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老师如何调研学生及因材施教的措施与建议

来源:职业 作者:朱成林
发布于:2021-02-26 共4754字

  摘要:培养和谐师生关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如何在新时期处理好师生关系及如何调研学生并因材施教进行探讨,并就教师的惩戒权问题分享了个人的见解和思考。

  关键词:师生关系; 因材施教;

  三百六十行,各行有各行的加工材料、生产工具及加工方法。而教育行业的“材”则是称为“学生”的群体,但教育行业的材与其他行业的材相比却具有完全不同的特殊性。因为他们是和“加工者”老师们一样,都是活生生的人。时代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很多事物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老师亦不是过去的老师,学生更不是以往的学生了。但在教育过程中,师与生这两个最为重要的主体角色以及他们所构成的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社会关系——“师生关系”,千百年来却依然存在着。而且由这一社会关系所构成的教育行业也越加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必需。只是这一人际关系正随着时代的变革而使师生这两个角色在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而不是相互独立的,此变化必会引起彼变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此,笔者欲借此文来探讨一下新时代里老师与学生们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教育行业所带来的影响和波动,制定一些相应的措施以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地完成。

  一、培养师生关系的关键的是研究人的变化,尤其是学生的变化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出现新事物新变革是发展的必然。从古到今,对于教育行业中各因素的变化我们应认真研究分析,应知晓变化中有正面的,有负面的。判断变化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应看某种变化是否有利于教育对象的成长。凡有利于教育对象成长的变化即是正面的变化。正面变化应弘扬它,负面的变化就要改善它,抑制它。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课前有“三备”的工作要求,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此文对备教材备教法且不多谈,主要来论述一下如何调研了解学生。相对于学校和老师而言,学生们就如同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样,经常地变换着。时光会使每个人在年龄、身心、学识、思想等方面发生着变化。我们面对常新的学生,如果不了解不适应他们的变化,就不能做到实事求是地进行因材施教,而陷入主观盲目。若想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应先调研了解学生。在教育行业的各因素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最强的,是最具有变化性的因素。

  笔者现已真正地成为一名老教师了,而面对的学生却始终都是新的。二十年前的,十年前的,直至目前的学生,虽都是学生,但光阴已让他们在多方面出现了很多的不同。老教师与新学生之间该如何跨越思想和行为上的代沟,如何让新学生能接受我这个老教师呢?

  经过反思总结,笔者认为还是应先把师道尊严抛到一边。在课上课下,在与学生相互交流时,都应以平等亲和的“忘年交”的心态去与学生进行接触。平等是交流的前提。调研学生也应在师生之间努力营造轻松、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朋友,让学生乐于亲近老师。

  记得刚开始工作时,学生的年龄比笔者小不了多少,笔者经常和他们一起娱乐一起学习,无尊无卑。学生们各自的习惯、性格方面的特点,表现得十分充分。笔者所得到的学生信息是真实可靠的。所以,老师应扬弃传统教育中的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不用谈什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陈腐思想。尊师重教固然没错,但把师生关系演变为父子关系是人格上的不对等,是封建体制下的不合理的教育思想。老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就不应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应平等对待学生,让师生在愉快的氛围里畅所欲言。想要了解学生,老师应成为个好的组织者、好听众、好观众。春秋时期,孔圣人与他的弟子们谈天说地、说人说事,孔子通过弟子们的言行来了解和评价他们的长短之处并因材施教,如今我们同样可以这样做。我们对学生进行调研要运用多种方法,如问卷法、观察法、讨论法、活动法等。这些方法应以学生们乐于参与的形式来进行,老师在调研时应注意对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等进行细心的观察,并归纳总结出每届、每班学生之间所发生的变化的共性与个性。

