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货币银行论文

互联网金融下自由银行业建设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03 共316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标题】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自由银行业发展探究
  【第一章】新时代自由银行业实践探析导论
  【第二章】自由银行思想演变及其实践形态
  【第三章】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自由银行业探索
  【第四章】自由银行业发展与合理监管的诉求
  【结论/参考文献】互联网金融下自由银行业建设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在互联网时代逐渐发展的自由银行实践改变了人们对金融原有形态的一般认识,每一种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都是不同程度的自由化创新,这种趋势是一种不可逆的潮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倒逼着现有制度的变革,它们在自身不断发展演进的同时诚待相关政策和监管的完善。

  本文通过系统梳理自由银行相关理论,理清了自由银行思想的发展脉络和演进过程,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历史上自由银行业时期所展现出来的关键特性,并依此划分出了完全的自由银行实践、较强的自由银行实践和较弱的自由银行实践三种不同的形态。然后又将其与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新模式相对照,得出如今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本质上是自由银行思想的一种回归,它预示着今后的金融创新会沿着自由银行业实践的趋势进行。

  现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模式创新都是通过对四种自由特性的实现,迈向自由银行业秩序的实践,这影响了原有货币政策的效力,基于此,针对货币政策层面提出几点调整建议,以保证现有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首先,改变原有对储备货币、货币发行、发行债券等以商业银行负债为基础的计量手段,转而从金融产品的角度或者金融机构资产的角度出发,设定新的统计方法,以求对货币量统计更加准确,使其真正体现出货币运行状态。其次,建立"货币流量表"的相关统计,作为一种辅助的、没有约束力的角色工具,加强对流动性、流动方向的分析,以揭示被掩盖的短期非正常的流动情况。第三,改变现有的准备金政策,细化准备金缴存范围及比例数额,应该是今后货币政策调整的关键点。

  此外,在监管层面,一是要做到"明确监管职责,实行机构监管".即在金融机构类型已经得到明确划分的前提下,受银监会监管的各个机构进行的产品和服务的自由化创新,都由银监会继续执行监管;而对于出现的新金融模式,则要积极探究产品和服务的本质,妥善将其进行分类。如此,在自由银行业实践中,无论是原有机构内生的创新还是新服务模式的产生,都将在机构监管的前提下有序发展,这也必将进一步推动像 P2P 网贷平台一类的新型金融机构增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在加强与传统商业银行、信托等机构的业务联系的同时,不必受重复监管和空白监管的制约。

  二是"细化业务风险,推进功能监管".功能监管应该强调具体业务风险的识别和计量等相关工作,这其中主要包括产品层面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金融消费者层面的金融知识、识别能力、维权机制等,以及机构管理者层面的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加强自由化进程种各种新产品的利率监控以及所造成的流动性变化,利用大数据原理设计诸如余额宝类基金产品赎回时点预测之类的指标,控制运行中各种风险的发生。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帮助公众了解具有自由化特点的新型金融产,充分进行风险提示,改善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影响,并协助其它部门保护金融消费者的特殊权益。加强对金融机构管理者的约束,完善准入机制,设置管理者账户监管办法,减少因恶意违规操作带来的风险。

  三是"倡导市场自律,构建自由秩序".自由银行业之所以被一些学者推崇,是因为他们认为没有限制的自由状态下会使所有参与者不会为实现某种特殊利益而进行欺诈,因为充分竞争的市场会将其淘汰。但这种理想状态更像是一种人性考验,因为市场上信息不对称持续存在,我们不能完全依靠自由机制在短时间内淘汰虚假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旦信用危机产生,对整个自由银行业体系带来的将是灭顶之灾。因此,在适度监管的条件下通过合理引导实现框架内的自律,这将即有利于自由化发展的现状,推动创新的进行,又为今后的简政放权,实现市场自由调控打下基础。

  机构监管更像是"事前监管",它可以在规则制定的等方面发挥效力;而功能监管则像是"事中监管",保证自由银行实践的顺利运行;而监管框架中对市场自律的强调更像是"事后监管",即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使其形成行业自觉。


  参考文献:
  
  [1] 哈里·兰德雷斯,周文译。经济思想史[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 门格尔,刘絮敖译。国民经济学原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 米塞斯,刘亚平译。货币、方法和市场过程[M].新星出版社,2007
  [4] 黄雄,经济学中的自由骑士[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5] 许尔斯曼,董子云译。货币生产的伦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6] 哈耶克,姚中秋译。货币的非国家化[M].新星出版社,2007
  [7] 哈耶克,冯克利译。哈耶克文选[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8] 罗斯巴德,李文浩译。银行的秘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9] 劳伦斯·怀特,周扬译。货币制度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0] 萨奇。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关于自由银行体系的构想[J].国际金融研究,1995.02
  [11] 萨奇。全球性金融自由化利弊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1996.10
  [12] 张逄彩,王倩。自由银行业思想述评[J].当代经济研究,2008.07
  [13] 周游。重谈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和方法[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4.04
  [14] 周莉萍。为什么要复制银行:自由银行业思想的回归[J].金融评论,2012.03
  [15] 张逄彩,王倩。自由银行业思想述评[J].当代经济研究,2008.07
  [16] 盛松成。余额宝与存款准备金管理[N].金融时报,2014.03.19
  [17] 王倩。网络经济时代的宏观金融政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4.04
  [18] 孙龙建。苏格兰自由银行业市场约束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03
  [19] 王凤京。金融自由化及其相关理论综述[J].当代财经,2007.06
  [20] 刘纪鹏。资本金融学[M].中信出版社,2012
  [21] 谢平。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22] 马时雍。互联网金融银行业新业态[J].银行家,2012.11
  [23] 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的中国蓝本展望[N].东方早报,2013.06.07
  [24] 贾丽平。比特币的理论、实践与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3.12
  [25] 刘海二。手机银行、技术推动与金融形态[D].西南财经大学,2013.04
  [26] 邵传林,陈增贤。银行民营化的前因溯源一个新的解释[J].社会科学,2014.07
  [27] 张新泽。存款货币创造的理解错误和教授方法改进[J].金融研究,1997.01
  [28] 贾德奎。零准备金制度下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6.03
  [29] 胡诲鸥,贾德奎。加拿大零准备金制度的利率调控机制及其启示[J].上海经济研究,2005.05
  [30] 韩汉君。利率形成机制的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1997.07
  [31] 汪兴富,罗志华。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和理财管理计划与商业银行转型[J].西南金融,2013.12
  [32] 周文渊。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和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发展及意义[J].债券,2013.12
  [33] 张兰。真实票据理论、自由银行理论和货币契约思想的比较研究[J].新疆财经, 2012.02
  [34] Philipp Bagus ,Still unanswered quibbles with fractional reserve free banking[J].The Review of Austrian Economics,2011.08
  [35] Anthony J. Evans ,On not doing due diligence: Bagus and Howden on free banking[J].The Review of Austrian Economics ,2012.11
  [36] Efthymios G. Tsionas ,The Euro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bility [M].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4
  [37] Lawrence H White,Regulatory Sources of Instability in Banking[J].Cato Journal,1986
  [38] Kevin Dowd,the Experience of Free Banking[M].London and New York,1992
  [39] F.X Browne,Payment Technologies,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Laissez-Faire Banking a Further Discussion of the Issue[J].Cato Institute,1992
  [40] G.A Selgin,the Theory of Free Banking Monetary Supply under Competitive Note Issue[M].Cato Institute,198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