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小学科学课堂中理解性教学的运用探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18 共106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 小学科学课堂中理解性教学的运用探究
【第2部分】小学科学教育课程设计问题提出
【第3部分】小学科学理解性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4部分】小学科学《植物的一生》理解性教学设计
【第5部分】小学科学理解性教案构建应用实验
【第6部分】理解性教学设计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结论与参考文献

  摘 要

  现实的科学课堂中,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牢牢记住科学的概念、原理与方法,科学学习沦为公式化的背诵;学生常常不能充分地使用科学语言深入分析问题或表达观点;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倾向于把课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相分离,学生缺乏对科学的深层次理解。开展小学科学理解性教学就显得尤为迫切。

  因此,本研究针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促进学生的科学理解展开研究。本研究由理论性研究(设计)与实证性研究(应用实验)两部分构成。在借鉴已有理解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目标,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建构了小学科学理解性教学的基本模式,包括理解性目标的确定、理解标准与评价的确定、理解性学习活动的组织、理解性学习的多元评价五个部分。其次应用该模式对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进行了理解性教学设计,最后通过应用实验检验并探讨理解性教学对小学科学的效果。应用实验结果表明:1.理解性教学能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2.理解性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认知,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转变,引发学生的深层次理解;3.理解性教学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关键词:理解;理解性教学设计;小学科学课程;应用研究


  目 录
  
  摘 要
  
  第一章 问题提出
  
  1.1 课程改革与教学设计
  1.1.1 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1.1.2 国内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
  1.1.3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与教学设计
  1.2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现状与教学需求
  1.3 教学设计的历史发展
  1.3.1 教学设计的历史发展脉络
  1.3.2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小学科学理解性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2.1 理解的内涵
  2.1.1 从"知识的学习"看理解
  2.1.2 布鲁姆对理解的阐释
  2.1.3 威金斯对理解的界定
  2.2 理解性教学
  2.2.1 哈佛大学的"促进理解的教学方案
  2.2.2 威金斯的面向理解的课程设计
  
  第三章 小学科学理解性教学设计--以《植物的一生》为例
  
  3.1 小学科学理解性教学设计
  3.1.1 逆向教学设计
  3.1.2 小学科学理解性教学
  3.2 确定理解性目标
  3.2.1 单元内容概述
  3.2.2 理解性目标的确定
  3.3 理解标准与评价的确定
  3.3.1 理解标准的确定
  理解评价的确定
  3.4 学习活动设计
  3.4.1 单元核心问题
  3.4.2 确定学习活动顺序
  3.4.3 学习活动方案
  
  第四章 应用实验
  
  4.1 实验对象与变量
  4.2 实验目标假设
  4.3 实验阶段
  4.4 实验结果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反思与展望
  5.2.1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5.2.2 深化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