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4-14 共949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卫校“3+2”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第一章】中职卫校护理专业教育模式探析绪论 
【第二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三章】职校护理人才需求现状与培养模式 
【第四章】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育方式研究参考文献


  第四章 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1 建立中职和高职联合开展“3+2”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制度

  4.1.1 地方政府允许中职和高职联合开展试点培养工作

  黑龙江省政府为贯彻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 号)精神,落实《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了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任务,按照《关于进一步促进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修订)》(黑教〔2011〕157 号)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在 2013 年开展中高职衔接培养试点。【17】

  为了中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地方教育部门应批准成立教育综合改革项目“中高职一体化改革”的重要工作研讨会,解释“中高职一体化改革” 重要性,布置分组会议工作。中高职衔接改革工作是一个长期过程,地方教育部门应要求中高职联合教研室成员在对衔接改革的讨论中要坚持“由易到难、以点带面”的原则,抓住重点,逐步完善,做出实际,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加强研究和实践,以促进区域性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力争构建出示范性的中高职合作模式。鼓励中高职学校积极参加到“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改革”项目工作中来,一方面学习借鉴德国、澳大利亚、美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结合中国学生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实际,以中职为基础,瞄准高职,做好中高职新的课程标准,多层次推进,力争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结合地方实际做好中高职一体化衔接改革工作。有相关政策的支持,才能有效推进“中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进程。

  4.1.2 成立中高职一体化的组织管理机构

  中高职学生五年的学习期间由中高职院校,统筹制定护理专业中高职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为加强中高职教学管理机制衔接,应建立健全中高职衔接教学管理组织机构。通过双方共建的教学管理组织机构日常运作,结束中高职管理各自为政的现状,使中、高职教育管理与今后实习所在的医疗卫生部门能形成及时有效的沟通,共同探索统筹兼顾的科学管理体系,以加强中职和高职两类学校的交流,做到计划周密、过程规范、监督有力、反馈及时,保证衔接工作高质量完成。首先,由高职院校牵头,联合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和医疗卫生系统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中高职三二分段式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研讨医疗卫生部门就业岗位对中、高职两个阶段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的要求,制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由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共同组建教学管理小组,并由双方各指定一名组长作为总负责人,小组成员包括双方教学主任、专职教师、教学秘书、班主任等,共同研究解决两个阶段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确保中高职衔接工作顺利开展。

  4.2 中高职分段培养护理专业人才

  4.2.1 系统设计中高职“3+2”人才培养方案

  在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要结合中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基础和成果,进一步明确各自办学定位,科学合理确定护理专业在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减少课程内容重复,制订和实施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3+2”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各自优势,加强与医疗卫生部门合作,联合制订五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分别由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牵头分阶段组织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如下:

  1.培养对象和招生方式

  本方案的培养对象为初中毕业生,招生方式将参照中职注册招生方式,由中职学校招收,按照本方案要求开展中职阶段培养。中职阶段结束,按照本方案设计要求,经过严格的考核环节,学生进入高职阶段学习。

  2.人才培养目标

  (1)护理专业培养的总体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运用基本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各级医疗卫生保健和服务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高级护理应用型人才。具体的职业能力分解为:

  ①专业能力具备娴熟的基础护理和常用护理操作技能;具备运用规范的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具备对常用药物疗效和反应的观察能力;具备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情观察能力;具备对危、急重病人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抢救能力;具备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护理科研和护理管理能力。

  ②社会能力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对环境的良好适应力;具备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娴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具有英语基础书写和阅读能力。

  (2)分段培养核心目标和对应职业资格

  3.时间安排及课程设置

  本方案实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即中职阶段 3 年 6 学期,主要就常用护理操作技能和基础护理技能力进行培养,课程修满,通过考试择优晋级;高职阶段 2 年 4 学期,主要就整体护理的能力以及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能力及对急、危重病人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进行培养,开展就业实习。本模式考虑了中职生就业和中高职再学习的多元化选择途径。

  4.考核方法

  (1)课程考核

  考查课:以 100 分制计。根据平时、出勤等进行评定。以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课堂提问、课堂纪律)占 40%,期末考核成绩占 60%计算。

  考试课:以 100 分制计。要考虑课程特点,选择多样、合理的考核方法。可采用笔试、口试、技能操作等方式进行考核;对职业核心课程的考核必须有技能考核,考核分数分配为平时成绩 20%、技能考核 40%、期末考核成绩占 40%计算。

  (2)教学实训和毕业实习

  根据学生平时出勤、实习表现、实习总结和实际操作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3)毕业论文成绩以撰写的毕业论文质量和毕业论文答辩成绩综合评定。

