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制教育论文

进一步完善当代初中生法制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2-29 共605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初中生当前法制教育问题浅析
【导论】当代初中生的法制教育优化研究导论
【第一章 第二章】初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意义
【第三章】初中生法制教育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第四章】 进一步完善当代初中生法制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结语/参考文献】新时期初中生法制教育方案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四、进一步完善当代初中生法制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说到底出发点还是围绕人的全面发展。

  初中生法制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每个初中生个体实现社会化的转变,学会观察社会,学会思考现实问题,提高人生阅历、实践能力、生活体验和思想认识,适应现代化的法治社会。但是,就我国目前青少年道德与法制教育状况以及所做的 699 份初中学生问卷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为切实加强初中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初中生的法制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教育部门、司法机关、共青团、公、检、法等有关职能部门的联动关注和全力配合,全方位的"立体教育网络"不仅形成而且应坚不可摧,虽纵横交错但秩序井然、互促互进、运行流畅。

  (一)政府重视,是保障法制教育有效实施的先决条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问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青少年犯罪问题就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下发第 58 号文件《全党要重视解决青少年犯罪的问题》,《青少年法学》这门新的学科随之诞生。1991 年,全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号角吹响,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不仅需要全面保护,更需要未雨绸缪,做好预防,199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颁布实施。同年,随着"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写进宪法,法制教育也走进了学校教育中。2002 年,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共同制定实施《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7年中共中央、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颁布了《中小学法制教育知道纲要》,进一步明确指出了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任务。2013 年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等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总体要求、资源建设、经费保障、督导考核制度等,同时也对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中立德树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法制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各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司法行政、综治、共青团组织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放在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地位,加强对初中生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先成人后成才"的重要性,彻底转变应试教育的落后观念,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制定符合本区域实际情况的法制教育实施意见及科学的督导评估标准,统筹协调各部门建立法制教育大力宣传、协调管理、分工明确、有序开展、科学评价的长效管理体系。要加大法制教育的投入,财政上要有专项法制教育的拨款,专款要做到专用。法制教育的专项经费要用于组织编写法制教材资料、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培训法律业务骨干、推广先进经验等。同时,政府要积极鼓励、争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人士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献策、献力,形成全社会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支持,确保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能深入、持久地开展。真正将中央的政策文件及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全面提升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水平。

  (二)学校落实,是确保法制教育有效实施的决定性力量。

  1、加强重视,提高管理,完善学校法制教育体制。

  自高考恢复以来,升学便成为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敲门砖".家长对子女升学的期盼较以往有之过而无不及,一些学校顺应家长的片面需求,与国家政策背道而驰,过分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德育、体育及美育等素质的全面发展,也给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造成了很大阻力。学校应充分认识忽视法制教育给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带来的消极影响。学校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制教育实施方案和活动计划,设立法制教育专门机构,安排专人负责落实,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完整的学校法制教育体制,校长作为落实方案执行的第一责任人,全面统筹以确保学校法制教育成效。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1)提高教师法律素质。在我国,教师仍然处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但是就法制教育来说,教师既是国家普法的对象,又是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施者。因此,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关系到学校法制教育的效果。但是,由于学校和教师对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师自觉学法、讲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不高,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依法维权氛围不浓,甚至出现违法行为,像近期曝光的个别教师性侵学生案件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损坏了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也反映出提高教师法律素质的必要性。2013 年 10 月 21 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教师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规定"每位教师每年接受不少于 10 课时的法制培训".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政法部门和法学院校、法学研究机构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实施高校和法治工作部门人员互聘计划,重点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熟悉中国国情的高水平法学家和专家团队,建设高素质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兼职教师队伍。"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关于"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的重要思想。我认为在初中学校亦可参照此方式,学校的法制教育教师与基层司法部门工作人员探索实行双向交流机制,共同提高法律素质和法治实践能力。相信在教育部的统一要求规范下,广大教师队伍的法律素质将在"观念、能力、责任、教育"四方面得到极大的提高,对法制教育效果也将起到强大的助推作用。

