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旅游经济学论文

构建岭南名镇名村的旅游模式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 作者:练伟雄
发布于:2014-06-16 共5098字


论文摘要
  广东博罗县自然风光秀丽迷人,人文景观瑰丽神奇,历史文化独特深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创建广东省岭南名镇名村示范县,对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休闲幸福城乡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一、打造岭南名镇名村的优势和条件

  优越的区位、交通和良好的人文、生态等优势和条件,为扫‘造岭南名镇名村奠定坚实的摧础。

  1、区位交通优势。广东省博罗县位于珠三角东部,东江中下游北岸,南接深圳,西邻广州、东莞,毗邻港澳,是深、莞、惠经济圈’歹珠三角中心城市广州的爪要交接点,地理区位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惠河、广河高速公路,正在建设的从莞、仁深裔速公路,以及324国道、205国道、京九铁路和广深铁路纵贯全县,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已融入到了珠只角经济生活1小时圈内。全县总而积 2858平方公爪,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四季宜人,岭南气息浓厚,民风淳朴,具有打造岭南名镇名村的地缘优势。

  2、人文历史优势。博罗是岭南文明古县之一,从秦始皇33年建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博罗是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及潮汕文化等多种文化交融地,先民们推进了这片土地的文明发展,留下了数量众多的各类历史遗址、文物和古村落,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缚委古国遗址等一批名胜古迹,“南粤乔家大院”龙华古村落等一批广东省古村落和古民居,这些都具有非常高的史料研究、文物保护以及旅游开发等价值,具有打造名镇名村的独特优势。道教等历史文化悠久,东晋时期着名的道学家、养生家和医学家葛洪大师,在罗浮山建寺筑庙,修道炼丹,着书立说,留下了《抱朴子》、《神仙传》等许多科普着作,极具科考价值。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多次到博罗游历,并留下了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千古佳句。博罗是革命老区,在中国近代史上,这里曾孕育出李源等一批英雄豪杰;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烈士,周恩来曾在这里指挥东征,东江纵队在这里开创了华南抗日根据地,境内罗浮山是中共广东省临委机关和东江纵队司令部所在地。

  承载着厚重文化积淀的博罗走到今天,客家文化、南粤文化、宗教文化和红色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辉映,文化与旅游在这里十分融洽地合为一体。

  二、打造岭南名镇名村的重要愈义

  名镇名村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3年以来,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已公布了5批共35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这些名镇名村经过不断的建设和发展,有力带动了农家乐、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成为镇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培育地方特色产业、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人的重要途径;成为展示乡村传统特色、增强人民群众对民俗文化和民间风情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满足社会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场所。结合博罗实际,打造岭南名镇名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1、打造岭南名镇名村是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休闲幸福城乡的有力支撑。名镇名村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异大的需要,同时也是民心工程建设的需要。博罗自古是岭南名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乡镇散落着众多的具有岭南特色的古镇、古村落和古民居。再加上博罗县丰富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名山靓水,以及优美的田园风光,打造岭南名镇名村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在国内一些地方,坚持因地制宜、特色优先的名镇名村建设之路,已取得较大的成效。因此,结合博罗实际,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名镇、名村、示范村,可以实现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项目,进一步优化基层公共资源配置,促进精神文明和卫生城镇建设,最终实现各创建点“景观建设乡土化,公共服务城市化”,让广大农民群众住在农村,享受城镇化的生活质量,提升农民群众健康水平,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休闲幸福城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2、打造岭南名镇名村是推动镇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岭南名镇名村建设,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需要,也是地方党委政府在实际工作中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平台和载体。不管是己经列人名镇名村规划和建设的长宁镇、横河镇,田牌村、铁场村、官山村、西群村和嶂背村等,还是正在申报的湖镇镇、五村古村落等,这些镇村,都是经过长期的孕育、发展而成的,它们既是农村文化的载体,又是历史演变的见证,真实记录了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因此,将这些镇村进行规划、开发、利用和打造,将自然资源、农田水利、绿色生态、乡土物产、历史文化等等紧密结合起来,结合旅游开发共同推进,将其真实、完整地呈现给世人、传承给后世,真正实现文化遗产惠及当地民众,促进经济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村民从名镇名村建设中享受到经济收益,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从前期的工作推进来看,名镇名村建设工作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认同和支持。

