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探寻高职教育声乐教学的新途径

时间:2015-03-18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本文字数:2378字
论文摘要

  一、高职教育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体现,在声乐教学中应突出实践性、应用型和技术性三方面的有机结合。职业教育为三年制,对于学习声乐的学生而言,时间相对较少,在有效的时间内怎样合理的安排教学是声乐教学的重中之重。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制约,我国高职声乐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随着人才市场供给与需求竞争的日趋激烈,这些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具体说来,目前我国高职声乐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2+1”的培养模式不适于声乐教学的发展。所谓的“2+1”培养模式是为了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2+1”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来加强对学生的培养。“2+1”工学结合模式,通过创设校企结合的内外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员工的零距离接触。

  然而“2+1”培养模式并不适应音乐专业教育模式下学生技能发展的需求,学生入学后通过技能培训来完成声乐技能学习,这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与学生课后的练习,而短期的培训并不能达到技能完成的标准,声乐演唱技术是一门因学生个体差异而以单位个体去设定培养方向和培训目标的课程,现状是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方法单一。

  2. 教师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实践能力较差首先,教师一般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模式,没有经过社会历练,或在专业团体担任演出任务,因此教师普遍缺乏演出经验;其次,教师的个人能力素质也是限制教师素质提升的关键,特别是声乐专业的教师,其个人的演唱能力、教学能力及舞台实践都是评判教师个人能力的标尺。

  二、探寻高职教育声乐教学的新途径

  为了适应音乐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们总结出高职院校音乐学习的最佳模式为“3+2+1”,即 1、2、3 学期为基础学习,包括基础阅历、视唱练耳、钢琴基础、声乐基础、中西方音乐史、和声与即兴伴奏等课程的开设;第 4、5学期为集中技能培训,开设表演专业专业技能(声乐、钢琴、器乐)、合唱指挥、技法和教育专业技能(声乐、钢琴、器乐)、合唱指挥、钢琴即兴伴奏教育学等课程;第 6 学期为顶岗实习,实习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教育实习实训对象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其二,以专业表演、比赛、实训、演出等为主要内容,最终实现应用性、实践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内涵教育。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声乐专业应该做到:

  1. 增加高职声乐教学中实践课比重

  对于声乐专业而言,其专业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相结合,以技术为先导,在技术教学中渗透理论教学,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理论知识并得以应用。因此在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对声乐专业的相关理论课程进行系统性学习、研究与应用是必要的,所以,我们把声乐实践教学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 1、2、3 学期,让学生了解声乐发声的基本法则,训练发声器官的生理运动模式,从而掌握符合人体发声运动的声学规律和科学发声技能技巧,继而运用已经掌握的全面的发声技术,在舞台上表现和表达出歌曲内容所需要的声音效果。学生基本掌握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中级以下作品。

  第二阶段为第 4、5 学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系统的舞台实践教学,内容上区别于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体现舞台的综合性。歌唱者在舞台上演唱,包括了歌唱者的歌唱、表演、台风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歌唱教学中让学生不断地观摩与实践,教师的系统性训练将会使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体现高职声乐教学的特色。

  第三个阶段为第 6 学期,以实践课为主,教师跟踪教学,在实践中以声乐理论知识为基础,根据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尽解答,最终让学生能够完全掌握,因此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声乐人才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声乐表演技能和音乐情感表现能力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2.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适应教学发展需要

  为满足高职声乐教学的发展和学生在学习时的要求,对教师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职声乐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身素质:

  (1)高职教师应在毕业后到社会歌舞团、文化部门工作两年以上,再到高等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培训一年以上;(2)在岗期间,每年进行教学培训,每两年应进行深造学习;(3)参与实践教学,并在演出活动中进行表演;(4)经常参加省级以上比赛,提高技能水平;(5)开展个人演唱会等。

  三、高职声乐教学应提倡“个性教学”和“兼容并包”的原则。。

  1. 个人素质与兴趣培养

  歌唱者自身拥有独一无二的嗓音条件,在训练中,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帮助学生选择唱法,在声乐演唱的学习中,无论哪种唱法,美声的发声训练都是基础,也是声乐学习的共性所在,故在对高职声乐的演唱技法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条件与个性兴趣,选择一种唱法进行教学,在选择作品中让唱法更显综合性及灵活性。

  2. 兼容性教学——美声、民族与通俗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可采用兼容性教学。

  声乐演唱中,各种唱法各有自己系统科学的训练体系。在教学中,以美声为基础教学。在作品中加入借鉴其它唱法的某些技法与表达手段,只是为了展示出那些唱法曲目的基本面貌。因此兼容并包的教学方式是根据演唱作品的风格和演唱风格进行技术上的调整,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综上所述,突出职业特色的声乐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是就业竞争激烈的出路。通过探寻突出职业特色声乐教学的有效途径,为建立职业特色声乐教育奠定基础,为培养优秀的高职声乐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念云.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研究[D]. 中 国 优 秀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全 文 数 据库,2007-4-24.
  [2] 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 . 教育大辞典 ( 第三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3]石惟正 .声乐学基础 [M]. 北京 : 人民音乐 出版社,2002.
  [4]张兆南.歌唱修养与技能培育[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相近分类:声乐论文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