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中职学校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建议及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28 共8131字

  第四章 中职学校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建议及对策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支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师资队伍,不但要具备传授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具备基于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学设计、课程开发、实践指导方面的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教研改活动,推动我国的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

  陕西省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教育大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成为区域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调查显示,我省职业教育在专业结构、服务功能、培养质量等方面还存有一定差距,与我省经济大省的地位还不相称,还不能够主动适应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双师型”教师培养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乃至学校的生存,因此,加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就必然提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如何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我们在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原因分析、参考国外先进经验,以及国内当前对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外延等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要进一步加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就必需政府、社会、学校、企业、和教师五方面共同努力,促使国家出台促进校企合作鼓励政策,破解校企合作“两张皮”难题,并认真研究当前学校专业现状、教师现状以及发展需求,以满足这些为出发点,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师基本素养为前提,把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等职业能力作为重点,多管齐下,以赴企业锻炼实践、进高校学习进修、学校内部培养、职教培训基地、职教集团积极参与等多种途径为基本方式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思路。

  4.1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来源问题的研究

  4.1.1 发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培养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中的重要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为企业一线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主要针对某一岗位的需求,来培养中高级技术型和应用型的人才。而从企业生产一线引入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同时还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相应学历的技术人员,充实到中职学校教师队伍,这必将对于改善中职教师队伍起到巨大作用,中职教师队伍的教师专业、教学结构、年龄结构以及知识构成等多方面得到较大改善,进而发挥出中职学校是队伍的整体功能。因此,中职学校教师的引进需要从高等职业院校、尤其是一些具有专门培训教师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引进,这些院校应该成为中职学校补充人才的主渠道。

  4.1.2 建立相应的中职学校师资培养体系

  中职学校教师队伍要实现科学合理持续发展,就应该建立其相应的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同时,要求职教培训基地、职业师范院校等单位采取措施,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加强专业建设,合理设置课程,不断进行课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同时还应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毕业时,就具有职业教育领域所需求的双师型素质。

  4.1.3 标杆式“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校企合作

  基于管理学中的标杆管理法,将其运用到“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中,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标杆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持续性的评估过程,通过不断地将企业流程与世界上居领先地位的企业相比较,以获得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标杆管理本质上是一个定点赶超的学习程序。企业不断寻找和研究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就关键绩效指标和行为,将自身和这些行业领先企业之间进行比较评价,分析关键绩效差距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企业对关键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和改进,从而创造出企业最佳实践的程序与方法,以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

  所谓标杆式“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就是职业学校依托企业,选择各个专业部门中技术领先的企业,定期组织学校中的教师参加实践训练,由校方提供培训的部分费用和专家支持企业的工作。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将培训分成阶段,每阶段制定不同的目标要求。企业负责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以及考核法则,不断地提供学习的标杆即目标,培训内容由校方和企业共同参与制定,保证教师们可以进行比较和交流。培训后必须配合考核,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都要进行严格的考核,不可流于形式。这样将传统的培训形式进行改良,以标杆为学习的内容,以标杆为教学的途径,将标杆作为评价的标准,形成“教学议评”统一的过程。

  4.1.4“传帮带”式“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校本培训

  “传帮带”式“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一一校本培训。“传帮带”在长期实践活动中被公认为是职业学校培养培训新教师的有效方法和模式。学校制定“老带新”制度,双方签订培养协议,明确职责与义务,广泛开展老教师、市级名师和骨干教师对新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进行“传帮带”活动,让老教师的高尚品德、敬业精神和精湛教艺在新教师身上发扬光大。

  “传帮带”式的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固然有其自身的优点,但需要注意的是,利用业余的时间自行进行充电和内化。老教师的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相对的在时代性上和创新性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年轻教师要在学习的基础之上,勇于开拓,不能依葫芦画瓢,因循守旧。

