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教师有效指导幼儿园结构游戏的策略探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2-09 共10308字

  第四章 教师有效指导幼儿园结构游戏的策略探析

  结构游戏作为一种自主操作性很强的游戏形式,深受幼儿的欢迎,同时由于其本身拥有的众多特点,使其在幼儿的发展中有独特的价值。结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很多专家和一线教师的肯定,纷纷加强对游戏的指导,但由于受教师自身和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教师在实践指导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阻碍结构游戏本身价值的实现,而且长期以往甚至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在前章问题探析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有效指导结构游戏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结构游戏观,提高自身的知识与技能
  
  幼儿园结构游戏的有效指导,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作为幼儿教师,拥有正确的结构游戏观,才能保证指导方向的正确性;掌握丰富的结构知识和技能,才能保证结构游戏高质量的完成。

  (一)结构游戏观

  观念决定行为,影响教师指导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教师对幼儿园结构游戏的认识。提高教师对幼儿园结构游戏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教师要提高对幼儿的结构心理及行为的认识;二是要提高对幼儿园结构游戏价值的认识。

  对这两方面的理性认识主要是要掌握结构方面的知识以及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的发展特点,这些知识的获得主要是要了解幼儿结构游戏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征以及幼儿的结构行为对幼儿发展的独特意义。笔者认为,提高教师理性认识的方法具体可分为两方面:一是教师要补充幼儿结构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了解幼儿结构游戏发展的主要内容,教师只有了解了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才能更好的解读幼儿的结构行为及作品,也才能更好的对幼儿园结构游戏进行科学的指导;二是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深对幼儿结构游戏的认识,教师获得的理论知识仅仅是教师形成理性认识的一块敲门砖,还需要在实践中将这种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师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结构游戏观,真正认识到结构游戏的价值,才能在实践中更好的落实,避免出现结构游戏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二)知识与技能

  一方面,完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结构造型和指导能力。幼儿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如结构游戏理论知识的培训讲座、结构技能比赛、结构游戏沙龙等方式,以使每位教师都能熟练的掌握结构游戏的各项基本技能,如排列、组合、平铺、接插、镶嵌等,为指导幼儿的结构游戏做好技能方面的储备。这种培训并不单单是教师认识材料或学会简单的操作,而是要使教师学会一些指导的技巧。培训可以由本园有经验的教师组织,也可以请校外的专家指导,以案例的形式,使教师能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学习。

  另一方面,组织科研活动,探索创新技能。教师自己也可以成立自己的科研小组,就结构游戏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相互交流讨论。在培训中,许多操作技能或指导方法是经验教师或专家教师自己的经验或理论,具有常规性,有时别人的经验用到自己的指导中并不适用。在科研小组里,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指导实践畅所欲言,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多位教师的思想结合在一起会探索出一些新的技能。而且通过科研活动,教师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更愿意参与其中,也更愿意在平时的指导中去实践、积累。

  二、创设良好的结构游戏环境

  幼儿在良好的游戏环境中才能保证身心的健康,愉快的投入到游戏中,更好的发挥游戏的价值,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对结构游戏而言,环境主要包括结构材料的投放,游戏场地的规划,游戏时间的保障等。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丰富幼儿关于结构物体的感性经验作为一种知识准备,是在平时的生活环境中获得的,因此也放到了结构游戏环境创设里面。

  (一)有效投放结构游戏材料  
  
  作为一种操作性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幼儿只有与材料进行有效的互动,才能构建出所要表现的物体。丰富的结构材料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结构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但是结构材料的投放并不是越多越好,在投放时教师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教师要保证结构材料的丰富性。既要提供一些高结构的材料,增加幼儿造型的兴趣和信心,又要提供一些低结构的游戏材料,促进幼儿创作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在结构游戏中得到全面发展。其次,教师投放的游戏材料要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层次性。幼儿的结构游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发展,随着游戏情境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为满足这种变化性的要求,教师在给幼儿提供游戏材料时,一方面要考虑材料的可塑性,变静态的材料为动态的游戏所用,以满足幼儿不同建构主题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保证材料的层次性,材料的提供要随着幼儿游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不断的充实和更换游戏材料。

  最后,教师在投放结构材料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投放,下表即为不同年龄段幼儿结构材料投放说明。【1】