  (4) 职业资格证书

  按照国家职业资格考核部门要求,进行考核,成绩合格,颁发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

  4.2.2 深化课程改革,引导人才培养模式发展

  首先,课程的内容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基础课程要与专业课程相协调,合理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好专业课的前提,专业基础课的设置要依据学生的接受水平与专业需求而定,专业课中部分科目要根据社会化需求的方向进行不断调整。公共课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助推力,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的强劲拉力,公共课科目的分层,影响着学生文化素质的修养程度。其次,课程的时间安排影响人才培养的程度,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时间安排要与“中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目标相一致,公共课科目的有效时间安排会对学生的人生目标定位、职业定位、理想激发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再者,良好的教学模式是课程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在“中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中教师可以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因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本性,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更好地践行“中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深化课程改革。

  4.2.3 确立“中、高、企”多方共定教学计划制度

  规范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制度,由中高职两校专职教师和护理专业人才共同参与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计划制定后,应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改动。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通过中高职院校会同护理专业人才共同探讨医疗卫生系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岗位和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统筹协调中、高职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定位,明确两个阶段人才培养目标,整体设计两个阶段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制定衔接贯通的教学计划。同时确定中高职双方认可的教学计划实施、变更、修订制度,以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施行。教学管理小组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教学计划反馈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总结,以及时发现教学计划与实际教学工作不相符的地方或其他不合理之处,并在今后的修订工作中加以纠正和完善。

  4.2.4 完善教学运行管理的衔接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中高职双方要严格执行制定好的教学计划,高质量完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并通过采集教学信息、建立反馈和整改机制,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但中高职两阶段的教学实施绝不是相互独立的,中职培养的人才能否达到高职的要求,高职能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是否合理等等,这些重要的教学信息都需要双方的交流互通。

  1.定期开展双方共同参与的教学研讨

  加强中高职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召开护理专业间的联合教研活动,两校的护理专业教师一起以三二分段课程衔接为核心议题,研讨计划、规划教材、交流心得。每学期开学之初,组织所有参与“三二分段”

  教学的教师进行讨论,分析教材和学生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既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取与现实生活较为贴近的部分。

  2.开展师生交流

  利用入学教育这一环节,由中高职护理专业双方的教学主任共同开展入学专业教育及三二分段学制说明,通过介绍专业特色、培养目标、就业前景、专业知识技能等,激发新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加强院校参观教学、实训、住宿的环境,提前参与高职院校举行的活动,技能大赛和运动会等。让他们提前感受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活,这也是十分必要而且是大有益处的。学生对专业的系统认知、信心和热爱,帮助学生树立起职业规划意识。高职教师还可以到中职为三二分段学生举办专业知识讲座,也可以让三二分段学生到高职学习。

  4.3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3.1 与医疗卫生部门合办,开展订单式培训

  首先,利于中职学校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在其合办的过程中,医疗卫生部门可以根据护理领域的社会需求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指导性意见,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具有实操性,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医疗卫生部门见习,医疗卫生部门可以选派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的护理专业人才到学校任课,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社会需求,医疗卫生部门也节省了岗前培训资金。第二,学生可以今早认知职业性质,学校与医疗卫生部门的紧密联系使得学生对护理领域的规章制度、职业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毕业后能尽快的胜任工作。第三,学生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学生的专业能力及社会能力有了具体要求,学习目标清晰,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第四,扩大就业率,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帮助学生寻找就业出路,不仅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关注,而且对中职学校招生及办学规模产生积极影响。最后,中职与医疗卫生部门合办,开展订单式培训是一种双赢模式,是学校办学的新理念,是人才培养的新方向。【18】

  4.3.2 建立“院中校”,试行二元三段、二元二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院中校”就是学校与医疗卫生部门联合,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打造强强联合并开创学校与现代医疗卫生部门新型合作模式。针对“3+2”的学生前三年实施二元三段制培养,后两年是二元二段制培养,“二元制”就是:学校和医疗卫生部门。

  “中职三段制”是第一年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第二年在医疗卫生部门护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在医疗卫生部门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不是单纯的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契合在一起,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教学能力有机的结合为一体传递给学生。“理实一体化”教学突破了中等职业教育中传统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框架,讲授理论知识的原则是必需、够用,实践知识的原则是创新、规范。教学方法是以操作技能为核心,制定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教学版块,同时由一位教师担任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使二方面同时进行。理论知识指导学生更好地实践,实践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目的是让学生既掌握了护理理论知识又具备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19】

