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象形拳和五禽戏象形的比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4-28 共554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象形拳与气功五禽戏特点对比探究 
【第一章】象形拳与五禽戏异同分析引言 
【第二章  第三章】象形拳与五禽戏关联研究综述与方法 
【4.1  4.2】象形拳和五禽戏象形的比较 
【4.3】象形拳和五禽戏仿生的比较
【4.4  4.5】象形拳和五禽戏健身的比较 
【结论/参考文献】五禽戏与象形拳健身比较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概念的界定

  4.1.1 象形

  象形,有两种解释,其一就是象其形;其二就是用描摹客观实体的外形来表达词义的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用“象形法”造字,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如“日、月、水、山”等。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11其中的“画成其物”不是作画,是指创造书写符号。

  4.1.2 仿生

  “仿”,即为模仿;“生”,生物。从字面上解释:仿生即是模仿生物。仿生在希腊语中是生命的意思,仿生就是模仿生物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它打破生物与机器之间的界限,为不同的系统搭建桥梁,沟通起来。仿生学,就是模仿其特殊本领的一门学科。

  4.1.3 象形拳

  在《辞海》中解释为拳术类别之一。就是由模仿动物或人物的形神、特长等动作组成。有象形和取意之分;象形就是追求动物或人物外形的神似,技击能力较差;取意则是获取动物或者人物的特长,模仿的外形不一定很像,但技击能力强。而本文中的象形拳不仅仅特指“象形拳”这一种拳法,而是包含“象形”这一含义的所有拳法总称。如少林拳法中的五行拳之龙拳、虎拳、豹拳、鹤拳、蛇拳;形意十二形拳等等。

  4.1.4 五禽戏

    五禽戏是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创制,通过对虎、鹿、熊、猿、鹤五种动物的动作模仿演化而来,是中国重要的健身功法之一。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五禽戏经过漫长时间的考验,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并且深受人们的喜爱,也备受历代养生家的推崇。2003 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对传统五禽戏进行重新整理编排,并将新编五禽戏作为“健身气功”向全国推广。

  4.2 象形拳和五禽戏象形的比较

  象形,像其形;有象形和取意之分。本文从象形拳和五禽戏的动作名称、技术动作、练习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象形比较,虽然在三个方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但“象形”一词依然贯穿其始终。

  4.2.1 动作名称

  中华武术门派林立、套路众多。主要分为在少林、武当、峨眉、南拳四大派别;四大派别内部又分出许多的支派,每个支派都最少有一套颇具特色的套路。在四大派别之外,还有数量更多的影响较小一些的武术派别,门派不同,动作名称也不一样,犹如满天繁星,形成了中国武术文化格局。以虎命名的拳法就数不胜数,而以虎形命名的动作名称更是无可计数。象形拳中,因虎的意和形而取的名称和技法,例如:“打虎式”“伏虎式”等。以虎形搏击的动作名称如“虎登山”“虎出洞”“虎扑食”“虎现爪”“虎抖毛”“虎摆尾”等。

  还有单个武术动作以虎命名的,如“黑虎掏心”“饿虎扑食”等等。它们都是以虎为原形而创造出来的。还有以熊为原形而命名的拳法动作,心意拳中熊形的动作名称有“熊入洞”“熊出洞”“熊探掌”“熊行单把”“熊看山”等。

  形意熊行中有“黑熊出洞”“老熊撞膀”“熊形回身”等等。以猿猴为原形创造而出的拳种类:如猴拳、白猿拳;还有以猿猴命名的单个动作如“白猿献果”“猴子摘桃”“猿猴倒绳”等等。以鹤、鹰、雕、鹞子、燕等鸟形命名的拳法更是繁多。如:白鹤拳、鹰爪拳等,还有单个动作名称,如“燕子抄水”“白鹤亮翅”“鹞子翻身”等等。

