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战略管理论文

国有外贸纺织行业战略转型环境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6-13 共685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国有外贸企业转型升级问题探析 
【第一章】国有外贸纺织企业战略转型探究前言 
【第二章】传统国有外贸企业战略转型理论及现状 
【第三章】国有外贸纺织行业战略转型环境分析 
【第四章】BF纺织品外贸企业SWOT分析 
【第五章】BF纺织品进出口公司战略转型选择 
【第六章】纺织外贸公司战略转型实施 
【结论/参考文献】纺织国有企业外贸战略升级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 国有外贸纺织行业战略转型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分析

  (1)多国针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措施

  外需是外贸纺织企业发展的基础。受债务危机的拖累,欧元区的消费信心指数连续数月下滑,需求减缓。相比之下,美国经济正缓慢复苏,普遍预期美国市场将率先复苏。新兴市场面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通胀的双重压力。

  高速出口的纺织业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遏制中国纺织业的出口给本国纺织业造成的冲击,各国绞尽脑汁,纷纷利用贸易保护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对中国的纺织业进行各种打压和调查,意图降低对中国纺织业的依赖,有的国家甚至实行了限制进口政策,这种措施确实取得了效果,造成我国纺织业国外市场的锐减 .

  2013 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已经达到创记录的 5210 亿美元。至 2013 年底,中美双向投资额累计已经超过了 1000 亿美元。中美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源源不断。截止到 2012 年 4 月 20 日,美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对华贸易救济措施涉案共计 114 个。近一两年来,美国对华贸易保护行动有不断增多之势,美国陆续对中国输美国纺织品、家具等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从 2012 年开始,美国商务部从成立专门机构、修改法律,到针对纺织用品、清洁能源产品等接连出手,接连做出裁决,认定中国输美多种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其密集程度前所未有。美国对华产品的贸易摩擦正在“转型升级”,越来越注意新兴产业、高端产业。美国越来越注意贸易救济体制机制的完善,“火力”更猛。

  欧盟非食品类消费快速预警系统 RAPEX 发布的 2012 年度报告显示,2012 年欧盟发布不合格通报 1939 次,同比增长 26%,涉及产品 2278 种。其中,通报最多的类别仍为服装、纺织品和时尚用品(34%)以及玩具(19%),占全年通报总量的 53%.报告还显示,2012 年针对中国的通报达 1136 起,占总通报数的 58.59%,而 2011 年为 846 例,占 47.16%⑩。

  (2) “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特殊保障措施”的作用。

  《中国加入议定书》中规定,只要有材料和数据证明在 2013 年 12 月 11 日之前,出口的中国产品造成了当地市场的紊乱,进口国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由于这种机制实施的标准和程序大大简化,方便了进口国可以随时的采取证据,不需要大量的调查就可以直接对中国的产品进行关税等有关措施的限制。正是在这种对中国的区别对待的条件下,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增加了很多。另外,由于外国市场反倾销等政策的不确定性,为了有效的规避各种风险,国外采购商逐渐将本该在中国生产的订单转向其他国家,导致了大量客户的流失。

  (3)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国有企业改革放在了核心位置

  2013 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国有外贸企业列为布局调整和改革深化的重点。

  第一,正确把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文件中强调作为国家的中坚力量,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 30 多年改革,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布局、效率和企业形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央企业的改制面由 2003 年的 30.4%提高到 2011 年的 72%.到 2011 年底,由中央企业控股的境内外上市公司达 359 家,占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的 54.07%、净资产的 68.67%、营业收入的 60.4%.

