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自媒体信息传播的内涵、形式及其特征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02 共717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自媒体信息传播管理困境探析 
【绪论】自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监管分析绪论 
【第一章】自媒体信息传播的内涵、形式及其特征 
【第二章】自媒体信息传播的管理内容、目的和原则 
【3.1】自媒体传播管理的现实问题 
【3.2】自媒体信息传播管理弊病的成因 
【第四章】自媒体信息传播的应对策略 
【结语/参考文献】自媒体信息传播管控机制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自媒体信息传播的内涵、形式及其特征

  一、 自媒体信息传播的内涵

  “媒体”一词开来源于拉丁语“Medium”,同时可以翻译为“媒体”,“媒介”,意为传递信息与获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载体或者技术手段。媒体包含两种含义:

  一是指信息传播的媒介,即“实现了人的器官的延伸,承载并传播信息的各种物理形式,包括语言、文字、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网络”③。二是指从事信息制作、传播的部门和机构。通常意义上的“媒体行业”可以参照第二种释义。

  大多数情况下“媒体”和“媒介”不作区分。就涉及内容而言,“媒介”更侧重于表达信息传播的物质载体,“媒体”更加侧重于从事信息编撰、发布的组织。我们生活在集体中,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和周围其他人进行信息和生活的交流,信息交流是沟通人和人的基本链条。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逐步走向扁平化。

  数量庞大、内容各异的信息通过不同的媒体形式快速的呈现在人们面前。我们打开手机或者电脑可以迅速的获取上一分钟内发生在地球另一面的事情,当然必须有人对这件事感兴趣并分享到了网上。美国着名作家、博主丹·吉尔莫(DanGillmor)将“媒体”分为了三个大类④。媒体 1.0 即传统媒体模式,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方式。媒体 2.0 是新媒体形式,主要指依托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的媒体模式,主要包括门户网站等。阶段 2.0 是网络媒体发展的最初阶段,主要呈现的还是传统媒体的官方发布者和普通受众者的关系。媒体 3.0 是自媒体形式,同样是依托于网络技术发展的媒体形式,主要包括微博,微信等形式。阶段3.0 是网络媒体再发展的阶段,主要呈现的是信息的发布者和接收者相统一的形式。受众不再仅仅单向的、被动的接受信息,也可以主动的发布信息,实现了受众的客体和主体的统一性。丹·吉尔莫于 2001 年 9 月 28 号首次提出了“自媒体”的概念,他将这种“网络点对点(peer to peer)”的传播方式称为“新闻媒体Journalism3.0”,并概括了“分享”和“链接”两大特点。当时“自媒体”的最初表现形式“博客”已经随着德拉吉博客报道了“克林顿性丑闻案”而进入媒体界。2002 年底,丹·吉尔莫正式用“we media”(我即媒体)替换了 Journalism3.0⑤。

  2003 年 7 月,克里斯·威理斯(Chris Willis)和谢因·伯曼(Shayne Bowman)对“自媒体”做出了定义:自媒体是普通网民通过网络和知识的联系,为他人提供、转载并分享他们真实想法以及自身经历的过程⑥。

  综上,媒体分为传统媒体,新媒体和自媒体三种主要模式。传统媒体主要依靠报纸、电视、广播传递信息。新媒体依靠网络平台发布信息。自媒体和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都依赖互联网技术,但是新媒体的信息发布者固定的组织,自媒体的信息发布者相对“平民化”.简而言之,自媒体就是具有自主特征的广大受众,通过一个兼容私密,公开和交互性的平台对信息进行发布、积累、传播、共享和反馈的传播方式。所谓私密性包括两点:一是自媒体不需要实名认证,用户具有相对的隐私;二是发布的信息内容等具有主观性,用户可以自行选取发布信息的内容和自己的观点。所谓公开性是指,所有发布的信息都会进入公共传播领域,发布信息的人,传播途径都有迹可循。交互性也包括两条,其一用户既可以发布信息,接受信息和转载信息;其二用户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与其他用户进行直接互动。

  二、 自媒体信息传播的表现形式

  自媒体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博客,微博,BBS,微信、QQ 等。其中即时聊天工具应该是最早的自媒体形式:MSN 在 1995 年诞生于美国,ICQ 也在次年由以色列特拉维的 Mirabils 公司推出。我们熟知的 QQ 出现于 1998 年。但是真正将自媒体推入世界潮流的是博客,微博等社交网站。

  (一) 社交网站

  社交网站(SNS 网站)是一种建立网站基础上的社交网络服务,包括信息的展示、交流和共享等功能,例如 Facebook、,开心网,人人网,博客,微博等。该网站运营模式标志着“人与人对话”.截至 2013 年 12 月,我国社交网站用户规模达 2.78 亿人,使用率为 45.0%.

