追求统一和平的现代社会, 武术成为提高人们身体和精神素养的健身活动。

  1.3 茶道与武道

  茶道从哲学理论上来说, 是茶文化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而形成的哲学性思维;从生活层面上来, 则是一种品评茶叶的美感之道。由此可见, 茶道的释义具有宏观性。而武道作为武术精神的核心, 自古以来仅仅以“武”为旨, 没有参杂其他过于艺术性的元素。武道相比于茶道, 更加严谨。在武道之下的武学教化, 也比茶道教学更为严格和体系化。在现代互联网发展下, 各类关于武学的影视剧层出不穷, 人们对武道有了更深的了解兴趣。茶道和武道的实质性发展, 也都离不开茶器具和武器具的使用。在茶文化追求身心健康的影响下, 武道逐渐从严谨的教化模式转为以轻松、愉悦身心为主的保健型教化模式。所用的器具也更具有安全性。现阶段的武道, 在中西各派现代文化的交融中, 又发展出了新的艺术性和精神性观感。

  2 茶文化与传统武术结合可行分析

  2.1 思想共通性分析

  茶与武有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 因此, 其精神内核和表现形式具有相似性。首先, 武道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精神的核心, 其思想内涵以“天人合一”为主。齐物论、天人合一等道家思想观念, 与茶道的论点相同。并且在武学教化中,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与茶道思想相契合。其次, 武术作为强身健体、保家卫国的身心修行, 讲究扶助弱小、以德服人。与茶德的德善为先理念相同, 都是修行自身后帮助他人。最后, 武术的最高境界并非战斗, 而是终止战争。“止戈”既是武术的起源原因, 也是武文化的最终追求。茶文化中的“和、正”与武文化的“贵和尚中”相似;并且茶元素中的阴阳太极和谐理论, 也与武文化的最终要求一致。茶文化和武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 在共通的历史背景中孕育发展, 并受到相同时期的儒家、道家影响, 其思想内核有一定的共通性。茶文化和武文化, 都是在“正道”的基础上内修身心, 外护国家。茶文化和武术文化具有共通性的思想内核, 其结合研究具有可行性。

  2.2 共同教学模式法

  前文提到, 武道较之茶道的教学, 更具有严谨性和体系性。但究其根本, 除去课堂的严格与否, 两者的教学模式都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一方面, 茶艺的教学与武术动作的教学都是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武术教学中, 必须先对学生进行基础性的训练, 例如扎马步、跑步等锻炼体格的运动。然后再一步步进行动作教学, 每节课都在学生对已有动作高度熟练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茶艺教学也是如此, 只有对学生倒茶动作、端茶、甩茶等基础动作高度熟练后, 才进行进阶教学。另一方面, 茶文化与武术的教学, 都是基础传统文化的理论上进行的。学生不管在学习茶科学、茶艺表演、采茶戏;还是学习太极拳、摔跤、刀剑, 都必须在了解自家文化的基础上, 掌握茶道或武道的思想上进行学习。

  2.3 现代化企业产品

  茶文化和武术文化发展到现代, 属于现代社会上较为复兴繁荣的传统大众文化。自我国人民对身体健康逐渐重视、对精神世界有所追求后, 各类茶社、茶主题酒店和茶企大兴发展, 茶学研究会和茶研究机构也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而武术文化作为年龄适应段比茶文化更广的运动文化, 各类武校培训机构也开始建成。因影视剧对武术文化的复兴, 武术的周边产品较之茶文化周边产品更多。基于茶文化和武术的现代企业产品具有互补性, 两者可以结合进行商业贸易, 共同打造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繁荣景象。

  3 茶文化与传统武术结合发展策略

  3.1 设计结合宣发平台

  首先, 茶文化和武术文化可以通过其思想内核的共通性, 融合在一起进行宣传推广。通过互联网的大平台, 将茶故事和武术故事结合, 将茶道与武道结合, 并加入现代化元素, 进行视频、公众号等软营销推广。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平台, 主打面向中青年的受众群体。其次, 可将茶艺表演与武术表演进行融合;将采茶戏表演与剑舞进行融合。在各商区、社区进行登台表演, 以实地表演的形式进行推广宣传。这类实地表演主打社区商区范围的宣传, 并重点面向老年人和儿童。为茶校和武校的建立做铺垫, 扩展潜在客户和受众人群。最后, 茶学研究协和与武学研究协会共同合作, 将二者的哲学性文化和艺术性表演形式进行研究, 有机融合。促进茶元素和武元素的互相辅助, 助力我国传统文化走向国际。即便两者无法共同在国际舞台上进行展示, 但经过文化元素的结合, 一种文化的成功必然带动另一种文化的发展。

  3.2 开发系统教学机构

  现阶段的茶学教学不如武术教学普及度高, 而武术教学的精神享受却不如茶艺教学。因此, 可将两者取长补短, 结合发展, 开发出功“茶+武”的系统教学机构。在开发初期, 进行送课模式的营销宣传。学武送茶艺课, 学茶文化送武术文化研究课程等。通过试课送课, 培养潜在顾客和受众群体。在教学机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将茶类课程和武类课程, 根据其功能性作用的不同进行分类结合, 例如“茶道+太极拳”, “茶艺+剑舞”等形式。在课程结合的过程中, 摸索出上课的教学体系, 打造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结合式教学。

  3.3 教学研销一体商化

  教学必须与商业相结合, 才能够进行可持续性的发展。首先, 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即教师不仅仅是要教学, 还要学习研究教学内容的思想内核和文化, 甚至商业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学习, 将研究成果付诸在教学当中, 促进教学的发展。其次, 将教研与营销一体化。营销不仅仅指课程的营销, 还包括培训机构配套练习设施的售卖, 以及传统同类文化产品的销售。例如, 茶学课程可以结合茶叶产品、茶具捆绑销售, 而武术课程可以结合武术周边产品进行营销宣传。在教研和经销一体化的过程中, 教学通过商业包装, 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盈利;而盈利所得资本又可以扩展教学场地和师资力量, 促进传统教育行业的良性循环。

  4 结论

  在茶文化与武术文化的结合发展中, 喜爱茶叶的人群与喜爱武术的人群开始有机融合, 扩展了人们对不同传统文化的受众程度。通过茶学与武学培训机构的建立以及教育、研究、经销的一体化, 茶文化与传统武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找准自身定位, 实现了二次繁荣和可持续性的发展。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武术的成功结合, 也为我国其他传统文化的结合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以及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王智慧.社会变迁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沧州武术文化的变迁与启示[J].中国体育科技, 2015, 51 (01) :81-95+145.
  [2]王智慧.传统惯性与时代整合:武术传承人的生存态势与文化传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5, 39 (05) :71-76+94.
  [3]乔凤杰.文化及其相关概念——一个“体育·武术”人的哲学思考[J].搏击 (武术科学) , 2011, 8 (02) :1-2+4.
  [4]姬瑞敏, 张建新.从文化视角看中国传统武术在跨文化传播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搏击 (武术科学) , 2010, 7 (02) :9-11+26.

原文出处:王菁,齐剑锋,周婷.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武术结合的研究[J].福建茶叶,2018(10):416.
相关标签:中国茶文化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