  (2)发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渠道作用。目前,我国中小学初中阶段没有专门开设法制教育课程,也没有编写专门的法制教育教材,初中《思想品德》课仍然作为教师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保障课时是前提,高效课堂是关键,内容整合是手段。多年来,《思想品德》课被许多学校和老师划为"副科",经常被所谓的"主科"占用,导致学生的不重视、不用心。因此,思想品德课老师不应被这种错误观念蒙蔽,要充分认知学科的重要性,争取充足的课时,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发散思维、大胆讨论实际案例,运用多媒体、录像、实物等教学手段,以增强法制教育课堂的生动性和现实性,提高教学效果。

  (3)把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虽然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内容上分为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和国情教育四大版块,但是他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内容上有交叉,目的也趋向一致。自古以来,法律与道德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孔子提出"宽猛相济"到汉代的"阳为德,阴为刑"再到宋元明清时期一直延续的德法合治,都体现了法律和道德不可分割的关系。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也是道德的屏障,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不仅需要"良法",更需要"善治".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应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导向,将法制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道德更加深入人心,为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培养丰厚道德土壤。

  (4)加强法制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教育部长袁贵仁同志在《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一文中提出"制定学校法治教育工作规程,努力在所有课程教学和有关学习活动中渗透法治教育内容"的要求。

  首先,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至关重要。初中生正是性格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可塑性",教师的言语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都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夸美纽斯也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提高自身法律素质,规范言语态度,杜绝辱骂体罚等失范行为,就是对法制教育强有力的渗透。其次,各学科教学内容要注重法制教育内容的融合、渗透。除思想品德课外,语文、历史、社会等学科是进行法制教育内容的重要渠道,数学、化学等学科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适当渗透。如数学中的《多边形内角和》可以渗透交通法的内容,《增收节支》

  可以渗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内容等;化学中的《金属资源的利用保护》可渗透矿产资源法的内容,《碳和碳的化合物》可渗透环境保护法等的内容,《自然界的水》可渗透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内容。

  (5)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多年的教学实践反复的印证了一个真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法制教育的内容大多枯燥乏味、内容量大,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学生大多是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只为应付考试。传统的说教式教育,也过于呆板。探索寻求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创新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然要求。如让每一个学生说出一条身边的违法犯罪行为,同学们在找寻的同时也对自己起到警醒的作用,避免这种行为发生在自己身上;针对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运用法律手段帮助青少年解决现实中的困难和问题,使每一次法律服务都成为一场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这样也更能激发他们学习应用法制教育内容的积极性。

  3、全面利用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初中生法制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的课堂教学,在加强课堂教育的同时还应开展课外的实践体验引导活动,加大校内外、课内外活动的强度和力度,使课堂中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在第二课堂的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权利和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进而达到培养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的目的。

  (1)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自 1985 年以来,我国已制定实施了六个五年普法规划。近 30 年来的法制宣传教育,有力的提高了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

  当前,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全会精神,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增强了全社会的法治意识。从法制宣传教育到法治宣传教育,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既包括对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的宣传,也包括对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一系列法律实践活动的宣传,更加突出了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培育,更加突出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培养。

  公、检、法、司法机关等有关部门要联合学校、社区经常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如印发普法宣传册,开展法律咨询活动等。学校要主动挖掘校内丰富的法制教育宣传资源,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充分利用学校黑板报、手抄报、升旗仪式、班队会、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媒介开展与初中生密切相关的法治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法治教育宣传氛围。

  (2)组织法制教育报告会、观看法制教育纪录片等活动。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等以学生的课堂法制内容为基础,结合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际案例,定期开展专题报告会,观看法制教育纪录片。通过观看讲解,让学生对照自己的日常行为照镜子,讨论分析原因。经过教育引导,让学生学会自律反省、明辨是非、遵纪守法。