  3、打造岭南名镇名村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助推器。乡村旅游迎合了当今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大趋势。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至少已有1万个村约300万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致富,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有力助推器。因此,要把旅游产业作为名镇名村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以罗浮山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度假、现代农业观光为核心功能,以试点先行带动全局,紧密结合“大罗浮旅游圈”建设,建成具有独特魅力的新农村乐园和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生态休闲旅游名镇名村,使名镇名村建设有机融人宏观经济布局、与旅游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总之,精心打造一批具有博罗特色和岭南风情、知名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名镇名村,形成具有良好产业基础、浓厚人文氛围、鲜明岭南特色的宜居镇村风貌,必将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大发展、大繁荣。

  三、打造岭南名镇名村,擦亮乡村旅游名牌

  宜游宜休闲是幸福博罗经济发展的绿色之路。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是打造宜游宜休闲的基础,宜游宜休闲是宜居宜业的进一步发展。宜游宜休闲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建设更高标准的宜居宜业城乡环境。要通过精心打造一批“形、色、香、味”俱全,特色鲜明、亮点突出、风格浓厚和宜居、宜业、宜游、宜休闲名镇名村,促进乡丰寸旅游大发展。

  1,突出博罗特色,彰显岭南风格。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倘若一个地方的建设能够结合当地实际,并且“处处有文化、处处有故事、处处是景点”,无疑是成功的。打造岭南名镇名村也是如此。一是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名镇名村。以规划为根基,以山水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撑,以生态为根本,以文化为灵魂,以发掘资源察赋、打造特色镇村为路径,充分听取建筑专家、文化专家的建议和意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力争实现打造一个点、带动一条线、辐射一大片。在文化塑造上,把突出自然生态特色、注重岭南建筑风格、彰显多元化文化贯穿规划建设全过程;在景观打造上,把“横河瀑布、锦绣香江田园风光、罗浮山水风光、白马皇廷仙境”等各景点连接成一条旅游线路,组合成大新的旅游名片,努力将长宁镇建设成富有岭南文化风韵的“罗浮门户·岭南名镇”、横河镇打造成具有岭南田园山水风光的“罗浮后花园·生态休闲旅游小镇”和一批具有岭南建筑风格、文化韵味和地方特色的名镇名村,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广大村民幸福指数。

  二是走多元化发展之路,避免“村村一面”和“山寨版村庄”的现象。注重抓住特色、地域优势,做到院落布局、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建筑材料等方面与周边的建筑群体相协调、相呼应,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握手楼”、“接吻楼”和“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状况。同时,结合绿道网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尽快建立起名镇名村旅游经济及新的旅游黄金线路,促进旅游经济和原建筑原风俗原生态原文化保护良哇互动,共同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2、突出原始风貌,彰显古朴气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发生很大变化,一些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受到很大的冲击。在建设和塑造名镇名村过程中,做好名镇名村的内涵本色保护,保持好建筑风格、建筑“原始、原态”的“地道”味尤为重要。

  一是要有长远的规划。以历史的情怀、超前的眼光、持之以恒的决心,科学规划和选址,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宜休闲来打造,与镇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一起来部署,协调发展。绝不能单纯“求新求洋”,全部推倒重来,绝不能搞统一标准而片面追求城市化现代化,大兴土木,甚至为了漂亮破坏和谐的人文环境,要建设人与村庄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美景。二是切实做到“四个保护”.在“名”字上下工夫,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的特色、丰富的内涵。同时,切实做到“四个保护”:保护地域特色和传统特色,保护自然村落和传统民居,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文艺,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原村落、原建筑、原生态、原民俗。特别是要加强对古村落的保护利用。古村落是岭南文化的结晶,是先民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传承下来的文明载体和智慧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古村落的保护要与当前名镇名村建设结合起来,有效保护古民居和古民俗,注重特色,建立起传承古村落历史文化的示范村,既突出“名村”建设,又推进镇村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村级经济。同时,要提升村民和公众保护古村落的自觉性,发挥村民在古村落保护中的主体作用,古村落的保护可以采取“认养”等方式,增强古村落的魅力和生命力,找回那种“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诗意景象。

