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大学校友文化培养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12 共557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大学校友文化培育问题探究
【第2部分】 大学校友文化培养研究绪论
【第3部分】文化、群体文化及校友文化的内涵
【第4部分】大学校友文化的理论基础
【第5部分】大学校友文化的价值
【第6部分】对我国大学校友文化存在意义的认识误区
【第7部分】大学校友文化的运行机制不足
【第8部分】我国大学校友文化的培育
【第9部分】大学校友文化强化措施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教育经费短缺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清华校长顾秉林曾幽默地将自己比喻成四处张罗捐款的一帮之主”[1].大学校友是社会的高级人才群体,他们既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社会进步的促进者和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又是各个大学最好的宣传名片和流动广告。而大学校友文化作为高等学校长期孕育出的精神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人与人交流、情感升华而创造的深厚的物质、制度和精神底蕴,然而大学校友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内容的一部分,却长期被边缘化。

  并且通过研究发现,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我国大学校友文化关于校友捐赠等显性价值的探讨,忽略了校友拥有更多对母校的归属感、认同感等精神情怀的需求,这一系列情形可能促使我国大学校友文化得不到可持续发展。因而,校友、母校及社会都应该承担起对大学校友义务服务的职能和人文建设等方面的情感联系,从而为我国构建出健康和谐的大学校友文化。

  二、研究目的

  目前学者对我国大学校友文化的研究都偏重于对大学校友文化中的关于校友捐赠是拓宽高校教育经费的途径、校友是母校办学的资源补充者等显性价值的凸显,而对校友文化的隐性价值部分挖掘不够,所以文章将从大学校友文化可以丰富大学精神内容、增强学缘关系、凝聚校友力量等人文层面去强调它的隐性价值。通过研究培育出健康和谐的大学校友文化,这样也更好的促使大学校友文化在为校友个人的成长、为母校的发展、为社会的稳定方面发挥最大的价值。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首先,大学校友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通过校园文化工作,对大学校友文化价值的重视,延伸到对其培育工作的发展,这些在提升大学精神层次,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推动社会文化工作理念的升华起了重要作用。

  其次,校友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资源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我国大学校友文化的研究与国外校友文化的研究相比起步较晚,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尚有不少问题和困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高校逐渐恢复了校友工作,20 多年来,我国各大学的校友文化的培育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学校友文化的生命力也越来越兴盛。研究大学的校友文化必将对我国各高校的校友文化的可持续建设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并且希望能为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二)实践意义

  大学校友文化是社会检验学校人才质量的重要窗口,校友文化活动的培育与开展是凝聚全国各地和各届校友力量的重要方式,大学校友文化的发展使校友获得内心的归属感和强烈的责任感,成为推动我国大学发展的动力,并成为促进高校建设的一份内在无形力量。然而提到大学校友文化的时候,人们更加关注的是母校可以获得来自校友的财力、物力、信息等方面的显性价值的力量,但是却忽视了校友文化存在的隐性价值的功能。那么怎么样才能真正的培养每一位校友(在校的准校友及离校的校友)的“校友情怀”及其“责任感”?通过对我国大学校友文化的价值分析以及如何培育每所高校所特有的校友文化,使漂泊在外的广大校友深刻感受到母校的精神力量以及他们需要得到来自母校的人文关爱。

  “儿行千里母担忧”,不论校友身处何处,也无论校友在做什么工作,只要校友需要从母校获得何种帮助、支持与服务,母校都关注着他们,都会像母亲一样的给予关心和爱护。大学校友文化的培育与发展,有利于校友与母校相互之间结下深厚的情谊,校友对母校的感恩之情,母校对校友的呵护之爱。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校友对母校的情感需求达到较高层次时,当他们走出校园,回到社会,当他们有所成就时候,将“结草衔环”,以不同的方式感恩母校,因而通过对大学校友文化的研究使得我国校友文化在实践中可以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四、相关研究现状

  (一)“校园文化”及“校友文化”概念的产生

  1.“校园文化”概念的产生

  校园文化,它本身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方式存在,其源起应与高校的历史发展相同步。大学,它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它作为传播文化、培育新人,继承和创建社会文化的场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作为人类文化学领域中一个特有的新概念-“校园文化”一词是由我国大陆学者在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提出的,即是在 1986 年 4 月,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第 12 届学代会上被正式提出[2].