论文摘要

  
  (二)科学规划游戏场地

  与其他游戏相比而言,结构游戏中使用的材料往往会比较多,因此,对场地的要求也比较大。教师在对区角活动进行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这个区域,但完全不必担心结构游戏会占用太多场地,因为结构游戏使用的材料较零散,游戏结束时可以拆分保存,不需要长期占据这个地方,在没有结构游戏时也可以作为其他活动场地来用。比如班级有独立的睡床,把床竖起来,可以是很好的结构游戏场所。

  在观察中也发现,很多幼儿园把结构游戏的场所设置在了走廊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利用了空间资源,但要注意避免人来人往对结构活动的破坏。
  
  (三)合理安排游戏时间

  首先,结构游戏的开展要有次数上的保证,使每位幼儿每周都有机会参与到游戏;其次,结构游戏是一种思维性较高的游戏,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构思和操作。但时间也并非越长越好,一般来说,小班以 10 分钟为宜,中班游戏的时间大约在 20 分钟左右,大班结构游戏时间应在 30 分钟左右。而且,既然是思维性较高的游戏,就需要幼儿的高度注意力,教师在时间的选择上,还要考虑幼儿的注意力情况,尽量不要安排在饭前或接园前这段时间。

  当然,这里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能积极的落实,这主要还是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结构游戏观,在实践中积极主动的去落实。

  (四)丰富感性经验

  幼儿结构游戏的内容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对周围物体和建筑物的再现和创造,幼儿对周围物体和建筑物的较细致地观察和了解,有较丰富深刻的感性经验是开展结构游戏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幼儿这方面的认识:

  最直接的途径是教师带着幼儿进行实地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提醒幼儿注意各种不同物体的外观。但是也要注意不同年龄的幼儿观察的重点不同,小班的幼儿应观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些物体,中大班可以拓展到其他的一些场所和物体。

  间接的途径是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照片以及录像等形式来向幼儿展示。教师在了解本班幼儿的结构水平,明确以后的结构方向后,可以有针对性的通过一些途径寻找相关的图片,张贴于建筑区,让幼儿观察、交流,也可以弥补直接观察的不足。

  同班幼儿、平行班之间、不同年龄幼儿之间还可以观摩学习。如教师带领小班幼儿到哥哥姐姐班级参观,幼儿还可以以小帮手的身份参与到哥哥姐姐的游戏中,增加结构的兴趣。

  三、提升结构游戏的现场指导水平

  幼儿结构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主要是在游戏的操作过程中得来的,因此,教师在游戏现场的指导就显得尤为关键。教师要掌握一些结构游戏现场的指导方法,提高游戏指导的有效性,更好的发挥结构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

  (一)积极调动,激发幼儿建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只有对结构游戏充满了兴趣,才能更好的投入游戏。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漂亮的结构造型物展示给幼儿,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欣赏这些作品,了解结构材料和结构造型的丰富多彩,体验艺术美;教师也可以通过展示幼儿结构作品的形式,吸引幼儿的兴趣。

  实践中,有一部分幼儿对结构游戏并没有很大的兴趣,选择结构游戏的孩子虽然也有很多,但孩子比较固定。对不感兴趣的孩子,教师要帮助分析原因,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有的幼儿由于自身的结构水平不高,在游戏中体验不到成就感,很难对结构游戏产生兴趣,部分幼儿不爱参加结构游戏的原因在此。对于这部分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平行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习结构技能。也有很多幼儿觉得在结构游戏中受到的规则约束太多,没有宽松、自由的环境,很难按自己的想法去实现建构作品,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及时反思游戏的规则是否真的限制到了幼儿自主性的发挥。总之,作为教师要时刻认识到在结构游戏中幼儿才是真正的主体,要尊重幼儿游戏的兴趣。

  在实践中还有一种常见的现象:班级的结构游戏呈现显着的性别差异,在结构区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男生,女生很少进去到结构区,好像是男生较女生更喜欢这种游戏形式。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幼儿对性别角色的认同,认为结构游戏适合男孩子,女孩子玩结构游戏不合适,也有些是因为本班的女教师认为自己是女性,不擅长结构游戏,这些想法会潜移默化的对幼儿产生影响。教师要通过角色游戏,创设一定的角色情景等方式,吸引不同性别的幼儿参与到游戏中。

