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货币银行论文

新时代自由银行业实践探析导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03 共403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标题】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自由银行业发展探究
  【第一章】新时代自由银行业实践探析导论
  【第二章】自由银行思想演变及其实践形态
  【第三章】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自由银行业探索
  【第四章】自由银行业发展与合理监管的诉求
  【结论/参考文献】互联网金融下自由银行业建设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导论

  "自由银行"是一种思想,它的提出绝不是某个人的一时兴起,相反的是,它深植于肥沃的哲学土壤之中,并且伴随人性的觉醒不断向前发展。"自由银行业"是一种实践,它在过去的数百年中时而高涨,展示出高度自由的一面,时而沉寂,又被各种政策所限制,它却从未在世界上消失。这种具有深厚哲学基础的金融思想和实践历经一代又一代经学家的不断研究日臻完善。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互联网金融"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由大型非银行金融机构引领下的、中小金融机构广泛参与的、并且对传统金融机构有渐进式影响的"金融互联网化".互联网的核心理念是开放、平等、协作、分享,这都是传统金融业所或缺的,借用此种理念并结合相关技术我们催生出了一系列新的金融形态,比如比特币、第三方支付平台、P2P网络借贷、余额宝等,得到市场和学界的一致热议。然而,有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称其"只是金融销售渠道、金融服务渠道意义上的创新,资金运动的本质没变,还是交易各方的跨期价值交换,改变的只是金融交易的范围、人数、金额和环境".那么究竟"互联网金融时代"中只有浅层次的渠道创新,还是具有其他划时代的意义?"金融的互联网化"只是金融发展技术层面上的升级,还是融入自由观念后的大胆尝试?要想深层次理解金融业正在经历的变革,我认为,可以从经济史"自由经济主义"和"干预经济主义"的博弈中探寻答案的思想渊源。

  重农主义主张"自然秩序"、古典经济学派强调"经济规律"、新古典经济学提出"市场导向"、奥地利学派则崇尚"完全市场化",一代又一代经济学家间存在相互批判但又不断地更新研究方法、变换思考角度,始终固守"自由经济"的根基,反映在金融学领域就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的"金融自由化"理论的蓬勃发展,以及更具有前瞻性的"自由银行业"的实践。学术研究不分国界,金融实践却各有不同:美国的"金融自由化"可以认为始于货币市场基金的出现,并在不断地金融创新中发展;而在改革开放关于"计划和市场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的论断提出之后,我国的市场经济得以逐步恢复,民间金融也伴随正规金融业的发展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进入 21 世纪以后"影子银行"兴起以及近两年"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让"自由银行业"的构想在我国得以发扬,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自由银行业"也在以"中国化"的方式影响我们的生活。

  研究互联金融网时代的自由银行业实践,一方面可以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探寻本质和思想依据,使其在扎实的理论根基中向更深层次的实践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自由银行业的构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接受时代的检验,丰富其理论内涵,并在原有的理论的基础上,为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探寻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指导其在规范的道路上走向成熟。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自由的思想正悄然无声的指导着我们新的金融变革,P2P 网贷、电商小贷、众筹、第三方支付、电子货币这些已被深深镌刻上"互联网+"印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已经改变了传统的金融形态,并且在"个人主义"和"主观主张"的推动下,货币创造主体产生了由"政府垄断发行"向货币的"私人发行"与"私人供给"的转变;互联网金融时代催生出新的信用创造机制挑战着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而对传统货币统计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出了质疑;同时,利率从"单轨制"到"双轨制"再到"多轨制",线上线下不同金融市场上探索着自由竞争条件下真正的市场利率;商业银行也在央行的指导中不断拓展业务范围,转变单纯只做金融中介的单一模式而迈向直接融资领域……这里一切的变化都在向我们预示着一个时代的到来--自由银行业时代。

  第三节 文献综述

  关于自由银行的思想渊源,有学者认为可以追溯到苏格兰经济学家 James Steuart(1712-1790)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一书中表达了银行券可以由金融机构或者个人自由发行的朴素思想,Adam Smith 也对当时苏格兰正在进行的自由银行制度十分推崇,并以此提出了著名的"真实票据理论".另外一些学者认为 Charles Parnell(1776-1842)是自由银行学派的创始人和传播者,其思想产生于 1820 年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之间的一场学术争论,他主张在银行业实行自由贸易的思想,并通过货币的竞争发行以保持币值的稳定。同时期,除苏格兰以外世界同样存在着自由银行的各种实践形式,比如各种美国的萨福克银行体系、瑞典的州政府发行货币、中国清朝的私营票号等。

