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货币银行论文

货币金融学论文(推荐论文8篇)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20-03-02 共5961字

  金融市场的活动对于个人财富、工商企业行为以及我们经济的效率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像中国这样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国家来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中国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下面是货币金融学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货币金融学论文第一篇:通货膨胀目标与产出效益的关系探究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一些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认为,提高通胀目标对经济有利也有不利。根据Blanchard等(2010)的观点,他们认为提高通胀目标可以减少零利率事件的发生。本文利用G7发达经济体的数据来解释改善公共债务的不同成熟度对公共债务的实际价值的影响。此外,利用日本1990—2014年的通货膨胀数据来证明通货膨胀目标与产出效益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目标制; 公共债务; 产出效益; 通胀预期;

  通货膨胀目标制于1990年首次在新西兰推出,为我们提供了超过20年的经验,随后它在很多国家迅速蔓延。根据Lewis和Mc Dermott(2016)的观点,通胀目标体系的基本特征是明确且公开的通胀目标,目的是证明目标价值,容忍范围,通胀目标延伸的时间,以及可能偏离目标。通货膨胀目标制是货币政策体系和货币政策运作框架,其中价格稳定是货币政策的主要和长期目标。在通胀目标制下,货币政策不再直接指向汇率或货币供应目标。

  1 调整通胀目标的影响

  1.1 调整通胀目标对公债实际价值的影响

  Blanchard等(2010)认为增加通胀目标可能会降低零利率事件的发生率,因为稳态通胀越高,名义利率越高。相比之下,Benigno&Fornaro(2015)提出了陷阱理论。这一理论结合了低通胀和缓慢的经济增长,表明为了避免一个非常糟糕的平衡,可能需要一个更高的通胀目标。

  2008年金融危机后,由于税收收入和财政刺激措施的减少,发达国家的公共债务水平一直在上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报告,如表1所示,G7国家的净债务从2006—2013年的52%上升到86%,其中不同国家的公债到期日不同但平均期限是4~7年。

  表1 公债和2013年到期的公债

  来源:G7 advanced Economies.IMF fiscal monitor April2013,tables 2 and 6,statistical table 12a.Debt levels for 2013are IMF projections.

  据报告显示公共债务的最长期限在英国约为14.4年,虽然日本债务的平均期限为6.3年,美国接近5.3年,但2013年应付债务的比例为49.2%,远高于美国的18.6%。为了实现较高的平均债务期限,日本的相对长期债务必须占很大比例。对于英国而言,相对数字更为直观,因为债务的平均持续时间高于美国,这意味着债务到期的比例较低。

  现在转向通胀目标变化如何减少政府债务的问题。然后,计算出的债务基线的变化对国内生产总值的65%,财政规定,显示了最低税率响应和模拟从2%到6%的年度通胀目标的持续变化。比较通胀目标变化后的经济发展和公众无法区分目标变化和临时货币政策冲击的情况。在基线修正中,目标的相对感知波动率和货币政策影响被设定为与20年后的感知和实际通胀目标一致。

  由图1(a)所示,它说明了在增加4%之后实际和感知的通胀目标的影响。通胀目标遵守程序,如图中的虚线所示。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实际目标和预期目标之间的差异将消失。图1(b)显示了在金融危机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债务金额增加,但增长速度较慢。十年后,大约29%的实际债务增长被夸大了。很明显,在增加通胀目标后,总债务将会减少。

  回想一下,我们这里只显示了高于稳定债务的额外债务。由于名义利率的上升导致货币需求下降,新债务的首次跳跃超出了需要滚动的范围,因为货币持有量被替换为债券。政府预算的限制要求增加债券数量以抵消损失。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对通胀目标的实际债务的影响是不同的。通货膨胀对未偿还债务的意外影响比以前更小。这一次,新债务减少了名义利率的小幅下降,导致收入略有增加。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代理人低估了新债券的发行量,因为他们对通胀的预期一直低于实际通胀率,因此,总的来说,信息主要的差异将会出现。这表明短期和长期利率的相应缓慢变化。

  1.2 调整通胀目标对产出效益的影响

  通常,通货紧缩通常是日本银行(BOJ)失败的结果。安倍晋三先生在2012年底当选总理,在一个名为“安倍经济学”的经济平台上运行。“安倍经济学”呼吁结束日本长期萎靡的三个“箭头”: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结构改革(Ito2013)。2013年2月,日本央行推出了2%的新通胀目标,但没有采取更积极的宽松政策,结束了15年的通货紧缩。关键的发现是,在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更高的通胀目标对经济活动和通胀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它也表明如果政策不完全可信,这些影响甚至可能更小。因此,据分析日本央行将采取进一步措施,例如,通过更有趣的沟通方式,即货币政策的永久性变化,提高其信誉。根据VAR分析的结果,当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时,通货再膨胀可以带来短期收益增加。然而,从表面上看,分析还表明日本央行需要在过去20年中产生通胀偏差。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私营部门可能只从利率变化中获得有限信号的环境中,短期利率仍然受到零下限的制约。