  (二)开展多元化结构活动,挖掘其隐性价值

  前面我们提到,教师在指导结构游戏的过程中存在过于重视常规和操作的指导,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指导,这样很难实现结构游戏的独特价值。其实,结构知识和技能包含很多方面,除了基本的认识结构材料,学习基本的操作外,还包括一些模拟的技能、创造性的技能、主题建构的技能等等。教师要有意识的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结构游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按照幼儿需要掌握的结构知识和技能,对结构游戏进行了重新分类,以便突出各自的指导重点。按照结构知识与技能可以分为:认识结构游戏材料的游戏;学习操作技能的游戏;模拟建构的游戏;创造性结构游戏;主题合作性结构游戏;一些特殊结构游戏等形式的游戏。教师要根据幼儿结构游戏发展目标的不同,灵活选用和组织结构游戏的形式。

  1.认识结构游戏材料的活动

  目前幼儿园结构游戏常用的材料主要有:积木、积塑、胶粒、雪花片以及一些金属制材料等专门的结构材料;沙、土、水、雪等自然结构材料;还包括一些瓶子、挂历、布料等废旧物品和一些半成品材料。对小班的幼儿教师要逐步引导幼儿认识结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认识材料的名称、形状、颜色、用途等特征,在游戏中能灵活选择运用结构材料。

  此类游戏活动指导要点:

  (1)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结构游戏材料时,一定要注意向幼儿介绍材料收拾整理的方法,并在游戏中反复练习,养成材料收拾整理的好习惯。

  (2)教师在向幼儿介绍材料时,只需要介绍材料的基本结构方法,不需要向幼儿示范如何搭建,更不需要幼儿搭建和范例一样的作品。

  (3)教师在向幼儿介绍完结构材料后,要给幼儿留足够的操作时间,让幼儿在操作中逐渐熟悉结构材料。

  (4)此类游戏活动,采用小组的方式效果会更佳。

  2.学习操作技能的游戏活动

  操作技能可能会因材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结构游戏涉及到的主要操作技能有:排列、组合、接插、镶嵌、编织、黏合、旋转、螺丝。纸、绳以及竹、木、布等物品和自然物品材料需要编织黏合等技能;积木等块状几何图形需要排列组合,铺平、延长、加高、间隔、围合、盖顶、搭台阶等技能;形状多样的各类积塑需要接插、镶嵌、整体连接、端点连接、交叉连接、围合连接等;塑料或木制的螺丝系列则需要捶打、敲击、旋转等技能。

  幼儿结构游戏的技能技巧直接影响幼儿游戏内容的扩展和游戏水平的提高,指导幼儿学习操作的技能技巧,培养幼儿的结构造型能力,是提高幼儿结构水平的关键。

  此类游戏活动的指导要点:
  
  (1)教师对幼儿结构技能的指导,应是在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结构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

  (2)幼儿结构技能的指导,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动作发展水平不同,认知能力也不同,在教学中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循序渐进的指导方式。小班需要掌握平铺、延长、围合、堆高、加宽、盖顶等基本的结构技能来建构造型简单的物体形象;中大班建构技能的目标是能综合运用排列、组合、接插、镶嵌、编织、黏合、旋转等技能,建构较复杂、精细、匀称的物体形象。

  (3)幼儿在学习了基本的结构技能后,需要反复练习的机会。幼儿只有通过练习才能真正的掌握技能,并且在掌握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结构技能。

  (4)鼓励幼儿探索结构材料的多种玩法,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

  3.模拟建构游戏活动

  模拟结构活动是指教师为幼儿提供可供模仿的构造物,从中学习结构技能和结构技巧,这是结构游戏的基本指导形式。按照模拟对象的不同,模拟构造游戏可以分为:对结构物的模拟,对结构图纸的模拟,对实物、玩具等形象的模拟以及对平面形象图的模拟四种方式,这四种模拟方式,对结构技能的要求是逐步加深的。

  此类游戏活动的指导:

  (1)根据模拟建构对象的不同指导的要点也不同。

  对结构物的模拟,主要任务是模仿范例,再现范例,在操作中掌握结构的技能。所以教师指导的要点是观察范例中元件的连接方式。

  对结构图纸的模拟应先引导幼儿观察平面图形,形成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由平面图形变为立体造型。

  对实物、玩具等形象的模拟,这种模拟只有主题形象的造型,而没有结构的造型,所以教师要引导幼儿分析范例的形象特征,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建构。

