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苏州建设生态型智能交通城市的困境与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03 共3980字
论文摘要

  0 引 言

  据苏州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3 年底,苏州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 263 万辆,汽车同比增长 17.8%;机动车驾驶人达到 248 万人,同比增长 13.9%,双双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人口和机动车数量迅猛增长,导致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雾霾频发[1-2]。

  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气象条件,还有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冬季取暖等因素。为应对雾霾,苏州开展生态型智能交通城市的研究是节能减排、走可持续的生态发展途径之一。本文对苏州汽车保有量进行了调查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苏州建设生态型智能交通城市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建议。

  1 苏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分析
  
  1.1 苏州市机动车保有量现状

  经调查统计可知,苏州市 2006~2012 年机动车保有量、2006~2013 年汽车保有量均呈大幅增长趋势,具体趋势如图 1 与图2 所示[1-2]。

  1.2 苏州市汽车保有量预测

  论文摘要

  基于苏州市 2006~2012 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统计数据,经回归分析,得到机动车保有量与年数的关系式为:

  y1=0.8375x2+7.5039x+146.37, R2=0.9963
  
  其中,y1表示苏州市全市机动车保有量;x 表示年数;R2表示 y1与 x 之间的相关系数,其值为 0.9963,说明 y1与 x 之间有着高度的正相关关系;用此回归方程对机动车保有量进行预测,预测未来十年苏州市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结果如图 3 所示。

  论文摘要

  同理,基于苏州市 2006~2013 年苏州市汽车保有量的统计数据,经过回归分析,得到苏州市汽车保有量与年数的关系式为:

  y2=1.6198x2+7.3453x+47.239, R2=0.9997
  
  其中,y2表示苏州市全市汽车保有量;x 表示年数;R2表示 y2与 x 之间的相关系数,其值为 0.9997,说明 y2与 x 之间亦有着高度的正相关关系,用此回归方程对汽车保有量进行预测,预测未来十年苏州市全市汽车保有量结果如图 3 所示。

  由图 3 可知,如果按照现有趋势发展下去,在未来十年里,汽车与机动车的保有量均呈现增长趋势,且汽车保有量的增幅大于机动车保有量增幅;预计到 2020 年,苏州市全市汽车保有量达到 333 万辆,比 2013 年增长 75%;机动车保有量达到近 350 万辆,较 2013 年相比增长 40%,最终两者趋近。可见,机动车及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长,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压力日益增大。

  2 苏州建设生态型智能交通城市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出行者缺乏生态理念

  城市交通生态发展,要依靠出行者具有生态出行的价值理念[3-4]。长期以来,交通工具的选择往往优先考虑享受等因素,而忽略对于生态价值的考虑。城市交通机动化是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小汽车的普及加快了能源消耗和颗粒物排放水平,进而引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并导致这种状态的恶性循环。

  2.2 公交优先体系尚未形成

  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最适合生态交通发展要求的主要包括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等交通系统。苏州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不断完善,但是由于公交线路布局不合理和车辆总量供应不足,造成各类交通不能顺畅衔接。

  2.3 交通路网结构不合理

  城市路网结构和路网密度的不合理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城市路网为了迎合了小汽车的加速发展,而忽略了公共交通、自行车等的利益。而交通拥堵导致燃油消耗将比正常行驶状况下高出 10%左右,尾气排放数量巨大。

  2.4 新能源发展有待提高

  交通能源的高消耗、低效率对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4]。节能减排和生态经济己成为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我国节能技术应用和节能产品开发在交通运输领域都相对滞后、市场推广度不高。

  2.5 智能交通等手段有待提高

  苏州目前交通智能化管理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未能实现整体的实时智能调度,并且缺乏对决策的实时反馈。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仍然存在信息交换不畅、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造成虽有资源但难以利用或未能充分利用的尴尬局面。

  2.6 专业化的高级人才严重缺乏

  目前苏州市拥有大量的信息采集设备,这些设备为各相关部门采集了相当丰富的交通信息资源,但是,由于缺少一支具备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高级人才组成的专业队伍对信息进行挖掘和融合处理,导致大部分信息只能作为单一的数据,无法为系统的功能扩展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

  3 苏州建设生态型智能交通城市的对策建议

  3.1 坚持政策保障,打造生态的出行理念

  在科学决策支持方面,建议设立独立的权力机构。建立城市交通定期调查、系统研究、公众发布的长效工作机制,减少体制机制不足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建议每年定期开展专项研究、编制年度城市生态交通建设与管理计划及滚动计划,创建生态交通的具体建设与管理措施。重视公众参与、媒体正确宣传、合理引导。

  3.2 建立智能交通信息平台

  苏州市智能交通系统 (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ITS) 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必须在技术上解决好系统整合、信息交换、深加工和共享的问题,建立智能交通信息平台[5]。

