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民办本科文化发展评估体系探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16 共313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民办本科院校文化软实力评估量表设计研究
【第2部分】民办院校文化竞争力评估指标构建引言
【第3部分】民办高校文化软实力相关理论基础
【第4部分】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
【第5部分】民办本科高校文化软实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6部分】民办本科高校文化软实力评估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
【第7部分】 民办本科文化发展评估体系探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现阶段,我国大学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发展与教育创新正成为大学发展的主旋律。在科学与创新的视野下,决定当代大学发展成败的关键已从硬实力的增长转向软实力的提升。软实力建设不仅演绎了中国当代大学曾有的辉煌和面临的挑战,更展示了中国大学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光明前景。民办高校在此演变中也应采取积极措施去适应这种转变,在没有标准化的参照时,提供一个定性量值则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主要针对文化以及软实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我国民办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发展现状,构建了我国民办高校文化软实力评估指标体系。

  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一)本文通过对文化、文化软实力、大学文化、大学文化软实力等一系列概念进行辨析、界定和理论综述,辨析文化与软实力、软实力与硬实力等容易混淆的概念,指出本研究所探讨的文化软实力,是以文化为基础的软实力。这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民办本科高校文化软实力"的理解,也为本文的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基于民办本科高校文化理论和文化软实力的性质,系统地分析了民办本科高校文化软实力的涵义、特征;结合文献分析得出民办本科高校文化软实力的五个力:即基础要素-凝聚力、集成要素-整合力、发展要素-创新力、表象要素-辐射力和生存因素--竞争力五个关键要素;这五种力对于民办本科高校核心竞争优势的产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大学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及其模型构建目前研究还比较少。而企业组织文化评价模型已经有了较成熟的理论研究成果,虽然大学文化软实力与企业文化软实力在构成因素上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其本质上的不同,在研究方法、测量维度、评估重点等方面也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性。基于以上理由,现有的企业文化软实力评估指标体系并不适于直接植用于对民办本科高校文化软实力的评估。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还有许多缺陷及不足:首先,研究领域局限,本文并非选取所有层次上大学进行研究,而仅仅对我国民办本科高校进行了文化软实力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在参考价值上具有很大局限性;第二,本文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还需创新,由于笔者能力有限,在设计评估指标权重及综合评估方法的选择上,仅选用了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这极有可能造成研究上的误差;第三,由于研究时间的限制,本研究仅仅设计了民办本科高校评估指标体系,并未真正实施评估,这也是本研究的遗憾之处。


  参考文献:
  
  期刊类:
  
  [1]郑飞。软实力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访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3):9-10.
  [2]阎学通。软实力的核心是政治力[J].环球时报,2007(5):22-23.
  [3]郑飞。软实力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访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3):9-19.
  [4]蔡先金。软实力:中国竞争力提升之道[J].中国高教研究,2006(3):16-17.
  [5]罗海鸥。通识教育与文学文化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1999(3):54-56.
  [6]顾秉林。建设创新国家造就创新人才--在第五次一流大学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J].高等教育研究,2008(1):34-35.
  [7]谢和平。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J].科学中国人,2004(1):11-12.
  [8]王战军。建设研究型大学应重点思考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4(1):34-35.
  [9]杨福家。大学使命与文化内涵[J].学习时报,2007(8):12-13.
  [10]赵存生,方惠坚,郑惠坚。大学文化研究与建设[J].中国图书评论,2002(11):2-3.
  [11]睦依凡。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清华大学研究,2004(1):11-12.
  [12]张智,宗明华。大学文化及其价值观[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4(2):2-3.
  [13]李化树。论大学的软实力[J].复旦教育论坛,2005(4):32-33.
  [14]刘志伟,黄伟。全方位加强高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J].山东农业教育,2006(1):25-28.
  [15]安身健。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初探[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12):87-88.
  [16]韩伏彬,董建梅。近年来大学文化软实力研究综述[J].衡水学院学报,2011(6):125-126.
  [17]李化树。论大学的软实力[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4):67-68.
  [18]陈想平。论大学组织的知识性与科层性[J].高教探索,2006(2):62.
  [19]杜佩莲。浅论我国企业公共关系的发展[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22.
  [20]孙英。新时期大学文化的内涵及建设[J].理工高教研究,2003(2):10-11.
  [21]汪泳。论大学优秀教师与大学文化传承[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3):87-88.
  [22]王琦。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建设[J].新西部(下旬刊),2010(4):56-57.
  [23]韩伏彬。近年来大学文化软实力研究综述[J].衡水学院学报,2011(3):34-35.
  [24]温金英。坚持以人为本构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5):12-13.
  [25]温金英。坚持以人为本构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5):32-33.
  [26]季森岭。终身教育学在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校教育管理,2002(3):48-49.
  [27]王瑞文。天津市高校科技人力资源调查与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6):17-18.
  [28]粟雅辉。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促进素质全面发展[J].中国电子商务,2012(11):24-25.
  [29]张达懋。中国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2(12):38-39.
  [30]温金英。坚持以人为本构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5):19-20.
  [31]温金英。坚持以人为本构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5):31-32.
  [32]纪宝成。对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几点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4(1):10.
  [33]李孔珍,阎凤桥。大学组织主要特征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6(3):41.
  
  着作类:
  
  [1]余明阳,朱纪达,吴玫。大学品牌[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89.
  [2]伯顿·克拉克着,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7.
  [3]克拉克·克尔着,王承绪译。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51-52.
  [4]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38.
  [5]贾少华。民办大学的战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8.
  
  硕博论文类:
  
  [1]彭跃花,我国大学软实力建设策略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34.
  [2]钟信芳。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大学文化建设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22.
  [3]罗春燕。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22.
  [4]王贵芬。重点农业大学优势学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38.
  [5]刘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组织制度再设计[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18.
  [6]董晓林。高校品牌战略探讨[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32.
  [7]徐鹏程。大学生不文明现象探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41.
  [8]赛长来。福建茶叶企业软实力评价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19.
  [9]胡莹莹,基于不同标度的判断矩阵一致性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8:30.
  [10]赛长来。福建茶叶企业软实力评价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22.
  [11]张朵。石化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研究及应用[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0:41.
  [12]钟信芳。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大学文化建设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33.
  [13]罗春燕。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44.
  [14]王贵芬。重点农业大学优势学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28.
  [15]刘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组织制度再设计[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48.
  [16]董晓林。高校品牌战略探讨[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27.
  [17]徐鹏程。大学生不文明现象探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3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