  更新双师型教师的校本培养理念。中职学校需不断创新双师型教师校本培养思路。

  校本培养是基于学校,以学校为主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模式。中职学校在校本培养中要以全校教师为主体,全员参与,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培训过程中,依托学校自身资源优势,同时充分发挥企业、职教集团等外界辅助作用,校本培训做到时间长短结合,培训校内校外互补,在内容上做到实践与理论并重,在培训形式上要灵活,集中与分散相依存。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实质就是素质过硬,具有较强专业化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专业化一般认为是一种理想目标,是一个动态过程。也就是说,教师专业标准是在不同历史过程中,不断变化的一个过程。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要以专业教师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学习吸收国内、国外关于双师的培养标准,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标准。

  实习基地建设。中职学校要培养一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就应该建立相应专业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是培养专业课教师的摇篮,为专业课教师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实习场所能够体现出双师型教师展示其动手操作的课堂作用。与此同时,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学校可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建立或加入职教集团,充分依托集团、企业这一平台,在校外建立一批质量较高的实训实习基地,组织学校专业教师到校外基地进行学习和锻炼,在这一过程中,专业教师可以向企业一线、具有丰富实际操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学习,以尽快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必须实现教学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当前,教育部已制定了《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各中职学校就要以此为契机,制定相应的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实施细则,要求每位教师在下企业锻炼以前,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及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明确任务,让教师带着任务去企业,才会取得实效。企业也要做好教师的管理考核,在教师下厂度锻炼期间,每位教师要填写“企业实践日志”,在结束实践返校后,要提交个人实践总结、企业对教师的鉴定等。通过企业实践,专业教师不但能够了解本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也能够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向企业中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学习,可以促使专业教师实践水平的提高,也能够实现专业教学和企业生产的密切结合。还可以开发校企合作项目,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的紧密结合。

  实操进赛场,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竞技是职业学校老师提高授课技能的有效渠道。学校鼓励专业技能教师参加省、市、区、县教育部门、行业、企业举办的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营造出“处处以技能为先”的积极氛围。实操进赛场,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提供了展示技能与提升技能的平台,塑造了一支技能过硬的中职学校“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队伍。

  4.1.5“双师型”教师培养应充分发挥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作用

  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应由政府出面,选择一批优秀企业,积极参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接纳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实践。职业学校在政府的指导下,加强校企合作,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接受继续培训。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对专业教师进行学习培训,让教师学得到技能技巧,了解前沿技术。专业教师带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向一线技术人员请教,可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本领。同时,中职学校也可以聘请职教培训基地的专家和一线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指导实习实训。在“双师型”教师培训过程中,要从专业教师所教专业科目的岗位出发,针对教师的自身状况来设计课程。同时,突出实践性环节,促使专业教师能在短时间内技能水平得到提高。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通过提供实训实习场地、推荐一线优秀技术人员等,为专业教师提供生产实践机会,有助于教师专业技能素质、实践动手能力的迅速提高。

  专家进校园,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力提升。通过多种途径,以职教专家先进理念提升专业教师认识。邀请行业专家进学校,传授职教新理论、新概念、新方法,改变专业教师固有陈旧观念,增强专业教师参与教改和科研意识。邀请优秀企业负责人进学校,讲授企业理念、文化,提高专业教师对企业的认知。邀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进学校,谈企业的生产过程,提高专业教师对企业管理和生产的认知。邀请优秀毕业生重回母校,通过讲述自己的奋斗历程、人生规划,提高专业教师对创业的认识。各种类型的专家,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工作经验,拓宽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认知,提高了教师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把日常教学和教研、教师专业融为一体,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4.2 建立 “双师型”教师发展管理机制