  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但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为此,教师要坚持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一方面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另一方面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采用“模型示范”教学的方法,进行形象化教学,开导、诱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形象化教学,不仅使学生知道是什么,更重要地是让他们知道为什么,由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第三年又回到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年回到学校学习有两点必要性。首先,学生对患者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常见病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掌握了基本的护理技巧,再一次深度学习可以查漏补缺。其次,在第三学年学生有资格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而以往学生在这个阶段都是在实习,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考试。而这一年在学校学习不仅准备考试的时间充足还会有专业教师给予辅导。

  “高职二段制”也就是高职培养期间,第一年在医疗卫生部门护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在医疗卫生部门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但是这一阶段的护师与教师是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平。而且这一次的学习内容会更具有针对性,比如老年护理、母婴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等,当然还会相应的增加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

  第二年真正回归到医疗卫生部门进行实习。在医疗卫生部门每个科室都会学到了不同的专业知识和各项基本操纵。在骨科实习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三查七对”的重要性。在手术室学生可以真正了解到“无菌”原则的内涵,学会留置针的操作,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及“核对”观念的运用。在与护理人员的交往中我们可以渐渐懂得,对患方的耐心、细心、关心是护理工作的内涵,从护士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白衣天使”的光辉形象,深刻意识到“主动”服务和“爱伤”观念的重要意义。

  “院中校”是学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医院的先进设备、精湛的实践技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效的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学校与医院合作,促进护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知识的有机结合,利于培养高级技能型、应用型护理人才,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利用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促进临床护理、护理科研、护理教学的共同发展,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学校与医院合作,培养高级技能型、应用型护理人才兼具理论知识教学和临床实践知识能力培训两个领域、两种能力、两种空间的教学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的实际应用。医疗卫生部门成立“附属医疗卫生部门”、学校建立医疗卫生部门职工“再教育培训基地”、在医疗卫生部门建立“实训实习基地”、校方成立学员“输送中心”、共建“师资队伍”等合作方式。通过校企双方的互聘,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技能训练,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练就了学生过硬的本领。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企业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企业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并回报社会,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并回报社会,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

  4.4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完善资源共享与合理利用体制。以保证中、高职学校在共建共享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共育高技能人才的顺利进行。推动中高职院校之间的深度融合,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促进中高职资源整合与优化,做到物尽其用、资源利用最大化。敦促高职院校充分发挥辐射功能,将自身的实训教学资源、课程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合理调度和充分利用,为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

  4.4.1 师资的交流与培训提高

  首先,高职学校的专业负责人或专业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前往中职学校交流教学经验。如指导专业建设、召开教师座谈会交流教学经验、面向三二分段中职阶段的学生举办讲座等。部分三二分段专业的中职学校专业师资力量上非常薄弱,高职师资应提供支援,在中职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高职教师进入中职,既能密切中、高职两校之间教师关系,分担了教学任务,利于专业建设、课程教学以及班级管理等;也可与学生联络感情,为今后学生升入高职消除陌生感、快速适应高职生活打下铺垫。

  其次,中职学校建立选派专业教师定期进入高职学校学习培训的制度。可以将师资力量和专业教学设施相对优越的高职学校建设成为中职三二分段专业师资培训基地。中职学校教师进入高职学校,一方面有计划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前沿动态,练习专业技能,利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融入高职教学工作,更能把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对三二分段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有进一步的领悟,利于回校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人才培养方向的正确把握。

  4.4.2 共享校内实训基地

  规范校内实训共享制度和具体实施方案,实现校内实训资源互通互享,指导合理化资源建设。双方在实训建设方面各有优势和短处,通过资源共享和互用机制,“中为高用,高为中用”,实现现有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部分专业起步晚或新开办三二分段专业的中职学校,在实践教学条件薄弱的情况下,与高职学校建立共享实训基地的机制能够较好的解决现实教学困难。一方面利用了高职校内实训基地设备资源,另一方面也共享了高职学校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人力资源。

  4.5 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质量评价体系

  4.5.1 教师教学质量监控

  建立健全系统、完整的中高职贯通式教学质量控制评价体系,提高中、高职分段式教学质量。高职提前介入中职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中、高职教育质量监控评价网络,通过随机听课、召开师生座谈会、教学检查、组织评教评学等途径,建立信息的采集、分析、反馈机制,把发现的问题、对中职的教学建议等及时向中职学校进行反馈,实行质量监控前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推进贯通式培养模式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设。

  4.5.2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首先,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应试惯性强的特点,设置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通过考核促进学生对课程的关注。改革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考核,降低期末考试占分比例,提高学习过程评价分值,督促学生重视平时学习中的作业及实训。对于中职阶段某些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高职院校的老师可与中职老师一同拟定期末试卷,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是否能和高职相关课程顺利衔接。

