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货币银行论文

PPP模式下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18 共554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PPP模式下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探究
  【第一章】银行在PPP模式中的风险控制分析绪论
  【第二章】PPP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三章】商业银行在PPP模式中的业务机会和主要风险
  【第四章】PPP模式下商业银行的优势和主要参与方式
  【第五章】PPP模式下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PPP模式中银行风险防范研究参考文献
  
   
  第五章 PPP 模式下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建议

  PPP 模式的相关银行产品创新及推进必将成为各大银行的重要战略,但在机遇的面前,由于我国 PPP 项目运营模式仍未成熟,银行在该领域的授信经验也不足,再加上项目本身固有的风险,意味着商业银行在掘金 PPP 项目融资业务机会的过程中,也需要及时认清项目的风险点,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5.1 信贷管理的主要措施

  现阶段,商业银行为 PPP 项目提供的大额融资仍然依赖于发放贷款,因此,贷款发放前的审查和贷款发放后的跟踪管理是商业银行有效降低 PPP 项目风险的重要环节和工作重点。

  5.1.1 贷前审查

  PPP 项目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在多环节多层面都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商业银行应尽量在项目初始期就参与其中,及时了解投资规模、工程投标、资金预算等情况。虽然项目也存在未能实施的风险,但前期介入与后期融资阶段再进入相比,商业银行只需投入很少的成本,一旦项目成功实施,将大大降低融资阶段风险管理的成本,整体而言,对银行的作用是利大于弊。

  值得注意的是,PPP 项目成功或失败的关键主要在于发起人和特许权经营者的财务能力、设计建设专业技术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等三方面。所以风险管理人员在对 PPP 项目审查时,重点关注的风险应在项目发起人、融资方式和项目债务水平等方面。

  (1)项目发起人审查在 PPP 项目的众多参与方中,项目发起人(投资者)是项目存在的关键,项目发起人的类型决定了经营、运行项目的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根据以往案例来看,常见的发起人类型可以总结为三类:第一类是上下游一体化、核心业务与主营业务紧密关联的大中型企业,第二类是要参与项目的策划、规划、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负责提供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的专业承包商,第三类是具有明显资金优势,可以提供多种专业投融资服务的金融投资机构。 PPP 可以涉及很多产业的开发,不同的 PPP 项目类型,表现出不同的资产特征,同样表现出对于项目运作主体的不同能力需求,因此对发起人的构成也提出了较高要求。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发起的项目都能顺利推进,发起人结构也更为合理,所以商业银行应尽量掌握主动权,能在项目发起时就深度参与是最好的业务模式,否则就要对项目尽可能详细的了解。

  (2)项目融资方式审查 从项目发起阶段、项目运营阶段两个时间段来分别判断融资方式选择的种类和所占的比重。在项目的发起阶段,发起人牵头的直接股权投资和项目公司长期银行贷款是最常采用的两种融资方式。

  而对于运营阶段的融资方式,出现一些新的不同情况:首先,短期银行贷款和股权转让引进新股东在运营阶段也经常使用,短期贷款用途主要是补充经营性流动资金,股权转让主要是当原股东发起人实现自身利益目标后,为使自身投资价值最大化或提高项目公司运营效率,采取的股权结构调整(股权退出或减持持股比例)策略。其次,除去以上四种融资方式外,原股东追加投资和增资扩股引进新股东也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主要是用来满足项目正常运营或改扩建的资金需求。

  (3)项目债务水平审查 整体来看,我国 PPP 项目资本结构债务水平都维持在一个较小的固定区间内。不同项目可根据项目特点和外部环境情况在合理区间内设定债务水平。从区间分布看,PPP 项目的债务水平基本都在 50%以上,但却不超过 80%,这与我国PPP 项目资本金下限制度有关。

  比较不同类型 PPP 项目的目标债务水平,实际中,水务和环保等对投资规模相对较小的项目相对于铁路和路桥等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目标债务水平区间的下限更高。而资本金下限制度对于水务和环保等投资规模较小的项目的最低资本金要求却低于铁路和路桥等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

  5.1.2 贷后管理

  (1)贷后检查

  贷后的及时跟踪检查是保证贷款资金使用合规,还款来源可靠安全的首要措施,检查的内容根据风险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客户情况,包括客户基本情况、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信用状况、账户行为、金融服务需求等;二是债项情况,主要是信贷资金用途延伸核查、还款情况等;三是担保情况,包括押品及保证人情况等。商业银行进行贷后检查可采取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现场检查是直接到客户、保证人或利益相关方等的生产经营所在地、项目建设地、押品保管地等进行实地检查,真实性有保证。非现场检查则是通过现场以外的渠道,收集了解相关信息,工作成本低且效果高。