  第二,充分认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重大成效,但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存在一些弊端,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从国有企业发展的环境看,随着市场经济和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一个有序的、规范化的现代市场即将建立。市场运作会更加高效,运作过程会更加透明,而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也逐渐转变,对市场的干预大大降低,成为一个市场的服务者和监管者,而不是控制者,让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自己的协调功能,完善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及金融市场体系。

  3.1.2 经济环境分析

  (1)世界总体经济情况。总的来看,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西方经济相对低迷。但是相比金融危机前后,现在的经济环境已经明显好转。欧盟国家经历一个长期的经济寒冬之后,制造业开始复苏,慢慢的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尤其是德国的表现,成为了欧洲经济好转的信号。美国利用其经济强国和国际货币的地位,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大力扶持本地的制造业,并且奥巴马已经号召美国制造业回流,许多制造业回归美国,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表现,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大量的热钱也从不知名的渠道进入中国市场,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国际政治形势动荡,各国为了保护自身利益,采取了一些贸易保护政策,在这种环境下,经济合作雪上加霜。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来看,外贸是一个国家产值的重要指标。由经验统计分析,外贸增长率一般是经济增长率的一倍。数据显示 2012 年和 2013 年全球贸易额增长大幅下降,远远低于经济增长率。2013 年全球贸易量增长与 2012 年持平为 2.5%.但是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整体出口增长略高 2.1 个百分点,进口高 5.7 个百分点,因此发展中国家仍是国际贸易的主力军。虽然 2014 年会随着整体经济有所好转,但是世界贸易增长想回到过去 5%的水平仍有很大的难度。

  (2)中国外贸企业经济情况。在 21 世纪初,外贸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并且大部分的外贸企业集中在东部沿海,凭借着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成本的低廉,利用订单式外贸推动力经济的发展,但是这种方式也有弊端,过分的依赖于国际市场,而非国内市场。这种依赖的稳定性很差,只要外国市场环境稍微变化,国内生产厂商就会面临巨大的威胁。受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经济的发展严重受挫,一些厂商无法经受住这种冲击相继倒闭,甚至大企业也一直在进行裁员,大多数的外贸纺织企业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恐慌。随着经济的好转,但是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开始上扬,中国国有外贸纺织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3)中国国有企业经济情况。金融危机之后的 4 万亿计划大部分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这些基础设施的开发大都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也都集中在国有企业手中。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低效,虽然集中了 60%以上的社会资源,但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却远远未达到 60%,只有 30%,资源消耗比为 2,而且每年吸纳的劳动力不足 20%.虽然经历过改革,但是依然无法改变国有企业的陋习。目前国有企业的大部分利润仅仅集中在不到十家垄断企业中,领域也是在垄断性的产业,但凡涉及到竞争领域的产业,国有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4)纺织品业的全球情况。整体经济虽然好转,但是全球纺织业并未有多大起色,纺织品进出口额全部呈下降趋势。根据 WTO 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12 年全球纺织品出口 2856.7 亿美元,同比下降 3.15%,进口 2732.1 亿美元,同比下降 5.36%.全球纺织品出口前十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出口 954.5 亿美元继续保持第一,出口份额由 2011 年的 32%升至 2012 年的 33.4%,其他国家情况如表 3.1 所示:

  第二位至第五位的是欧盟、印度、美国和韩国,份额分别为 24.3%、5.4%、4.7%和 4.2%.前十名的国家中除中国、土耳其保持小幅增长外,其余 8 个都呈下降趋势,欧盟降幅最大,达到 9.87%,降幅第二为中国台湾下降 6.57%、中国香港下降6.53%.从纺织品出口占各国和地区制造业出口比重来看,大多数国家比重都不超过5%,但印度、土耳其比重都超过了 5%,而巴基斯坦所占比重竟然达到了 35.4%,这3 个国家占比均比去年有所下降。

  表 3.2 为全球纺织品进口前十的国家和地区。欧盟依然以 27.1%的份额稳居第一,进口额 741.2 亿美元,下降 12.4%,美国、中国、中国香港位居进口第二至第五,其中美国进口 259.6 亿美元,增长 2.4%,中国进口 198.1 亿美元,增长 4.8%,已连续三年保持进口第三位。此外,进口增长还有越南、墨西哥、孟加拉国,进口下降有中国香港、日本、土耳其、印度尼西亚。