  为建设苏州智能交通城市,主要建议有:(1) 紧密结合苏州实际,积极开展智能交通系统研究;(2) 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应用要分清层次,有所侧重;(3) 优先开发交通拥挤预测、交通信息服务系统;(4) 优先开发适合苏州城市交通特点的信号控制系统和相应的现代化指挥系统、事故快速处理系统;(5) 研究并实现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6) 优先开发智能公共交通网络系统与换乘协同系统;(7) 加强与智能交通系统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3.3 切实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与措施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世界各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共识,在发展公共交通过程中,应优先解决下述问题:

  (1) 城市间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配合与协调问题

  郊区铁路、地铁和其他轨道交通方式以及常规公共交通整合运营,是世界上大城市的主要交通模式和成功经验,应从体制、规划、运营管理等方面全面规划,切实保证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2) 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问题

  交通拥挤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交通尾气排放。应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速度,并坚持综合网络规划、综合枢纽建设、综合运营管理和动静交通结合的原则。

  (3) 积极发展新交通系统和公共汽车专用道系统

  苏州应根据自身的规模、需求特点,确定适合城市的交通系统的构成。在做好轨道交通、有轨电车等新式交通方式时,注重其与传统的交通方式协同关系、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共同构成苏州综合交通系统。

  (4) 实现公交管理现代化问题

  积极按照打造“生态交通”的要求,充分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研发实时公共交通服务系统,建设和完善苏州智能化公交网络。在交通管理和路面政策方面给公共交通优先权,以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4 加强停车规划与管理

  停车问题是调控城市机动车出行总量的重要杠杆[4-5]。城市停车场过多会促进小汽车的使用;城市停车场过少会导致小汽车利用者非法停车的增加,侵蚀城市有限的道路空间。因此,应优先解决下述问题。

  (1) 规范停车秩序

  应加强相关研究,探讨城市停车泊位的最佳容量、停车场相关法规、政策对交通需求的调控效果,停车规划与管理对公共交通发展和交通需求管理对策的促进作用和整合规划等;完善和落实配建停车场法规,规划、整理和挖掘停车潜力,努力解决停车问题。

  (2) 研发智能停车系统

  应加强智能停车系统研发,包括区域停车诱导系统、停车换乘系统、停车场 (库) 内部诱导、车辆位置查询和停车费手机支付系统等,构建一个文明、有序、便利、智能的静态交通环境。

  (3) 研究停车换乘问题

  应在物理设施规划和综合信息引导两个方面加强停车换乘问题的研究。好的交通方式转换方案,提高了交通系统的效率。应根据苏州城市特点,在城市周边建设若干大型停车换乘用停车设施,形成市中心以公共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的交通格局。

  3.5 完善城市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

  建设结构合理、功能明确的道路网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基本前提。应从道路网的连通结构、功能结构以及不同功能道路的比例关系等方面入手,提高整个路网的交通容量和服务水平,同时完善城市道路的交通管理、交通安全设施,做好路段、路口渠化。

  3.6 深入持久地开展交通法规、交通道德教育

  首先,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以减少由于人为原因引发交通拥堵。其次,要加强对于交通秩序的管理,严厉打击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对于违法违章行为要严肃处理,以提高行人、车辆的自觉守法意识,减少因违反交通法规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

  3.7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全方位提高油品质量

  政府需要在政策上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低污染、低油耗车辆的研发,以减少交通尾气的排放,改善交通环境。同时,应进行油品质量升级和严格管控,从油品上降低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

  3.8 研发交通环境监测与信息服务系统

  应研究不同交通方式的能耗和尾气排放水平,得到符合生态目标的排放指标体系,构建交通宏观和微观排放模型,编制“生态交通地图”,开发交通节能减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生态环境良好的出行建议方案和交通环境信息发布[4-5]。

  建议开发更低成本的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和道路环境监测设备,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和道路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建立交通排放模型和空气扩散模型,对区域的交通排放进行推算,根据实时交通量和历史数据模型,计算出不同的区域和路段的机动车尾气排放量,根据乘客不同的起讫点,提供生态出行路径建议。

  4 结 论

  总之,随着汽车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发展智能交通系统,规范和诱导车辆行驶,这样既能减少道路拥堵,节省出行时间,又能减少尾气排放和污染。

  参考文献:
  [1] 王爱兰. 低碳城市:天津发展潜力与实现路径[J]. 天津经济,2010(8):39-42.
  [2] 苏州市统计局. 苏州年鉴 2013[EB/OL]. (2014-01-06)[2014-10-25].
  [3] 向爱兵,宿凤鸣. “十二五”我国发展低碳交通的基本途径[J]. 综合运输,2010(12):23-25.
  [4] 陆礼. 我国发展低碳交通的技术路线研究[J]. 综合运输,2012(6):28-32.
  [5] 杜宏川.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 吉林交通科技,2009(1):60-63.

相关标签:交通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