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小学科学教育课程设计问题提出(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18 共14593字

  (2)教学目标表述具体性欠缺,缺乏可操作性。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用一些相当模糊的话语进行表述,缺乏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的展开都是为了成大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喜欢用一些大而空的词阐述教学目标,特别是在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制定上尤为突出。往往是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目标,这俨然已失去了对一堂课的具体的指导教学的功能。

  3.教学评价应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的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评价的导向不明确。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学评价,而教学目标的评价是以目标为导向来展开的,因此目标对教学评价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收集教学信息并能够实时获取反馈信息,然而这一切都是围绕着目标来进行的,目标的清晰具体性起着关键性作用,清晰明确的目标不仅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明确的方向,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将学习的目标内化为自身的学习目标,并以此为依据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方向,以目标位导向来进行意义的建构。但在现实的科学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评价的导向是不明确的,评价的目标是缺乏聚焦核心的,具体而言呈现出两种趋向,一方面是仅仅关注科学知识的获得,这也正是长期应试教育下所形成的评价问题,如此评价的目标往往最后都是知识性的目标,例如:学生能够背诵所学知识,能够正确地答对题目,能够在测试题出获得该分数等,如此循环往复,我们的教学也必将呈现出的是知识的灌输与过多的讲解,缺乏学生科学过程和技能,以及科学思想层面的学习。另一方面,与注重知识的评价相反,很多教师在实践中注重对科学过程技能、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价,但在评价的切入点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也就是评价的内容方面不能确定应该评价什么。

  (2)评价标准不明确。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虽然能够明确评价的导向,在制定评价目标时能够将目标确定的清晰明确,但是他们的评价依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仔细分析我们发现这些教师的评价中缺少了评价标准的参与,即有了明确的目标却不清晰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进行评价,不清楚依据目标我们该收集哪些数据来进行评判。评价的标准呈现出模糊性。科学探究教学中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针对这一点,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现实的课堂中学生也积极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但是什么样的问题具有价值与意义,问题是不是越多越好,问题的探究性与新颖性该如何评价,存在的这些现实的困惑需要我们来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明确对问题的分析应该从哪几个层面来进行。清晰明确的评价标准才能增强评价的可信度,发挥评价的实效。

  (3)评价的结果未能发挥作用,评价中缺少对学生的反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环节均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来开展的,评价的也不例外。评价的第一用户应该是学生,但是实践的评价中,评价指向的大多数教师的教而很少涉及学生的学。评价中应该增加对学生反馈的比例,评价中的分析应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个体,将评价建议落实到每一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清晰明了的知道自己学习的表现,知道自己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不断提升学习的效果。

  (4)评价缺乏持续的过程。好的形成性评价应该是一个持续往复的过程,是跟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习一教学一评价"是一种连续体。然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是"为评价而评价",评价的实施往往是片面的、零星的,缺乏持续不断地关注,比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技能中,"观察"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且不同年级的学生观察的水平是不一样的,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通过评价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生中哪些已经达到或超过了该年段的水平,哪些学生还没达到应有的水平,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重点关注这些水平仍然未达到的学生,通过不断地评价与反馈,最终让学生达到该年段的水平。

  综合上述问题,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不注重知识之间的衍生性、对核心问题的重视不够,教学目标并未从学生本身出发,缺乏对学生理解目标的制定,教学评价也未以促进学生的理解来设计,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出现诸多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把促进学生的理解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内容

  本文以小学科学理解性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为研究主题,研究包括以下理论探讨、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三部分内容。理论探讨从梳理关于"理解"的文献,确立本文中"理解"的内涵;对小学科学课程的研究,包括课程理念、课程性质、课程发展概况与课程教学现状;确立小学科学理解性教学模式三个层面来研究。依据所确立的教学模式对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中的第二学习单元--《植物的一生》进行理解性教学设计。

  最后将教学设计方案应用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实验研究以检验其效果以及本文所提出的小学科学理解性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详细分析了理解性教学对小学生科学学习的影响。

  1.4.2 研究意义

  本研究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研究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是以往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所不多见的视角,运用教学设计来促进学习者科学素养的发展,为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从理解性教学设计的视角来进行更是填充了当前学界中关于小学科学教学研究的空缺。同时,本研究提出了针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解性教学的实践模式,丰富了教学设计理论。研究为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提供了教学设计的直接参考。另外,本研究通过设计与应用研究,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突破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具有实践应用价值和意义。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

  1.5.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釆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研究法进行研究。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指搜集、鉴别和整理文献,并对文献的进行研究从而形成对事实的科学正确认识的方法。该研究中笔者通过从学术期刊网、各类学位论文数据库、学校图书馆以及互联网查阅文献,重点了解国内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分析各种教学方法的利弊,参考很多同行的成功教学经验,最终确定自己所要采用的教学方式。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也称问卷法,它是研究者运用统一设计好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本研究中,笔者设计了相关问卷,通过前测问卷来了解学生对科学课程的态度,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前概念,后测问卷主要调查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科学认知、理解程度、学习后相关科学概念。然后通过对问卷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对比研究,来了解理解性教学设计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教学成效。

  3. 访谈法。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对合适的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交谈,以收集资料的研究方法。笔者在做问卷调查的同时,与承担该课程教学的在岗教师交流和沟通,搜集客观的事实材料,了解小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教学需求等,从而明确本研究的具体方向。

  4.实验研究法。笔者从某市某小学三年级四个班级中,随机选取两个教学班为研究的对象,实验班与对照班随机指派,对实验班学生采用理解性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而对照组则釆用传统方法,经过一轮实验学习,来分析理解性教学对学生科学态度、科学认知、科学理解与科学概念转变的影响。对实验前后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