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旅游经济学论文

桂西资源富集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的实践模式

来源:经营与管理 作者:刘又堂
发布于:2014-11-28 共5539字
论文摘要

  旅游城镇化是当今经济社会中极其普遍的一种现象,将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推动两者之间融合发展。一方面,城镇化建设需要完整的产业体系做支撑,旅游作为城镇化的动力产业之一,能够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另一方面,提高城镇化水平和改善城镇化质量,能够为旅游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和社会环境,进而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桂西资源富集区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但旅游资源却得天独厚。如果将旅游资源开发融入城镇化建设中,两者之间就能实现良性互动,从而开辟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

  桂西资源富集区的特殊内涵

  1“.两区一带”战略的最终确定

  2009 年 12 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 号)文件出台,将广西划分为北部湾经济区、桂西资源富集区、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这就是“两区一带”战略的最初构想。它是从完善沿海、沿边、沿江战略布局的高度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为广西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而描绘的崭新蓝图。因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立即贯彻落实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着手制定并抓紧实施包括北部湾经济区、桂西资源富集区和西江经济带在内的“两区一带”发展战略。

  “两区一带”战略的确定和实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广西沿海、沿边、沿江的特殊区位条件和资源富集优势,在临海通道的北部湾地区、资源富集的桂西地区和连接粤港澳的桂东地区等三大地区同时发力,试图通过打造三大经济板块,形成江海联动、陆海联动和沿边开放开发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实现“将广西建设成为西部经济强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中国沿海经济增长新一极”的宏观目标。因此,从长远观点来看,“两区一带”战略是指导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改变广西落后状况,实现广西跨越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2.桂西资源富集区开发的主要内容

  桂西资源富集区作为广西“两区一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桂西资源富集区是指位于广西西部的河池、百色、崇左三个地级市,共辖 25 个县、3 个区、2 个县级市,总面积 8.71 万 km2,占广西全部国土面积的 37.83%,人口为1016.59 万人,占广西总人口的 19.72%。桂西资源富集区集少数民族聚居区、连片贫困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大石山区、水库库区于一体,具有资源富集、生态脆弱、沿边开放、扶贫开发、西南出海通道支撑点等明显区域性特征。

  2012 年 3 月,在国务院批复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桂西等 8 个资源富集区集约发展,形成国家重要资源深加工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重要战略接续区。2012 年 4 月,广西“发改委”完成《桂西资源富集区发展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目前正在组织实施。旅游资源是桂西资源富集区十分重要的特色资源,数量种类多,质量品位高。自然山水、民俗文化、红色经典、边关风情等有机融合,空间组合好,集聚效应强,具有奇特性、原真性和神秘性等突出特点,在国内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性,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较好的市场前景。因此,将旅游资源的天然禀赋优势尽快转变成产业发展优势,是实现桂西富集资源高效利用的根本途径。

  旅游城镇化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推广

  1.旅游城镇化的理论观点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及城镇不断发展完善的演变过程,主要表现为生产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动态变化,它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公共管理水平、社会组织程度的重要标志,反映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人口集聚、产业融合、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等社会经济现象。旅游城镇化是相对于工业城镇化而言的,是通过旅游资源开发而引起的城镇化现象,或是以旅游产业为主要动力来推进城镇化的动态过程。旅游城镇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尤以旅游资源富集区的旅游城镇化最为突出。目前,国内外关于旅游城镇化的研究仍然处在探索阶段,研究内容不断增加,研究范围持续扩大。但是,若将旅游城镇化研究成果加以分析、概括和总结,就会发现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与工业城镇化相对应,强调由于旅游开发所引起的城市规模扩大和农业人口转移现象,具体包括旅游景区景点城镇化以及旅游区城镇化。