  3、突出文化韵味,做活文化产业。“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是没有灵魂的旅游。因此,名镇名村建设要注重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结合起来,逐渐开辟出一个居旅结合的“新农村乐园”.一是深人挖掘本地特色文化,打造岭南文化名镇名村。大力发掘以“黄大仙”为代表的传说文化,并争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造黄大仙品牌。加强对缚娄古国和道教养生文化的挖掘、提炼、包装和文物的搜集整理、加工等工作,通过举办一系列具有地方浓郁特色的葛洪道教养生、荔枝旅游等文化节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品尝和游玩,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大力开发横河舍族歌舞等地方风情、本土文化、农耕习俗和民俗文艺特色资源,开发中要坚持以土为本,尽量保持原貌,产品要带有浓郁的乡土信息,形成独特亮点,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精心打造出极富地方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文化内涵。二是正确处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严格保护古民居和古民俗文化。在名镇名村建设中,要深人挖掘古村落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提高对古村落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的认识,让传统的优秀文化与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结合起来,让优秀民间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代代流传。同时,充分利用集市庙会、节庆活动、民俗表演等活动,给名镇名村注人文化内涵。三是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名镇名村保护开发,变静态保护为活态保护。树立“社会投人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的理念。可以采取股份制开发、吸引乡贤反哺、与省市重点项目结合等方式,争取各方面的资金。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热心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名镇名村的开发与保护。在尽量保留古建筑文化气息的同时,融人时代元素,引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与优化民居的内部设施,以适应当代人对生活的需求,适应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同时,适度发展生态和乡村古文化旅游,走出一条以生态历史文化为特色的发展之路。

  4、突出生态特色,做足山水文章。“涧中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诗人王维笔下描绘的是一个极其幽静的原生态环境,令人神往。因此,打造岭南名镇名村要做大做足山水的文章,要以发展生态旅游、山水旅游和休闲旅游为重心,结合秀美的青山绿水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将旅游活动、生态保护、山水文化“三位一体”的高品位、高格调的旅游串联起来,打造旅游新名片。一是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打造休闲养生度假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品牌。已经列人首批名镇名村建设的长宁锦绣香江、横河舍族风情园、公庄秋枫寨、罗阳田牌生态园,都有名山靓水,都处在大罗浮旅游圈。“岭南第一山”-罗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象头山,森林攫盖率和绿化率都超过52.1%和89 . 8%,生态资源优势突出。负氧离子含遥较高,仅罗浮山和象头山,负离子浓度超过10万个/立方厘米的就有十几处,黄仙古洞游览区更是高达14.5万个/立方厘米,在广东省乃至全国来说也是比较罕见的,独特的自然生态,无疑是打造“休闲养生度假”的理想地方。长宁镇、横河镇有成片连片的优质农田,农业生态资源也颇为丰富,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前景广阔,有优质荔枝、批把、青梅、花卉、黄尾鱼等10多个特色农业品牌,打造农家乐美食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得天独厚,前景广阔。二是用好山中景,绘好水中画,做足“山”和“水”两大文章。横河镇区内两岸青山翠竹,山环水绕,如诗如画,极富南国田园风光气息。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打造小游艇游、水上乐园、生态竹排游,修建流水游泳池、观光码头、儿童亲水游乐场等设施,凸显横河山水的秀美。同时,还可以通过挖掘舍族农家风情,打造农家乐、山歌对唱等吸引游客,打造婚纱摄影基地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