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制教育论文

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的创新探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23 共4473字
摘要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可见,党和国家已经把推进法制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法制教育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培养遵纪守法合格公民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教育内容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必须关注并探讨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的创新。

  一、新时期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新要求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程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成,这为大学生法制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使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日益充盈。与此同时,社会转型期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也为大学生法制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1、突出时代性:以法治建设实践为基本内容
  
  我国法治建设成果丰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不能仅仅体现在法律活动、法律事务和平常生活中,更应该体现在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中,走进大学生法制教育课堂。首先,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应吸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2011 年 3 月 10 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2011 年 10 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发布,总结了我国法治建设的举措和经验,预测了法治建设未来和方向。2014 年 10 月,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战略部署。这些法治建设的成果,既能让大学生客观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经验和举措,全面掌握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又能让大学生明确学习法律知识的重点和方向,应该成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其次,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应融入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典型案例。典型案例引发的法律问题、热点事件引起的法律探讨、疑难纠纷引起的法律争论,往往会受到大学生的热切关注。这些事件及相关法律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对法治实施状况、法律在社会上的实际运行状况的深刻认识,从而客观公正的评价法治建设和法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2、突出实用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必然要求

  受自身特殊性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着学习生活、就业实习、恋爱婚姻、择业交友、考研保研等各方面的压力,在遇到上述问题以及申请奖学金、组织发展等问题时,因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往往不能通过正当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妥善解决,而是通过违法手段加以报复,以致酿成大祸。这既是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淡薄的表现,又暴露了大学生法制教育缺乏实用性的弊端,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当前法制教育的内容并不能帮助大学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内容要突出实用性,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法制教育有助于解决面临的纠纷和问题、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增强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突出系统性:以培养法律意识为根本目的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授学生法律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形成遵纪守法的观念、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其内容覆盖社会建设各个领域、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人们所从事的所有行业都有可以遵循的法律,这为系统开展大学生法制教育、全面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带来了现实的可能性和急切的必要性。一方面我国法律体系的全面系统性,需要大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以及时学习社会主义基本法治理念、熟悉相应部门法律法规知识、悉知典型案例引发的法律问题,从而有效规范自身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我国法律体系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分构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内容上体现为既内在统一又系统分层、既立足实际又与时俱进、既继承传统法制文化又借鉴法制文明成果,为开展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二、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的不足

  按照 2005 年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安排,当前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要载体和渠道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除此之外的法制讲座、法制宣传活动因随意性和分散性较大而不能发挥主要作用。在此情况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材就成为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的重中之重,其内容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就目前各高校通用的教育部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年修订版)而言,我们认为,在内容上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依附德育而系统性知识不完备

  按照中宣部和教育部文件要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课之后,这部教材把重点放在了思想道德修养,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相结合甚至是法制教育依附于道德教育的传统理念。从教材体系上看,大多数篇幅是在讲思想道德教育,而在介绍完思想道德修养内容之后,只用极少的两节篇幅介绍法律知识,从体系先后顺序的排列上、从篇幅数量多少的对比上,不难看出当前法制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分量是较轻的、地位是偏低的。从法律基础的内容上看,虽然最后两章设计的是法制教育的内容,但是体现的多是空洞的、宽泛的法律政策、法律理论、法律框架,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道德性,而具体的法律知识却很少,对各部门介绍仅仅是采取简单罗列的方式点到为止,缺乏深入性和系统性,导致老师感觉没法讲、学生感觉无从学。

  2、偏重理论而应用性知识不明显

  教材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理论、法治思维的培养途径、宪法的基本内容作了详细的解读和阐释,这对于大学生深入了解法治建设进程和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学生法制教育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在对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应用性较强的部门法的介绍上,却表现得明显乏力。其实,相比较理论法学、宪法而言,三大实体法和三大程序法对大学生的生活、就业和工作可能更为重要。一方面,学生通过对三大实体法的学习,能更深入地了解到法律对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做出了怎样的制度安排、自身行为的界限应该如何厘定、自身享有的权利和应有的义务有哪些,从而更好地规划安排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三大程序法,能够了解通过何种途径按照何种程序行使自身权利维护合法权益,不断形成依法办事、尊重程序的良好习惯。而现有的过分理论性教育内容的设计,往往导致学生学习之后还是不能通过法律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3、关注宏观而实用性知识不具体

  现行教材对法律知识的介绍缺乏应用性的现状,使得很多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密切相关的具体法律知识被无情淹没。从教材中法律知识来看,更像是一个各类法学教材的浓缩本,只是宽泛地、宏观地每一个法律部门的基本框架内容,缺乏有针对性的、具体明确的法律规定的介绍,对婚姻法、继承法、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劳动保障法等事关大学生实际应用的法律知识介绍的少之又少。大多数学生虽然学习了法律基础,修完了这门课程,却仍然对法律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增强了法律意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仍然不能从已经学习的法律知识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使法制教育课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三、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的创新

  大学生法制教育以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为根本目的,其教育内容应该与学生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与国家社会对学生的素质需求密切相关。结合法治建设实践和成果、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新时期,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应积极做出调整,以增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

  1、注重法律基础理论和法律体系教育

  法律基础理论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法律观念,科学地借鉴、吸收古今中外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辩证地认识法律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历史规律,全面客观地看待法律现象以及背后存在的法律问题,从而指导对其他部门法和具体法律的学习和研究,正确地运用所学法律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教育,可以充分发挥我国法律体系完备系统的优势,促使学生全面了解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结构,掌握各个部门法的基本制度和相互之间的衔接关系,从宏观上把握我国法治建设的丰硕成果和实践经验,从根本上认识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方略的总体布局、认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创新实践、兴旺发达的推动和保障意义。

  2、注重实用性法律知识和技能教育

  新时期,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形势要求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才能让学生从学习法律的过程中切身体会法律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性,并在面临问题时通过所学法律加以有效解决。当前,大学生面临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学习、就业和生活三个方面,因此,大学生法制教育也要围绕这三个方面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要注重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等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从事民事活动、恋爱交友、组建家庭等方面的法律,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要注重行政法、劳动保障法、刑法等方面法律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择业就业、与人交往过程中的法律纠纷。要注重高等教育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诉讼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等相关法律,让学生明确自身应享有的权力和应尽的义务,掌握通过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技能。

  3、注重法律历史和法律文化教育

  要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我国法律传统、法律意识、法律哲学、法律发展史、法律典故、法律设施、法律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认识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独特的公法品格、制度特征和价值追求,激发他们对法律的热情、兴趣和爱好,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使法律成为学生的自觉认同和行为准则,努力做到在行使权力时不损害社会、他人的合法权益,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拿起法律武器加以维护。同时,要注重国外法律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国外法律文化,在与传统法律文化与国外法律文化的对比学习中,正确看待我国法治现状和国际上的一些法律纠纷。

  参考文献:
  [1] 中宣部、教育部 .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2005.
  [2] 中共中央 . 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
  [3] 许章润 . 普法运动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 徐显明 .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5] 陈大文,孔鹏皓。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29-33.
  [6] 赵婷 . 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J]. 文学研究,2015(3)138.
  [7] 查德义 .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挑战 [J].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8.
  [8] 王飞宇 .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之我见 [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2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