  4.2.1 政府激励机制

  国家和政府在管理层面上,应建立政府激励机制。从“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培训和待遇等方面,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管理,以促进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是改革相关人事制度。给予中职学校一定的人事自主权,允许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教师,解决“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二是双职称问题。改革评定制度,允许专业教师评聘教师系列之外的专业技术职称。三是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要统一。目前,外部条件尚未健全,有关部门就要先制定“双师型”教师的评定标准和相应评聘办法,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健康、快速发展。四是对“双师型”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4.2.2 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导向机制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想得到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建立良好的评价导向机制,通过良好的导向机制,可以充分挖掘专业教师潜能,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一是中职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并将其提到学校的前途与发展的高度,在双师型教师培训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如,对于专业教师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的问题,学校可适当作出调整,做到科学、合理化安排教学任务,保障时专业教师有充足时间,让其接受培训,不断充实、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二是中职院校在开展“双师型”教师认证工作时,需根据本学校专业教师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学校内部实施标准,科学合理的对专业教师进行衡量,按步骤有计划的实施。三是制定激励政策,学校要对取得“双师证”资格的教师,在培训、学习进修及项目开发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吸引、鼓励教师向“双师型”转换。四是中职学校要在职称晋升、晋级方面,对取得“双师证”的教师进行政策倾斜,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序发展。同时,对不愿进行“双师证”培训,不具备实践教学能力教师,适当在各方面考核中予以限制,增加其难度系数,或采取在经济上杠杆偏移,让这部分教师真切、真实的感受到重理论轻实践的危机感,进而督促这部分教师主动地向“双师型”教师转型,在机制上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合理健康发展。

  4.2.3 建立 “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主要应在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体现;对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的“双师型”教师,在各类津贴等方面给以一定政策;设立特聘教学领导岗位,可充分发挥、调动“双师型”教师的骨干带头示范作用,从而激发普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的积极性。对于能够经常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研究、并参与项目研发,参加实习培训的专业教师教师,应该在精神和物质奖励两方面都给与倾斜。

  “双师型”教师是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的教师群体,不能仅仅是个荣誉。对此,中职学校就必须制定激励机制,对“双师型”教师给予奖励,使其能够在在职称晋升、年度考核、津贴发放等方面享有优厚政策待遇,从而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发展与稳定,同时,也能够激励普通课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只有建立与认证考评相对称的激励机制,才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实施的绩效工资中,津贴、标准向“双师型”教师倾斜,进而调动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还要在教师职称、评优、培训进修等方面,对已取得认定的“双师型”教师给与政策倾斜,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合理、持续发展。

  完善过程考核。中职学校要对“双师型”教师实践情况、典型案例、实践情况报告进行量化评价。考核项目具体如下:

  双师型教师在进行企业实践时,要提交格式规范、内容详实的书面申请;实践计划考核。对于下企业实践计划要有明确的目的,任务清晰、时间进程明确、还必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实践日程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学习体会、学习笔记以及相关记录等。考核典型案例收集情况。这方面考核主要体现在案例的典型性和实用性,对教学资料的积累。对教师实践总结的考核。这方面主要考核内容是:要求总结观点鲜明、论证充分、严禁,对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且较强的可行性。实践出勤情况考核。主要是考核教师在企业实践期间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内容。学校考核。教师在企业实践期间,学校也要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学校要根据教师的专业,加强对教师实践技能测试。学校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制定具有较高可行的专业技能测试标准,要能够达到量化考核。

  这样,中职学校就能够从制度上保证教师企业实践的顺利进行。各中职学校要不断探索开展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律,尽量做到教师实践活动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适应,切实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4.2.4 建立健全教师成长的机制

  中职学校要把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到战略性的高度,投入大力气认真研究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并纳入到学校事业发展的总规划当中。学校要按照学校教师的基本情况,如专业、年龄、职称等,自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建立起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建立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对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的“双师型”教师,在津贴方面制定特殊政策;在理论教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后,应设立奖励津贴,给与一定奖励;设立特聘教学岗位,充分发挥、调动“双师型”教师的骨干带头作用,激励普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对于坚持到企业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参与企业开发项目,参加实践培训的教师,给予一定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和倾斜。