  1. 博客

  博客(blog)微博又称网络日志、部落格等,是一种由个人管理、并不定期张贴文章的网站。文章按照发布的时间逆序排列,信息记录方式为文字、图像、视频等。博客分为托管博客和独立博客:托管博客中博主只需要在博客运用商提供的网站上免费注册登记即可,由博客运营商统一管理,不需要自己新建网页;独立博客拥有自己的独立域名,网页的内容、风格和运营等都需要博客用户自己编辑,独立博客对博主的网络知识、法律知识等有较高的要求⑦。

  博客现象始于 1998 年,德拉吉在其博客上公布了“克林顿绯闻案”.这一消息最短时间内轰动整个美国,对当时的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2001 年“9·11”后,幸存者通过博客对事件进行了生动和深刻的描绘,这些描述比报纸或者新闻里的报道更加的真实。2003 年,《纽约时报》总编辑因为“博客”揭开的真相而败走麦城。博客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发布信息的延时性和内容局限性。博客具备了自媒体低门槛,传播速度快,内容角度广,低成本等特征。这些优点使博客的用户迅速增长。根据着名博客收索引擎Technocratic在2006年8月的统计:当年的博客已经有5000万,并以每天175000新博客的速度增加⑧。速度堪比互联网的崛起。2013 年我国个人空间用户规模为43.7 亿人,同比 2012 年增长 6359 万人。网民中个人空间使用率高达 70.7%,其中博客用户占 14.2%⑨。

  2. 微博

  微博是微博客的简称。2006 年,美国人伊万·威廉姆斯发明了微博推特(Twitter)并将其开放公众。Twitter 的动词含义是:叽叽喳喳地讲述,引申为人的表达欲和分享欲。不难看出 Twitter 的服务理念:让用户与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等保持联系与交流。它的大致运营方式是:用户通过 twitter 上传每条不超过 140 字的消息,供其粉丝(关注者)查阅和互动。用户可以自行选择关注对象,所关注对象的信息会自动抵达,信息的真假与好坏鉴别需要用户自行解决⑩。2008 年,奥巴马总统在选举中的微博作为自己的重要选战工具。通过Twitter 的开通,奥巴马和民众有了初步的互动,并获得了亲民的形象。将Twitter 推向高潮的是流行歌王迈克尔·杰克逊的死讯。2009 年 6 月,路人巧遇杰克逊被救护车带走的场景,并用手机拍摄照片上传 Twitter.这一消息迅速在网上爆炸,Twitter 成为了事情的舆论中心,质疑、惋惜、怀念等冲刺了网络。

  2007 年饭否网开通,成为中国首个微博网站。2009 年 7 月,新浪微博开通。微博推出后迅速拥有了自媒体的市场一席之地。2013 年为我国微博元年,当时我国的微博拥有高达 28.1 亿的用户,网民使用率为 45.5%.新浪微博副总编辑孟波评价“微博是手机短信、社交网站、博客和 IM 等四大产品优点的集成者”11.但是去年开始各种自媒体应用凸显,微博的活度有所下降,一年中微博减少用户占比 22.812.

  微博信息发布者比较碎片化,包括个人也包括政府或者企事业官方机构。个人通过微博获取信息,转载信息,分享自己的感情。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微博主要作用是公布重要文件,形象塑造,问政等方面。政企微博的开通加强了人民和政府的互动,是政府或者企业收听意见和建议等的重要平台。根据《2014 年上半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显示: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从 2012 年 7 月上市到 2013 年 3月底已经获得 1058 万的粉丝量,成为中国第一个千万级的媒体微博账号13.总的来说微博成功的融合了信息的发布、传递、关注、转发等功能。

  (二) 即时聊天工具

  即时通讯是当今社会无法缺少的交流通信工具。用户只需要注册一个账户,添加自己的朋友,就可以通过语音、文字、图像等方式和对方进行实时沟通。目前即时聊天软件已经成功从电脑延伸到了手机等移动终端,并且实现了聊天、支付、购物等功能的融合。

  1. QQ

  QQ 是我国当今最为成功的即时聊天工具。QQ 是腾讯公司模仿 ICQ 即时通讯的产品,最初的产品只具有聊天的功能,而且只能在电脑上才能运行。ICQ 源于英文词组“I seek you”(我找你)的谐音。产品推出的六个月内即拥有 85 万的用户。1999 年腾讯推出了 QQ,1 年以后 QQ 基本上占领了全国即时通讯接近全部市场。腾讯 QQ 在随后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语音、视频、文件传输乃至于腾讯游戏、新闻等功能,并且实现了产品从电脑到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延伸。只需要具备一个腾讯账户和上网设备就可以享受腾讯旗下的任何产品14.《2014 年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应用用户调研报告》中显示:“2013 年中国用户使用最多的移动即时通讯应用为手机 QQ,占比为 82.6%.”并且“最常用的移动即时通讯应用中手机QQ 以 45.0%占居首位”,可见腾讯 QQ 依旧局即时通讯应用市场的主导地位。