  (2)风险预警

  商业银行在日常贷后管理中,应注意识别客户、担保、信贷产品以及债项履行等方面的风险预警信号,并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和大数据的优势,通过信贷管理系统设置部分自动预警规则,一旦触发会自动发布预警提示。

  商业银行可根据预警信号风险程度及影响程度对客户预警级别进行预警分级,并针对不同级别采取差异化的措施。例如按风险程度从高到低,客户预警级别分为红色、橙色、蓝色三个级别,红色预警为严重预警,通常指出现重大信用风险事项,需要采取以清收、资产保全为目的的紧急风险控制措施;橙色预警为较严重预警,一般指客户信用风险状况较为突出,对还款形成明显影响,需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蓝色预警为一般预警,主要表现是尽管客户目前有能力归还贷款本息,但出现了明显的信用风险状况,对还款形成潜在的影响,需密切关注。

  预警客户风险处置化解措施应根据客户风险程度合理选择,包括但不限于:加大贷后检查频率,追加或变更担保措施,以低风险产品置换高风险产品,冻结额度、压缩授信余额、收回贷款,展期、再融资、期限调整、变更借款人、贷款承接表外信贷业务或垫款等,查找客户、担保人等的财产线索,催收、诉讼,协调相关方(地方政府、监管机构、同业、借款人股东等)共同化解风险。

  (3)到期管理

  每月结息日前做好 PPP 项目贷款利息预催收,督促客户落实付息资金,分析评估客户正常付息可能性及付息意愿。债项(含分期还款计划)到期前 1‐3 个月进行债项预催收提示客户落实还款资金来源,分析判断客户到期正常还款的可能性及还款意愿。债项到期正常回收或提前回收,及时进行还款账务处理,贷款回收后,客户经理应及时解除担保,退还抵(质)押品权利凭证(他项权利凭证)、质物,及时更新信贷业务系统信息。PPP 项目如有担保信贷业务进行了展期、期限调整、变更借款人、增加债权本金金额、变更贷款用途等,或有担保信贷业务回收再贷、再融资、贷款承接表外信贷业务等的,商业银行应及时与担保人协商变更担保合同或重新签订担保合同。
  
  5.2 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

  (1)做好项目、企业及合作方的甄选

  PPP 项目投资较高,涉及关系复杂,为确保项目持续有效运营,既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也需要私人企业在人员、财力、技术上给予持续支持。银行在筛选项目时,应在区域、行业、客户、项目上设臵一定门槛,防止盲目介入。选择的项目应是发起人实力雄厚,得到政府较多扶持和优惠政策,最好是回购方案已列入政府预算的项目。

  首先,要准确把握 PPP 项目经营风险,优先选择现金流良好、需求稳定型的项目合作。在尽职调查时,商业银行必须认真进行可行性分析,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风险点,提出控制措施。

  其次,要选择诚信佳、实力强的地方政府与国企作为合作方。对地方政府,商业银行要推进研究力度,既要掌握地方财政收入状况,也要了解过往地方债务违约情况,多渠道收集当地产业结构、招商引资环境、政府管理层等情况,重点关注发达城市与国家级开发区。对地方国企,商业银行要加大考察力度,通过实地调研了解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层经验、经营收入与利润结构、信用不良记录等方面的情况,重点关注与省级国企或地方国资委直管的核心子公司。

  最后,选择规模大、具有行业优势的社会资本作为 PPP 合作方。PPP 项目是靠多方共同合作、优势互补才能成功的,在 PPP 项目过程中,商业银行重点是发挥募集资金、财务监管和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优势,而社会资本则在与政府的商业谈判和项目建设及运营等方面发挥专业特长,有利于保障项目顺利建设,降低运营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优选已在国内外重点领域具备实施经验或成功案例的上市公司、外资企业、央企,或实力较强的民企进行合作,联合拓展 PPP 业务。

  (2)持续关注 PPP 相关政策的出台

  2013 年底开始,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项关于 PPP 模式政策和细则,但由于管理范围和职责的不同,中央和地方的政策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准确把握不同层级的政策要求,也是商业银行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尤其,对项目所属地的政策规定,更要深入研究。商业银行一方面需要密切关注 PPP 政策,包括国家各部委制定的与 PPP 模式相关的政策规定,另一方面应及时关注社会改革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方向,以便及时调整业务策略,降低外部环境变化对 PPP 项目的操作及运行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和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可以成立 PPP 政策的专项研究小组,定期梳理与 PPP 相关的部门与行业政策,并及时分发到银行内部的相关职能部门,便于营销与审查参考之用。 (3)多举并措确保授信回款的保障度