  对平面形象图的模拟不仅要求幼儿将形象物转变成结构物,同时注意将平面造型转变成立体造型。

  (2)模拟建构时要引导幼儿用结构分析的方法去观察、分析范例;教师演示结构的新技能和难点;指导幼儿分析结构的部件,将部件合成整体。
  
  4.创造性结构游戏活动

  结构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操作性游戏,强调对幼儿创造性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进行指导。

  此类游戏活动的指导要点:

  (1)创造性游戏活动需要在幼儿掌握一定的结构技能技巧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比较适合中大班的幼儿。

  (2)创造性结构游戏需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在游戏前的设计构思。

  (3)教师需要教给幼儿基本的创造性的方法,比如局部改变创造法、列项改变创造法等。

  (4)最后在幼儿学习创造性方法的基础上,教师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来组合不同的造型。

  5.主题合作结构游戏活动

  主题合作结构游戏活动,主要是指在主题结构游戏中幼儿利用各种结构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结构游戏活动,由于主题游戏具有复杂性,因此需要幼儿相互之间的合作。一般来讲主题结构活动由于其特殊性,需要在建构区开展。

  此类游戏活动的指导要点:

  (1)结构游戏主题的来源可以是幼儿班级教育活动的主题,也可以是幼儿在结构活动中随机产生的,比如,幼儿在“搭立交桥”的游戏中,根据需要又建了加油站、小商店等,逐渐形成了“热闹的马路”的主题。当然,幼儿的主题也可以由教师根据需要提出。

  (2)教师要引导幼儿做好计划工作,主题合作结构游戏需要幼儿相互之间的配合,因此幼儿需要就搭建的工作提前进行协商讨论。讨论的主要内容有:在哪里建,选择那些材料,怎样分工合作等。通过讨论增强幼儿结构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3)结构游戏中,教师对于一些共性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可以进行随机指导,组织小组或集体的谈话活动,加深幼儿的认识。

  (4)主题合作结构游戏活动持续的时间一般比较长,教师需要有计划的安置幼儿未完成的结构作品。
  
  (三)学会观察,适时介入指导

  1.学会观察,了解幼儿的建构情况

  结构游戏作为幼儿的自主操作性游戏,教师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情绪情感状况、人际交往能力等,也可以清晰的了解幼儿的结构技能的水平,使自己的指导更适宜也更有效。

  观察的基本方法:

  (1)首先教师要集中观察一个幼儿一段时间,注意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每一个行为表现。

  (2)随后教师可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区域,观察区域中的幼儿在干什么。

  (3)教师在观察前最好要明确观察的目的是什么,连续观察 5~10 分钟,使观察的效果更有效。

  在结构游戏(建构区)中教师观察的重点主要有:

  (1)建构区的使用频率——幼儿是否喜欢?需不需要调整?

  (2)结构游戏材料的选用情况——幼儿经常选用哪些材料?材料的数量和难易程度如何?

  (3)幼儿是否经常发生冲突——结构规则是否合理?空间是否狭小?是否需要调整?

  (4)幼儿在建构区的表现——幼儿的注意力水平如何?是否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或构造物?结构发展水平如何?教师是否需要提出建议或给出指导?

  (5)幼儿与他人合作的状况——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和交往技巧如何?

  2.选择合适的方式,适时介入指导

  教师在观察的同时,要及时判断是否进行介入指导。在结构游戏中,我们认为,当幼儿出现了以下状况时,教师可以介入指导:

  (1)幼儿在游戏中不投入时。

  (2)当幼儿出现严重违反游戏规则的情况时。

  (3)幼儿出现矛盾、冲突时。

  (4)幼儿在结构过程中出现结构技能方面的困难,向老师求助时。

  (5)幼儿反复摆弄操作材料或重复建构时。当幼儿出现了上述情况,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指导。教师采用的指导的方法主要有:

  (1)平行式介入,教师可以通过模仿幼儿的游戏或通过平行游戏来介入幼儿的游戏,其目的在于引导游戏的模仿行为。如,教师可以在幼儿旁边使用相同的结构材料进行建构,借此向幼儿传授新的结构方法;或者教师在幼儿旁边使用不同的结构材料,来调动幼儿对于结构材料的兴趣,平行式介入主要采用的是暗示的方式进行指导。

  (2)直接介入法,当幼儿遇到结构方面的困难进行求助时,教师可以直接介入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如,教师可以对一个长时间构造物体仍没成功将要放弃的幼儿说:“这个东西很难做是不是,我们一起来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成功。”

  (3)角色扮演法,教师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角色进入到幼儿的游戏中,了解幼儿游戏的想法,进一步帮助幼儿拓展游戏的情节。如,在幼儿搭建交通道路时,教师扮演司机的角色,对幼儿说:“我的车没油了,你们知道在哪加油吗?”