  在当代,William Vickrey(1955)第一个提出完全自由的、不受管制且富有竞争性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 Hayek(1976)认为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与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行"自由货币制度",确保"货币的非国有化";Lawrence H. White(1984)进一步把自由银行业界定为"私人银行或金融机构在没有重大法律限制的情况下,竞争性发行纸质通货券,而不是由国家主办的机构(中央银行或财政部)来垄断发行".由此产生的金融稳定性问题,White(1986)在研究 1845年之前苏格兰自由银行体系之后认为,该体系具有自动稳定机制,即使银行家保持审慎运营的关键点在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规模;Vera Smith(1990)指出"金本位制下自由银行以追逐利润为动力,可以积累足够的资本,保持正常可兑换并从中获利";Hayek(1990)提出私人银行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分支银行"、"选择性条款"和"指数化存款"等方式来降低并分散风险;Kevin Dowd(1992)研究发现在自由银行制度下,人们偏好的货币及利率是由市场决定的,即实现一种真实的市场利率,并以此来保证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此外,F.X Browne(1997)认为随着信息及计算机科技的发展,自由银行业可能在未来发达的网络环境下从金融体系中内生出来,新生的电子货币会使人们在现有条件下降低对中央银行所发行纸币和硬币的依赖程度,而且电子货币以其信息透明及信息的广泛可获得性也与自由银行的思想相吻合。

  对于自由银行思想的演化,White(1986)认为自由银行业是合理的,它是未经人们干预的自然演进或自然发展的货币秩序;G.A Selgin(1988)也认同竞争性货币发行可以达到的货币均衡是任何审慎的货币政策都无法实现的。部分国内学者对此持反对意见,王倩(2004)认为自由银行制度未必就是自然演进的结果,自发而生的货币秩序也可能是一种储备集中化的货币发行机制;逄锦彩(2008)也认同中央银行的出现是公众做出的选择,并不是政府强加给金融体系的,而是金融体系自然演化的结果,同时他还指出自由银行业的学术研究意义远远大于实践意义。

  国内其他学者对自由银行业的研究较为分散,萨奇(1995)认识到与金融相关的科技高速进步、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由银行思想的发展,同时自由银行相关实践的具体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些技术进步的影响,自由化的具体表现可能与经济学家的构想有所差别,并且"金融自由化在增强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往往在其他方面又具有降低金融市场效率的作用";孙龙建(2008)以苏格兰自由银行体系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存在一种内生的自我稳定机制,从而强化了市场约束,并且有利于在控制过度冒险前提下实现银行业稳健发展;张兰(2012)对比货币契约的思想,点明自由银行理论可以保证货币适度发行以维护币值稳定;周丽萍(2012)结合金融实践,在研究影子银行相关问题的同时,以商业银行特许权价值在自由银行业体系和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中的演变为线索,提出很多金融创新是古老的自由银行业思想的一种回归。

  第四节 论文的结构及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本部分主要从三个层面上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即自由银行理论的国外、国内相关文献,以及有关自由银行业实践研究方面的文献。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文献综述,为本文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寻找研究的切入点。

  第二部分,对现有自由银行业实践进行分层。将自由银行业思想与现有的金融实践相对照,在细化理论限定范围的基础上,可分为完全的自由银行实践、较强的自由银行实践和较弱的自由银行实践。

  第三部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金融模式探究。通过剖析互联网金融时代产生的新型金融产品,探寻其背后蕴藏的金融学原理,并将其与自由银行实践的三种程度结合,从理论上阐释新时期金融创新的层级,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支撑。同时探讨传统银行业的自由化实践,并划分实践形态。

  第四部分,自由银行业发展与监管。在这里先对自由银行业的发展提出构想,结合"自由条件下的创新"、"自由与普惠金融"等问题,深化论文主旨,进一步论证自由银行业实践的可行性方案;同时着重分析自由化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风险,指出监管的必要性;此外,针对自由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作进一步分析,为后文政策建议提供依据。

  第五部分,结论及政策建议。总结前文所述,确定了金融改革和创新的方向将是朝着实现自由银行业转变,那么在自由银行业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不同"自由程度"下对原有理论和监管产生冲击,所以有必要做出适当调整。

  论文的完成过程中,本人首先将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国内外文献收集、整理和研读,确立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并为研究方案的确定、关键概念的明确提供支持;其次用归纳总结法和比较研究法,对自由银行业的实践进行较为合理的层次划分,并对现有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进行分类;第三采用辩证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对自由银行业的实践进程加以确定,并提供相应政策建议。

  第五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通过对传统自由银行理论进行深层次分析,总结出不同自由程度下的自由银行业实践形态,并以此结合当下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探索,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释金融创新的本质和方向,也扩大了自由银行理论的应用范围。但是在自由银行业实践层次划分的解释上,没有做出各项特性对自由程度影响力的定量分析,导致自由形态的区别带有一定主观性;同时在自由和监管之间的平衡问题上,没有以某一点为例做着重分析导致解释力度欠佳。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