  第二种观点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旅游城镇,城镇作为旅游目的地吸引着大量游客,旅游发展在促进城镇规模扩大方面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某些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第三种观点着重分析不当旅游规划和开发导致旅游区或景区景点城镇化的结果,目的在于揭示旅游城镇化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从桂西资源富集区的旅游城镇化发展来看,第一种观点更加切合客观实际。因此,本文研究桂西资源富集区旅游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以旅游资源为依托,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桂西旅游经济发展,形成旅游增长极,进而带动人口集聚、产业融合、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

  2.旅游城镇化的实践推广

  尽管旅游城镇化早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展,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自然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法律制度、思想意识形态、社会文化背景、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因此对旅游城镇化发展的实践模式和路径选择也不尽相同。我国在旅游城镇化发展的实践推广方面,首先是从云南省逐渐铺展开的。

  2005 年,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旅游小城镇战略,并提出在全省范围内试点建设 60 个旅游小城镇的战略目标。2006 年,全国旅游小城镇发展工作会议在云南省召开,会议重点介绍和推广了云南省将“旅游开发和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的典型经验。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加快旅游小城镇建设、推动旅游城镇化发展是云南旅游实现“二次创业”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在这次会议上,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要求各地认真学习和全面推广云南省旅游城镇化发展的成功做法,加快推动不同地区的旅游城镇化建设,积极探索新型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和实践模式。此后,旅游城镇化实践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起来,特别是张家界、九寨沟、黄山等旅游资源富集地区,旅游城镇化工作搞得特别有声有色,从而使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得到极大提升。由此可见,推动旅游城镇化发展,不仅可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顺利完成旅游发展的“二次创业”,而且能为不同地区的特色城镇化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思维理念和实践模式。

  桂西资源富集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的实践模式

  通过分析桂西资源富集区的特殊内涵、旅游城镇化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然后结合桂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状,在充分尊重《桂西资源富集区发展规划》的前提下,笔者认为,桂西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可归纳为五种:

  1.风景园林型

  主要指自然景观组合好,人为破坏程度小,交通条件优越,借景空间广阔,气候舒适,景色宜人,具有较高旅游开发利用价值的山水城镇。在推动桂西旅游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景兴城、以城带乡”的发展战略和“旅游牵头、全面拉动”的运作模式,将旅游产业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关联带动作用。同时,需要广泛协调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有效保护风景资源和旅游环境,深度开发风景园林型旅游产品。在充分尊重自然景观特色的基础上,以大手笔勾画人工园林景观,将科技、文化和艺术有机地融合在城镇化建设中,努力做到绿地面积规划和园林景观建设齐头并举,实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相得益彰”的城镇化格局。比如,桂西三市喀斯特地貌景观发育较典型、红水河流域山水景观较突出的广大地区,都可采取风景园林型这一模式,规划并推动城镇化建设,通过旅游开发提高城镇化质量。

  2.生态环保型

  尽管桂西森林资源丰富,拥有为数众多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是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尤其是桂西盘阳河流域,由于自然生态本底良好,形成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但是,从总体上看,桂西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是滇桂黔石漠化防治的核心地带,石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突出。特别是有色金属开采技术落后,管理方式粗放,副产品和废弃物不能有效利用,加上环保监管措施不力,偷排、漏排、超排现象屡禁不止,重金属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导致土壤、水体、植被景观等遭受破坏。因此,在推动桂西旅游城镇化过程中,既要非常重视桂西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现实状况,克服旅游开发带动城镇化建设中的各种短视行为,又要特别关注桂西工业化进程中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加强生态环保建设。基于以上分析,生态环保型应成为桂西旅游城镇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发展模式。

  3.历史文化型

  历史文物古迹既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又是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加快对桂西不同类型历史文物古迹的旅游开发,对推动桂西旅游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桂西三市的许多历史文物古迹都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比如,崇左市辖区内的宁明岩画、连城要塞遗址主体部分、凭祥镇南关大捷遗址、龙州红八军军部旧址等;百色市辖区内的粤东会馆、田阳布洛陀遗址、百色起义纪念馆、红七军军部旧址等;河池市辖区内的铜鼓文化、壮族歌仙刘三姐故乡、东兰革命烈士陵园、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等。这些文物古迹都是不可复制的历史瑰宝,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特别是革命遗址和红色经典所传承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社会效应远比经济价值高。因此,全面认识桂西各类文物古迹的基本特点,正确评估旅游开发价值,在做到科学保护的前提下,将其融入不同旅游线路的设计中,能够加快推动桂西旅游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