  (3)组织法制教育演讲、征文、知识竞赛、文艺表演等寓教于乐的系列活动。以活动促教育,以形式丰富内容,将法律知识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法律意识。

  (4)走进法院,感受体验,模拟"少年法庭".带领学生到庭审现场旁听案件审理,感受法律的威严。选取真实典型的青少年犯罪案例,组织学生通过庭审,再现案件真相,让师生了解到法庭审判案件的一般程序和法律知识,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学法、知法、守法的必要性,增强了初中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5)参观监狱、感化少年犯"现身说法".为让学生直观、真实的感受体验违法犯罪的危害,让学生走进看守所、监狱,自己去看、去听、去反思。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外面的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感化"里面的孩子","里面的孩子"通过自身的经历警示"外面的学生",使他们追求"遵纪守法、远离犯罪、珍惜自由、实现自我"的青春誓言。

  (6)重视边缘学生的"个别辅导".由于不同的原因,每个学校都有一部分学生发展上处于劣势,有的学习成绩较差,有的能力水平较低,有的性格内向孤僻,这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学校、老师的关注,极易成为"问题少年",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班主任、任课老师以及同学们都要关注边缘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帮助,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三)家庭熏陶,是巩固法制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

  邓小平同志说的法制教育"从娃娃抓起"不只适用于学校,同样适用于家庭。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行为性格的养成起着基础性作用。但由于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家庭教育的水平也差异较大。将孩子全权托付给老人,置之不管的有之;只顾打工赚钱,对孩子放任自流的有之;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沟通交流的有之;更有甚者父母自身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的亦有之。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出现了法制教育"5+2=0"的现象,即学校一周 5 天的教育,抵挡不住 2 天周末社会、家庭的消积影响。因此,普法教育走进家庭,提高家长的法律素质,优化家庭法制教育环境,是巩固学校法制教育效果,提高家庭法制教育能力的关键因素。

  1、建设和谐家庭,父母争当模范。

  首先,家长要注重自身的形象,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孩子起到以身作则的教育作用。其次,树立正确的育人观,重视孩子的法制教育,既不能盲目溺爱、包庇袒护、放任自流,也不能硬性打骂、强行管制,家长应通过感情沟通和交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培养孩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营造文明和谐的家庭氛围。

  2、家校联合,学习科学的法制教育方法。

  推行学校和家长协调沟通机制,在中小学校建立由学生家长代表、教师代表、学校领导组成的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及时沟通了解学生及家长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以家长委员会为依托,利用每学期末学生家长会宣传相关法律知识,通过家长言传身教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广大家长群体中的法律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执法工作人员等职业优势,依托家长委员会为平台,开展家长法制教育的培训,传授法制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法律素质,并通过学生"带法回家"活动,实现法制教育"大手牵小手,一起向前走,谁也不掉队"的目标。

  3、部门合作,开展普法教育进家庭活动。

  各有关部门与社区合作,组织家庭普法教育专题讲座,通过社区服务人员将普法教育送进每个家庭,让家庭成员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通过每个家庭的稳定和谐带动整个社会的法治化进程。

  (四)部门联动、资源整合是形成"立体法制教育网络"的最终环节,也是达到法制教育目标的必然途径"立体法制教育网络"是教育部门为主导、各部门联动、社会资源整合的最终结果。教育部门在加强学校课程教育的同时,公、检、法、司法机关等有关部门协同配合,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的法律咨询等专业支持,地方政府要争取资金修建普法教育机构和设施,开辟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基地,为青少年法制教育服务,社会力量共同关心关注初中生的法制教育,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的教育环境。另外,在加强教育的同时也要做好预防,公安机关等部门有责任帮助学校加强周围环境的治理,要坚决查封社会上的淫秽物品,清理不法游戏厅和网吧,防止青少年因赌博、酗酒和打架等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在"立体法制教育网络"的良性运转下,实现初中生法制教育的新目标。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