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旅游经济学论文

广西恭城县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形式探讨

来源:特区经济 作者:宋书巧;阮付贤;覃玲
发布于:2014-07-07 共4577字
论文摘要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环境、乡村文化和特色农业生产活动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旅游者追求的是优良的环境质量、身心的放松和文化的差异,强调体验、参与,而非走马观花式的游览。 乡村旅游其本质上是一种深入的体验性、学习型和接受环境教育的旅游方式。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史不长,大部分存在着景点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文化内涵缺失等问题。 本文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例,探讨集新农村建设、特色农业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恭城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县城距桂林市 108km. 恭城地势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为河谷、平地、丘陵交错地带,全县面积 2149km2,其中山地和丘陵占 70%以上。 境内海拔 1000m 以上山峰有 318 座,最高山峰银殿山海拔 1885m.

  县内气候温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 19.7℃,年均降雨量 1437.7mm,年均无霜期 319 天。 恭城县辖 3 镇 6 乡 117 个村委会 5 个居委会 3 个社区,总人口 28.2 万人。 恭城境内有瑶、汉、壮、苗、侗、回等 12 个世居民族,其中瑶族人口 16.3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的 57.34%,是全国 10 个瑶族自治县之一。

  一、恭城县旅游地与周边旅游地的空间关系分析
  
  恭城县地处大桂林旅游圈的东南边缘地带,经 S201 省道(二级公路)和 G321 国道(高速公路)与阳朔县和桂林市相连。 桂林是世界著名旅游景区,依托桂林山水,近年来,桂林市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截止 2007 年,广西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34 家、省级示范点 115 家,其中桂林市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11 家,占广西的 1/3,省级示范点 20 家,占广西的 17.4%. 从桂林至阳朔是乡村旅游集中分布地带, 如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阳朔世外桃源、阳朔县历村生态旅游点、大圩毛洲岛绿色农庄旅游景区等。

  从旅游地空间布局的角度分析, 恭城县的乡村旅游处于桂林-阳朔旅游的“雨影区”. 阳朔县是中国旅游强县,第一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示范县,2011 年阳朔县接待游客 935.63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 38.6 亿元。 阳朔县的乡村旅游发展历史长、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农民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已形成了杨堤景区、兴坪景区、福利景区、高田景区、白沙景区、葡萄景区、县城七大乡村旅游区,形成了农家乐、田园观光、休闲度假、特色旅游相辅相成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目前阳朔有各类宾馆饭店 300多家,床位 17000 多个,旅游从业人员达 3 万人。

  笔者认为,要在桂林-阳朔旅游的“雨影区”谋发展,恭城县的乡村旅游应走一体化发展的模式,整合资源,强化优势,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与桂林---阳朔乡村旅游互利共生的格局。

  二、恭城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恭城县是传统的农业县,全国闻名的生态农业示范县,“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就是从恭城推广到全国各地。 恭城县旅游业起步较晚,2002 年之前,旅游业基本上不成规模,每年的游客数量徘徊在 20 万人左右,2003 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 恭城县的旅游业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游客数量达到了 50 万人以上,并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2011 年 12 月恭城县成为第二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目前,“春之花”(恭城文武庙-大岭山赏桃花),“夏之凉”(恭城文武庙-燕子山天仙生态草原徒步户外游),“秋之实”(恭城文武庙-红岩村或北洞源村游果海)3 条线路列入了桂林市 26 条乡村农业旅游精品线路。

  目前恭城县发展较好、比较上规模的乡村旅游点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红岩村和以在石山上种植桃树为特色的大岭山桃花园。 红岩村是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依靠月柿种植逐渐富裕起来的红岩村,在政府的引导下,分期分批盖起了 68 栋连排别墅式新居,开展了以“农家乐”和休闲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 2003 年起,政府每年出面组织的月柿节,更是提高了红岩村的知名度,推动了红岩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旅游收入占全村人均纯收入的 40%以上。

  大岭山屯地处喀斯特地区,山多耕地少,全屯 34 户 146 人,曾是恭城县有名的贫困屯。 1992 年开始,在屯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该屯的百姓开始在石山上种植红花桃。截止到 2011 年底全屯共开垦荒山种植红花桃 1400 多亩,人均水果面积达 10 亩,水果总产量 80 多万千克。 2004 年起,政府每年在大岭山屯举办桃花节, 推动了大岭山屯乡村旅游的发展, 该屯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 多元。

  三、恭城县优势乡村旅游资源
  
  1.休闲农业旅游资源
  恭城县是传统的农业县,尤以水果种植为特色,是中国椪柑之乡、月柿之乡。 2010 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 29205 公顷,水果产量 684177 吨, 人均有果 2292.24 千克, 远高于桂林市人均有果485.59 千克的平均水平 ,初步形 成了 “南柿 、北柚 、中柑 、西桃 ”的水果种植结构。 赏花、摘果已成为恭城县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 除此之外, 恭城县近年来大力发展竹鼠和娃娃鱼养殖,2011年竹鼠养殖户达 2000 多户, 存栏种鼠 14 万余只, 出栏 19.9 万只。 1996 年以来,恭城县在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先后获得了一系列荣誉称号,详见下表。

论文摘要

  2.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恭城县是全国十个瑶族自治县之一,境内有瑶、汉、壮、苗、侗、回等 12 个世居民族,其中瑶族人口 16.3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57.8%. 恭城县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截止到 2010 年,共有瑶族吹笙挞鼓舞、油茶制作工艺(恭城油茶)、瑶族羊角舞、瑶族婚俗、瑶族婆王节、恭城关帝庙会、瑶族盘王节等 7 项民族文化列入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恭城县每年均举办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如每三年举办一届的婆王节,至今已举办了 11 届;一年一小祭、三年一大祭的恭城关帝庙会是广西最隆重、最壮观的庙会活动;每年均举办的瑶族盘王节以及在三江乡三江村石口村每年举行的花炮旅游文化节等。 这些节庆活动弘扬了民族文化,并进一步带到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容和形式。
  