  二、调研学生方式及现状总结

  以笔者所在职业院校为例,本人设定的调研范围是以本人所教授的八个班级来进行比较调研,以学院的重点专业之一的烹饪和面点专业的学生为主,以每班40名同学计算,年龄以2000年后出生的同学为主。方法以观察法、问卷法等为主,经调研总结:从总体来说高级部学生总体素质优于中级部;女生占多数的班级学习纪律等方面均优于男生为主的班级。纯男生班和纯女生班在纪律性较弱。但各班的主流都是好的,可以说明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学生影响还是较大的。从个体素质看,各班级中均呈现出明显的两端。

  一端是品学兼优的同学每班平均约有10名左右,约占班级总人数的25%。这些同学在学习上乐于表现自己、自制力强、爱好广泛、有主见有奋斗目标。这是值得弘扬的正面变化。这些同学在每个班级里能起到积极带头作用。正面的品质要大力弘扬,老师一定要保持正气在课堂里占主流地位。

  另一端的同学恰是老师最需要研究并应认真思考如何面对的同学。这一端的同学在每班中约有1~3名,约占7%左右。他们在个体的成长中或受到目前社会、家庭、学业、媒体等各因素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心理、思想、行为上呈现出的负面变化较多,如“草莓族”“刺猬族”“低头族”等。他们要么心理脆弱,要么脾气暴躁,要么就是机不离手。具有这些负面变化的学生的数量要比5年前增加了许多。这些变化在手机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可能5年前智能手机在学生中还极少见,但现在却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功能强大,网络游戏繁多,使有“手机控”现象的同学日趋增多。这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学生们视手机为至亲的伙伴,对他们而言只要有手机在,其他一概无所谓。虽这类同学是少数,但危害性却是很大的。

  更有些早期教育不到位的学生。他们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而正是这些小错是当下老师们极为头疼的。大错由社会去教育,而小错按职责还是应由老师来教育。但现在老师的地位十分的尴尬,手中无戒尺,法律没授权。老师面对学生中的迟到、早退、睡觉、玩手机等这些小错很无奈。打、罚的措施在当下是万万不可的,老师只能是干瞪眼。这部分同学知道老师毫无惩戒权,个性偏激的学生还会故意难为老师。明知自己错了还强词夺理、胡搅蛮缠最终激化矛盾。这小部分负面变化多的同学所带来的一些问题会使得教育工作者措手不及,导致教学工作无法顺利有序地完成。由这少数同学所引起的突发事件不是单靠一时的教育机制所能解决的。老师们必须要事先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这些“材”的特点个性进行认真备课,并根据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制订一些应对的预案和措施。

  三、对问题学生该不该管、如何管

  那么对于几个“小刺猬”,老师是管还是不管呢,管了又该如何管呢?这一问题近来在网络、电视等媒体中,教师群体中引起了广泛的热烈的讨论。有谴责老师打学生的、师德败坏的,也有为老师叫屈的,也有心疼学生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来因老师对违纪学生的教育方式问题而致使老师被批评、被处罚甚至开除的事件已有多起。由此所引发的社会各界的讨论重点就是围绕老师该不该有惩戒权,教育工作者下一步该如何管教学生来展开的。以本人所在的职业院校为例,笔者认为老师们都是尽职尽责的,但近几年来老师们的职业倦怠感却与日俱增,普遍的感觉是现在的一些学生太难教、太难管、惹不起。原因究竟何在呢?

  笔者认为,若将一些职业院校与正规的高校、中、小学相比,就不难看出个中原因了。这些年来由于许多职业院校的招生与毕业几乎是宽进宽出,从而造成了学生生源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均不容乐观。教师们本身都承担着繁重工作,身心亦是十分疲惫。对于每个班级里的少数的难教的“材”到底是管还是不管呢?毋庸置疑,作为教育者的职责来说是一定要管的。但又该如何管呢?曾经有人形容教育行业为“高危行业”,之所以被称为高危行业是因为该行业是个既能培养出伟人,又能制造出犯人的行业,既能毁人又能树人的行业。此言听来有点危言耸听,但细想也颇有一番道理。这言论更说明了应充分了解学生的重要性。若想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就应认真地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四、因材施教的措施及建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职责而言,老师应管教每位学生,让他们成人成才。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一直认为,毛泽东主席在1937年为延安抗大所题写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饱含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八字校训,在处理化解各类矛盾中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作用。多年来,笔者在担任化工、烹饪、及其他专业的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在进一步认真思考领会毛主席的这句的校训的前提下,把这句话作为管理学生、教育学生、处理师生关系的指导方针。现在笔者运用这一方针,结合新学生所具有的时代特点再根据自身的特点摸索在新时期下的教育教学方案及措施。