  五禽戏中动作名称则比较简单,虎戏目光炯炯,摇头摆尾,扑按,转斗,有五个基本动作:虎步势,出洞势,发威势,扑按势,搏斗势,有虎举、虎扑两式;熊戏如熊样憨态可掬,而又厚重,显现出稳健而又轻盈,有四个基本动作:熊步势,撼运势,抗靠势,推挤势,有熊运、熊晃两式;猿戏仿猿猴机敏灵活,显现出穿梭林间,身法灵活,攀枝摘果之神态,有五个基本动作:猿步势,窥望势,摘桃势,献果势,逃藏势,有猿提、猿摘两式;鸟戏仿其身姿潇洒,自由翱翔,显现出挺拔、怡然之神态,有五个基本动作:鹤步势,亮翅势,独立势,落雁势,飞翔势,有鸟伸、鸟飞两式。

  由上面可以看出,象形拳动作名称繁多,具有形象化、夸张化、拟人化的文字描述的特征,内涵丰富。可以推断出象形拳拳种很多,可供习练选择的拳法也多;而五禽戏只有十个动作名称,每个名称只有两个字,动作也比较简单;但它们的名称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动物的动作命名而来,提到这些动作名称就能知道其内容。

  4.2.2 技术动作

  俗话说:“拳不离手”.象形武术动作虽然千变万化,但上肢的攻防技击动作主要由手法、手型来完成。手型由于个拳种流派的不同,其形态大致可分为:拳、掌、勾、爪等,还有一些特殊的手型以及指法。爪的种类很多,如鹰爪、虎爪;还有龙爪、猴爪、鹤爪等等。特殊手型包括醉拳的手型就是手如拿酒杯状或者是双手抱酒坛状以及螳螂拳手型等;指法包括一指型、二指叉、锁喉指等等。

  当然,象形拳法不仅仅包括手法,还有身法、步法、腿法等。象形拳中身法很重要,明代戚继光《拳经》就有:“学拳要身法活便。”12张孔昭《拳经拳法备要·少林寺短打身法统宗拳谱》也说:“身法为良,乃明阴阳相生之妙也”13.身法以腰为轴,腹、胸、肩、背协同体现,主要包括伸缩开合、拧转翻挫、冲撞挤靠等。步法与腿法则千变万化,因拳种派别的不同而各有千秋,如八卦掌里面的“三步形”即鸵形步、鸡形步、鹤形步;武松醉跌(玉环醉步,鸳鸯脚)等等。

  而五禽戏的手型比较固定有:虎爪,要求五指炸开,除拇指是第一指节外,其余四指第一、二指节用力向内弯曲;熊掌,如手握细木棍状,拇指与食指指尖相对,虎口撑圆;猿勾,如长拳之勾手,指尖捏在一起,屈腕;鸟翅,就是五指并拢伸直,中指与无名指斜向下,其余三指上翘。其步型仅仅有三种:其一弓步,要求两腿前后分开一大步横向保持不变,左(右)腿屈膝前弓,膝盖与脚尖相对,脚尖微微内扣;右(左)腿自然伸直,脚跟蹬地,全脚掌着地。

  其二虚步,要求是左(右)脚向前迈出,脚跟着地,脚尖上翘,膝盖微微弯曲;后面腿屈膝下蹲,全脚掌着地,臀部与脚跟上下相对。重心落在后面腿上。其三丁步,要求是两脚左右分开 10~20 厘米,两腿弯曲下蹲,左(右)脚脚跟抬起,脚尖虚点地面,放在右(左)脚中心处,右(左)脚全脚掌着地。在练习方向上是左右对称固定练习。

  在象形拳中,虎,猛兽也,人称兽中之王。虎搏斗凶勇、爆发速度快、弹跳高、扑食猛的本领。虎形就是取自虎的这些技能。它模仿虎刚猛的外形,借鉴虎之特长,虎是兽类的王者,而形象拳中的虎形拳也就被称作象形拳之王。虎形动作在练习上要模仿虎的勇猛直前,手起而钻,手落而翻,起钻落翻,缩身而起,长身而落。要体现出虎威凶猛,虎踞山岳,不动而威,动若山崩,跳涧越岭,纵横山巅,目若炬电,神发于目,威生于爪,一声呼啸,山鸣谷应,声震麻木,百兽俱偃,威至风生,一片杀机,猛虎扑击应该显示出不可近迫,挡之立碎的气势和力量。