  2. 微信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 2011 年推出的一款移动终端的自媒体 APP 软件,软件推出 18 个月就拥有了 2 亿的用户。现今微信的用户量仅次于 QQ,占即时通讯应用的 80.2%.微信最初只具有通信功能,类似于手机版的 QQ.但是随着集于及时聊天、分享信息、支付于一体,微信成为了仅次于 QQ 的另一款重要手机软件。美国《纽约时报》评价微信“正积极尝试扭转中国本土互联网产品无法推向世界的命运”.“微信之父”张小龙也因它获得了《华尔街日报》评定的 2012 年“中国创新人物奖”.

  微信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户可以通过软件直接和手机通讯录或者 QQ 熟悉的好友建立通信关系链,也可以通过摇一摇等插件找到新的朋友,还可以通过关注或者订阅公众平台信息。微信与 QQ 的粘黏性使微信迅速成长起来并逐渐占居即时信息市场。微信信息分享的方式即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语音的,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时间或者对象选择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相对灵活。微信分享的内容比微博更加的生活化,当然微信也可以将视频、网页、图片、应用等分享给通信录里的朋友,这种分享既可以私密的单人分享也可以在朋友圈里进行公开分享。据有关调查有 66.7%的用户经常使用朋友圈与友人互动。除了信息分享,微信还可以进行二维码扫描查询信息、获取商家折扣优惠和手机支付等功能。

  2013 年 4 月 1 日,央视新闻频道开通了微信平台的公众认证账户,颇具影响力。半年之内,“央视新闻”的微信订阅用户就超过了 60 万。2014 年的两会,微信平台大放异彩,被称为“首个微信时代的全国两会”,微信被广泛的运用到信息的传递,媒体的新闻报道和群众意见的反馈中。微信的加入使两会的沟通变的更加高效,亲民。新华社使用微信平台搭建了“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会访谈群”,邀请了部分代表委员和社会知名人士等针对会议期间的热门话题进行在线讨论,讨论的过程都被发表了微信公众号“新华社发布·全国两会”、新华社微博账号等各个自媒体客户端。网友也可以通过新华社的相关微博进行互动,发表意见。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交流工具,并且与其它自媒体形式交相呼应。

  三、 自媒体信息传播的特征

  (一) 信息发布便利

  自媒体的信息发布比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更为便利。信息的发布者可以是任何人;信息的发布内容可以是任何事情;信息的写作角度可以是任何你觉得对的(遵守相关法律的前提下);发布信息的时间可以由其自行决定;信息的发布工具也可以由其自行决定。总的说自媒体信息的形成只要有一个报道人,一个可以联网的终端,一件事情三个要素。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最大的不同是信息的报告人。传统媒体中,信息的报道需要专职的记者。记者对需要报道的事件采访之后撰写新闻稿件,然后交由编辑审阅,最后刊登发表。而自媒体中的信息报道可以是任何人,“人人皆记者”.只要信息发布者认为信息有发布的必要,通过编辑文字或者视频等方式就可以轻易的将信息上传至网络,供他人分享。截至 2013 年 12 月 30 日,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 45.8%,其中农村人口占 28.6%.这份数据可以清晰的告诉大家,即使用户受教育程度有限都可以成为网络用户,互联网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一样简单。

  自媒体信息传播的另一要素是网络。根据调查,截止 2013 年 12 月,我国拥有 6.18 亿的用户。网络技术越发达,上网的人数量越多。人们通过网络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也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想。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和整个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每一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可以联系到另一件事情上。

  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更深刻的认识到这个社会,我们可以通过研读其他人的经历而获取知识,可以网上事例而吸取经验教训。互联网比飞机、火车等更加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更多的人依赖于互联网而生活。互联网诞生最初只有电脑可以接入使用。但是随着手机即时通信与网络通信的结合,各种信息分享、购物、支付、金融和地图等 APP 相继被推出,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据调查显示:

  2014 年我国“即时通信作为第一大上网应用,在网民中的使用率继续上升,达到 90.6%”,“截至 2014 年 12 月,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为 91.2%,较 2013 年底提升了 5.1 个百分点15.”近年来流行的平板电脑等移动网络设备也逐渐成为热门的网络入口。人们可以在费用和信号允许的任何地方接入网络获取或者上传信息资料。