  (4)汇率情况,人民币外升内贬。各国纷纷对人民币汇率问题采取措施,企图压制中国兴旺之势。2013 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涨幅达 1.25%,累计上涨 773 个基点,美国长期针对中国的汇率展开讨论,企图以此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这种内外的压力之下,人民币升值给外贸企业带了很大的影响,由于中国出口的基本是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利润空间有限,受成本的影响因素很大,因此这种产品对汇率的敏感性很大。人民币的升值给许多小型的外贸企业来说无疑使致命的打击,再加上国内物价上涨严重,材料成本及人力成本急剧上升,直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加重了企业经营的困难。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社会文化环境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确实能感受到,它是指某个地区大至国家小至团体在较长时期内形成的一种公认的习惯。外贸产品的设计开发必须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相适应,满足当地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避免产生社会文化冲突。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人口已超过 70 亿,到 2050 年预计达到 94 亿,在短时间内,会带来人口的持续增长,因此作为人类必需品的纺织业需求不会有明显下降,在未来四十年内预期将持续增长。

  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力量。它是企业进行生产或提供劳务的技能总称。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的绩效起着决定性的增值作用。任何一个企业在战略转型中对人员素质层次的要求决定了其转型成功与否。

  我国高等教育人数如图 3.1 所示,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意味着我国社会文化程度高。而外贸纺织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需要大量专业的研发人员和设计人员;企业自有品牌开发需要精通市场的营销人才和专业的策划人才。而国有外贸纺织企业转型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能够引领企业在转型后继续发展的高级管理人才。

  3.1.4 技术环境分析

  技术资源具有独创性、先进性、独占性的特点,是很重要的一类资源。这类资源主要包括企业的专利、版权以及其它商业机密,这些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对纺织品外贸企业的战略转型乃至整个产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大部分纺织品外贸企业的技术资源是很匾乏的,此类企业大都缺乏研发能力、设计能力以及生产核心零部件的能力。纺织品外贸企业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研发、设计等能力,掌握产业的核心技术资源后才能保持持久的竞争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技创新速度愈发加快,创新周期的缩短直接拉低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间隔。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更是促进了商品生产和交易的各个领域的自动化和电子化,同时也迫使传统的外贸交易方式必须进行创新性的改变。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现有竞争对手分析

  纺织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对技术的要求并不算太高,进入门槛比较低,因此行业内的竞争异常激烈。虽然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但是市场集中度却比较低,前几名的纺织生产商占整个产业的比率比较低,导致市场份额比较分散。由于各个企业单打独斗,技术水平有限,又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在工艺上相互纺织,同质化比较严重,有的厂家直接从事 OEM 的方式。随着市场环境的恶劣,各个厂家只能通过价格战来取得竞争优势,但是价格战并不是一个核心优势,行业内的价格战最终导致了整个产业的利润水平朝一个更低的水平发展,在这种恶性竞争下,企业不得不压缩成本来维持正常的经营发展。

  通过对现有的国有外贸纺织公司的经营环境及竞争态势分析来看,整个行业的激烈竞争由于中国整个劳工成本的上升变得愈发激烈,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只有经营管理良好,敢于创新的一些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依然保持着不错的成绩。因此,作为管理制度相对落后的国有外贸纺织公司来说,必须认清现实的环境,了解自身的发展条件,抓住机遇,及时进行战略转型,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争取到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我国的低成本时代已然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东南亚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同中国当年的做法一样,他们利用低成本优势迅速占领国际市场。根据资料统计,我国内地的工资已上升到 1.44 美元/小时,而印度的平均工资每小时只有 0.85 美元,东南亚的其它国家孟加拉、柬埔寨、越南的平均工资仅为每月 100 美元左右。成本的落差,加速了代工厂的转移。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东南亚国家凭借着我们当年的秘密武器吸引着欧美大量纺织品订单。虽然目前这些地区纺织产业可能还不太完善,但是随着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原本在我国生产的订单会逐渐被东南亚所抢占。

