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智障儿童语文教学中直观教学法的实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20 共2731字
摘要

  智障儿童由于智力水平低下, 大脑发育不完善,认识活动的障碍,因而在感知、识记、想象、思维等方面都表现出一系列的缺陷。 这些缺陷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上遇到了重重困难。 因此,我在教学中加强了直观教学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智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 它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具体的事物直接或间接的感知,构成鲜明、生动、准确的表象,减少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提高智障儿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帮助他们较好地理解教材和接受知识。

  一、运用实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智障儿童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因素, 感性知识较贫乏,头脑中的表象少,尤其是对抽象概念难以掌握,用实际事物让他们观察,学生就可以把概念和具体实物联系起来。 再启发引导学生回顾过去的经验, 那么学生对这一概念就理解了。 如在学习“尖”这个字时,起先学生不理解“尖”是什么意思,我就拿出剪刀、削尖的铅笔、 针等, 指着尖的部位让他们观察。 后来学生理解了“尖”的意思,抢着上讲台正确指出了这些实物的尖的部位。 有些学生还举一反三, 举出妈妈织毛衣的毛衣针是尖的等。 从表象感知到质的认识,增强了对概念的理解。

  二、利用动作直观,培养学生的感知力

  智障儿童由于生理的缺陷, 他们在理解一些语句时, 常常不能正确地感知, 发生偏差,甚至错误理解。 因此,我在教学一些动词时,尽量用直观的动作给予他们正确的认识,而避免用抽象的语句进行解释。 如在教“拍”“踢 ”“抱 ”等动词时 ,我就让学生做出 “拍手 、拍肩、拍桌子”“踢球、踢石子、踢毽子”“抱人、抱本子、抱书包”等动作,而避免了用抽象的语句进行解释。 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并深刻体会了这些动词的意思,还进行了扩词练习,增加了词汇量,增强了对动作的感知力,并且对所学到的词语牢固记忆,经久不忘。

  三、调动多种感官,完善学生的表象认识

  智障儿童的感知力缓慢, 因此要广泛运用智障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器官去直接感知事物, 使他们在多次的接触中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特性。 利用各种感觉器官作用于同一物体,形成完整的表象。

  如在学习《水果》这一课时,我出示苹果、香蕉、梨、桔子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再摸摸它们的表皮,闻闻它们的气味,尝尝它们的味道, 帮助学生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通过与实物的多次接触,学生都认识了这些水果,了解了它们的特征。 有些学生还把获得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和比较,说出了这些水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了认识。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

  智障儿童的注意缺陷明显, 要多次反复强调或用鲜明、醒目、强烈的刺激才能引起注意。 并且经常被一些无关刺激所吸引,稳定性差,范围狭窄,常顾此失彼,挂一漏万。

  因此,我尽量多设计一些颜色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片、幻灯、录像、动画、等课件,做到图文并茂,形声结合,以克服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缺陷。 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使学生从观察中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 如在学习《两只小猫》这一课时,我加入了生动、 形象的动画设计, 把 “小白猫”和“小花猫”怎样洗澡的经过用动画形式一步步展现出来。 学生看到他们所喜爱的动画片,注意力非常集中,认真地观察画面。 并且在理解画面的基础上, 讲出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 有些学生还注意了细节,发挥了想象, 给故事增加了对话以及表现人物心情、动作的词语,使故事显得更加生动,更好听。 通过多媒体教学, 在补偿了学生注意力缺陷的同时诱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了观察力,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

  五、让学生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

  智障儿童的自我期待普遍较低,他们经历了更多的失败和挫折, 致使他们丧失信心,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引起回避或者退让反应。 因此,他们在理解、掌握一些抽象概念时,常常退缩、躲避,不敢去大胆探索。 针对这些现象,我安排了一些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如在学习《吹泡泡》这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吹泡泡,当他们自己吹出泡泡是,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 我再引导学生重点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 学生通过亲身的参与、实践,对所做的以及所观察到的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再回避,纷纷动手,争先学吹泡泡,并讲述所观察到的情况。 有些学生还通过总结说出了泡泡的颜色在阳光下的变化,理解了“五光十色 ”这一词 ,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六、创设情境、分配角色,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智障儿童的语言能力低下,概括知识、经验困难。 他们凭无意识记、机械识记、无意注意获得的信息杂乱无序,线索模糊,难以激活和提取。 并且他们不善于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理解问题片面,抓不住中心。 因此,他们在说话时常颠三倒四,顾头不顾尾,缺乏组织性、条理性,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针对这些情况,我就创设一些相应的环境,让学生模拟角色,进行生动形象的表演。 以姿势助说话,以表情助说话,寓教于乐,让他们把学习当成游戏的一部分,从而增强记忆力,发展语言表达的能力。 如在学习《小羊和狼》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小羊、小猫、小狗、白马、大象和狼,通过一组连续的动作,把故事演示给大家看。 学生通过看表演, 获得了感性认识, 很容易地进入情境,明白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发展了学生的理解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七、重视语言直观,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智障儿童的识记慢,遗忘快,再现困难或再现时发生歪曲、错误。 因此,教师要用语言直观形象地把内容描绘出来, 引起学生回忆,在脑中形成表象。语言直观依靠词与形象的密切结合。只有当词或句子能够表现准确而生动的表象时,才能达到直观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常用生动的语言进行准确的讲解。 对身边的人、事及教学内容都用具有趣味性的语言描绘和比喻,充分利用智障儿童仅有的表象来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 另外,我还注意了语言的运用要从智障学生可以接受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用通俗、明白的语言来讲解。 在遇到一些较抽象的词语时,我就把词放到一个具体的、学生所熟悉的语言环境中,通过理解句子而掌握词的意思。 如在学习“帮助”这一词时,我就启发学生回忆: 你们平时见到手脚不方便的同学时,是怎样做的? 通过具体的环境,让学生理解了这一词的意思。有些学生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说出在家时,帮助邻居老奶奶提东西等,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发展了联想和想象。

  教学方法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任何教法都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将各种教法有机地配合起来,灵活运用,并努力创造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勇于探索,使学生能在课堂学习中矫正缺陷,培养能力,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