  第一,在对待学生时要一视同仁。对每个班级里的问题同学,老师要提前备好相应教育措施和应对预案。老师们现在虽然没有合法的惩戒权,但有在合情、合理、合法的前提下结合校规校纪,给学生制定班规、学规的权力。规矩纪律是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底线。“软绳捆硬柴”,要让学生明白不是老师在管而是规矩纪律在管。

  第二,在思想上要让学生明白制定这些规矩纪律的目的和意义,取得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如:在手机的管理上,规定上课时手机一律关机上交,否则暂扣一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师应带头关机,带头遵守各项纪律,引导同学正确认识手机的用途作用,组织学生利用手机为自己解答问题,拓展视野等。规矩纪律是顺利完成教学工作的保障。

  第三,光讲纪律,课堂气氛就会过于严肃沉闷,学生就会厌弃。老师必须要考虑另一方面,即团结活泼。近年来笔者认识到,要想让学生接受自己,老师不仅在专业知识上要提高和拓展,还应多才多艺,为活跃课堂气氛,组织娱乐活动,准备足够的能力。老师应尽量记住每个同学的姓名及特点,让每个同学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尽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既严肃又活泼的个人形象,让同学在有序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对小错的处理上应有自己的创意,如对上课睡觉的学生,笔者会把瓶装自来水摆在讲台上,大家就知道那就是老师对付睡觉者的“工具”。对迟到的学生,笔者会告诉他们:“本次列车你误点,请等待下一班吧”。

  五、因材施教对教师的要求

  “天生我材必有用”,面对不同的“材”,师者应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待品学兼优,志向远大的学生,老师应在学业上给予他们更高、更广阔的空间。笔者所在学院经常组织各专业的优秀拔尖同学参加各类的技能比赛。他们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也取得学业上的提升。在对待较难雕琢的“材”上,也应不离不弃。在笔者眼中,虽然他们有些顽皮,但这些同学论智力都很聪明机灵,敢想敢干。可以在尽力让他们学好一定的职业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一些有用的业余爱好。

  总而言之,教师应首先在专业知识上过硬,要有个人的亲和力应有肚量和耐心,切忌因个别学生的不当言词或行为而发怒,用课前了解学生时准备的一些预案或措施,心平气和地处理不利于教育的意外事件。在课余,笔者在操作手机或电脑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便会去请教这些手机电脑专家们。他们往往很乐意帮助笔者这个落伍的老教师。笔者有时也会“老夫聊发少年狂”,和这些新时代的学生一起运动、唱歌等。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能顺利地上好每一堂课。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师者,我们应以自身广泛的知识,丰富的社会阅历,必要的职业道德,尊生爱生的为师思想与新时期的新学生们共同学习、娱乐。新同学们在知晓笔者虽严肃又不失活泼的个性后开始认可笔者,近来已有很多新同学开始亲切地称呼笔者为“大爷”。从“大哥”到“大爷”,几十年的转眼即逝,笔者颇多感慨,也倍感欣慰。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是对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奖赏。作为职教工作者,笔者一直坚持因材施教,有张有弛、严肃活泼的教学理念,不抛弃每一个未来的人才,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技能过硬的合格的劳动者。

作者单位:临沂市技师学院
原文出处:朱成林.当老教师遇上新学生——浅谈因材施教的重要性[J].职业,2020(03):61-63.
相关标签:因材施教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