  建立教师到企业培训实践制度,依据教师专业情况制定相应培训计划。通过到企业实践锻炼,教师能够得到本专业当前在企业生产、技术、工艺的现状、发展情况势,以及科技动态的最新进展,还能够将反映生产现场有关实际情况融入到教学中去,提高教师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水平。同时,学校还要对教师下企业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让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应有明确的目的,把项目作为导向,带着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到企业实践锻炼中找答案,从而改进设计教学环节。另外,还可通过到企业实践为学生提供参加生产实践的机会。

  4.3 利用各职业教育集团的优势、行业背景和地区背景

  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加快建立行业性、区域性、综合性的职业教育集团,不断加强对职业教育集团活动的支持和指导,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在集团、行业或地区内部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协助做好教师实践企业工作的开展。建立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在为企业挂牌学生实训基地的同时,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建设。

  当前,中职学校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要实现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还应该充分利用好职业教育集团、行业背景和地区背景。职业学校要进行集团化办学试点,逐步探索建立依托行业、企业及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决策机构,从而得到相关行业、企业的支持。充分发挥产教结合对中职学校的指导,做实、做优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集团为能够提高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相互的依存度,需要建进一步加强行业办学为主,实现建立相互促进的融洽关系。通过职教集团,可以使校企合作更加密切,企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也能够为职教模式带来新的空间,校企合作又能为提高行业企业的整体素积蓄强大的后劲。学校与企业互动,会是优质资源更加集中,有利于办学,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也会起到有力的作用,同时,学校与企业的互助更有利于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4.4 企业也应积极参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4.4.1 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认知度

  中职学校要实现发展,就必须拥有一支适应教学和生产实践双重需要的专业教师,而具有这样特征的双师型教师,除了学校自己下大力气进行校本培养外,提高企业的参与度,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一条有益途径。中职学校可争取相关政策,积极引进企业单位中具有丰富操作经验、又有一定教学能力的能工巧匠担任学校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训,还可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在校内起到示范作用,促进校内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企业一线的优秀工作技术人员同时也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一线的新工艺,以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促使学校专业教师积极向“双师型”教师转化的速度。如,新加坡推行的是“教学工厂” 的理念,其职校有 66%的教师是来自企业的骨干力量。德国实行“双元制”,德国的职业学校兼职教师,承担了该校约 80%的教学任务。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中职教育和地方经济相得益彰,他们的职业教育所课程应用性很强,必须要由实践经验较强的教师来完成;他们通过聘用兼职教师,能够把课程和生产实践环节紧密结合,以适当调整课程来适应社会有关行业的要求,从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更贴近社会、更符合市场的实际需求。

  4.4.2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双师型教师管理考核指标

  中职学校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细节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企业合作,双方合作共同制定双师型教师管理考核指标,合理设置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内容,促进到企业实践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养成,进一步开拓校企合作双方合作的广度、深度,使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取得实效。目前,中职学校有的已实现了产学合作教育,对此,中职学校要充分利用与企业、科研单位不同的教育环境,不同的教育资源,及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促进学校“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的迅速提高。企业在中职学校设立订单班,在这种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下,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内容就必须改变,由书本、纯理教学论逐步向突出实践技能教学转变,专业教师的授课内容也需随之改革,实现与合作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符,不能在是只注重教学内容的编排,还要深入到企业一线,进行观察、整理、组织与课程配套的教学案例。

  专业教师亲自深入企业现场的过程,就是专业教学的备课过程,这样能让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获取教学素材,另外,也会是教师有了收集高质量教学实例的环境,进而促进“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在产学合作的条件下, 开展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也是校企双方合作重点。在开展相关科研活动中,企业为广大中职学校专业教师不但提供了科研课题,还为其检验教科研成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环境。企业为中职学校教师提供的课题来源于企业生产实践,专业教师进行教科研也就能够置身于工程技术环境中,从而让善于解决虚拟问题的职业学校教师缩短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使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通过科研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同时,也相应的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从而实现“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的最优化。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