  2.“校友文化”概念的产生

  关于何时出现“校友文化”一词,众学者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和“校园文化”同步,即产生“校园文化”的时候就出现了“校友文化”,有的学者则认为“校友文化”先于“校园文化”出现,因为有学生相互交往的时候就出现了校友文化。

  查阅众多文献,也不能得到确切的时间。但是以“校友文化”为关键词搜索,最早出现的时间是 2003 年 4 月,是中山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提出,是为了中山大学校友工作的开展。(前文与后文所强调的校友文化均为大学或者高校的校友文化,不包括中小学校,后面不再一一强调)。

  (二)关于对校友会的研究

  大学校友会是它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学生,通过自发、自由、自愿组成的一种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且是有组织的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团体。它是一所大学和其校友甚至社会进行持续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它是以为校友服务、为母校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宗旨,并传承校友文化的组织机构。因而高校校友会在校友文化培育中起着基石与桥梁的作用。

  校友会是校友工作机构的一种类型,它们大多是经过国家民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同意,由校友联合发起的、在职人员和校友共同组成的管理校友事物的铭记社团组织,其办公地点大多设置于学校内部,并设置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具体工作机构,有自己的章程和管理制度等,它是继承与发展我国校友文化的联络媒介。

  高校校友文化在今天之所以能够发展,是因为它是国际、国内争取和平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大的潮流形势下的产物。因此我们判断校友会的存在价值,要从时代的背景来考虑它的产生和发展。下面是国内外关于校友会的研究现状分析:

  首先,国外关于校友会的相关研究:

  1987 年由 Council of Advancement and Support of Education,CASE 编辑出版的“Handbook forAlumniAdministration”对美国大学的校友会历史做了详尽的分析。从耶鲁大学(Yale)最早的校友活动,到哈佛大学延伸校友会的功能,提高校友会管理的职能,最后到目前美国的校友会状况,这本书的研究是有说服力的。

  这有利于我们掌握美国大学校友会的发展状况。2002 年 9 月 30 日到 10 月 4 日,在澳大利亚(霍巴特)举行的第十六届国际教育会议上,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校友会会长兼执行董事Susan Clouse Dolber博士发表了题为Future Trends inAlumni Relations 的报告。该报告首先对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校友会的历史进行了总结。关于这些大学校友会的历史研究一般都集中在一方面,即梳理其渊源的历史,升华和加强高校校友会的文化内涵。因而,国外这些研究都是非常扎实和超前的。在研究内容方面所关注的方面上看,其研究所涉及的对象具有参与多层次性,涉及内容多样性等特点。从一流大学到类型与历史都一般的院校,他们所研究的校友会事无巨细,关于校友会的历史、功能、机构运转等都在他们的研究领域,所以关于校友会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并且其研究成果也处于领先地位。

  其次,国内校友会的相关研究:

  我国开始校友工作是从 1980 年以后开始。清华大学首先恢复了校友会,北京师范大学也于 1984 年 10 月恢复了校友会。暨南大学的张菁就校友会如何维持校友与母校之间的感情,校友对母校的忠诚度方面在广州市 4 个企业的员工群体内做了坚实的实证研究,并得出了可信的结论和建议。中南大学的许岚以 C 大学接受捐赠的体制为例系统分析了大学如何通过主动服务,促进校友会的融资功能。这些研究论文都是试图从数据收集与分析开始,然后探究校友会的发展进程。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大学校友会,其从历史渊源、性质、目标、机构设置到运行机制和功能发挥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并都强调校友会工作的重要性,强调其为校友、为母校服务的作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