  通过司机的角色启发幼儿在道路的旁边建一个加油站。

  以上三种指导方式各有优缺点,教师在对结构游戏的实践指导中应注意观察幼儿的结构游戏选择适宜的介入时机,灵活采用指导方法指导幼儿的游戏。

  (四)依据各年龄班特点,选择适宜的指导方式

  不同年龄班结构游戏的发展有不同的特点,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这些年龄特点,确立不同的指导目标,在实践指导中根据特点和目标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

  1.小班

  特点:小班幼儿的结构游戏活动往往是无意识、无目的的行为,结构的特点是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以自娱自乐为主,只在乎动作的有趣性,而不在乎结构结果。小班幼儿在结构前往往没有游戏的主题和名称,在游戏的过程中也常常更换建构作品的名称,或是等建构完成以后根据最终的成果的外部特征进行命名,但这时幼儿并不能明确解释作品的细节。所以这阶段幼儿的结构游戏嬉戏性较强,结构作品较为简单。

  指导要点:①教师要先引导幼儿认识结构游戏材料,知道它们的名称,引起幼儿使用材料的兴趣;②教师鼓励幼儿在操作中探索学习简单的结构技能,鼓励幼儿独立进行简单的构造活动,能表现出建构物体的主要特征;③在幼儿操作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连接、延长、围合、加宽、垒高等基本的也是主要的结构技能,搭建简单的三维物体;④在游戏之初,教师就要引导幼儿树立结构游戏的基本规则,比如,材料要轻拿轻放、不乱扔、结束后收拾材料等。

  方法:在小班应多以游戏的口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以引起幼儿模仿建造的兴趣,慢慢过渡到幼儿独立进行简单的构造。

  2.中班

  特点:在小班的基础上,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结构技能,手部的小肌肉也逐渐发展起来,幼儿的思维、想象力、生活经验等也更加丰富,结构游戏中的目的性、坚持性在不断增强,建构的水平也有单一的延伸向整体的布局过渡。此时的幼儿已经能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物体进行再现和创造,但是对对称和平衡的掌握并不是很好。

  指导要点:①在小班的基础上,中班幼儿需要增加结构造型方面的知识和训练,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选择高低、宽窄、厚薄、粗细、长短等不同的结构材料搭建不同的物体;②引导幼儿练习架空、覆盖、桥式和塔式等多种结构技能,形成里和外的空间概念;③教师要适当尝试提供作品的构造图,引导幼儿学习看图搭建;④教师可要求此阶段的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的搭建,学习同伴间的合作搭建。

  方法:中班仍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同时也可用建议和启发的方法,应多鼓励幼儿进行独立性的创造活动。

  3.大班

  特点: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构造的能力,并且掌握了一定的结构技能,幼儿还会使用一些辅助材料来装饰结构作品,在结构前能事先进行一定的设想和规划,并能通过分工、合作等方式完成较复杂的结构活动。大班的幼儿能搭建出有场景、有情节,同时又讲究对称和平衡的立体作品,比较形象。

  指导要点:①在中班结构技能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新的结构技能,比如转向、穿过、平式联结和交叉联结等,搭建复杂的物体;②教师引导幼儿掌握整体对称、平衡的构造,整体布局,学会选择辅助材料;③引导幼儿在操作前学会协商、分工等合作方式,进行设想和规划,通过合作完成较复杂的结构作品。

  比如,通过协商、分工,幼儿有的搭建楼房,有的搭建停车场,有的搭建游泳池,有的搭建花园等,形成一个完整的住宅区;④引导幼儿建构有一定主题、情节,结构复杂、精巧的结构作品。例如,通过《母鸡螺丝去散步》的故事,让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搭建池塘、磨坊、鸡舍、篱笆以及蜜蜂房等建筑物,有了故事的依托,幼儿的建构兴趣会更加浓厚,有助于幼儿搭建复杂、精美的作品。