  3.2.2 进入威胁分析

  在 2001 年之前,国有外贸公司依靠垄断经营权生存和发展,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垄断经营权被瓦解,个人及其他组织同样可以进入外贸领域。由于纺织品产业属于低附加值的产业,只需要大量的工人加工即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同质化严重,只需要通过建厂生产就可以了,所以,新的法律的实施吸引了一大批企业进入该行业,加之配额制度的取消国有外贸企业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已经转移,根据数据显示,民营企业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已然成为纺织出口的第一主力,相比而言,国有外贸纺织企业则是日益萎缩。

  现在规模较大的跨国公司有能力独立从事直接采购出口业务,将中国市场直接纳入公司的全球采购系统,如沃尔玛、家乐福等采取与产品供应商直接见面的策略,以低价直接收购,从而取消了中间环节,缩小了贸易链。许多原先只能作为国有外贸纺织企业供应商的纺织生产加工企业,现在也成为了国有外贸企业的潜在竞争对手。另外,一些大型的,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充分利用其自身的管理和技术优势,在华纷纷建厂,直接参与国外市场的竞争,导致整个纺织产业一片混战,竞争程度日益激烈.

    3.2.3 替代品分析

  纺织品是一种轻工业制造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但是我国整体的制造产品包括重工业在内,目前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没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纺织品作为一种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主要是中低端产品,从经济学的概念来讲,是一种缺乏弹性的产品,人们对他的需求是刚性的,因此暂时没有替代品的威胁。但是从整个行业来看,行业利润空间被压缩,企业只有寻求新的利润通道,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人们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更加趋于品牌化,好的企业则通过品牌,并生产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来拓展市场,对中低端产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对我国纺织产品而言无疑使一个信号,因此企业要提高产品的设计能力,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从而提升产品知名度,做好软实力的升级。

  国有外贸企业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但是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开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服务企业有限选择的对象,互联网作为一种服务工具有它独特的优势之处,首先它可以不考虑地域的限制;其次它可以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行业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独有的生态网络系统,最后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的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当然,互联网并不是万能的,有些售后服务还是的需要人亲自去处,这样更加凸现诚意,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企业可以利用互连网等社交媒体与客户保持联系和沟通,客户可以选择产品和沟通的渠道变宽,因此企业的服务功能在弱化,但是并不会消失.

    3.2.4 原材料供应商分析

  国有外贸纺织企业的供应商主要有两种类型,纺织品加工厂和纺织品的面辅料供应商。由于我国出口纺织品集中在产品结构的中低端,市场内部竞争激烈,造成了面对供应商时没有足够的议价能力。对纺织品加工厂而言,如果没有直销能力,那么该厂商对国有外贸纺织企业有一定的依赖性,它对国有外贸企业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具备外销能力的生产企业议价能力较强,因为这部分生产商拥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可绕开外贸公司这环节,自行开展出口业务,因此他们会有选择性地同外贸企业合作,这部分纺织品生产商具有强的议价能力,已成为国有外贸纺织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实力和规模也是影响供应商议价能力的一些重要因素。如果企业规模够大,可选择的供应商就较多,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相对就会较弱;如果可长时间合作,供应商会考虑到风险等因素,适当的就会降低议价能力。另外,由于纺织品是一种季节周期性很强的商品,交货期对客户来说异常重要,因此,纺织品生产的旺季和淡季的不同,供应商议价能力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人力资源也可以看作纺织品的原材料,我国的纺织业发展是建立在丰富并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基础上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企业的工人工资水平和劳动保险基数持续上升,且出现用工荒现象。原材料价格在高位震荡,棉价高于其它产棉国。概言之,原材料供应商已经成为国有外贸企业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

  3.2.5 采购商的议价能力分析

  随着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完全开放,对中国市场了解颇深的国外采购商,尤其是美国、欧盟等跨国大型纺织品采购商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对全球的纺织品生产资源进行整合,将订单放在成本最低的供应国。我国纺织品行业拥有巨大的产能需要国际市场来消化,而销售渠道又严重依赖国外的采购商,为了取得订单,国内厂商只能不断压缩利润空间。所以采购商的选择余地原来越大,议价能力也就随之越来越高。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