  其次,建立合理有效的转段选拔考核机制,一方面激励督促学生学习,另一方面考核和反映学生中职三年的学习效果。抛却简单的一锤定音,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并重的形式。考核科目包括综合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其中综合文化知识成绩占30%,专业基础理论考核成绩占40%,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占 40%.综合文化知识,以学生中职学段相关课程学业成绩为依据进行考核。专业基础理论考核,由高职院校会同中职学校确定 3-5 门专业核心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并重的形式,由中职学校组织平时形成性考核,由高职院校采取笔试方式开展终结性考核,平时形成性考核占专业基础理论总成绩的 50%.专业技能考核由高职院校在对中职学校开展,采取实操、面试等方式进行,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

  最后,建立由医疗卫生部门、教育研究机构等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制度,将实习期间和毕业之后医疗卫生部门的满意度、毕业生就业率、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检验实习生和毕业生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第三方对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习生、毕业生的客观评价,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反馈,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质量管理、课程调整创新等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使中高职学校按照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用人单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规格,确保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适应医疗卫生部门、适应社会、适应发展的职业竞争能力。

  4.6 完善中高职一体化实习工作

  学生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五年,实习占到学生总学习时间量的 20%,实习不仅仅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强化,更是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关键时刻,同时也是锻炼社会能力的机会。做好学生实习的管理工作是保障学生顺利毕业的前提,也是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为此,笔者认为,为保障实习的高效性,中高职学校应共同制定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并由中职学校协助高职学校完成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

  第一,建立实习汇报制度。学校为了即时掌握各实习点学生的实习情况,应建立汇报制度。实习点的小组长应每天检查学生到岗情况,小组长每星期向学校的实习处汇报一次,实习处每月召开实习工作会议,总结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工作。

  第二,实习处定期巡查。每年实习的学生人数多、时间长、地点分散,实习处的工作人员要定期巡查,抽查学生到岗情况、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把握学生实习程度,及时为学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并将意见反馈给学生,共同改进实习工作。

  第三,实习生定期返校。辅导员为了能及时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应要求学生定期返校。首先,针对实习中可能产生的心理健康、职业道德问题、社会适应及人际关系中医患关系、医护关系、恋人关系等问题,辅导员应给与正确引导,多进行预防式教育。其次,可以定期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主动发言,讲述实习时发生的事情,共同探讨,针对特殊问题辅导员可以提出指导性建议,共同进步。总体而言学生们的自控力还比较薄弱,辅导员要定期给予思想教育不断鼓舞士气,防止松懈。

  第四,重视学生的安全管理。实习生刚步入社会,阅历少且诱惑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在实习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护理专业学生女生多,尤其要注意人身安全。学生在实习期间要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人命关天,未经指导教师允许,不得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学生一定要有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意识,保障各项实习的安全进行。学生安全工作是实习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学校要特别加强安全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和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20】

  4.7 重视医学模式的转变,深刻认识医学与人文的密切关系

  学校培养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为更好地服务社会、为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做贡献。然而我国屡次出现的医护人员被砍伤案件,这值得人们深思,人们应重视医学模式的转变,深刻认识医学与人文的密切关系。医学模式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人们对生命、健康、疾病的一种看法。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人们提出了现代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起源于生物医学模式。现代医学的对象是人,医护人员不仅要关注疾病本身还,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全度及社会协调性,更要注重技术与服务的双重提高。美国学者佩里格利诺指出:“医学居于科学与人文之间,并且非二者中的任何一方,而是包含了双方的许多特性。医学是最人文的科学,最经验的艺术,并且是最科学的人文。”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医学的人文本性。确实,古今中外都把医学视为治病救人的“仁术”,是最讲人文精神的。医学人文精神之核心是增进人民的健康,关心和爱护患者、维护患者的权益。笔者谈到的人文素养不仅体现人们的文学、艺术修养,更是指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体现的对生命的敬畏、对患方的爱和感恩。像“提灯天使”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每天晚上总会提着灯为伤病元盖好衣被;像我国钟南山院士,对医学秉持严谨的态度,对患者更是体贴入微,患者曾说:“钟教授的过人之处岂止在于他的医术,他对病人的高度责任心和对病人的爱心,同样常人难及。”;像我国外科权威顾玉东院士,对患者总是表示感谢,感谢患者和家属对医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这其实就是人文素养的生动体现。【21】

  如果所有医护人员都能像他们一样重视医学模式的转变,深刻认识医学与人文的密切关系,并且医院多开展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一定会营造和谐的医患氛围,使得我国护理人才培养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