  方法:大班幼儿应多采用语言提示的方法教他们结构的知识和技能,鼓励幼儿能创造性地再现物体。

  (五)灵活进行角色定位,始终保证幼儿游戏的主体性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并不是唯一的,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游戏情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这就需要教师树立多元角色身份。如,当幼儿建构的“大桥”不够稳固时,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进行介入指导,建议幼儿可以适当加固“桥墩”;当幼儿对游戏主题无法深入开展时,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启发幼儿开展新的设想或激发起幼儿新的建构欲望,教师也可以及时拓展游戏主题,使游戏能深入开展下去;当出现游戏材料不充分时,教师要以支持者的身份及时为幼儿补充幼儿所需要的、层次分明的操作材料。

  总之,教师在结构游戏中的身份是多元的,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或者是共同参与者,是随着游戏情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但是,无论教师以何种身份参与到游戏中,都要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把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择、搭建的过程、同伴的分工合作等权利充分放给幼儿,主动做幼儿游戏的玩伴,为幼儿的游戏提供适当、适时的指导和帮助,让幼儿在游戏中能快乐成长。

  四、注重幼儿作品的展示欣赏和多元评价

  幼儿的结构作品是幼儿整个结构游戏最终的成果体现,它体现着幼儿的结构水平,也反映了教师的指导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幼儿结构作品的重视。对结构作品进行展示欣赏和多元评价可以很好的展现幼儿的劳动成果,增强幼儿的信心,同时也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整个结构过程,是对幼儿作品的尊重,更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

  (一)展示欣赏

  受结构材料和幼儿园空间的限制,幼儿的结构作品不可能长时间的保留,游戏后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和作品合影留念等方式来保存幼儿的结构作品。幼儿通过和结构成果的拍照合影,会体会到更多的成就感;教师将照片贴在结构区中,供其他的幼儿欣赏,可以相互学习,拓展思路,吸引更多的幼儿到结构区游戏;同时,通过照片建立幼儿结构作品档案袋,教师可以了解一段时间幼儿结构水平的发展情况。

  (二)多元评价

  通过对幼儿结构游戏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结构游戏的水平,增强对游戏指导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使幼儿的结构水平能不断提高,充分实现结构游戏的教育价值。对幼儿结构游戏的评价可以从材料的运用、建构的形式、主题的目的性、情绪的专注力、社会性水平、常规、创造表现力等方面进行,具体评价标准可参照表。【2】

论文摘要

  
  上述方面主要列举了教师在结构游戏评价内容方面的要求,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参照结构游戏评价的模式(教师观察——幼儿介绍自己的结构作品——教师提问——幼儿讨论——解决问题——教师综合评价)来进行。具体到评价的细节方面,教师还要注意以下方面:

  1.评价目标定位要准确。教师在对结构游戏进行评价时,不追求唯一作品结果的评价,而是对整个游戏过程的评价;既有游戏进行中的小范围的评价,又有游戏结束时的集体评价;既有操作技能的评价,又有品质习惯的评价;教师面对幼儿有创意的作品或积极的行为,要采取鼓励的态度;当幼儿能克服小困难,坚持独立完成作品,能自觉爱护自己及别人的作品,并能主动整理多余材料时老师要及使表扬给以正面强化。

  2.评价的语言要精当。首先,教师要常常用鼓励性、赞赏性的语言,来提高幼儿结构游戏的积极性和创作性;其次,教师要学会用针对性的语言来进行点评,在评价时,要具体指出幼儿的优点或不足,以使幼儿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此外,教师评价时还要注意使用情感性的语言,可以激发幼儿改善行为,增强游戏的信心。

  3.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结构游戏的点评主体主要有教师、幼儿、家长等,在评价时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了教师的有效点评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先进行自评,讲述自己建构的过程,也可以和教师及其他幼儿分享自己的建构经验及心得;也可让让幼儿之间进行互评,引导幼儿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的作品,学会赞赏别人,学会提建议;当然,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的调动家长的参与,教师可以提前将幼儿的建构作品以照片的方式保留下来,贴在宣传墙上,或者直接将幼儿的建构作品保留在活动室内,让家长观赏、反馈,从而进行评价。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