  图1(a)持续的目标冲击

  注:脉冲响应描绘了所选变量响应于两个不同场景的持续目标冲击。虚线描绘了充分信息下经济的反应,而实线则说明了感知目标过程中的动态。

 图1(b)持续的目标冲击

  来源:Krause&Stéphane 2016注:脉冲响应描绘了针对两种不同场景的选定变量对持久目标冲击的响应。虚线描绘了完全信息下经济的回归,而实线说明了感知中的动态。最后,虚线代表基准常数目标案例。

  1.3 调整通胀目标对通胀预期的影响

  如果货币政策明确,通胀目标提高,通胀预期难以稳定。Ascari等(2017)展示了通货膨胀的四种不同趋势:0%,2%,4%和6%。随着通胀目标的增加,不确定区域的面积增加,这意味着它越不稳定。还说明了另一个结果:如果央行提高通胀目标,透明度的好处也会减少。价格越灵活,价格越高,TR和OP之间的差异越大。因此,即使在通胀预期上升之后,即使不透明的中央银行坚持泰勒原则,他们也不会预期货币政策的反应,并错误地预期实际利率会下降。因此,产量的增加导致实际通货膨胀,这表明最初的预期突然增加。同时说明预期产出将成为通胀的主要原因。当价格更灵活时,预期产出与通胀预期之间的相互作用更为明显。当价格非常紧张时,央行将保持总体的产出稳定。预期产出与预期通货膨胀之间的影响减少在正确预测政策反应和实际利率和产出行为方面几乎没有任何优势。研究显示的通胀目标越高,菲利普斯曲线就越平坦。结果表明,通胀目标越低,稳定性越重要。通胀目标对电子稳定区域的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央行控制通胀预期。目标通胀率越高,锚定期望的难度越大,透明度的好处越小。

  同时Ascari等(2017)为了评估收敛速度,递归最小二乘算法的估计值由经验速率MSV方案测试,该方案被其极限点吸引。结果表明雅可比矩阵的最大特征值确实是收敛速度的主要因素。特别是(1)提高通胀目标,强烈降低收敛率;(2)通过提高通胀目标,降低透明度降低率。

  2 结语

  虽然通货膨胀目标制具有几个一般优势,但在货币当局的实施和公众的监督方面,它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非常严重的问题。由于对通货膨胀的控制不完善,执行工作很困难。监管很困难,因为通货膨胀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做出了长期和可变的滞后,并且由于通货膨胀受到货币政策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当然,本文仍然存在不足和片面性。例如,银行的信息可信度是不确定的,这导致通胀目标值的不确定性。本文假设银行披露的数据真实可信。

  参考文献

  [1] Ascari,G.et al.2017.Transparency,expectations anchoring and inflation target.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91,pp.261-273.
  [2] Benigno,G. and Fornaro, L.2015.Stagnation Traps. Barcelona Graduate School of Economics Working Papers 832.

货币金融学论文第二篇:国内货币流通速度的现状与关联因素探析

  摘要:在目前严峻的经济背景下,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货币流通速度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通过分析1985年至2018年我国长期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与特征,并深入探究其中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我国的货币政策和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度; 变化趋势; 影响因素;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关于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它最早是由费雪提出来的,他在《货币的购买力》书中提出了着名的货币流通方程式MV=PT。关于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研究,货币数量论者欧文·费雪和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研究很小,把它看作一个常数;然而其他许多流派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并非一个固定的常数。而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受到诸多经济变量的影响也表现出了不稳定的变化趋势。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关于货币流通速度的研究有很多,孙健(2002)从经济的货币化、银行的不良债权、制度性紧缩分析了我国从1980年至2000年GDP/M2为指标的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现象;刘玥铭(2011)从M0、M1、M2研究了1985年至2010年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从经济货币化、利率、产业结构、地区发展差异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李慧敏(2017)从电子货币的角度研究了1990年至2014年货币流通速度在V0、V1、V2三个层面的变化率。

  二、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现状分析

  本文通过统计各项数据,通过从广义货币M2层面分析了1985年至2018年广义货币流通速度V2的趋势变化特征,并且从经济的货币化、利率、储蓄率、电子货币的发展四个方面探究原因以及提出一些建议。

  (一)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

  世界各国之间货币量的选取方式不尽相同,但是广义货币M2的口径较为一致,因而本文都是基于M2研究货币流通速度V2。通过分析整理数据,得出1985年的GDP为9016亿元,M2为4884亿元,V2是1.85;2018年的GDP为900309亿元,M2为1826744亿元,V2是0.49。1985至2018年V2持续下降,下降了约3.8倍。

