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问题与完善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6-08 共3762字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公民对利益的追求日益增多,利益诉求也日趋多样化,如何解决好各方面的利益冲突、利益矛盾,使公共利益达到最大化逐渐成为了公共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使政府制定的公共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保障自身权利,公民必须积极参与到公共管理活动中来,为政府提意见、献计献策,从而实现公民与政府之间利益的平衡。目前,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活动有人民代表大会、听证会等多种渠道,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信息化的时代里,网络为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活动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快捷的渠道,同时也为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的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政府制定政策的公正性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通过这个空间,公民有了参与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共领域。在这个领域里,公民可以自由地出入,并能根据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及相关公共利益问题发表言论。换言之,网络空间为公民提供了一个参与公共管理、发表见解的平台。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公共管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网络舆论。而这种网络舆论传递公民心声的同时,也能对政府制定政策进行监督,帮助政府制定出既满足国家利益又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从而做到政府与公民的双赢。

  2、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公共管理具有许多优势,因为这些独特的优势,公民的想法得以表达,从而使政府听到公民的心声,了解公民真正的利益诉求。首先,公民网络参与的平等性使我国的公民不论身份、学历、年龄、民族等,都能享有平等的参政议政的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任何人都有权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通过网络,公民可以大胆讨论某一公共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政府正是通过公民的各种想法、见解,了解公民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并将公民的态度当做制定决策的有力参考。其次,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公民可以匿名在网络上发言,少了很多后顾之忧。也正是因为公民通过网络发言时身份具有隐蔽性,其在网络上发表的见解才能更加真实、可靠,进而帮助政府作出更准确的决策,有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二、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存在的问题

  1、从网民的角度看

  从网民的角度分析,目前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网民的素质具有差异性。研究发现,网民主要是通过网络论坛、网络社区等参与公共管理活动的,他们在针对某一公共问题进行讨论时,经常会出现分歧,并且由于立场的不同,一些网民会发表一些过于偏激的言论,影响讨论的正常进行。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公共管理活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由于立场的不同,公民观点上出现分歧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讨论中是允许不同观点共存的,也允许公民对其它观点中的错误进行批评与指正,但前提是公民必须理性地对待各个观点,不能出现过激行为。如果公民在讨论时做不到理性,那么网络上的讨论就形同虚设了,甚至会出现错误的观点而诱导政府作出错误的决策。

  第二,网民代表的利益不够全面。网络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事物,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运用网络来参与公共管理活动,这就造成网民层次分布不均匀,因而网民代表的利益是不够全面的,他们只是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据调查显示,我国网民存在很大的城乡差距,在农村仍有很大一部分具有理性且关心国家公共决策的人没有参与到网络公共管理活动中来,这就使农民在网络公共管理中的话语权较少,而真正掌握话语权的是处于“上层社会”的人,他们的观点大多体现着自身的利益,很少考虑到处于劣势的农民的利益,从而对政府对农民利益问题的考虑造成不利影响,农民的利益很可能得不到保障。

  2、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来参与公共管理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利益诉求。于是,各种利益诉求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公共舆论,而这些舆论有利有弊,对政府的工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减少有害舆论对政府工作的影响,公共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公民进行正确的公共舆论引导。然而,由于公共部门对公共舆论的认识不够深刻,目前我国的公共部门尚未对舆论进行引导,使我国网络上的公共舆论仍然处于良莠不齐的状态。我国政府网站的建设过多借鉴了外国的经验,没有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并且受传统官僚主义的影响,政府工作仍然过分注重政绩,缺少公用服务意识。此外,我国政府网站上公开的信息只是一种形式,缺少有真正意义的内容,因此不利于公民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3、从网络空间的角度看

  首先,网络是具有双面性的,从上文可知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公共管理活动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对政府制定决策的科学性有着积极意义。然而,这种优势也为公共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

