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理学论文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立法完善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07 共275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法律问题探讨
  【绪论】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法律保障制度探析绪论
  【第一章】区域循环经济基本理论
  【第二章】区域循环经济法制理论基础
  【第三章】区域循环经济法制发展现状分析
  【第四章】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制保障措施
  【结语/参考文献】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立法完善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束语

  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下一步发展经济的主流模式,任何一种社会活动都要确立活动秩序才能更好展开。循环经济也不例外。本文基于法理学角度对循环经济法制进行了多面分析,在法经济学分析中,借鉴波斯纳的成本效益理念,分析区域循环经济法制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文针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制保障展开研究,借鉴国外区域循环经济法制发展经验,搜集国内对区域循环经济法制的研究材料,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观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应从立法、司法、和执法方面加强循环经济法律保障,从确立地方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方面保障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由于资料来源和笔者法学水平有限,在写作过程中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日后有机会对此方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 李长友。循环经济法制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7.
  [2] 王永龙。《现代循环经济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2.
  [3] 刘长灏,马春元。《循环经济输入输出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4] 董保华等著。《社会法原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5] 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任务》[M].沈宗灵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7] 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8] 乔治·恩德勒。《经济伦理大辞典》[M].王淼杨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9]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10]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一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1999.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1] 俞金香,何文杰等。《循环经济法制保障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12] 慈福义。城市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13] 陈亢利。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苏州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4] 何东。区域循环经济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15] [日]泽田克已。再生利用与竞争政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6] 李克强。区域经济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17] 施正一。民族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18] 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9] 王立红。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0] 王淑仪。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法治-循环经济立法专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2007.
  [21] 王惠中。区域循环经济建设与实践研究[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22] 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3] 王蓉。中国环境法律制度的经济学分析仁[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4] 张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5] 冯之浚。循环经济与公众参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6] 吴季松。循环经济[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27] 吴季松。新循环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5.
  [28] 尚红云,周生军。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与政策设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9] 任勇,周国梅。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与政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30] 黄贤金。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1] 俞金香,何文杰,武晓红。循环经济法制保障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32] 孙佑海,张蕾。中国循环经济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3] 孙佑海,张天柱。循环经济立法框架研究[M].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2008.
  [34] 孙军工。循环经济法治化探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期刊类
  
  [35] 康相武,刘雪华。 《北京顺义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北京: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10)
  [36] 汪洋。日本循环经济立法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与管理,2008(1)
  [37] 孙昌军。法治保证层次论 [J].岳麓法学评论,2002(3)
  [38] 卢莎。试论我国环境执法之不足及对策[J].甘肃环境研究与检测,2002(9)
  [39] 肖爱,李峻。 协同法治:区域环境治理的法理依归[J].湖南:吉首人学学报,2014(5)
  [40] 宋才发。西部大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1,(1)
  [41] 肖剑鸣,吴晖。节约型社会的循环经济立法[J].法治论丛 2004(4)
  [42] 孙佑海。循环经济立法问题研究[J].环境保护,2005(1)
  [43] 常纪文。欧盟循环经济立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法学,2005(1)
  [44] 李克荣,刘武朝。关于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冷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6)
  [45] 王汉水,吕晓明。对循环经济立法的思考[J].法制在线。2007(3)
  [46] 黄韬。循环经济与地方政府行为对策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07(3)
  [47] 孙仁中。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经验及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 2006(1)
  [48] 慈福义,孙黎娟,陈慧义。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重点研究[J].商业研究2012(2)
  [49] 张欣。循环经济型城市与区域发展政策研究-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例[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0(2)
  [50] 慈福义,孔令丞,谢家平,谢馥荟。给予产业共生视角的循环经济区域合作模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5)
  [51] 刘清华,李振波。循环经济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以重庆市开县新县城为例[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10(1)
  [52] 高珊,黄贤金,赵荣钦,徐慧。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1)
  [53] 钱吴永,党耀国,熊萍萍,徐宁。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型体系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1(7)
  [54] 陈瑾瑜。区域发展非均衡性与徐慧经济相互关系探[J].华东经济管理 2012(2)
  [55] 王田海。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当代经济 2012(7)
  [56] 王乐,武春友。区域循环经济概念及发展模式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 201(10)
  [57] 李宁,赵伟,丁四保。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与优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5)
  [58] [43] 高珊,黄贤金,赵荣钦,徐慧。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徐慧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地狱研究与开发 2011(11)
  [59] 冯之浚。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简论[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09(1)
  [60] 汪晓昀。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求索 2009(7)
  [61] 李岩。论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对经济转型的作用[J].当代经济 2009(3 )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