  4.民俗风情型

  桂西地区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分布着壮、瑶、侗、苗、彝、回、满、水、京、仫佬、土家、毛南等十多个少数民族。根据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桂西少数民族人口达 753.20 万人,占桂西三市总人口(1016.59 万人)的 74.08%。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能对旅游消费者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各种类型的民族生活习俗、民族节庆活动、民族工艺美术、民族村寨建筑等均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利用价值。如果将这些资源作为旅游吸引物加以合理开发利用,不仅能够让游客领略到桂西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和古朴浓郁的传统文化,而且有利于提高桂西少数民族居民的思想开放意识,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摆脱贫穷落后面貌。因此,应充分发挥桂西少数民族文化的比较优势,将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三位一体、互动发展,在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同时,带动城镇化质量的全面提高。

  5.边关商贸型

  桂西的百色和崇左两市与越南接壤,陆路边境线上千公里。在这漫长的边境线上,拥有界牌、国门、海关、边贸场所等标志性景观。因此,在推动桂西边境地区的旅游城镇化过程中,需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边境口岸建设。通过标志性景观和旅游形象工程,强化边境口岸的个性和特色,提高边境口岸的服务水平,力争把凭祥、龙州、靖西等重点口岸培育成沿边开放合作的桥头堡。

  第二,搞好边境旅游开发。积极争取优惠的通关政策,推动中越边境旅游合作,加强边寨村落、异国风貌等人文景观建设,重点推出边境跨界旅游产品。

  第三,推动边境贸易发展。以凭祥综合保税区、中越凭祥—同登和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口岸经济区为重要载体,大力发展与越南等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加快形成沿边开放经济带,为边境地区城镇化建设提供经济支撑。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增强边境旅游的吸引力,推动边境地区的旅游城镇化。

  结 论

  旅游城镇化是由旅游驱动的城镇化现象,是通过旅游开发推动城镇化的动态过程。旅游资源是桂西地区特别突出的富集资源,境内山清水秀、河谷纵横、民俗文化丰富、历史古迹众多,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因此,将旅游资源开发融入桂西城镇化建设中,不仅可提高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而且能够加快推动桂西城镇化建设进程,为桂西旅游资源开发和城镇化建设提供一种全新的思维理念和实践模式,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形成广泛的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王红,宋颖聪.旅游城镇化的分析[J].经济问题,2009(10):126-128.
  [2]李柏文.国内外城镇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10(6):88-95.
  [3]杨方东,许慧.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08(22):82,87.
  [4]周少雄.试论旅游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互动关系[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2):55-58.
  [5]石龙.旅游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机制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493-497.
  [6]刘又堂.桂林旅游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40-43.
  [7]周荣英.加快桂西资源富集区开发与建设的主要途径研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5):82-85.
  [8]李立民,余阳“.两区一带”新格局中广西桂西资源富集区发展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2(3):20-24.
  [9]安钧鉴,胡宝清,蒋艳华,韩世静.浅析桂西资源富集区优势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7):112-114.
  [10]陈俊安.基于“点线模式”的桂西旅游资源开发空间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1(11):34-37.
  [11]司正家,陈访贤.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关系研究综述[J].新疆社科论坛,2007(6):18-21.
  [12]邱云志.少数民族区域旅游城镇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0):26-28.
  [13]张梦.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以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6(2):36-40.
  [14]杨懿,李柏文,班璇,王颖.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2010(2):105-108.
  [15]曾天雄,罗海云.乡村旅游与城镇化的互动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9-61.
  [16]唐文娟.旅游文化与和谐民族社区构建的有效整合[J].旅游纵览,2011(2):94-9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