  (二) 信息传播快捷

  新闻具有时效性,只有最新的信息才能称为新闻。自媒体技术的普及使信息的时效性充分体现。信息的发布不再需要记者采访、撰稿、审查。简单的一个手机、一张图片乃至一段简述便可以第一时间在网络上传播。自媒体点对点的传播方式也成就了自媒体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Stanley Mligram的“六度分隔”指出“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自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交互性,用户既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转播信息。根据“六度分隔”理论可以推出:每条信息通过最多六次传播便可以被一个陌生人接受。互联网的强大交互作用将这种传播方式无限次复制,信息传播速度极大的提高。2014 年 3 月 8 日,马航失事事件是今年最引人关注的事故。事件被报道后第一时间激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世界各国媒体争相报告。央视的官方微博“央视新闻”于 3 月 8 号 8 点 33 分第一次报道了信息,之后短短 16 分钟内又连发两条快讯报道事件。9 点 10 分,央视正式发布了关于马航失联详细情况的新闻报告。

  这之后 24 小时,微博“央视新闻”又陆续发布了 55 条关于马航失联的信息,最短时间间隔 3 分钟16.通过对比新闻和微博,同是一家新闻媒体,同一事件:自媒体的信息量远大于新闻信息量,自媒体信息可以以简讯的方式发布而新闻必须进行整理编辑,自媒体信息发布的速度远快于新闻信息的发布。

  (三) 信息审核复杂

  自媒体信息的审核复杂取决于其信息数量的庞大,信息内容的广泛,审查标准的不健全性三个特点。自媒体是当今主流媒体的之一。自媒体的热潮带来了各种自媒体网站的扎堆和手机 APP 应用的发布。随着这些媒介的普及,人们可以轻易的发布信息,阐述自己的观点。个性展示、生活点滴、奇人异事、经验分享、心情抒发、招聘信息…任何信息都可以在自媒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文字、视频、语音、动画等凡是用户认为可以的方式都可以使用。信息一旦产生,用户之间的分享,转播随即产生。经过千万次转播后信息也可以失去原有的本相。个别的用户甚至为了吸引其他用户的眼球而发布虚拟的或者夸张的信息。

  目前对于不良信息的过滤主要有关键字匹配和 IP 以及 URL 过滤的方法。但是由于对于信息的过滤由程序直接完成,所以信息的审核只能建立在定量的标准上,缺乏对信息的整体语义把握,因此信息的过滤会出现误滤和漏滤等情况,过滤质量不高17.自媒体信息数量巨大,涉及领域宽广。同传统媒体,自媒体信息没有专业的信息审查人员或者机构。具有信息审查机构的审查能力也有限,无法对庞大的信息量进行逐一审查。即使审查,也不可能做到审查人员足够专业,对审查信息有充分的研究。再次,信息审查的标准不健全。究竟何种信息算虚假信息,能够引发的社会危害没有判定标准。很多人会出于“听说”而发布信息,我们无法判定信息的真实度如何处理。

  (四) 信息影响深远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不同,是点对点直接传播的,缩短了用户之间的空间距离。信息一旦上传网络,经过自媒体的放大,必然会引起波澜。自媒体对社会监督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此种监督滞后于信息发布和传播,此时已经对社会产生影响。所以单纯的寄希望于大众的监督是不可能彻底消除其负面影响。根据效力作用期的长短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短期影响是指信息在发布之后,其他用户因为相同的经历和感情而与之产生共鸣,进而引起社会舆论,短时间内在社会上造成不可控制的局面,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8.10”医患事件中,原文撰写者就对死者无人管理等情况作了着重报道,潜意识表达了事故的产生直接原因是医院治疗不当。信息通过微博、微信的传递,迅速的激起了有相同经历的民众。一时间,各大自媒体充斥了对于医院的声讨,医患关系岌岌可危,医生的职业道德和医院的价值受到质疑。虽然因为足够多的人关注,事故的真实情况得到还原,但是人们对医院和医生的评价却难以在最快时间内恢复。

  自媒体的长期影响是指其对自媒体用户和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媒体发布信息的低门槛使自媒体信息的得以轻易的发布、转载和评论。传统媒体在信息发布方面一般会选择正面的、积极的事件进行报道,事情的真实性也会通过严格的审查。而自媒体的信息发布者不受这一条件的约束,用户可以发布、评论其感兴趣的任何事情,所以自媒体平台上同一件事情会出现不同角度的报道,信息内容通常趋向于不确定性,无法掌控。我们面对的自媒体信息有对的也有错的。用户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搜索和接受信息,信息积累一定量之后发生质的变化。如果一个用户持续的对外输入消极的情绪或者价值观,收取信息的用户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如果一个用户持续对外输入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情绪,收取信息的用户也会受到正确的引导。反之,如果用户不断接受消极情绪和错误的价值观,那么他的价值观也会受到影响情绪也会慢慢消极。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