  由于网络参与的公平性与虚拟性,公民发言的自由得到了充分体现,但是这也容易让公民的发言陷入一种“无政府”的状态,主要体现为:一是一些思想较为偏激或者恐怖组织者可能利用网络来发表反动言论,扰乱网络舆论,使人民真正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二是一些网络高手可能为了显示个人高超的技能而不顾国家安全侵入政府的信息系统,使网络参与的秩序变得混乱。

  其次,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公共管理活动的前提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基础是经济的不断发展,如果二者不能平衡发展,那么就很可能会导致“数字鸿沟”现象的出现。网络使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变得简单,但是公民要想通过网络参与其中就必须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而那些没有计算机使用能力的人就被排除在外,他们的观点得不到充分表达。因此,虽然网络为我国的政治民主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是“数字鸿沟”的存在却削弱了这种民主的权利。

  三、完善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的对策

  1、加强网络实名制建设

  网络的虚拟性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活动减少了后顾之忧,使公民的言论更加自由;另一方面,它又会对各个部门或政府带来一定的麻烦。由于网民可以在网络上匿名发表言论,公民在参与公共问题的讨论时可以毫无约束,有的公民甚至在网络上发表反动言论,引导公共舆论走向错误的一端。因此,为了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的健康发展,公共部门应加强网络实名制的建设,对一些素质较低、目的不单纯的网民及早进行封杀处理。

  对于真正要表达诉求、愿意参与公共管理活动的人而言,他们一般对网络实名制这个问题没有疑义;而对于心怀不轨的人而言,网络实名制的推出无疑是将他们的诡计昭告天下。因此,加强网络实名制建设,能够有效解决网络匿名性带来的问题,促进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的健康发展。
  
  2、加大网络监管力度

  在信息化的时代,网络的出现确实为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活动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在享受这种便利的同时,人们也应该认识到通过网络参与公共管理活动的危害性。例如,一些反动派很可能会通过控制公共舆论来误导人们,使人们产生错误的意识,影响网络秩序,导致公民不能正常参与公共问题的讨论。因此,为了杜绝这一现象,让网络充分发挥出其优势,公共管理部门需要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政府应制定相关的制度,保证公民能正常参与公共管理活动,为公民表达自身利益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

  3、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法律、法规是通过硬性的条款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的,具有强制性;而道德则是人们心中自发愿意遵循的行为准则,不具有强制性。

  由此看来,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比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建设更加有利于网络环境的维护。作为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共领域,网络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目前仍有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内容充斥在网络环境中,严重影响了公民利益诉求的表达。因此,为了从根源上解决此问题,相关部门就必须加强网络道德建设。首先,应加大网络信息的筛选力度,对于有关公共利益的信息应及时发布,而对于有损网络环境、影响公共秩序的信息应及时拦截和封杀;其次,媒体应加强其工作人员的道德建设,从而提高媒体的道德水平。网络道德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完成。只有道德水平提高了,公民的思想境界才会提升,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4、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引导

  舆论对社会、对政府、对人民的影响是巨大的,网络上的公共舆论亦是如此。在网络环境中,舆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民观点的侧重方向,也影响着政府制定的政策,网络舆论的正确与否可能直接关系着公民的利益能否得到有力保障。因此,政府应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引导,让公民的舆论朝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发展,从而为人民谋取更多的福利,促进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四、结语

  综上可知,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公共管理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公共管理中网络参与机制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相关部门只有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机制才能健康发展,我国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才能不断加快。

  参考文献:
  [1] 胡志英 , 黄宁 , 夏建刚 . 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探讨 [J]. 商业时代,2012(05)。
  [2] 赵玥 , 许亮 . 我国“微博问政”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J]. 理论视野,2011(12)。
  [3] 尹作敬 . 论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成就及经验启示 [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1(05)。
  [4] 李少文 , 秦前红 . 论微博问政的规范化 [J]. 河南社会科学,2011(04)。
  [5] 孙志建 . 数字政府发展的国际新趋势:理论预判和评估引领的综合 [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1(0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