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专家、公众互动模式探究——以渐进式延

来源:经贸实践 作者:刘一钊
发布于:2018-04-02 共216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公共政策概论论文【第一篇】】公共政策概论论文【精选5篇】
【公共政策概论论文【第二篇】】网络环境下的公共政策:政治参与的视角
【公共政策概论论文【第三篇】】我国公共政策监控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公共政策概论论文【第四篇】】《货殖列传序》对经济管理领域公共政策功能优化的启示
【公共政策概论论文【第五篇】】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专家、公众互动模式探究——以渐进式延

  【第五篇】论文题目: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专家、公众互动模式探究--以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发展脉络为例

  关键词:渐进式延迟退休; 公共政策; 公共利益;

  退休年龄是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中极其重要和最为人瞩目的因素, 1978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确定了通用的退休年龄标准, 即男年满60周岁, 女年满50周岁, 女干部年满55周岁;工作年限、连续工龄满10年, 因工致残, 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等情况可提前退休.随着人口老龄化危机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面临着空前的给付压力, 在所有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证养老保险基金安全性与保值增值的改革措施中, 最简便、收效最快的就是延长退休年龄.

  近年来政府积极推动延迟退休进入政策议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两年后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延退方案倾向于稳妥渐进式的节奏.延迟退休的政策建议从一提出便受到了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与讨论.

  围绕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乃至大多数公共政策制定过程角力的政治主体主要有政府、专家、公众三类.在推动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进入政策议程的过程中政府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包括组织课题组研究讨论, 释放决策气球探听舆情民意等.然而, 公众提出的最大质疑是认为推动延迟退休是相关政府部门推卸养老责任的行为.在决策过程中专家可能会为政府单方面的决策方案背书, 而人们对提出延迟退休的政策建议的专家的责难也主要是围绕其客观公正性展开.网络的匿名性也让民众在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意见容易陷入非理性的方式, 有些甚至是对相关专家的人格污辱, 更有甚者宣称要人肉搜索某个主张延迟退休的教授, 这已经接近违法的边缘了.另外只有少数利益受到相对较大影响的公民和团体才有参与的动机, 不能保证这些发声的公众代表能反映普遍的公共利益, 同时也需要公共部门针对少数人的特殊利益而进行补充设计.

  高质量的公共政策需要体现三个基本的价值属性:权威性、公共性和合理性.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之所以面临广泛的争议讨论, 在于它在这三个维度均存在不足.首先在"权威性"上, 政府主张延迟退休带来了对政府是否在推卸养老责任的质疑;其次在公共性上, 各种民意调查无一例外地显示了绝大多数受访民众对延迟退休持否定态度;最后在合理性上, 即使在专家群体内部, 关于在当前中国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仍然存在争议.

  "决策气球"是指政府部门在考虑某项政策是否出台、如何制定时利用媒体等途径听取公众民意的方法.通过事件脉络的梳理可以看出, 关于退休年龄的讨论先是在2004年经过相关官员学者的提出延迟退休, 在2008年再次提及并涉及到具体可能的延迟退休方案, 之后引发了很大规模的学术争鸣和网络反响, 最终换成了相对温和的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 这可以看作是各方政治主体相互妥协的结果, 也能体现公众意见能够影响决策.目前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问题, 公众对早期政策出台的反对意见明显多于赞成意见, 因此为了保证政策出台后的顺利执行, 必须对政策进行修改以增加与公众达成共识的基础, 否则即使强制推行, 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政策制定过程需要政府、专家、公众三方协调互动.我国体制环境的影响以及传统政策路径的特点决定了官员在政策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 而专家与公众在政策过程中很难寻求利益表达的渠道与机制.随着国内整体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变迁, 公民意识不断觉醒, 对于高公众接受度与高专业技术要求的政策类型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在政策过程中吸纳专家与公众的参与.

  具体的,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 对于与公众利益关联度高且对专业技术性要求也高的社会问题, 政府应当在综合分析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 协调与平衡公众间的诉求差异.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专家的任务一方面是向官员提供政策建议, 另一方面则是面向公众进行政策宣贯、解读.对于公众, 比较具有操作性的是公众对决策主体的政策立项进行监督, 通过监督权、建议权的行使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需要注意的是在表达利益诉求时保持理性, 否则一些偏激的甚至涉及人格侮辱的言论容易招致其他政策主体的反感.

  因为延迟退休这个议题本身的敏感性, 从决策气球的释放到十八大五中全会决定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整个过程一直充满着误解与争论.政府、专家、公众在这个过程中都充分地参与进来, 从中也可以总结出公共政策制定的经验得失.如果用衡量公共政策质量的权威性、公共性和合理性三个指标判断, 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制定过程并不完美, 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公众的接受度不高, 政府、专家、公众之间还未能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 因此如何保证政策出台之后的宣贯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而使得政策得到顺利的执行, 需要有关部门继续进行追踪.

  参考文献

  [1]金刚.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 2010 (2) :32-33.
  [2]王锡锌.公共决策中的大众、专家与政府以中国价格决策听证制度为个案的研究视角[J].中外法学, 2006 (4) :478.
  [3]朱伟.政策制定过程中官员、专家与公众的互动模式研究一一基于政策"类型一一过程"的分析框架[D].南京大学, 2015.
  [4]孙旭培吴麟.施放"决策气球"与公共政策制定[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6 (6) :9.
  [5]孙发锋.政府回应:发挥中国公民社会政策影响力的关键环节[J].广西社会科学, 2010 (5) :121-122.

      点击查看更多:公共政策概论论文

原文出处:刘一钊.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专家、公众互动模式探究——以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发展脉络为例[J].经贸实践,2018(03):54.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