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制教育论文

农村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现状研究

来源:教育现代化 作者:张丽丽
发布于:2020-03-17 共3752字

  法治教育论文(前沿范文8篇)之七篇

  摘要:据统计,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率较高,犯罪预防形势严峻,需要进一步重视。农村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水平与农村教育总体水平密切相关。解决农村未成年人法律教育问题,应从农村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和家庭入手,建立全方位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体系。

  关键词:法治教育,农村,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家庭

法治教育论文

  2016年6月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大纲》提出当前青少年法治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法治教育定位不够准确;法治教育方法有待创新;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网络仍未形成;师资、教育资源的保障体系有待健全等。青少年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其法治意识的提高对法治社会的全面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农村(含镇)人口占比为69.71%,而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全国法院新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农村地区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比82.06%。[1]表明农村地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形势相对严峻,需重视农村中小学生的法治教育。

  一 农村学校法治教育

  (一) 重视法治教育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着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与传统的品德教育有本质的区别,必须被信仰和追求。尤其未成年人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和权威性,让未成年学生准确定位法律的重要程度和必要程度。2017年,教育部应《大纲》的规定编写《道德与法治》教材,全国各地教育部门也开始设置固定的学习课时,这是法治的重要性体现。农村中小学校也应按照《大纲》要求,设置单独的法治课程,不再将法治教育依附于德育。[2]

  (二) 培养法治精神

  法治不只是一套原则和规范,法律和法治是治国方针和解决各类纠纷的机制,有效地保护着每个人的合法权益,也规定了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其蕴含了公平意识、权力意识、责任意识和程序意识等法治精神。有目的地培养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对于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奠基性的作用。例如,在日本,一个人从进入幼儿园就开始对法治精神的启蒙。例如吃饭时会让年长一点的小孩帮助老师去为年幼孩子分发食物,养成相互关心的义务观。[3]日常教育中将法治精神融入日常的教学环节和活动细节中,可以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法治素养。

  (三) 创新教育方法

  学校法治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避免“运动式”或“形式化”的教育方式,[4]法治的基础在于社会生活本身,真实的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和环节之中,法治教育就是要让法治真正被接纳、被理解、被正确运用。法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情境式教学方法,加深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程度,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可以尝试案例剖析、自创情景剧、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总之,农村学校应根据学生及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育方法。

  二 加强农村教师法治教育素养

  农村学校需要有情怀、有责任心、有能力的管理者,管理者的法治观念及素养是一个学校成功推行法治教育的关键。教师的法治态度、法律知识、法治教育的方法则直接关系到学校法治教育的水平。[5]

  (一) 国家培训计划

  教育部已将法治教育纳入国培计划之中,并提出要通过国家和地方分级培训的方式确保全体教师接受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法治培训,同时应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对政策的积极推进和落实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提升法律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 建立教师法治学习平台

  相关部门应当有效利用当前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背景,建立教师法治学习平台,适时将法治学习资料上传至平台,学习资料可以是法律的国内外发展史、法治精神提炼、宪法及其他法律的深层解析、现实案例剖析、成功教学方法及教学素材分享等。农村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不断丰富自身的法治素养,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互动,交流教学经验,不断精进教学技能,改善教学效果。

  (三) 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从事法治教育的教师,应当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增加自身的法律和法治知识,持续改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个体法治素养的提升,从而推动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应当围绕教育教学过程,通过自主判断和深思,采用调查、观察、收集相关资料等方式解决自身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增进对法治教学的认识,扩展新教学方法的应用,从而有效促进和指导学生法治学习,也可以不断的归纳总结,进行法治教育方面的行动研究,发挥教师教育研究的优势。

  三 加强农村未成年学生法治教育

  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目的是使未成年人在成年以前能够独立按照法律思维思考,掌握社会民主管理能力,依法独立行使自己应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6]

  (一) 分阶段法治教育

  作为整体的个人从生命的起点到终点的全部人生的发展过程是身心两个方面都在整体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发展过程总是从一个比较简单的结构向一个更复杂的结构的过渡。[7]青少年的发展是身心发展最显着的阶段,这种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就要求教育工作必须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具体到抽象。

  法治教育也应结合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分阶段进行不同深度的教育。《大纲》中就提到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阶段目标。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国家观念、规则观、诚信观以及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中阶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中,以及参与社会生活应当具备的法律常识,进一步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义务相统一观念、程序思维,初步建立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识别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高中阶段,使学生全面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制度、法律常识,强化守法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牢固权利义务观念,初步具备参与法治实践的能力。教育方法应当结合阶段目标及阶段身心特征,如小学阶段主要是以生动案例的形式开展,学习内容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没有形成稳定的性格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情绪缺乏稳定性,做事情缺乏反复思考,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是未成年人犯罪高发的年龄段,应该加大法治教育的强度,让其了解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

  (二) 关注特殊家庭未成年人

  据统计,来自流动家庭、离异家庭、留守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排名前五,特殊家庭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值得关注。

  在农村,很多父母外出打工,或者平时不重视对孩子有意识的教育,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现象较为严重。这些孩子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和指导,易形成不良品质,未成年人家庭应给予子女教育足够的重视,增加有效陪伴。

  特殊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成长中很多困惑没有人解答,缺乏该有的安全感。学校则不仅要对这些孩子进行同等的法治教育,还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对他们成长中的困惑给予解答,尽量弥补缺失的家庭教育。

  四 优化农村社会及家庭法治氛围

  农村普遍存在着法治教育体系不够健全、法律运行机制不够顺畅、传统人治文化的消极影响等问题。[8]未成年人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所处社会和家庭环境,无形中影响着未成年人法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一) 农村法治意识培养

  加强农村整体法治意识的培养,加强普法教育团队建设,建立健全的法治教育体系,要从农民的生活实际出发,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着重宣传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宪法、劳动合同法、婚姻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内容;健全农村立法、执法运行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健全农民自治制度,宣传依法治国理念。

  (二) 农村家庭法治意识培养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及家庭教育方式是影响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睦的家庭氛围对未成年人身心积极发展至关重要,有数据显示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等特殊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犯罪率比普通家庭高。因此,农村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重榜样教育和与孩子的有效陪伴,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温馨的家庭氛围。

  伴随物质生活的提高,有很多家长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过度溺爱孩子,以孩子为中心,当孩子言行出现问题时不能加以矫正,而是纵容。造成孩子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导致小错最终酿成大错。家长应自觉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了解法治精神,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将法律知识融入日常与孩子的相处之中,当孩子有法治方面困惑时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结论

  农村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是一项艰巨且必要的系统工程。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及家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校法治理念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土壤,教师法治素养及教学水平是保障,未成年学生是主体,社会与家庭是影响未成年人法治观念形成的环境因素。各部分应当各司其职,共同建立农村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体系,为未成年人成长保驾护航,为法治社会建设建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率统计数据[DB/OL].(2018-09-19).http://courtapp.chinacourt.org/fabu-xiangqing-119901.html.
  [2] 杨春芳,汪莉.中学生法制教育现状的反思——基于天津市200名中学生的调查[J].教学与管理,2013(16):37-39.
  [3] 汪蓓.日本青少年法治教育改革经验及其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9):92-94.
  [4] 张华.青少年法制教育:困境与转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34(03):1-7.

点击查看>>法治教育论文(前沿范文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原文出处:]张丽丽.新形势下的农村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9):237-238+24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