  PPP 模式依托项目发起融资,项目的未来现金流成为贷款偿还的主要保障。商业银行在筛选项目时,要特别加强对项目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的分析,确保未来现金流能够全额覆盖贷款本息,同时加强资金监管,开立监管专户,确保项目收益优先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同时,PPP 模式下的贷款仅以项目自身资产作为抵押物,银行对项目发起人其他资产基本没有追索权。这要求银行特别注意落实项目抵押物,包括土地和在建工程抵押、收费权和应收账款质押等,并要寻求其他风险缓释手段,包括项目公司的母公司提供完工担保、出具财务支持承诺、落实担保公司担保等。

  5.3 提升商业银行业务能力的建议

  由于目前我国PPP模式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规、政策环境尚不成熟,商业银行应从政策制度完善、项目选择和评估、产品创新等方面入手,发挥自身优势,深入研究、积极应对,以准确把握住PPP项目运营过程中的业务机遇。

  (1)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PPP 模式对于各地政府而言,尚属新兴事物,需要研究探索,“摸着石头过河”,但受财税体制改革和地方政府性债务规范管理要求,引入社会资本、创新投融资模式时间紧,任务重,且各地因发展阶段、发展基础不同,发展重点也各有侧重。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原有政府融资平台模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相关行业信贷政策、审批标准等均需进行重检和完善,以适应新模式下客户和项目甄选,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化发展。

  (2)提高客户和项目选择能力

  从全局性、长远性角度考虑,PPP 客户和项目的选择应更为稳妥、谨慎。以PPP应用较为广泛的城镇化建设领域为例,预计未来将结合“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更加注重城市规划和功能定位,以实现区域合作、优势互补、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对于银行而言,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应更为稳健,要以区域性发展规划为依托,避免介入粗放式发展的、无配套产业支撑的项目,这将对商业银行客户和项目选择提出更高要求。

  行业方面,应重点关注生态环保、农业水利、市政设施、交通、能源设施、信息和民用空间设施、社会事业等政策中提到的七个重点领域;企业方面,应重点关注海外业务占比高的基建公司、处于基建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地区的区域龙头企业、历史上参与过PPP模式的龙头公司、渝开发这类城投类的公司等,这些公司未来在PPP项目建设或运营上都将面临着较大的扩张机遇,对项目融资的需求有望持续打开,值得银行关注。与此同时,资产证券化业务需求也可能借PPP模式兴起的机会呈现出井喷式爆发,商业银行应加大与经验较为丰富的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共同掘金PPP项目中的机会。

  (3)加强项目评估评价能力

  PPP 模式采取项目融资方式,与传统的公司融资相比,其在还款来源、追索权、管理模式、融资期限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由以往的注重地方政府背景,转而更为关注项目自身,关注合同条款约定,关注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的权责利分配等。这些融资模式的变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迅速培养一支专业力量,能够更高效更准确的评估项目公司的运作实力,以及项目的收费机制、国别风险、市场风险、政府的补贴机制、企业信用风险、项目的盈利性、经营风险、担保方式、风险缓释措施等。

  (4)提升产品和服务能力

  PPP项目全流程对项目咨询服务、资金筹措渠道、资金监管均有较大需求。

  在地方政府探索初期,PPP模式急需相关融资咨询顾问服务。对项目公司而言,依法获得各类权益(包括排污权、碳排放权、收费权、集体林权、特许经营权、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供水、供热、发电、污水垃圾处理等预期收益)后,存在质押融资的需求。地方政府在存量资产盘活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在用途、期限、抵质押等方面的产品创新需求。

  商业银行根据项目的不同,在原有项目贷款基础上,结合客户的需求,可以通过股、债、贷等多种模式参与 PPP 的全过程融资服务,开发期限、利率不同的组合贷款品种,并结合 PPP 项目的稳定现金流力推项目收益债券,包括但不限于出口信贷、项目融资、贸易融资、银团贷款等等。

  2015 年是十二五的关键之年,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转型之年,在“一带一路”等宏观背景的推动下,我们预计 PPP 模式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其在中国金融体系的中流砥柱作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经验,积极研究开发适合 PPP 模式特点的创新型金融产品,同时,不断加强对 PPP 项目的风险管理流程和风险评估模的型究,快速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