  据《云笈七签·导引按摩》中记载“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乍起,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14.在五禽戏中,虎戏在神韵上主要表现出的是虎的威猛。虎的神主要体现在眼睛上,现代成语“虎视眈眈”就能形象的把老虎的神完全的表现出来。虎威猛表现在爪子上,虎爪伸缩有力,锋利异常。神威并重,就有了虎的势。人们在练习虎戏时就是模仿虎的神以及虎的威。练习时要精神饱满,全神贯注,眼睛要深邃有力,双手模仿虎爪伸缩。把老虎在行走间引腰前伸,前扑下按的动作形象的表现出来。如猛虎扑食,投足举抓,势不可挡,把虎的气势完全的发挥出来。

  象形拳中,熊,猛兽也。古谱曰:“老熊出洞浑圆力”.熊在动物界当中虽然显的比较笨拙,可它素来有稳健刚勇,力大无穷的优势,能撼山拔树,无人能及。故象形拳中熊形就是取熊的形与意而为拳。熊居山林,漫游旷野,枕肩活膀,柔腰而行,悠闲觅食,无争无竞,一旦受到攻击,则怒气大发,摇身晃膀,掌拍头顶,竖项冲撞,一往无前。

  据《云笈七签·导引按摩》中记载“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僻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15.五禽戏中熊戏要模仿熊的松静自然,憨厚沉稳的神态。在行走间举止看上去动作笨重拖沓,其实笨中有灵活,内在充满了稳健厚实的劲力。练习时要把熊的平时生活的样子印入脑海,腰固步坚,落地有声,整体上,气势浑厚而又憨态可掬。

  象形拳中,猴,猿也,猿猴也。古拳谱上说:“金猴纵身活而灵”.猿猴有纵身之灵,他们善于纵跳、攀援,有躲闪之巧,行动起来忽上忽下、忽高忽低。

  奔跑跳跃,快速有力,反应机敏灵巧。练猴形要体现出猿猴的机智、勇敢、警惕、敏捷,目似闪电、旋转如风、纵跳如飞、轻如飘叶。练习者应取其形象,练其精神,不但形象似意念也要真。以形取意,以意象形,意自形生,形随意转,故而猴形也有练“灵”之说。可以让练习者变得灵活机,诡秘多变。

  据《云笈七签·导引按摩》中记载“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于钩却立,按颈,各七”16.五禽戏中猿戏即模仿猿猴的样子,取其机灵活泼,忽忽闪闪,永不知倦的习性。练习猴戏时要重在体会猴的神韵,动作要神似,时而东张西望,时而攀枝摘果,机敏活跃。内练精神宁静,外练肢体轻灵敏捷,达到“外动内静,动静合一”的境界。

  在象形拳中,鸟形拳法有很多,有鹰形、鹞形,燕形、鹤形等。以鹤形为例,鹤拳是模仿鹤的各种姿态而形成的一种独具风格的拳法,它拳意轻灵,动作舒展,形态优美,刚柔相济。“鹤之精在足”所以练习鹤拳时,模仿鹤的习性,要多多练习单腿站立的功夫。“鹤之神在静”鹤拳的拳法神意需要静止,才能得其神。在静中寻动,静变动,动变静,动静结合,在动静呼吸之间的体悟是练习鹤拳神意的要点。习练鹤拳要动静相间,急缓适中。急时如飞鹤凌空,猛烈而迅速;缓时如白鹤立水,悠然而潇洒。

  据《云笈七签·导引按摩》中记载“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右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距各七,伸缩二臂各七也”17.鸟戏取形于鹤。在我国鹤有着与其他鸟形不一样的文化内涵,鹤在人们口中通常叫仙鹤,就是因为它乃吉祥、长寿的象征。画家画画是通常会把鹤与古松结合在一起,表达出健康长寿的意思。习练时要展现出鹤昂然挺拔,引颈长鸣的神韵。两臂上下挥摆,配合脊椎运动,就像仙鹤在伸展翅膀,造型优美。