  (二)1985~2018年V2的变化特征

  我国的广义货币流通速度V2从1985年至2018年具有以下明显特征。(1)货币流通速度不是一个常数,是在不断变化的。(2)从长期来看,货币流通速度V2是在不断下降的,从1985年的1.85下降到2018年的0.49,下降了74%。(3)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有趋缓的态势。1985年至1996年,V2从1.85下降到0.94,下降幅度为49.2%;1997年至2008年,V2的变化趋势明显逐渐缓慢,由0.87下降到0.67,下降幅度为23%,并且V2基本维持在0.63左右;2009年至2018年,货币流通V2由0.57下降到0.49,下降幅度为14%。(4)2009年与2008年相比,货币流通速度V2有一个较大幅度的下降,从0.67下降到0.57。

  总的来说,从长期来看,我国货币流通速度V2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并且下降幅度有逐渐趋缓的趋势。

  三、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经济的货币化

  广义的货币流通速度受经济的货币化影响,两者呈负相关关系。GDP/M2反映了长期内货币流通速度,它包含了两方面的信息,一是货币流通速度,二是经济货币化的程度(M2/GDP)。经济货币化过程中,货币需求的弹性较大,这表现为货币需求的增加大于GDP的增加,货币供给量由1985年4884亿元上升到2018年的1826744亿元,上升了373%,GDP由9016亿元上升到900309亿元,货币供给量M2的增幅明显大于GDP的增幅。

  1985年以来,中国经济的货币化程度由54%上升到203%,这意味着微观主体在经济生活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越来越多,因此货币流通速度长期呈下降趋势。

  (二)利率

  货币流通速度也会受到利率的影响,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论述了货币流通速度是利率函数的观点,他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是利率r的增函数,利率越高,货币需求减少,则货币流通速度上升。通过整理分析1995年至2015年的利率数据,近些年来,我国的利率是逐年下降的。1995年的一年期和五年期利率分别是12.06%和15.12%,2015年的一年期和五年期利率分别是5.1%和5.5%,因而货币流通速度也在不断下降。

  (三)储蓄率

  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受储蓄率的影响,两者呈负相关关系。我国是一个高储蓄率国家,储蓄结构由原来的国家储蓄为主已经向以居民储蓄为主转移。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在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居民缺乏投资渠道,没有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大多数居民都是把钱存在银行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教育、医疗、养老、购房等巨额支出诱发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

  随着我国的金融深化和扩大,以及目前中国的金融资产结构单一,使得居民被迫储蓄。储蓄存款多,人民消费需求减少,货币需求量降低,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周转次数将会减少,从而使得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四)电子货币发展

  电子货币发展影响着货币流通速度,它使得货币流通速度V2下降。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形态向电子化方向发展。电子货币的出现拓展了市场交易的时间和空间,降低了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与生活方式。由于电子货币的流动性高,便携性强,它的存在会模糊货币的层次,进而使各层次的货币相互之间的转化变得容易,对传统货币金融理论带来了冲击。

  随着电子货币替代作用愈来愈强,它对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货币乘数都会产生影响。一方面,电子货币会对M0产生替代作用,使得M0的数量减少,加速M0向M1和M2转化,使得较低流动性的M1和M2不断增加,因而使得V2趋于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人们会追求容易互相转化的货币来满足自身的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因而会减少M1的持有量,将M1转化为收益率相对较高的M2,即M1向M2转化。通过以上两方面的作用,电子货币加速了M2的数量,从而整体上降低了V2。

  四、政策建议

  通过从经济的货币化、利率、储蓄率、电子货币发展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广义货币流通速度V2自1985年至2018年下降的原因,现给出一些建议。(1)完善金融市场,完善金融体系。创造金融市场工具,使市场利率趋于稳定。(2)扩大国内消费,鼓励居民合理消费,以及完善金融体系,降低居民的储蓄率,从而提高货币的流通速度。(3)大力进行金融创新。创造和开发适合我国的金融工具,可以大量地节省交易中的费用,提高整个社会的支付效率。

  参考文献

  [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孙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原因探析[J].财经研究,2002(3):39-43.
  [3]李金昌.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及变化规律:一个新的分析视角[J].财贸经济,2010(10):37-44.
  [4]刘钥铭.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5):68-72.
  [5] 崔龙海.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态势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6]李慧敏.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2017(1):75-78.

货币金融学论文(推荐论文8篇)
第一篇:通货膨胀目标与产出效益的关系探究 第二篇:国内货币流通速度的现状与关联因素探析
第三篇:江西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探究 第四篇:利率以及货币供给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第五篇:不同货币政策对金融的冲击及其优化策略 第六篇:数字货币引起的公共金融理论与问题
第七篇:美联储面临的财务风险与缓冲对策 第八篇:国内货币政策操作面临的困境与措施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