  3.富裕生态家园与新农村建设旅游资源
  恭城县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是全国闻名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全国绿化先进集体。从 2001 年开始,该县正式开始进行 “富裕生态家园” 新村建设试点工作, 截止到2011 年已完成了黄岭、社山、大岭山、牛厄、红岩 、横山等 20 多个示范点的建设。经过努力,每个示范村都建成了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农村。

  黄岭屯素有“中国沼气第一村”,开创了全国第一个以沼气为纽带,带动农村庭院经济全面发展的典范,创建了全国闻名的“养殖---沼气---种植”的生态农业模式---“恭城模式”. 村内设有沼气建设博物馆,全面展示了沼气从 20 世纪 70 年代的第一代沼气池到如今的第五代沼气池的发展历程。目前全村建有沼气池146 座,入户率达 100%. 沼气池的建设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面貌,粪便、厨余垃圾等能用于沼气发酵的垃圾全部进入沼气池,塑料等可回收的垃圾全部回收了,村里基本上没有生活垃圾,村庄干净整洁。沼液、沼渣用于水果种植,水果产量高,品质好,且节约了大量农药、化肥成本。 全村种植水果 41.87 公顷,水果年总产量2074 吨,人均有果 3.8 吨。 仅水果一项,人均年产值可达 8000 元左右, 扣除少量农药和化肥等的投入, 人均收入可达 7000 元左右。富裕起来的黄岭村自 2007 年开始新农村建设试点,全村按桂北民居“小青瓦、花格窗、吊脚楼、白粉墙”的风格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并同步开展体育文化设施、人畜饮水工程等公益设施建设,践行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发展模式,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恭城县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探讨
  
  从前面的分析可看出,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景点规模小且布局分散,各个景点提供的旅游产品相似,更加上处于桂林-阳朔旅游的“雨影区”,因此,客源市场受到较大的限制,游客主要为县域内和周边县份的居民。要做大做强恭城县的乡村旅游业就必须整合旅游资源,突出旅游产品异质性特色,打造高品位的旅游产品。

  1.把 休 闲 农 业 、民 族 文 化 和 新 农 村 建设 融 为 一体 ,打 造 精 品乡村旅游点
  笔者认为,恭城县乡村旅游开发的核心地带应为以县城为中心的 1 小时车程圈内的区域。目前地处县城 1 小时车程圈内的红岩、大岭山、黄岭、北洞源等村屯的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并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以农家乐和农业观光为主的乡村旅游。但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恭城县已开发的乡村旅游点普遍存在旅游产品少、季节性强的问题。 旅游产品以观花、摘果为主,旅游季节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如大岭山春天的桃花、红岩村秋天的月柿等。

  为此,笔者认为,恭城县的乡村旅游应进一步突出文化内涵,将油茶制作、 民族歌舞展演等特色文化融入到日常旅游活动中,建议由县旅游管理部门牵头,成立民族文化展演团体,在精品乡村旅游点巡回展演,并培训当地的村民参与,并逐步使他们成为展演的主体;在乡村旅游点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尤其是有机果蔬,并允许游客参与生产、采摘和购买;从满足游客需求和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双重角度, 进一步加强乡村旅游点基础设施建设,如村内道路、路灯、污水处理和垃圾回收系统等。

  2.成立恭城县乡村旅游合作社,统筹协调各乡村旅游点 的 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提高组织化程度。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市场主体的散、小、弱、差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有限的资源难以集中使用,并且带来了公共资源滥用、同质化发展和恶性竞争等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一些旅游专业合作社或类似组织,山东省还在全省范围内对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推广。 山东省旅游局在 2010 年7 月 20-21 日召开的全省乡村旅游会议上指出,乡村旅游合作社作为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的合作互动组织,符合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实际,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首选形式,并要求各市要把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和突破点。 胡敏认为,今后乡村旅游的发展极有可能主要由规范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包括“农家乐”协会和“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它们都属于准市场(企业)性质的专业合作组织。

  目前, 恭城县一些乡村旅游点成立了旅游协会, 如红岩村2004 年就成立了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农家乐旅 游协会 ,但这些协会只负责协调本村的旅游开发与管理,无法开展村与村之间的旅游协调与合作。为此,笔者建议,在县旅游管理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下,成立恭城县乡村旅游合作社,各个乡村旅游点的从业者自愿加入。由乡村旅游合作社统筹协调全县各乡村旅游点的旅游活动,包括民俗展演、旅游线路、各旅游点特色活动的安排以及人员培训等。

  
  参考文献:

  [1]宋书巧,张建勇,屠爽爽。广西乡村旅游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9-10.
  [2]张岩,王立人。挖掘乡村文化 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J].农业经济,2008,28(12):70-71.
  [3]李星群。基于旅游者需求的乡村旅游住宿类型研究---以阳朔为例[J].旅游论坛,2011,4(2):82-86.
  [4]陈义军,唐福赛。恭城瑶族自治县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A].2011 年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
  [5]潘顺安,张艾,张伟强。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旅游发展问题探讨-以广西红岩村和那生村为例 [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1):8-11.
  [6]宋子千。旅游专业合作社可有大作为。中国旅游报,2010-7-26(2)。
  [7]张雪。山东力推乡村旅游合作社[N].中国旅游报,2010-7-26(2)。
  [8]胡敏。我国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和转型---兼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升级[J].旅游学刊,2009,24(2):70-7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