  由此可见,无论是象形拳还是五禽戏在动作上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取动物之形,拟动物之意,由虎、熊、猴、鸟等动物外在形象变化而来。然象形拳手法手型、腿法步形多样,不同象形拳种之间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都属于攻击型;并且象形拳对身法、腿法、步法要求比较高。而五禽戏动作结构简单、安全易学,每戏的手型、步法固定,比较单一。

  4.2.3 练习方法

  在中华传统武术中,基础特别重要,桩功乃是练习武术的基础,拳谚语中有:“欲学拳,先站桩”的说法。桩功练习在象形拳起着“筑基壮体”的作用。通过长期站桩练习,先了解象形拳对身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进一步加深和理解,就能体会到对身体各个部分的控制能力变强,更容易掌握象形拳的一些动作要领,如沉肩、坠肘、含胸等。而且桩功练习能够增强下肢的力量和膝关节各个部分的韧带的韧性,这样的话练习象形拳时下盘会更稳。此外还能够练习者对神经末梢的感受能力以及对肢体末端的控制能力。最后通过自我调整,逐步掌握正确的姿势,为以后系统全面学习象形拳法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常见桩功包括:混元桩、降龙桩、伏虎桩、梅花桩、鹤立桩等。每一种桩法都有着不同的作用,通过这些桩法从而达到不同的目的。练习这些桩功使身体更加健壮对象形拳技法的练功、长功、养功都行之有效。拳谚语中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如果练拳不把基础打好,身体就会吃不消,即使有再好的技术也都是“空”的。把桩功练好以后在学习象形拳法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有句话叫:“功养拳,拳显功”.

  五禽戏在起势、收势以及每戏与下一戏之间也需要站静桩,五禽戏起势站桩是为了使身体进入到相对平和的练功状态;收势站桩是使身体恢复到练功之前的状态,体会“五禽”的意境;每戏的结尾与下一戏的开始之间的站桩是为了调匀呼吸,转换意念。练习方法一般是从手型开始练习,然后是步形、预备势及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这五类动作,最后是收势。可以说,五禽戏的站桩与中国传统功夫站桩有着本质的不同,五禽戏的站桩只是让练习者相对比较容易的进入到一种状态、意境当中去;而学习象形拳的站桩是学习武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站桩如基石,需要习练者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专门的练习,最后达到身体协调、事半功倍的目的。

  习练《五禽戏》等健身气功还首先要做到“松静自然”.“松”指身体放松而不紧张。“静”指心要宁静。“自然”指姿势、呼吸、意念活动、神态等要自然。《老子》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8也就是说道生万物,天、地、人的活动都要“自然无为”.《老子》中又说道:“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19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为什么道受尊崇德被珍贵,就是在于“道”与“德”对万事万物不予干涉,顺其自然。在练习过程中,不论是行、坐还是卧都要做到自然舒适,放松时,面带微笑,自然而然,不强颜欢笑;做动作时,要圆润、缓慢,不能生硬过快;意念运用时,要似有似无,绵绵若存,不能强求。此外,呼吸要自然平顺,不能憋气等。

  其次要做到动静结合。“动”指动功。“静”就是静功。《五禽戏》的起势调息与收势引气归元就是静功,中间部分就是动功。静功的静并不是绝对的,为是要外静内动。外面表现为静止不动,实则体内气血在意念的驱使下进行有规律的运行。动功而是外表动而内心静,动中求静。所谓“静未尝不动,动未尝不静”.

  不论是习练传统象形武术还是健身气功都要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近,逐步的掌握。初学者首先掌握动作的姿势变化以及运动线路,其次才是完整的动作习练,最终使动作与呼吸、神韵、意识结合起来达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境界;还有就是因人而异,练习动作速度、幅度大小、锻炼时间、运动量等要根据自身体质等情况来进行调节。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